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4-05-04 10:30

1. 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商业活动频繁。交子最早出现于宋代的四川成都。成都当时是繁华的商业城市,货币的需求量大大的增加,而金,银,铁等货币过于沉重,交易起来很不方便,因此上就出现了纸币交子。
宋真宗时期,在政府的许可下,成都16家富户主持印造了一种纸币,代替铁钱在四川市场上流通,叫做“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仁宗时,交子收归官办,设立本钱,定限额发行,仍在四川使用。徽宗时,改交子名称为“钱引”,而且不备本钱,取代了早期纸币交子。

扩展资料:
据历史专家估计,北宋时期的成都人口已占全国近四分之一,而商税额大约居全国第二位,那时的成都,商业发达、水运繁忙、生活富足。
然而,也是在这一时期,成都商业贸易与货币制度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加剧。钱币研究专家高文介绍:北宋时期,宋王朝并没有实现币值的统一,在货币流通的区域上,全国分为铜钱区、铁钱区以及铜铁钱并用的混合区。
当时,由于金属货币的资源有限,加之铸造成本高昂,因此日渐稀少。然而,随着宋代经济的发展,交易越来越多,商品交易量大大超过了货币流通量,以至金属货币供不应求,市面上甚至产生了钱荒,这就为交子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也越来越多,开始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    
公元十世纪末,人类第一张纸币在成都诞生,而成都的商人则成为最早吃螃蟹的人。交子不但动摇了具有 2000年历史的金属铸币根基,逼使它逐步退出主导地位,而且比欧洲纸币早600多年。
参考资料来源:大众网-交子传奇

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北宋时期纸币的出现有什么影响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意义及作用简述:纸币比金属货币容易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 北宋时期的纸币的出现意义是什么?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意义及作用简述:纸币比金属货币容易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北宋时期的纸币的出现意义是什么?

4. 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D
纸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5. 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直接原因是

答案B
本题考查纸币出现的原因。纸币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由于商业活动频繁,所以轻便易于交易的纸币出现

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直接原因是

6. 宋代纸币随时可能夭折的原因?

您好,宋朝纸币随时可以夭折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宋朝是第一个使用纸币的王朝,新事物总有人不习惯进行反对,如果它的出现不被当权者接受肯定夭折。
第二,适应不了当时经济发展。如果纸币不能代替原来货币而成为主流,其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
第三,商人或者民众不认可。就像新中国成立初上海不法分子倒卖银元一样,如果统治者不作为,商人和民众不认可,那么夭折就成了注定。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希望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

7. 唐宋时期纸币产生的原因?

唐代以其运河和驿道闻名,它们促进了商业交通并将首都与偏远省份连接起来。为了与中央政府保持强有力的联系,中国各省在都城中都设有进奏院。像现代的游说机构一样,它们为省级政府的利益和地方臣民服务。在唐代,这些进奏院开始执行类似中转银行的功能。商人——比如四川的茶商,在都城贩卖商品然后在本省的进奏院存下他们的利润,进奏院写给商人们的收据称为“飞钱”。这样的称呼是因为赚得的钱可以不经由陆地而“飞”回商人们所在的省份。飞钱分为两个部分:一半由商人持有,与之匹配的另一半由进奏院持有。当商人们返回自己的省份时,他们将其持有的一半收据向政府部门出示以获得全额付款。官员们喜欢这个系统,因为飞钱为他们提供了满足都城开支的现金。商人们也喜欢这个系统,因为它消除了他们的风险和运输硬通货的费用。飞钱避免了铜钱流回各省,增加了国家商业中心的货币供给。也许最重要的是,它成为省级机构的一个无息贷款服务。在商人回到对应的省份并出示证明前,进奏院拥有这笔现金的使用权,偶尔商人们也会发现当地政府不愿意及时为他们兑换飞钱。毫不奇怪的是,其他政府机构,如户部和军队,也会竞相提供类似的服务。
唐代的飞钱没有保存下来,所以我们无从知晓它们是不是可流通的票据、是否注明时间、是否有标准的面额,或者是否有其他的功能,以便让我们了解如何使用它们以及它们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的经济和金融作用。虽然我们不知道飞钱是否可以流通,但很难想象它们不会被商人分配或转让。在这个意义上,飞钱可以充当货币。尽管如此,它们还是不太可能被印成货币。关于飞钱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美国收藏家、金融史学家安德鲁·麦克法兰·戴维斯(Andrew McFarland Davis)在20世纪初购买了大量的唐代钞票,钞票的图片被他发表在一本名为“收藏在波士顿美术馆的若干中国纸币”(On Certain Chinese Notes, Deposited in the 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的书中。这样的纸币今天已经无处可寻,而戴维斯购得的钞票十有八九是近代伪造的,它们不符合对飞钱的描述,看上去更像后代印刷的纸质宝钞。
一个纸质社会
907年,唐朝灭亡。历史再次重演,被削弱的中央政府再次四分五裂。部分皇室及其随从逃到西南部的四川省——一个位于长江源头处的多山地区。唐以后,四川作为一个独立的、名为“蜀”的王国存在。直到10世纪,它最终解体,并随着宋王朝统一全国而再次被纳入中央版图。

唐宋时期纸币产生的原因?

8. 北宋时期的货币交流。

宋朝建立后,认识到统一货币的重要性,并着手清理旧的货币,同时兴建铸钱监。宋太祖即位后下令禁止轻小恶钱和铁钱的流通,限满不送者有罪,私铸者弃市。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规定铜钱每贯须及四斤半以上方得流通。经过宋初三朝的努力,相继建成了饶州永平监、池州永丰监、建州丰国监、江州广宁监4个铸钱监,使北宋的铜钱铸造量达到125万贯。这时,全国除了四川地区外,货币制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流通于市场的小平钱质量较好,配方合理,每千钱重五斤,用铜三斤十两、铅一斤八两、锡八两。铜钱质量好,市场运转迅速,到宋神宗时,国富民殷,社稷兴旺。于是,宋朝又设立了11个铸钱监,使铜钱监增至到15个。熙宁末年,铜钱的铸造量到达373万贯,元丰三年(1080)达到506万贯,这是北宋时期最高的岁铸额。整个北宋时期的铜钱铸造量为26000万贯,到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铜钱的铸造量达到26204万贯。 
北宋货币政策最早出现变革是在宋仁宗时期的西北地区。当时北宋为了抵御西夏的入侵,在西北地区纠集了大约30万军队。这样庞大的军队编制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解决军需问题,北宋开始在河东和陕西铸造大铜钱和铁钱。大铜钱始铸于仁宗康定元年(1040),以一当十,但实际重量只是小平钱的3倍。铁钱也有大小两种,大铁钱以一当十个小铜钱,小铁钱以一当一,但铁贱铜贵,朝廷于是可获3倍之利。由于大小铜钱和大小铁钱的价值远远低于实际币值,使作为等价物的小平钱失去等价意义,致使在西北地区造成严重的货币混乱。由于铸钱有暴利可图,民间盗铸蜂起,一时劣币流行,大量优质的小平钱被挤出流通领域。庆历八年(1048),北宋对西北地区的货币政策进行了一次调整,大铜钱降为以一当三,大铁钱也降为以一当三,小铁钱以三当一。嘉祐四年,又进行了一次调整,将大铜钱以一当二,大铁钱也以一当二,小铁钱禁止在陕西流通,只限于在河东流通。经过嘉祐四年(1059)的调整,西北地区的货币政策趋于稳定。大铁钱的价值在相当时期里维持了与小平钱一比一的兑换比率,使西北地区的商品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同时也解决了军需问题。 
崇宁二年(1103),蔡京推行当十大铜钱。当十大钱每缗用铜九斤七两,铅半之,锡居三分之一,而通常这些材料只够三贯铜钱的费用,结果引起民间私铸的泛滥。小铜钱在大铜钱的冲击下,有些退出了流通领域,有些则被重新回炉铸成大钱。崇宁四年(1105),蔡京罢相,朝廷下令当十大钱在荆湖南北路、江南东西路、两浙路、淮南路改为当五钱。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再次推行当十大钱。在推行当十大钱的同时,还铸造了夹锡钱。夹锡钱是掺了铅锡的铁钱,一枚夹锡钱当二枚小铜钱。最初,夹锡钱只在西北流通,后逐渐被蔡京推广至全国。夹锡钱的比价远远高于它的币值,流通了不久,就开始贬值。夹锡钱在关中地区流通的时间最长,所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