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2024-05-20 15:54

1. 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1929年10月29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场彻底崩盘。人们将这一天称之为“黑色星期二”,标志着经济大萧条的开始。这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很快就席卷全球,许多世界强国都未能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

从经济层面来说,美国陷入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期,企业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社会动荡不安。从政治层面来说,身为共和党人的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因对大萧条应对不力而下台,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取而代之。从此,美国民主党开始了近50年之久的执政期。直到1980年共和党人罗纳德·里根荣登总统宝座,才改变了这一局面。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领导的纳粹党(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迅速崛起,成为德国第二大党。1932年,希特勒在总统竞选中屈居第二。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德意日选择了对外侵略与扩张的战争之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一直想找到导致这场大萧条爆发的真正原因,并在这一问题上争论不休。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回顾历史,放眼世界,就会发现,这场经济大萧条并不是由某一个单一原因造成的。它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0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917年9月,美国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结束之后,作为战胜国,美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就业岗位和商品出口都大幅增加,美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人们将这段时期称之为“咆哮的二十年代”。美国也由此成为战后重建的主要债权国和出资国。
而作为战败国,德国背上了巨额战争赔款的沉重负担。英国和法国也需要重建。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银行非常愿意向他们提供贷款。然而,当纽约股票市场崩溃之后,美国消费者纷纷跑到银行,想取回自己的存款,从而引发了挤兑狂潮。于是,美国银行不仅停止了对外贷款的发放,而且还想拿回之前自己贷出去的钱。这给还没有从一战中完全恢复过来的欧洲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压力,并最终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
02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提高利率
1913年,由美国国会建立的联邦储备银行成为了美国的中央银行,被授权发行联邦储备券,为美国创造纸币供应。美联储间接设定利率,因为它以基本利率向商业银行贷款。在1928年和1929年间,美联储提高了利率,试图遏制华尔街的投机行为,也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学家布拉德•德隆认为,美联储“做过头了”,企业因为无法获得商业贷款,结果导致了经济衰退。此外,在纽约股市崩盘之后,美联储依旧“按兵不动”,它没有使用公开市场操作来防止货币供应量下降。在公共政策层面,对于银行或企业,还没有“大到不能倒”的概念。
03 美国纽约股市崩盘
在美国纽约股市崩盘之前,一度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大牛市,这波行情在1929年9月3日达到了顶峰。10月24日,一股紧张不安的情绪开始在投资者之间蔓延,有人开始陆续抛售看上去估值远超他们心理预期的股票,这引发了连锁反应,抛售的人越来越多,当天的交易量竟然达到创了纪录的1290万股,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五天后,也就是到了10月29日——史称“黑色星期二”,又一波恐慌情绪席卷了华尔街,人们继续抛售,股价直线下跌,当天的交易量达到了1600万股,再创历史新高。当天的股票市值一举蒸发掉了140亿美元,数百万股股票最终变得一文不值。那些以“保证金”,也就是借来的钱购买股票的投资者彻底破产,许多人丧失了包括房屋在内的抵押品的赎回权,由此变得无家可归。全球范围内对金本位的坚持,使世界各国加入了一个固定的货币兑换体系,这使得美国的经济困境蔓延到了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

04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在历史上,美国的关税政策几经变更。早在1913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案》,大幅降低了关税。而到了1921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紧急关税法案》,结束了这一尝试。1922年,《福特-麦肯伯关税法案》颁布,将关税提高到了高于1913年的水平。它还授权总统将关税调整50%,以平衡国内外的生产成本。
1928年,胡佛以提高关税为竞选纲领,旨在保护农民免受欧洲的竞争。1930年,国会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尽管许多经济学家反对,胡佛还是签署了该法案。关税本身并不太可能导致大萧条,但它们助长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从1929年到1934年,世界贸易下降了66%。
05 银行大批倒闭
1929年的时候,美国一共有银行25568家,而大萧条开始之后,到了1933年,这一数字骤降到了14771家。在此期间,美国个人和企业的储蓄从1929年的153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23亿美元。银行骤减,信贷紧缩,工资变少,消费不足。这就是“消费太少”理论,许多人认为这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重要原因,甚至是唯一的原因。

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2. 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


3. 现在世界各大经济都出现衰败的迹象,这是为什么?

哈佛大学对人类历史进行了研究,得出判断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的五大先导性指标:
1.产出向下移动(注:产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各种有用的物品或劳务,可用于消费或进一步生产。产品主要用于消费或进一步加工生产的各种有用物品和服务。比如一块披萨的生产,美味的披萨就是它的产出;在教育方面,有教养、有知识的公民才是产出);
2、 asset inflation,资产膨胀,即资产价格大幅上涨;
3、债台高筑,难以缓解债务,入不敷出,只能以债还债;
4、房地产增加了杠杆,要用更大的杠杆买地买房,即贷款额度增加;
5.在政府现行账户下,财政赤字扩大,入不敷出(注:这需要非常专业的判断)。
但是,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上述五点都已具备,危机也不会立即发生。出现危机,一是人为戳破,缩短危机周期;要么人为撑到最后一块骨牌倒下来,实在撑不住,形成骨牌效应,则小危机演变为中大危机,危机周期延长……
顺带说一句,这次新冠病毒对人类的影响将是永久的。

在未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将成为常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将大大减少,许多传了几百年的习俗也将彻底消失。
将来,服务业、零售、旅游、娱乐、体育等行业将被极大地抑制,甚至改变许多行业的商业和盈利逻辑。并且网络教育、在线医疗、远程服务、 VR、 AR等产业将会有一波历史性的发展,行业估值的逻辑已经完全改变…
时间也许真的要改变了,你准备好了吗?

高盛前首席执行官 Lloyd Blankfein表示,比特币是一种可疑的价值存储和交换媒介,因此人们有理由对比特币表示怀疑。货币应该成为一个交换媒介和价值存储工具,而比特币并不符合这些标准。比特币价格波动太大,而且很容易被忘记私钥而丢失,这是一种价值存储方式;而且比特币的匿名性给想要遏制洗钱和非法活动的监管机构带来问题,因此它不再是合规的交换媒介。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管理比特币,他认为甚至可能禁止比特币。
所有的观点都与我前面反复强调的观点完全一致,点到为止。

现在世界各大经济都出现衰败的迹象,这是为什么?

4. 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


5. 全球或出现新一轮“经济大萧条”吗,这种说法有无根据?

这种说法自然是有依据的,并且这种说法是由国际贸易基金组织的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所得出来的,根据她的常年分析以及数据的精确对比,她分析现在由于财富差距太大,分布不均匀和金融形势不稳定等因素,可能会造成全球的经济再一次陷入萧条时期。


格奥尔基耶娃曾发表讲话,她说她把现在的世界经济形势和上一世纪20年代的经济形势做了精确的比较,从中得出结论,世界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经济大萧条。因为她认为就算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已经逐渐的缩小,但是国家内部财富分配不均匀,这种问题开始日益的严重,这个意思其实就是国内贫富差距过大,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穷的人越来越穷,98%的财富掌握在2%的人手里。而这种不平等肯定会阻碍经济的增长,毕竟小部分人富和全部人富这个概念是不一样的,这种经济形势会助长一些民粹主义,从而引发政治动荡。
正是由于现在的趋势,更加让人容易联想到上一世纪20年代的情况,当时则是由于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太大,尽管经过各个国家的努力,在20年间这种差距慢慢缩小,但是由于当时的经济技术发展潜力巨大,所以最终还是由金融灾难草草收尾。
当时的情况则是纽约的股市,其中某一工业的平均指数往下跌了11%,这只是一场开端并不是收尾,从而其他一系列的美国股票开始了暴跌,这场股价的暴跌随后就开始演化成了轰动全球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你可能会想一个国家的经济怎么可能会卷席全球,但当时确实是如此,所以说被关上了“大萧条”之名,而这次的形式与之前如此相像,所以说不难让人深思,会不会重塑当年的悲剧。

全球或出现新一轮“经济大萧条”吗,这种说法有无根据?

6. 经济大萧条时期,欧美各国是如何应对的?

经济大萧条,指的是1929年至1933年之间源起美国,后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其中受影响的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
1929年10月29日,人群聚集在华尔街,当天股市暴跌。随后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大萧条就此拉开序幕。而此次经济大萧条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都是空前的,而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国际经济的严重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就是从一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债权国开始的。随后就是超过1500万的失业人员,而德国的失业人员更是超过600万之多。
最终,政府干预成为了此次经济大萧条的重要标志。而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各国政府又是如何面对的呢?
英国在20年代相对疲软的经济环境下没有遇到产能过剩的问题,银行和证券交易所也没有遇到如住宅建设所遭受的重创,虽然传统工业失业率很高,但新兴工业相对繁荣,不过当时执政的工党还是遇到向越来越多的失业者发放救济金的问题。随后英国废除了自由贸易政策,建立帝国关税特惠制,这也促使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大幅贬值。但这却保护了英国的国内市场,同时也增强了英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也将英国在此次经济大萧条中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法国直到1932年才感觉到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但这却让其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之一。由于政治分歧而分裂的法国政府仍然坚持正统的经济政策,一直持续到1936年都没有试图增加政府支出来帮助经济复苏。虽然后来完成了上调工资的计划,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直到二战爆发,都没能让经济从大萧条的环境下恢复过来。
德国屈服于工业家和大量土地拥有权益的巨大压力只好削减政府开支、降低企业税额、增加企业的劳动力,但政府的政策只是加剧了大萧条,并没有有效的解决危机。总体来说,当时的德国政府比其它任何欧洲国家对经济控制的都多,但政府并没有剥夺大公司的权利。1934年,希特勒政府开始利用经济重整军备和进行武装准备,并配以增加税收、赤字支出等措施,高失业现象很快就结束了。
北欧国家对大萧条的处理相比其它国家则更为成功。虽然北欧各国因为经济依赖于对外贸易而导致了大量失业人员,但政府采取了措施解决了问题,并引导经济走向复苏。而瑞典在其中最为突出,瑞典政府通过赤字开支增加政府支出,促进经济复苏,同时政府还帮助扩大了消费支出和生产合作组织,扩大社会服务,尽早为失业者提供救济工作,并建立了一个宏大的市政工程计划。
虽然各国政府对大萧条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但大萧条还是造成了很多影响(积极与消极的影响都有),比如:
1、提高了政府对经济的政策参与性,即凯恩斯主义;
2、以关税的形式强化了经济的民族主义;
3、使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了摆脱大萧条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与法西斯主义道路;
4、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等独裁者的崛起,间接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5、为苏联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期。
由此可见,经济的影响力不容小视。

7. 世界会出现经济大萧条吗?


世界会出现经济大萧条吗?

8.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原因是什么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以下摘自[美国]吉尔伯著《美国经济史》699-702页 
经济学界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循环理论,在分析大萧条的原因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萧条原因最好的说明,也许就是一个或几个社会集团支出减少的幅度超过了其它社会集团支出增加的幅度。1929年,消费者购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72%,工商业者投资消费了18%,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使用了略少于10%,其余的用于出口。 
在1929—1930年,由于投资者和消费者减少了大约一百五十亿美元的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约减少了一百四十亿美元。政府支出虽稍有增加,但其影响微不足道。反映投资和消费支出有所减少的是:劳动力市场上解雇和失业增多了,工商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降低了。根据上述分析,可见只要查明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所以减少的来由,既能确定这次大萧条的产生原因了。 
今天,通过历史剖释,可以清楚看出:在二十年代已经存在着当时被人忽视或漠视的若干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趋向。上面已经指出,农业一直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个时期始终贫困。而且,所谓工业部门工资水平较高,其中不少是假象。在这十年内,新机器的应用把大批工人排挤掉了。例如,在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业工人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在工资水平很低的服务行业,工人增加最多,其中毫无疑问也包括了许多因技术进步而失业的技术工人。因此那些表示工资略有提高的统计数字,看来没有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由于工农群众是基本消费者,这两类人遇到经济困难对消费品市场一定会有影响。 
在这些情况下,二十年代广告的扩大和分期付款赊销的增加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分期付款赊销竭力膨胀消费品市场。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三十五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了。无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用具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然而分期付款销售办法的推广使用,也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不增加贷款,消费品市场就不可能容纳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而且,从经济观点来看,这种销贷方式本身孕育着某种危险性;只要削减消费信贷即分期付款赊销,消费者的购置就很可能减少。看来,1929年就发生了这种情况。 
二十年代工业生产之所以能扩大,是由于对新工厂、新设备的巨额投资。这项投资使建筑业、机床制造业以及钢铁工业等有关部门雇用了大批工人。因此,资本支出或投资一减少,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就会大批失业。到1929年,消费品市场容纳不了增产的商品,也就不再需要扩充厂房和设备了。例如,据估计1929年美国整个工业的开工率只达到80%。在这些条件下,无怪乎投资额(用1958年美元计算)从1929年的四百零四亿美元降为1930年的二百七十四亿美元,进而减少到1932年的四十七亿美元了。投资的缩减则导致了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破产和工人的失业。这个问题因住房建筑的减少而更加严重起来。住房营造在1925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后就江河日下了。1929年动工兴建的住房只有五十万幢(1925年约有一百万幢)。1927年以后,汽车工业也急剧衰落。 
我们不想回答究竞生产资料的生产先下降还是消费品的生产先减少达样一个问题;显然,两者互有影响。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失业,会使消费品的销售额减少,从而导致消费品生产部门工人的失业。而消费品销售额的减少又反过来使投资进一步缩减,这两大部类愈演愈烈的相互作用驱使生产日益下降,失业率不断上升。 
甚至诸如低税率和高利润等有利因素也可能助长了危机自爆发。现在看来,那个时期增加的收入大半落入少数人或少数家族的腰包了。1934年布鲁金斯研究所发表的一篇研究二十年代经济问题的论文这样写道: 
“美国呈现出了收入分配日益不均的趋势,至少在二十年代前后是如此。这就是说,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收入有所增长,而上层阶层的收入水平提高得更快。由于随着上层阶层高额收入的实现,他们的收入中节约部分增加得比消费部分快,也就出现了大富豪及其家族把积累的收入越来越多地作为投资的趋势。” 
从经济观点来看,二十年代收入的分配有紧缩消费来增加投资的趋向。回顾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出消费者手头钱多些,投资者手里钱少些,国民经济也许会稳定些。1929年在某种程度上由银行信用造成的股票市场的繁荣也反映了资金过剩,使资本家投资于购建厂房设备无利可图。 
二十年代的繁荣,主要归因于自然资源充裕,工农业生产增长,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消费扩大和对外贸易兴旺。然而,许多美国人的贫困处境和国民经济之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导致了大萧条的爆发。尽管如此,直到二十年代未,大多数美国人还盲目乐观地相信繁荣仍将继续下去。 
评论: 
一 
美国1920年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由于繁荣,所以消费需求是旺盛的。正是由于这种消费需求的旺盛,刺激了投资,并且借着旺盛需求的东风,生产者的投资与产品促销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就出现了规模惊人的广告促销与分期付款赊销行为,这种使消费者“先花未来钱”的做法潜存着非常大的风险,一个是它刺激抬升了资本投资的规模,另外一个是消费者能否最终付清赊销款。如果不能付清款项,那么投资就不能获得合理补偿,巨大的投资规模就有可能导致经济陷于巨大的危机。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分期付款赊销的广告促销等手段进一步造成了旺盛的消费需求,而这种需求又必然刺激投资的迅速增长。而当这种消费需求最终衰弱下来时,这些被消费需求抬举进场的资本,就必然陷于危机的困境。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些旺盛的消费行为,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投资行为,也不就可能产生1929年的危机。 
市场经济的每次危机,都是这样,由高度的消费旺盛而引起,没有这种消费旺盛,就没有资本投入,也就没有危机可言。 
资本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但资本的这种目的及由此而引发的行为,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外在条件才能实现出来,这个外在条件,就是消费需求旺盛的拉动。因此,当社会经济以消费为目的而形成一个热潮时,资本则在这个热潮中实施着自己的目的---利润积累。在此,消费为社会整体的目的,而逐利则是资本方面的目的---这是局部目的。 

二 
这个道理应该给当今的我们提供一个深刻的教训:消费需求切不可人为抬升得太过头。比如,中国的“扩大内需”政策切不可搞过头。凡是超出社会与个人经济能力而扩大的消费需求,必定包含着危机的因素,因为这种消费需求是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这样,在它的刺激下所形成的更大的投资就有可能变成危机的因素。就象美国1920年代,通过信贷消费所刺激起一个庞大的投资,最终演变为大危机、大萧条的因素。 

2 资本主义固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