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知识竞赛题目

2024-05-05 06:28

1. 海洋知识竞赛题目

网易知识竞赛页面
 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活动通知 
 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团中央将于2009年9月19日联合举办第二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活动,并将于2009年11月初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在厦门举行电视总决赛。将进行初赛、复赛和决赛,中学生参赛主要采用网络竞赛答题形式进行。 
竞赛细则(中学生): 
1、所有参加竞赛的选手必须登录网易知识竞赛页面填写学校、班级、真实姓名、联系方式等进行注册,明确参赛组别,取得参赛资格。 
2、初赛:取得参赛资格的选手在9月19日-10月14日登陆网易页面答题。由电脑程序自动出题,每位选手有一次答题机会,答题时间不限。答题完毕,计算机阅卷并当场给分。以分数为主,分数相同则参考正确率,若前两者相同,则看答题时间的长短进行名次排序,前500名进入复赛。于10月15日后再网易、海洋出版社网站公布取得资格名单。 
3、复赛:选手在10月19日-10月28日登陆竞赛页面答题。与初赛不同的是,答题时间限制为45分钟。答题完毕,选手须及时提交试卷。名次排序方式与初赛相同。前200名者进入决赛。并于10月28日后再网易、海洋出版社网站公布取得资格选手名单。 
4、决赛:采用网络限时答题方式进行。参加决赛的选手在11月1日-8日登陆竞赛页面答题。与复赛的参赛形式相同,并将以相同的名次排序方式决出一等奖20名、二等奖50名、三等奖100名。获奖名单将于11月下旬通过国家海洋局网站、网易、海洋出版社网站公布。 
奖项设置(中学生): 
 一等奖20名,颁发获奖证书,赠阅2年《海洋世界》杂志,可免费参加2010海洋知识夏令营。 
 二等奖50名,颁发获奖证书,赠阅2年《海洋世界》杂志。 
 三等奖100名,颁发获奖证书,赠阅1年《海洋世界》杂志。 
附录:竞赛资料 
1、网络资料 
竞赛题目相关知识点可以从国家海洋局网站、网易竞赛页面、海洋出版社网站免费下载。 
2、参考书籍 
海洋出版社推出了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推荐用书——《蔚蓝世界海洋百科丛书》(中学生用书),可到当地新华书店购买或联系邮购(010-62100075 ,68038093) 
希望同学们踊跃参与!?
发布人:厦门一中 学生会

海洋知识竞赛题目

2. 第五届海洋知识竞赛

7、B 神疯
8、A 腓尼基人
9、C 因为它可将氧气存储在血液和肌肉中
10、C 黑潮
11、A 1405年
12、B 塞舌尔
13、D 千岛寒流
14、D 一衣带水
15、C 护卫舰
16、D 长城站
17、C 哥伦布
18、C 30%
19、C 郑和
20、B 波罗的海
21、D 所有国家
22、C 112
23、C 过境通行
24、B 连接各大洲的十字路口
25、A 海军陆战队
26、出题有误。正确答案应该是:的黎波里
27、C 孟加拉湾
28、D 迪亚士
29、A 美国
30、A 美国

3. 海洋科普知识竞赛资料

    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这是因为,它们与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同样未彻底解决的太阳系起源问题相联系着。
    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洋流的产生 
    海里的水总是依照有规律的明确形式流动,循环不息,称为洋流。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墨西哥湾流,最狭窄处也宽达50哩,流动时速可达4里,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横过北大西洋,调节北欧的气候。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类似的暖流,从热带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气温。
    盛行风是使海流运动不息的主要力量。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基于同样原理,两极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抵达赤道时,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随著表面海流流向两极的暖水。
    岛屿与大陆的海岸,对海流也有影响,不是使海流转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不过一般来说,主要的海流都是沿著各个海洋盆地四周环流的。由于地球自转影响,北半球的海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的则相反。
     海水的盐分 
    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百分之三点五。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
    有些盐来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来自地壳的岩石。岩石受风化而崩解,释出盐类,再由河水带到海里去。在海水汽化后再凝结成水的循环过程中,海水蒸发后,盐留下来,逐渐积聚到现有的浓度。
    海洋所含的盐极多,可以在全球陆地上铺成约厚500呎的盐层。
     波浪 
    波浪不断在海上翻滚,有时波平如镜,有时却巨浪滔天。除了那些由地震或火山爆发造成的波浪外,波浪多半由吹过海面的风引起,远处暴风雨所搅起的波浪,可能移动数百哩才抵达岸边。
    浪与浪之间由波峰至槽底的高度,多半不超过10呎。不过在暴风雨中,波浪可能高得惊人;1933年,在太平洋录得的最大波浪高达112呎。
     大陆架 
    少数像火山岛之类的陆块,边缘会陡峭地落入海中。但在大陆周围,大多数是覆盖著浅浅海水的架形陆块,是大陆的延伸部分,称为大陆架。大陆架通常徐徐向下斜伸至海面下约650呎,然后陡峭地落下到海底。大陆架的陡边称为大陆斜坡。大多数大陆架延伸至离岸约50哩处;有些狭窄得多;不过,西伯利亚北岸的大陆架却宽达800哩,远伸入北极海内。世界大部分渔获,都是来自大陆架上丰饶的水域;各国更声称拥有其海岸以外大陆架的主权,把其中的石油、矿藏和其他货源据为己有。
     海岛 
    有一位老航海家曾经说过:“海洋里的岛屿,像天上的星星,谁也数不清。”这句话形容了世界海岛多之,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海洋中岛屿究竟有多少,很难说出一个准确数目来。有人说20万左右,有人说10万左右。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呢?这要看你用什么方法和标准去计算。
    在海洋里,有些地方在水面上露出一块几平方米的礁石;有些地方的珊瑚礁像一串串珍珠,撒布在海面,潮水退下时,便露出一排排的礁石,海水涨上来时,有贝淹没在水下。如果把这些只要露出海面的礁滩,都算作是岛屿的话,那么,说世界上有20多万个岛屿,可能有一定道理。
    如果根据世界各国出版的地图书中发表的海岛数目统计,世界上有10万个左右的海岛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但是,世界各国统计计算的标准、方法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把10平方米以上,或100平方米以上的礁石就算做海岛;有的把500平方米,甚至1平方公里以上海洋中的小块陆地才算岛屿。显然,标准方法不同,所统计的数目也就不同。如印度尼西亚,它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印尼政府有关部门统计为13000多个,而印尼海军统计为17000个。一个国家不同部门统计的海岛数目就相差约4000个。
    全世界岛屿的面积共约977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1/15。
     对海洋的探索 
     研究海洋的科学是海洋学。 
    早在史前人类就已经在海洋上旅行,从海洋中捕鱼,以海洋为生,对海洋进行探索。在航空发展之前,航海是人类跨大陆运输和旅行的主要方式。
    对深海海底的探索一直到20世纪中才真正开始。虽然今天人类对海洋用潜水球、潜水艇深海还所知甚少。
     海洋与气候的关系 
    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储热体。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能传送带。海洋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对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海洋生态 
    海洋是许多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海洋中的绿藻是大气层氧气的主要生产者之一。热带珊瑚礁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甚至比热带雨林还丰富)。人类对于深海生物的了解至今仍知之甚少。
    海洋拥有许多陆地上没有的动、植物,且种类比陆地繁多。
     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人均耕地面积正在逐渐缩小。全世界都在关心地球如何养活 人类的问题,其着眼点不能只局限于进一步发展陆地上的农牧业,也要积极开发利用广阔的 海洋。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不仅可以建立海上农牧场进行海水养殖,而且还有许 多有待于我们去开发的用途。
    海上农牧场 海上农牧厂自80年代起受到各国的重视。日本最早提出建设海上农牧场,1980 年起便开始实施一项为期9年“海洋腾飞计划”,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80年代末养殖产量 已超过200万吨,居世界首位。美国在80年代也投资10多亿美元建立了一个10万亩的海洋农 牧场。前苏联虽以远洋渔业为主,但也不放松海水养殖业,在里海和亚速海投放鲟鱼幼体, 长大后将其回捕,还在远东沿海建立牡蛎、扇贝等养殖场。其他国家在此期间也掀起发展海 水养殖业热。我国近来也注意实施海水养殖,并已成为世界养虾大国。
    80年代以来世界海水养殖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80年代末养殖产量估计已超过800万 吨。但从整个海洋渔业看,世界海水养殖的比重还比较小,不到10%,因此还有巨大潜力待 开发。
    现在正把许多高技术用于鱼类品种的改良上。例如利用遗传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改良鱼虾 贝藻的种苗和幼仔,使其成长快、生命力强、肉质好。

海洋科普知识竞赛资料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