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风险名词解释

2024-05-17 18:04

1. 金融经济学风险名词解释

金融风险,指任何有可能导致企业或机构财务损失的风险。

  一家金融机构发生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其自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的风险,有可能对该金融机构的生存构成威胁;具体的一家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出现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一旦发生系统风险,金融体系运转失灵,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中国金融体系的五类风险:外部传染风险、宏观经济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金融风险的种类
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
作业风险
行业风险
法律、法规或政策风险
人事风险
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
系统金融风险及全局性金融风险
  所谓系统金融风险和全局性金融风险是相对个别金融风险或局部性金融风险而言,现 在我们所谈论的、并将之作为经济工作重点之一的问题,其所指就是这类金融风险。

  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教训看,金融危机不管由什么原因引起,最终都表现为支付危机,即:或是无法清偿到期的国外债务,或是银行系统已不能满足国内存款者的普遍提存要求继而进一步导致挤提甚至是银行破产。正是从这种基于对流动性重要程度的重视,国外不少货币金融理论著作都将最初的系统风险定义为支付链条遭到破坏或因故中断导致的危险现象。

  现在,我们在谈论和使用系统金融风险概念时已经自觉不自觉第将之与"全局性金融风险"等量齐观了。在文化发展史上,一个词汇、一个概念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出现涵义上的些许变动是常有的事。系统金融风险之所以可以等用于全局性金融风险,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体系的发展和进步已使得金融领域内各个行业间的连动和交互影响成为不争的事实。例如,证券市场和信贷市场本来是金融领域中职能不同的两个市场,但股市的大涨大跌有可能造成大量的银行破产;反过来,一些有影响的大银行间的并购或破产事件也可能引致股票市场行情的急剧变动。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领域是竞争最激烈因而风险程度也最高的领域,没有风险就没有金融活动,因此,想要避免金融风险是不可能的,对于决策当局来说,有决策参考意义的是关注系统金融风险或全局性金融风险。我们的报刊上常用的提法所谓"化解金融风险"实际上是一句糊涂语言,系统金融风险或全局性金融风险一直存在,个别金融风险或局部性金融风险每天都在出现,生生不息,如何化解得了?如果说"化解",只应该是化解危机,但在危机尚未出现时,我们要做的工作应该 ――也只能是降低系统或全局性金融风险。

金融经济学风险名词解释

2. 经济风险名词解释

经济风险是非预期汇率变动对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跨国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影响程度。经济风险是指因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各经济实体在从事正常的经济活动时,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它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交换范围较小,产品更新的周期较长,故生产经营者易于把握预期的收益,经济风险不太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更新加快,社会需求变化剧烈,经济风险已成为每个生产者、经营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总之,市场经济中的经济风险和经济利益是同时并存的,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因此,经济风险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激励经济主体趋利避险,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改进技术,更新设备,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迅速发展,又能使市场主体患得患失,顾虑重重,追求盈利的冲动受到可能蒙受的经济风险制约,使市场经济主体在经济行为理性化的同时,有可能失去发展的良机,由此而使经济运行趋于稳定或停滞。我们必须正视其抑制作用,强化风险制约的功能,同时采取积极的措施,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

3. 风险控制名词解释


风险控制名词解释

4. 风险名词解释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换句话说,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

风险的特征:
(一)客观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的客观性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们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风险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彻底消除风险。
(二)损失性:风险发生后必然会给人们造成某种损失,然而对于损失的发生人们却无法预料和确定。人们只能在认识和了解风险的基础上严防风险的发生和减少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损失是风险的必然结果。
(三)不确定性:风险是客观的、普遍的,但就某一具体风险损失而言其发生是不确定的,是一种随机现象。例如,火灾的发生是客观存在的风险事故,但是就某一次具体火灾的发生而言是不确定的,也是不可预知的,需要人们加强防范和提高防火意识。
(四)普遍性:风险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如地震灾害、洪水、火灾、意外事故的发生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人类将面临更多新的风险,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也可能越来越大。
(五)社会性:没有人和人类社会,就谈不上风险。风险与人类社会的利益密切相关,时刻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社会性。随着风险的发生,人们在日常经济和生活中将遭受经济上的损失或身体上的伤害,企业将面临生产经营和财务上的损失。
(六)可测性:单一风险的发生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对总体风险而言,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可测的,即运用概率论和大数法则对总体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的,以研究风险的规律性。风险事故的可测性为保险费率的厘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七)可变性:世间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风险也是如此。风险的变化,有量的增减,有质的改变,还有旧风险的消失和新风险的产生。风险因素的变化主要是由科技进步、经济体制与结构的转变、政治与社会结构的改变等方面的变化引起的。

5. 风险避免名词解释

风险避免即放弃或不进行可能带来损失的活动或工作。例如,为了避免洪水风险,可以把工厂建在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方;为避免飞机失事的风险,不乘坐飞机。

  任何经济单位对风险的对策,首先考虑到的是避免风险,尤其是对静态风险尽可能予以避免。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可能获得利润予以抵消时,避免风险是最可行的简单方法。
风险避免的类型
  避免风险的方法还可以分为完全避免和部分避免两种。

  1、完全避免,就要不惜放弃伴随风险而来的盈利机会。

  2、部分避免,主要取决于成本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如果避免收益大于避免成本,就可以考虑避免,否则可以不要避免。

风险避免的适用性
  风险避免是处理风险的一种有用的、极为普遍的方法。企业通过中断风险源,将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或不确定性,但企业同时失去了从风险源中获得收益的可能性,更何况有些风险根本就无法避免。而企业存在的最大动机是想赚取利润,因此风险避免的适用性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企业在采用避免来处理风险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欲避免某种风险但不可能。例如,对企业而言,有些基本风险如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绝对难以避免,还有如地震、水灾、人的疾病、死亡等。第二,采取避免风险的方法在经济上未必适当,某些风险即使可以避免,但就经济效益而言也许不合适。一个企业固然可以凭借不从事任何营业行为而避免风险,但从正常情况来看,—个企业没有营业行为自然也就没有营业收入,当然也就无法赚取利润。同时一个企业在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下,当避免风险所花的成本高于避免风险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时如果仍然采取避免风险的方法,经济上可谓不适当。第三,避免了某一风险有可能另外产生新的风险。例如,一个位于小岛上的企业在用汽车把产品运往大陆销售时要经过一座桥,为了避免桥断裂翻车的风险改用船运,但同时又产生了新的船舶失事的风险。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最适合采用风险避免办法的情况有以下两种:第一.某种特定风险所致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相当大;第二,应用其他风险处理技术的成本超过其产生的效益,采用风险避免方法可使企业受损失的可能性等于零。

风险避免名词解释

6. 风险管理的名词解释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对现代企业而言十分重要。
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几率、避免损失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附加价值。
风险管理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

现实情况里,优化的过程往往很难决定,因为风险和发生的可能性通常并不一致,所以要权衡两者的比重,以便作出最合适的决定。
风险管理亦要面对有效资源运用的难题。这牵涉到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因素。把资源用于风险管理,可能使能运用于有回报活动的资源减低;而理想的风险管理,正希望能够花最少的资源去去尽可能化解最大的危机。
“风险管理”曾经在1990年代西方商业界前往中国进行投资的行政人员必修科目。当年不少MBA课程都额外加入“风险管理”的环节。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过程。
确定减少的成本收益权衡方案(trade-off)和决定采取的行动计划(包括决定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过程称为风险管理。
首先,风险管理必须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
其次,风险管理要着眼于风险控制,公司通常采用积极的措施来控制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编制多个备选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先的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再次,风险管理要学会规避风险。在既定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方案的实施路径,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因素。例如设立现代激励机制、培训方案、做好人才备份工作等等,可以降低知识员工流失的风险。

7. 风险管理名词解释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对现代企业而言十分重要。

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几率、避免损失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附加价值。
风险管理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

风险管理名词解释

8. 风险管理的名词解释

风险管理名词解释: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对现代企业而言十分重要。  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几率、避免损失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附加价值。                    扩展资料                         风险管理的概念: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风险管理含义的具体内容包括:
    1.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
    2.风险管理的主体可以是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个人、家庭、组织(包括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3.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评估风险管理效果等。
    4.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5.风险管理成为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并成为了一门新兴学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