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4-05-17 13:18

1. 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处理好抓生产与保生态的关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调结构与稳粮食的关系,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
处理好稳产量与强产能的关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保障有效供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
把去库存、补短板有机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农业农村领域的关键性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新空间。我国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我国农业科技跟发达国家差距巨大,这将刺激我国农业科技快速发展。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投资,也可以弥补我国投资的不足。而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成为家电、汽车等商品的巨大潜在消费市场。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积极稳妥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有助于缓解因收储价格高于市场出清价格所形成的储备粮高库存压力。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助于加快土地流通。
有助于增加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加快实现精准扶贫工作提出的目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义:
就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生产,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农产品供给结构对农产品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使农产品供给更加契合消费需求,更加有利于资源优势的发挥,更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为什么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全党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不断抓出新的成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形势,释放出党中央持续重农强农的政策信号,也说明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要围绕这一主线稳定粮食生产、推进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推进农村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从生产端、供给侧入手,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优化农业的要素、产品、技术、产业、区域、主体等方面结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突出绿色发展,聚力质量兴农,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通过努力,使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更加优化,玉米等库存量较大的农产品供需矛盾进一步缓解,绿色优质安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进一步增加。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化肥农药使用量进一步减少,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新提升。

3. 如何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一,调结构,要调整优化农业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区域结构。一号文件提出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的观念,也就是不能单纯以增加产量论英雄,要念好山海经,要唱好林草戏,要合理开发更多农业资源。特别是提出要统筹粮精饲发展,要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这是调结构。
第二,提品质,下大力气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要适应城乡居民食品结构升级的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特别是要提高消费者对国内农产品的信任度,这一点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对农业的发展来讲。
第三,促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为传统上的农业就是提供农产品,实际上农业是接二连三的,不光是提供产品,不光有生产的功能,它还有生态的功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农业,要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要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的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农业多样化的需求。
第四,去库存。现在粮食、油料,很多农产品的库存相当庞大,去库存有一个过程,我们在去库存的过程当中也会把握好节奏,要防止打压现在的市场,因为现在农产品价格很多已经在下行了,如果把握不好节奏,可能下行的速度会更快一些,特别是玉米,刚才陈主任已经讲了,因为粮食是商品,有的库存时限是有要求的,玉米库存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计划。
第五,降成本。这个潜力是非常大的,就是着力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流通成本、营销成本。比如说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的使用,把生产成本降下来,通过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降低农业的服务成本,实现节本增效。
第六,补短板。大力弥补制约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比如说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业在生态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要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的规模,要治理面源污染,推动绿色发展,这是讲的关于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六项重要工作。
有一点需要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不是说粮食不重要了,还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粮食的生产能力。当然粮食生产要尊重市场规律,要顺应供求的变化,要实时调整粮食的种植结构,特别是玉米非优势产区,要把产量压下来,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真正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强调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的积极性。

如何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

4. 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产品供求关系由偏紧向偏松转变也越来越明显,农产品市场价格结束了以前连续多年明显上涨的阶段。粮食面临产量高、库存高和进口规模大等供给偏多的新难题。受供求关系变化决定性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运行虽然继续波动,但总体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开始下跌,过去认为的牛羊肉价格只会涨不会跌的态势却出现了逆转。随着农产品市场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面临农产品销售不畅问题,农产品加工企业感到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稻强米弱”和“麦强面弱”等格局已经持续多年,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企业也感到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我们怎样来认识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是我国农业生产综合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还是我国农业供给结构出现了明显的矛盾?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数量极其充裕,甚至可以说是阶段性相对过剩。粮食十二连增,2015年粮食总产量超过6.2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这是国内粮食供给的最主要来源。同时,2015年粮食进口规模估计将明显地超过1亿吨,这也是国内粮食新供给来源,还有我国托市收储的粮食库存水平居高不下,近年来收进的多而出库的少,这些都是我国粮食供给总量偏多的表现。除粮食外,我国还有很多农产品的现实供给也相对偏多。棉花和油料生产在市场力量作用下已经开始调减。一些地方的蔬菜和水果等放在地里没有收获。我国的部分畜产品生产近年来也有所调减,生猪生产连续多年普遍亏损,2015年虽然猪肉价格所有反弹但后继乏力。
尽管对于我国农产品目前的供给数量是偏多还是不足,仍然存在着很多争议,但市场上供给不缺是不争的事实。有人提出我国农产品供给数量不缺,为什么还大规模进口?心存这个疑问的必须要明白:在开放经济中农产品进口也是供给的重要来源。
无论从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来看,还是从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来源来看,无不表明我国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与改革的迫切性。
当然,如何对待当前我国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这与产业政策中的去过剩落后产能是否一样处理?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申农业发展仍然是短板,产业政策上仍然要加强现代农业基础建设,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口粮安全,仍然要继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因此,理解供给侧结构改革与农业发展的特殊性,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加快转型升级
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可能会面临农产品供给充裕与市场价格下行压力。我国农业总体上缺乏国际竞争力。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实施自由贸易战略,国外竞争力强的农产品还可能更大规模地进入到国内市场。经过多年国内农业生产能力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我国多数农产品人均占有量明显地高于人均消费量。我国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已经形成的高库存需要市场出清。农产品供给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食物消费结构升级,都要求我国农业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过去,当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过度竞争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强调国内农产品供给自给率,希望通过包括关税的和非关税的边境措施来限制进口。这一思路看来越来越不可行。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已经调整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这意味着除稻米、小麦和玉米等少数主粮外,国家不再对国内农产品自给率设限,并且把适度进口作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必须面对国际激烈竞争,无论是国内农业生产能力提高,还是农业走出去,或者利用国际市场,没有国际竞争力的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过去,我国农业发展比较注重数量增长。只有农业增产才认为农业形势好。目前看来片面地追求农业增产已经不合时宜。过度消耗土壤肥力和地下淡水资源、滥用化肥农药兽药来追求增产,这种做法得不偿失,不具有可持续性,必须尽快改变。
过去,农民生产农产品的销售和收益,政府承担很大的责任。托市收购政策已经实施多年,弊端日益显现。我国已经用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取代了棉花和大豆托市收购政策。榨糖甘蔗、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已经放弃。未来玉米、稻米和小麦的托市收购政策都有可能会进一步调整和改革。从我国越来越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仍然指望政府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地收储粮食等农产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政府不再对农产品市场运行进行直接干预,农产品供给主要由市场力量来决定。尽管政府会加大粮食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力度,但这可能会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供给侧交给市场,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在国际竞争、资源环境压力和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走出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积极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路径
从供给侧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难题,关键是结构调整、方式转变和深化改革,这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其他涉农主体要能够围绕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任不断创新,改变习惯性做法,共同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激烈的竞争,我国农业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国外国内两种资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尽可能地选择错位竞争战略,克服我国农业成本价格竞争劣势。国内农产品生产,不仅要在质量安全保障性等方面优于进口,而且在蕴含的乡土等文化内涵方面要明显地胜过进口。客观地说,目前我国多数消费者对国内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还不是很足,农产品蕴含的本土文化尚未发掘,即使同等质量下国外农产品价格高,国内消费者都可能选择国外农产品,便何况国际上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国外价格比国内生产的低,国内生产的农产品遭遇冲击不难想象。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需求为目的,农产品供给者必须改变单纯地局限于农业生产的传统做法,需要将一、二、三产业融合,注重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发展,延长农产品供给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针对我国农业过度消耗资源和滥用现代化学投入物等问题,一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不追求稀缺的农业资源任何时候都发挥农产品供给保障功能,只求有限的农业资源在关键的时候发挥最重要的功能;二要紧紧地依靠科技创新和组织创新科学地利用农业稀缺资源和有效地配置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特别要强化社会化服务,加快节水技术、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病虫害和疫病统防统治等的应用步伐,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上实现新的突破。
针对我国农村改革对现代农业发展所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审慎对待。一些地方的农用地流转租金过高,导致农业成本上升,农业风险加大,这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极其不利的,最终必会得到纠正。我国很多地方生产粮食的耕地流转租金每亩都超过600元,不仅高于粮食的每亩纯收益,而且甚至也高于粮食的每亩物化成本。之所以出现农村土地流转租金过高,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抢流转土地和国内托市收购政策及其国内农产品价格持续多年上涨等因素都有关。从农业供给侧推进结构性改革,要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必须更加冷静深刻理解农村改革,更加注重选择土地股份合作制等组织形式发展现代农业。

5.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法律分析:一、稳定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二、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三、推进绿色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推进创新驱动,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五、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六、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法律依据:《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一、稳定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二、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三、推进绿色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推进创新驱动,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五、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六、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6. 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一:结构调整
(1)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
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农业供给结构,更好满足需求,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力量引领结构调整,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政府要摆正位置,既不越俎代庖、也不袖手旁观,重点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强服务支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
经营规模扩大了,增加有效供给就有了更扎实的基础。要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土地入股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3)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
最适宜的地方生产最适宜的产品,不仅成本低、产出效率高,而且品质好。要继续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聚集,
(4)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加快延伸产业链、健全价值链,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立足农业这个基础,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详细]
关键词二:体制改革
(1)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
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形成合理比价关系。坚定推进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卖粮难。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3)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
对于中长期、低回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探索用未来的政府投入为现在的融资创造条件,撬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资金。用好财政投入,必须加快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要调整补贴导向,改进补贴方式,推动农业补贴由以“黄箱”为主转向以“绿箱”为主,更多补到生产者。
关键词三:创业创新
(1)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
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加快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切实转变片面追求高产的品种技术导向,加快培育优质专用、营养健康的新品种,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农畜产品的品种改良。
(2)加快农村金融创新
创新完善农村金融抵押担保机制,加快农村各类资源资产的权属认定,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物的范围。加快健全政策性担保体系,完善银担合作机制,扩大涉农担保贷款业务规模。针对农村特点,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积极探索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的途径。
(3)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进信息化村镇建设,努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自营农产品网上销售,鼓励企业和公益性机构通过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等方式,为农民提供免费信息技术培训。[详细]   
(4)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要完善农村创业创新支持政策,切实将符合条件的创业创新项目纳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范围。要加强农村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整合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创业创新基地。要统筹增量和存量,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农业农村用地,破解农村发展用地难题。
关键词四:绿色生产
(1)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抓住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相对宽松的难得机遇,加快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把该退的坚决退下来,把超载的果断减下来,把该治理的切实治理到位。“退”是为了更好的“进”,资源环境变好了,也有利于提高可持续的农业生产能力。
(2)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扶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结合当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研制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阶段性发展规划及各地区的发展规划,制定出台相应的财税等激励和扶持政策,既要有效地保护基本农田,又要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
(3)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要加强生物防治病、虫、草害技术及新型肥料和农药的研发,力求化肥和农药低毒、低残留、高效能,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要加强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的研发,实现循环型、清洁化的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通过测土配方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绿色产能的增长接替边际产能的退出;同时,要积极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型”绿色农业。[详细]
(4)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要特别重视农业节水。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快完善国家支持农业节水的政策体系,加大大中型农田灌排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和建设力度,推广田间节水技术和设施,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

7. 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促进规模经营与脱贫攻坚和带动一般农户增收结合起来,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重点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关键是要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

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8. 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全党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不断抓出新的成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形势,释放出党中央持续重农强农的政策信号,也说明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要围绕这一主线稳定粮食生产、推进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推进农村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从生产端、供给侧入手,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优化农业的要素、产品、技术、产业、区域、主体等方面结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突出绿色发展,聚力质量兴农,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通过努力,使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更加优化,玉米等库存量较大的农产品供需矛盾进一步缓解,绿色优质安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进一步增加。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化肥农药使用量进一步减少,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新提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