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2024-05-01 22:18

1.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1.财物管理不健全
一是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上不健全。一方面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过宽。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从而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另一方面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的情况带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施行,同时也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可乘之机。
二是在往来款项的管理上不健全。据调查,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主要表现在:采购财产物资商品的预付货款因不及时清算或贷款担保硬性扣回形成呆坏账:单位购车、买设备或其他物品,汇给商家的钱多,购物金额少,因结算不及时,产生债务纠纷,无法收回形成呆账;个别单位违规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担保,由于借款人不能到期清偿而承担连带责任被银行硬性将款项扣回,单位求偿未果形成呆账,而直接责任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三是在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上不健全。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单位财务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往往由于跨年度,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
2.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
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不是太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3.会计核算不恰当
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但不进行成本核算,因而无法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
4.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一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究其根源,主要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缺陷。虽然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数法仍普遍被沿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由于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所以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应安排的项目人为安排资金,致使应该安排的项目预算不能打足,影响了预算编报的准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比较普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也给项目的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的对策
首先,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比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单项的管理制度,加强接待、车辆等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按制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其次,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应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第三,改革预算会计制度。一方面,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同时将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引入预算会计。同时,推进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据现行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修订,为各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最后,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预算一经下达,就要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主要方法是:1.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2.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3.会计系统控制,制定符合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4.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5.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6.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尽量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
财政管理是一个单位的“管家”,得当与否关系单位的盛衰、富贫和宽窘。特别在目前经济不太景气的形势下,探究财政管理对策尤显重要。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2.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x0d\x0a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x0d\x0a1.财物管理不健全\x0d\x0a一是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上不健全。一方面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过宽。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从而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另一方面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的情况带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施行,同时也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可乘之机。\x0d\x0a二是在往来款项的管理上不健全。据调查,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主要表现在:采购财产物资商品的预付货款因不及时清算或贷款担保硬性扣回形成呆坏账:单位购车、买设备或其他物品,汇给商家的钱多,购物金额少,因结算不及时,产生债务纠纷,无法收回形成呆账;个别单位违规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担保,由于借款人不能到期清偿而承担连带责任被银行硬性将款项扣回,单位求偿未果形成呆账,而直接责任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x0d\x0a三是在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上不健全。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单位财务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往往由于跨年度,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x0d\x0a2.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x0d\x0a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不是太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3.会计核算不恰当\x0d\x0a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但不进行成本核算,因而无法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x0d\x0a4.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x0d\x0a一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x0d\x0a究其根源,主要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缺陷。虽然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数法仍普遍被沿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由于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所以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应安排的项目人为安排资金,致使应该安排的项目预算不能打足,影响了预算编报的准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比较普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也给项目的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x0d\x0a二、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的对策\x0d\x0a首先,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比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单项的管理制度,加强接待、车辆等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按制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x0d\x0a其次,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应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x0d\x0a第三,改革预算会计制度。一方面,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同时将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引入预算会计。同时,推进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据现行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修订,为各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x0d\x0a最后,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x0d\x0a预算一经下达,就要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主要方法是:1.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2.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3.会计系统控制,制定符合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4.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5.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6.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尽量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x0d\x0a财政管理是一个单位的“管家”,得当与否关系单位的盛衰、富贫和宽窘。特别在目前经济不太景气的形势下,探究财政管理对策尤显重要。

3.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摘要】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1.财物管理不健全 一是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上不健全。一方面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过宽。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从而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另一方面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的情况带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施行,同时也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可乘之机。 二是在往来款项的管理上不健全。据调查,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主要表现在:采购财产物资商品的预付货款因不及时清算或贷款担保硬性扣回形成呆坏账:单位购车、买设备或其他物品,汇给商家的钱多,购物金额少,因结算不及时,产生债务纠纷,无法收回形成呆账;个别单位违规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担保,由于借款人不能到期清偿而承担连带责任被银行硬性将款项扣回,单位求偿未果形成呆账,而直接责任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三是在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上不健全。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单位财务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往往由于跨年度,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 2.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 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不是太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3.会计核算不恰当 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但不进行成本核算,因而无法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 4.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一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究其根源,主要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缺陷。虽然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数法仍普遍被沿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由于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所以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应安排的项目人为安排资金,致使应该安排的项目预算不能打足,影响了预算编报的准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比较普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也给项目的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的对策 如何克服或者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呢?我认为,关键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 首先,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比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单项的管理制度,加强接待、车辆等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按制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其次,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应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第三,改革预算会计制度。一方面,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同时将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引入预算会计。同时,推进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据现行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修订,为各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最后,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预算一经下达,就要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主要方法是:1.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2.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3.会计系统控制,制定符合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4.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5.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6.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尽量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 财政管理是一个单位的“管家”,得当与否关系单位的盛衰、富贫和宽窘。特别在目前经济不太景气的形势下,探究财政管理对策尤显重要。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4.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x0d\x0a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x0d\x0a1.财物管理不健全\x0d\x0a一是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上不健全。一方面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过宽。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从而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另一方面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的情况带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施行,同时也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可乘之机。\x0d\x0a二是在往来款项的管理上不健全。据调查,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主要表现在:采购财产物资商品的预付货款因不及时清算或贷款担保硬性扣回形成呆坏账:单位购车、买设备或其他物品,汇给商家的钱多,购物金额少,因结算不及时,产生债务纠纷,无法收回形成呆账;个别单位违规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担保,由于借款人不能到期清偿而承担连带责任被银行硬性将款项扣回,单位求偿未果形成呆账,而直接责任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x0d\x0a三是在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上不健全。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单位财务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往往由于跨年度,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x0d\x0a2.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x0d\x0a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不是太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3.会计核算不恰当\x0d\x0a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但不进行成本核算,因而无法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x0d\x0a4.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x0d\x0a一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x0d\x0a究其根源,主要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缺陷。虽然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数法仍普遍被沿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由于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所以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应安排的项目人为安排资金,致使应该安排的项目预算不能打足,影响了预算编报的准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比较普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也给项目的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x0d\x0a二、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的对策\x0d\x0a首先,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比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单项的管理制度,加强接待、车辆等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按制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x0d\x0a其次,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应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x0d\x0a第三,改革预算会计制度。一方面,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同时将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引入预算会计。同时,推进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据现行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修订,为各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x0d\x0a最后,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x0d\x0a预算一经下达,就要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主要方法是:1.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2.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3.会计系统控制,制定符合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4.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5.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6.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尽量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x0d\x0a财政管理是一个单位的“管家”,得当与否关系单位的盛衰、富贫和宽窘。特别在目前经济不太景气的形势下,探究财政管理对策尤显重要。

5.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x0d\x0a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x0d\x0a1.财物管理不健全\x0d\x0a一是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上不健全。一方面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过宽。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从而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另一方面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的情况带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施行,同时也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可乘之机。\x0d\x0a二是在往来款项的管理上不健全。据调查,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主要表现在:采购财产物资商品的预付货款因不及时清算或贷款担保硬性扣回形成呆坏账:单位购车、买设备或其他物品,汇给商家的钱多,购物金额少,因结算不及时,产生债务纠纷,无法收回形成呆账;个别单位违规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担保,由于借款人不能到期清偿而承担连带责任被银行硬性将款项扣回,单位求偿未果形成呆账,而直接责任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x0d\x0a三是在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上不健全。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单位财务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往往由于跨年度,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x0d\x0a2.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x0d\x0a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不是太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3.会计核算不恰当\x0d\x0a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但不进行成本核算,因而无法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x0d\x0a4.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x0d\x0a一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x0d\x0a究其根源,主要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缺陷。虽然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数法仍普遍被沿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由于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所以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应安排的项目人为安排资金,致使应该安排的项目预算不能打足,影响了预算编报的准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比较普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也给项目的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x0d\x0a二、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的对策\x0d\x0a首先,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比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单项的管理制度,加强接待、车辆等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按制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x0d\x0a其次,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应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x0d\x0a第三,改革预算会计制度。一方面,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同时将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引入预算会计。同时,推进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据现行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修订,为各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x0d\x0a最后,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x0d\x0a预算一经下达,就要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主要方法是:1.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2.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3.会计系统控制,制定符合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4.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5.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6.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尽量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x0d\x0a财政管理是一个单位的“管家”,得当与否关系单位的盛衰、富贫和宽窘。特别在目前经济不太景气的形势下,探究财政管理对策尤显重要。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6.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x0d\x0a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x0d\x0a1.财物管理不健全\x0d\x0a一是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上不健全。一方面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过宽。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从而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另一方面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的情况带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施行,同时也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可乘之机。\x0d\x0a二是在往来款项的管理上不健全。据调查,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主要表现在:采购财产物资商品的预付货款因不及时清算或贷款担保硬性扣回形成呆坏账:单位购车、买设备或其他物品,汇给商家的钱多,购物金额少,因结算不及时,产生债务纠纷,无法收回形成呆账;个别单位违规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担保,由于借款人不能到期清偿而承担连带责任被银行硬性将款项扣回,单位求偿未果形成呆账,而直接责任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x0d\x0a三是在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上不健全。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单位财务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往往由于跨年度,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x0d\x0a2.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x0d\x0a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不是太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3.会计核算不恰当\x0d\x0a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但不进行成本核算,因而无法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x0d\x0a4.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x0d\x0a一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x0d\x0a究其根源,主要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缺陷。虽然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数法仍普遍被沿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由于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所以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应安排的项目人为安排资金,致使应该安排的项目预算不能打足,影响了预算编报的准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比较普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也给项目的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x0d\x0a二、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的对策\x0d\x0a首先,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比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单项的管理制度,加强接待、车辆等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按制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x0d\x0a其次,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应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x0d\x0a第三,改革预算会计制度。一方面,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同时将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引入预算会计。同时,推进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据现行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修订,为各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x0d\x0a最后,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x0d\x0a预算一经下达,就要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主要方法是:1.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2.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3.会计系统控制,制定符合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4.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5.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6.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尽量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x0d\x0a财政管理是一个单位的“管家”,得当与否关系单位的盛衰、富贫和宽窘。特别在目前经济不太景气的形势下,探究财政管理对策尤显重要。

7. 试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如何提高财务管理
财务预算是对未来财务活动的内容及指标所进行的具体规划,是控制财务活动的依据。财务预算对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下,一些行政事业存在诸多的错误认识:(1)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编制,即按上级审批确定的预算目标编制出一套预算报表,就算完成工作。对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不能及时的进行跟踪、分析并编制预算调节表。这样就容易产生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和财务预算不相符合的情况出现,削弱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2)单位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编制、预算考评都是由财政部门一手完成。事实上,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没有相关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没有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指导,预算的执行必然会出现问题。(3)有些单位普遍使用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目标脱离实际。(4)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形成。由于预算目标不科学,导致预算管理形同虚设,节约没有奖励,超支没有惩罚,造成各业务部门忙于追加,争夺资金,财务部门忙于搞平衡,资金一拨了事,无力跟踪查效,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部门之间资金矛盾加剧。 

3、财务会计重核算,轻管理,缺分析 
目前,单位财务的机构一般设有财务股(会计股、计财股),但由于种种原因,单位财务会计仍沿袭传统的“报账型会计模式”,一直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虽然能对内、对外提供有关的基本信息,但仅限于历史数据和解释信息;只重视事后监督,而忽视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财务管理只停留在财务数据的核算,而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效益考核、奖惩兑现。 
4、财务分析工作薄弱 
财务分析是运用事业计划、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以求得单位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化,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许多单位对财务分析只是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情况,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考核单位整体和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5、财务监督体制不完善,监督方法落后。 
由于行政, 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相对不太复杂,多年来对经济活动的深层次监督缺乏力度,有的甚至听认经济事项的自生自灭,并且对市场经济引起人们思想的变化和影响经济秩序的复杂状况又缺乏研究对策,加之一般单位都没有内部审计部门,许多单位财务监督的职能正逐渐萎缩退化。在财务监督方法上,有的仅限于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有些单位对工程的施工过程缺少跟踪监督,最终必然造成损失浪费,损害了国家和学校的利益,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 二、强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要建立健全物资收发保管制度,严格执行,合理发放。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和个人。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损、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领导要重视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培训,积极支持并指导其工作。要统筹安排固定资产的购置,避免重复购置,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财务部门要定期核对帐目,做到帐实相符。对固定资产要实行双重管理:即单位会计按现行制度进行总括记帐管理,使用固定资产的责任部门实行责任管理,并确定责任期、固定资产完好率、利用率的考核指标。同时要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重视固定资产预算,把握采购、验收、保管中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制度,明确责任。 
2、合理编制预算,加强预算控制和管理 
预算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又要节约支出,避免经费使用上的浪费现象,优化经费使用的支出结构。要使资金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单位在制定年度经费预算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收入预算必须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支出预算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对经常性支出要适度从紧,建设性专项支出的预算要量力而行,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不搞财政赤字预算。要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发展目标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对经费开支大户进行重点跟踪管理,发挥预算的调控作用。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执行,杜绝无预算和超预算开支经费。监督审计部门应依法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执行、调整的真实性、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协同部门作好预算终了时的分析工作,对预算收入完成情况、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及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 
3、建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双轨制管理模式。 从现代经济发展的角度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来看,任何单位的会计都应包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部分,财务会计通常是以一定的会计程序,主要为单位外部使用者定期提供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是以特定的技术和方法为手段,主要为单位领导经营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此要求,可将目前的会计机构进行改组和分立,使一部分会计人员从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对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为本单位决策者提供咨询和合理化建议,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办学成本、减少投资风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切实加强财务分析能力 
首先要加强对预算的分析,强化预算管理。在编制预算前必须做好上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同时也要对影响下期财务收支的各项因素进行事前分析,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对各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分析,以便考核和评价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通过对影响预算执行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预算指标与实际执行结果的偏差,分析造成偏差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保证预算指标的顺利实现。 
其次要加强对成本核算的分析。一方面将一般性工作中所占用的资源和成本核算出来,合理计提成本,提高办公经费的自筹能力,改善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办事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消除侵占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有效遏制资源浪费,推进单位改革的进程。 
5、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 
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要对各项业务收支活动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通过内部常规审计、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同时要建立健全防止乱收费、私设小金库的各级经济责任制,明确责任,划分责任范围。从领导到财务、审计监察部门的负责人,到各股室负责人,都要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层层防范,层层落实;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责、权、利三者相结合,奖罚分明。 
总之,面对越来越激烈市场资源竞争和越来越复杂的财务关系,单位必须加大财务管理力度,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试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8. 如何有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1.财物管理不健全 一是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上不健全。一方面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过宽。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从而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另一方面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的情况带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施行,同时也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可乘之机。 二是在往来款项的管理上不健全。据调查,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主要表现在:采购财产物资商品的预付货款因不及时清算或贷款担保硬性扣回形成呆坏账:单位购车、买设备或其他物品,汇给商家的钱多,购物金额少,因结算不及时,产生债务纠纷,无法收回形成呆账;个别单位违规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担保,由于借款人不能到期清偿而承担连带责任被银行硬性将款项扣回,单位求偿未果形成呆账,而直接责任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三是在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上不健全。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单位财务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往往由于跨年度,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 2.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 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不是太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3.会计核算不恰当 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但不进行成本核算,因而无法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 4.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一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究其根源,主要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缺陷。虽然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数法仍普遍被沿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由于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所以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应安排的项目人为安排资金,致使应该安排的项目预算不能打足,影响了预算编报的准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比较普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也给项目的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的对策 首先,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比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单项的管理制度,加强接待、车辆等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按制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其次,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应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第三,改革预算会计制度。一方面,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同时将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引入预算会计。同时,推进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据现行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修订,为各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最后,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预算一经下达,就要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主要方法是:1.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2.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3.会计系统控制,制定符合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4.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5.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6.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尽量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 财政管理是一个单位的“管家”,得当与否关系单位的盛衰、富贫和宽窘。特别在目前经济不太景气的形势下,探究财政管理对策尤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