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高手,专业人士 这幅画的作者与画名是啥啊?

2024-05-09 17:14

1. 请问高手,专业人士 这幅画的作者与画名是啥啊?

纸本  墨笔  纵长185厘米  横宽91厘米。

朱耷:明天启6年(公元1626年)丙寅生,清康熙44年(公元1705)乙酉卒,享年79岁。明代宗室,祖籍安徽凤阳。本名统錾,明朱元璋之子宁
献王朱权后裔,封蕃江西南昌。明亡后,为躲避灾祸,削发为僧。平生善画山水花鸟竹木,构图简括,笔墨凝炼。意境冷峭。大都是荒岭怪石,表现了“残山剩水、
地寒天荒”的境界。署款时常将“八大山人”连缀写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愤懑。艺术造诣颇高。画史列为清初画坛“四高僧”之一。

《墨荷图》绘涸塘莲荷,傍石而生。不因水污,不为风偃。一枝白莲高帜卓立,孤罄独秀;无叶可依,出泥不染,仿佛作者一生悲凉境况及孤傲性格的写照。强心铁骨、磊落不骨之气骇然可见。

请问高手,专业人士 这幅画的作者与画名是啥啊?

2. 名画赏析

楼主,如果自己不去尝试鉴赏,总是想着交了作业对付过去,那真是浪费了时间和学费。
楼主听我一句,能够想出用悬赏上网求名画赏析,不如自己拿出十分钟找一幅画好好看看,写下自己的认识,虽然浅显,但是那也是你自己的,不是别人的。艺术作品每个人理解是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最后得出的评论是不同的。
 
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写:
谈作品产生的背景,绘画者当时的生活,以及绘画者的信仰和艺术诉求,结合作品谈哪些方面有所体现。
绘画角度上可以重点写技法。
例如:古典油画,可以写油画的古典技法上的特点,颜色、媒介、工具使用等,结合画面可以谈一谈,还可以结合今天中国油画技法现实,写写你个人的认识:例如:现今这个时代研究学习研究古典技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对你有何启迪。
当然绘画技法还包括很多,例如观察、表现的不同。可以类比,古典人物油画与印象派人物画,到底存在哪些差异。
绘画风格上可以谈谈它的存在意义。
例如:莫奈作为印象派对绘画发展做出的贡献,对后人的启迪。
 
一篇鉴赏,要有自己的观察角度,可以引用某人的品鉴名人名言,但是那只是辅佐你的论点,你要写出你的心得,甚至你的不同见解,深入浅出的去说明。
 
我写的很粗浅,真心希望楼主,尝试自己去写。尝试过一次,你就会喜欢了。而且当你赏析的越多,你的独立见解就越多,由此也能够用行动证明人长个脑袋不是只用来吃饭的,它有更宝贵的存在意义。
 
语言不中听可以无视。为楼主加油!

3. 急求一幅名画鉴赏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长卷  绢本  水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纵25.5厘米  横525厘米
    此卷是我国十二世纪初期一幅杰出的风俗画,描写了在清明节这一天,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各阶层在城郊一带的种种活动。全卷选择城外沿河两岸和城内大街的主要场面。
画卷以静寂的春郊景象为开端。较繁忙的街道和柳荫下停泊着货船的汴河同时进入画面。一座宏伟富丽的城门楼横断画面,城里大街,又是另一种繁荣而安详的景象。画家以深动形象刻画出五百多余人物,  不同类型的船只、车、桥梁,  市街店铺、民居不可胜计。重点刻画了当时交通命脉的汴河运输情况和劳动者的艰苦生涯。充分表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都市、郊区人民的生活面貌。这幅画实为我国古代绘画的瑰宝。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正道(《味水轩日记》作宇文友),  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幼好读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徽宗赵佶朝(1100—11 25)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舟车、市肆、  桥梁、街衢、城郭,自成一家,

急求一幅名画鉴赏

4. 求一位画家的作品赏析

齐白石国画作品欣赏
画家简介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画家生平齐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齐白石家道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1926年,齐白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与官家”。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有《齐白石全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
艺术风格与主张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其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齐白石作品的艺术特色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齐白石作品的市场行情
齐白石一生创作勤奋,作画极多,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创作多得惊人,好得出奇,仅1953年一年,大小作品就有600多幅。1922年,陈师曾把齐白石的画介绍到东京,参加中日联合会绘画展览会,结果大受欢迎。全部以高价卖出,但当时在国内他的画作价却很低。20年代,齐白石得到徐悲鸿的提携,作品逐渐被收藏家所认识,价格稳步提高。现在,国内一级市场已难见到齐白石作品进行公开出售,书画商店见到他的真迹自会以高价收购,而标价出售则极少能见到。在香港和纽约市场,每年固定拍卖齐白石作品,他是作品被拍卖最多的现代画家。在香港市场,他的最新价格大约是30-100万港元,较高价格是1989年创造的,达120万港元。国内拍卖市场中,齐白石的价格最高,最高记录是嘉德拍卖公司拍卖的一件《山水》册页,为517万元。后来嘉德公司又搞了一次齐白石作品专场拍卖,效果虽然较好,但此后齐白石作品的价格一直处于较低状态。
生活中的两三事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 
(1863一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 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 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 , 
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 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 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 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 
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 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悲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 石却一反常态, 
不去画水面上的鲟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悲翠 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悲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 
汉奸与日中人比作裴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齐白石70多岁的时候,对人说:我才知道,自己不会画画。人们齐声称赞老人的谦逊。老画家说,我真的不会画。人们越发称赞,当然没有人相信他说的话

5. 求一幅可欣赏性的名画,并附有赏析

 凡高 1888年 91X72厘米 
    凡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求一幅可欣赏性的名画,并附有赏析

6. 介绍一幅画,名画也可以

壁画 《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421X903厘米
 
油画 星夜 梵高73.7×92.1cm
这幅星月之夜是凡高深埋在灵魂深处的世界(宇宙进化)感受...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的蠕动着.暗绿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在夜空中放射绚丽的色彩...... --"世界名画与巨匠-凡高"
  荷兰自古以来即有画月光风景的题材,但是能够像凡高般,把对宇宙庄严与神秘的敬畏之心表现在夜空的画家,却前所未有...一方面表达高亢压抑的感情,另一方面画面构图又经过精确的计算.画中以树木衬托天空,以获得构图上微妙的平衡,从这点来看,就可明白绝非是光靠激情即可画出来的. --"
 
国画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现今只存半张于世。

7. 关于名画的简析欣赏,无论是油画国画还是雕塑都行,最好详细一些。

  一般山水画、花鸟画的形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构图、设色、墨韵、笔法、皴法、落款、印章。

  饱满型:构图饱满,景象描绘引人入胜,尤其作品中(飞流直下的瀑布、若隐若现的亭台楼阁、飘渺的云雾、山涧边的流水和小桥)将山川景物的精致,描绘得淋漓尽致,仿若身临其境,边角及云雾处的留白更增添了些许神秘感、丰富的悬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作品色彩丰厚饱满(或清新淡雅),墨色韵味十足,笔法轻灵生动(或浑厚有力),皴法运用得体,凸显出(山石的力量感、树木的生命力或沧桑感)更体现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作品题目或诗句)”的独特意境。
  山水画<
  写意型:构图完整均衡,有秩序感,线条流畅自然,笔法生动传神,墨色浓淡的处理不仅使作品中的物象对比明确,主题突出,还使整幅作品的意境发挥到了极致,设色厚重而不失清灵(或清灵而不失厚重),作品中的(草屋、家禽、人物的拐杖或表情)为作者表达意韵的同时增添了不少趣味性,使作品丰富且耐人寻味。
  作品××位置的淡墨,仿佛阴霾的天空抑或是氤氲的雾气,给观赏者留下丰富的余地去联想,此处若隐若无的处理恰好成为观赏者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从心底产生此情此景的默契和共鸣。


  风景植物:构图完整,左右均衡,边角的留白恰到好处,设色浓淡适中,鲜亮清新(或淡雅传神),斑斑点点的色彩如同阳光照射的光影,闪烁斑驳,生动真实(或大片色彩的侧锋渲染,体现出丰富的墨韵,笔墨简省,意韵更深)。作者在描绘××物象的时候,注重了笔法和皴法的灵活运用,线条丰润灵活(或苍虬有力),更加为整幅作品的创作意境和创作理念增添了色彩,更充分的展示出作者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对景物的深刻了解。
  作品中融入了“【例】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或其他象征性诗句,用带有所描绘物象的名句)”这种对经典情境的描绘和描写,作品的寓意和象征性明确而一目了然。
  花鸟画<
  鱼虫鸟兽:整幅作品生动活泼,带有十足的生活情趣,构图均衡,意象雅致,描绘细致入微,将××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并且××带有丰富的象征韵味(【例】鱼-年年有余)给欣赏着以安详吉庆的感受,作者创作时注重了笔墨的简练和用色的到位,虽然寥寥几笔,但墨韵丰富,能够充分体现作品题材的完整和生动。
  作品中如行云流水般的笔法,把意象的神韵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部分的描绘,大片的晕染(或细致的描绘),生动而传神。


  工笔:构图独到新颖,线条流畅有力,充分衬托出人物的形体感,衣褶的处理恰到好处,既丰富了人物的动态,又体现了衣料的质感,作品设色均匀,色彩过度处理得均匀有致,使人物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体现了作者唯美的艺术风格,表达了作者对浪漫的追求。
  古装人物<
  写意:线条刚韧自然,尤其墨色浓淡的处理和笔墨干湿的运用,使作品的立意更加耐人寻味,构图明朗,笔法俊逸,几处皴擦体现了厚重的体积感(或轻快的飘逸感)。风景的设色和处理,更加衬托了人物微妙的动态和专注的表情,突出表现了作品的精神所在,展示作者高尚的情怀。
  人物画<
  写实:构图讲究,人物与背景的配合十分默契,墨色厚重而透气,积墨法的运用让整幅作品都透露着神秘感和厚实感,色彩的重复渲染更增加了作品主体的突出,人物形象描绘得富有时代的烙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会。
  近现代风<
  写意:构图空灵,有广阔的空间感,线条灵动随意,可谓“
  心随意动,画依心成”,作品中对主观意念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丰富思想,以及能使行笔和皴擦都随意而就的高超技艺,人物生动灵活,意境深远。


  长款:与意象形成了紧密的配合,完善了构图,达到均衡效果,书法行文风格恰与作品描绘相互融合,浑然一体,让作品中所描绘的物象含义和用意更加明确。
  落款<
  穷款:与描绘意象遥相呼应,用墨浓淡衬托了画面的空缺,行文简练生动,为作品平添了更多风姿,成为作品固不可缺的一部分。


  藏印:打破了作品中最紧张和紧密的墨色部分,仿佛给此处打开一扇透亮的窗户,让作品显现出空灵透气的感觉,给观赏者留下更深层的悬念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印章<
  明印:充实了作品中缺少墨韵和色彩的部分,红色的印与画面中的其他色彩呼应配合,造就作品色彩的完整性,构图上讲,此处红印无异于画龙点睛之笔。


  西画描述大致有以下角度
  色彩、笔触、构图、技法、造型。

  具象:该作品造型准确精致,构图饱满均衡,物象色彩厚重,有强烈的体积感,反光及环境色的处理非常讲究,色彩突出而不张扬,笔触沉稳而不沉闷,整幅作品色调均匀、风格统一,具有很浓重的古典韵味,造型的准确和光影的处理,将作品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充分表达出来。
  油画、粉画、彩画等< 印象:作品色彩明快,注重光影的描绘,构图别致有序,笔触感特别明显,几处用笔轻松的色块,充分体现出光与色的强烈反差,主体物象色彩饱和度较高,主题明确,作品中几块大片的灰色调色彩丰富却非常统一,颜色纯度高低起伏,给欣赏者以愉快的心情和愉悦的感受。
  抽象:该作品构图构成主义浓厚,几大色块对比鲜明,色彩感觉强烈,用色饱和度高,光影分明,色彩及造型大胆、狂野,突出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是作者一种心灵和思维上的释放,将眼中所见现状彻底颠覆,从心灵去寻找参照或寻求寄托,


  楷体、碑体等:行文工整有序,下笔强劲有力,笔画铮铮铁骨,在干净整洁的笔画中透出作者的精神魅力。

  行书、草书、行草:作品富有很强的整体感,行文自然洒脱,一气呵成,文眼突出,主题鲜明,整幅作品仿佛描绘出一幅写实风景,笔画的圆润干脆(或沧桑遒劲)突出地表现出作者的心情和精神,文字组成部分的回锋、侧锋等处理尤为引人入胜、精彩纷呈,展现作者俊朗飘逸的书写和饱满神韵的作风。
  书法<
  隶书、篆书、瘦金、金文等:行文沉稳老练,笔锋沉着冷静,整幅作品厚重典雅,体现出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和丰富的书写底蕴。

  章行、章草、狂草、新书风等:笔法灵巧自然(或沉着洒脱),笔锋处理清新圆润(或苍劲有力),从平常的一笔一划中体会书法艺术与心灵的完美结合,作品隐含着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对文意的体会,将其提升为一种艺术境界,整幅作品充满着飞舞昂扬(或冷静稳重)的姿态,让观赏者从第一印象即唤起共鸣。

关于名画的简析欣赏,无论是油画国画还是雕塑都行,最好详细一些。

8. 有谁知道这幅名画叫什么?

《圣托马斯的疑惑》 作者是卡拉瓦乔  (The Incredulity of Saint Thomas)
画面中没有多余的背景设定,内容紧凑,通过黑暗背景中的四个人物填满整个作品之中。画中的视觉聚焦之点莫过于圣托马斯被耶稣持住引到至自身伤口的右手,以及这位满面疑色之人插进耶稣肋下伤口的食指。余外的两名使徒的手虽然未出现在画作中,但他们脸上难以遮掩的好奇之色并不弱于圣托马斯。
谢谢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