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奖学金是多少钱

2024-05-07 09:42

1. 郭沫若奖学金是多少钱

“郭沫若奖学金”是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中国第一个奖学金,是科大学生最高荣誉奖学金,由学校首任校长郭沫若先生捐出的稿费作为基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郭沫若家人增资和新创基金会及海外校友捐赠、学校提供等形式,这一奖项的额度也相继有所增加,从最初的200元增加到了目前的10000元。30年过去了,共有600名本科生获得“郭沫若奖学金”,他们在教育、学术、金融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赢得了社会广泛的尊重和认可。

郭沫若奖学金是多少钱

2. 郭沫若奖学金的介绍

1980年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科技大学设立“郭沫若奖学金”。“郭沫若奖学金”是中国科学院利用任科大校长20年之久的郭沫若院长生前交给院党组的15万元稿费设立的专项奖学金,用以激励莘莘学子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学校每年仅使用这笔稿费的银行利息。“郭沫若奖学金”每年设15个名额,获奖者可获得一枚“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银质奖章和200元现金。同年5月11日,学校发出《关于做好“郭沫若奖学金”评定工作的几点意见》。

3. 一分钟了解郭沫若奖学金


一分钟了解郭沫若奖学金

4. 郭沫若奖学金的业绩:得主

—白重恩,79级数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江苏省南京燕子矶中学,现为 清华大学经济学系主任,哈佛大学博士 。—冯平,80级近代力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江西师大附属中学,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现为美国雷曼兄弟银行董事总经理.—杨培东,88级近代化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江苏苏州吴县木渎中学。从中国科大毕业后进入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攻读化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材料科学家查尔斯·利伯教授。28岁即成为伯克利的助理教授,独立负责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从事纳米材料的研究。同时,他还是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最近几年,杨培东领导的研究小组接连在美国《科学》和英国《自然》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有关纳米材料的高水平论文,他本人多次获得各种科学奖金和荣誉,成为美国和世界纳米研究领域的明星。2007年5月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以标题《青云直上》称赞杨培东的成就。—程继新,安徽绩溪人,1989级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1994年开始在科大硕博连读,导师朱清时院士,期间曾赴法国巴黎南大学和香港科大做短期研究,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程继新是科大最早参加中国与美国数模赛的队员之一,曾多次在数模赛中获得佳绩。科大在国内首创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出任数模赛教练做法。程继新曾做为教练率科大92级学生获得美国数模赛 特等奖。1998-2000年,程继新在香港科大做博士后。2000-2003年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2003年被普渡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聘为助理教授。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等奖学金;1992-1993年两次获得中国数模赛特等奖;1993年获美国数模赛一等奖。—魏青桥,89级应用化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河南省河大附中,哈佛大学博士,现供职于惠普公司。—吴洪开,91级化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江西吉安七中(白鹭洲中学)。吴洪开13岁时考入中国科大,是当年中国科大最小的新生(比少年班最小的新生还小)。200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继而赴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年入选清华大学“百人计划”,受聘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也是该系最年轻的教授。—段镶锋,92级应用化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哈佛大学博士,现任职于著名的纳米技术公司——Nanosys(纳米系统)公司,他是该公司高等技术研究组奠基人之一。段镶锋在哈佛求学期间于99年、01年两度荣获“MRS全美杰出研究生奖;他和另一科大学子合作完成的纳米成果被Science评为01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并名列榜首。他在Nature、Science等顶尖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03年他被美国TechnologyReview评为当年的“世界百位杰出青年发明家”之一。—王惠群,92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山东省胜利油田一中,哈佛大学博士。现为Harvar-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科学家。—袁军华,93级近代物理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江西泰和中学。2005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博士后。—王曦,94级力学与机械工程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江苏省灌南县中学,现为哈佛大学博士后。—向勇,95级力学与机械工程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四川蒲江县蒲江中学,哈佛大学工程科学博士。—于冬,95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河北邯郸市一中。现为哈佛大学博士后。—尹艺,97级物理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江苏省淮阴中学,现为哈佛大学物理系博士生。—方英,97级化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天津市一中,现为哈佛大学博士生。—罗林姣,98级近代物理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湖南邵东县三中,现为哈佛大学博士生。—余桂华,98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福建莆田市一中,哈佛大学博士生。—李哲峰,99级化学院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来自吉林通化县七中,现为哈佛大学博士生。—刘轶群,02级理学院,来自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哈佛大学博士生。 根据不完全统计,前三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中,有8人拥有11个权威学会会士(或院士)头衔,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3名;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名,美国地质学会会士2名;美国声学学会会士1名、美国国际计算学会会士(ACM Fellow)一名、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一名。 首届郭沫若奖学金15名获得者中,有5名拥有7个会士(或院士)头衔 。-吴奇,近代化学系,来自安徽芜湖第二十中学。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吴奇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李卫平,无线电电子学系,来自湖北武汉市洪山中学,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付敏跃,无线电电子学系,来自浙江台州地区温岭中学。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1987年,付敏跃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学位。他现任澳大利亚Newcastle大学电子工程系首席教授,电子工程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Head of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付敏跃是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邱建伟,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来自江苏苏州市省常熟中学,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现任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物理和天文系教授。邱建伟即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1987年,邱建伟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邓立,生物系,来自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大附中,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现为微软雷德蒙研究院主任研究员。邓立是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美国声学学会会士。-林间,来自福建福州一中,第二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林间自我介绍称,他出生离地震频发的宝岛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州。父亲曾向年幼的林间介绍,家中那盏灯剧烈摇晃,是因为台湾发生了大地震。1970年代中期,地震此起彼伏,整个中国都陷入不同寻常的恐慌之中——林间在学校成了地震观测志愿者。当时,他用日记记录了一口废井的水位变化、大地轻微震动,然后打电话向当地的地震台汇报。童年时的业余爱好成为林间此后地震研究生涯的起点——1977年,林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物理与地震学。林间1988年在布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又到位于加州Menlo Park的U.S. Geological Survey研究地震地质物理学。林间博士现为美国Woods Hole海洋学研究所研究员。除地震之外,他的研究兴趣还包括海底火山等。2007年林间博士当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Fellow)。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统计,过去十年林间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地震学者之一。他与合作者Geoffrey King、Ross Stein的一篇论文是过去十年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李献华,来自南京市化学公司一中。79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郭沫若奖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任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李献华1983年毕业中国科大获得学士学位,后进入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1989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1989至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期间曾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 李献华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华南地幔动力学和地壳演化;中国前寒武纪地质;曾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科技部“973”工程、中科院创新工程等多项科研项目。同时李献华校友还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年4月29日,李献华当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Fellow)。—姜涛,来自甘肃兰州铁道学院附中。796/7911校友,第三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现为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1988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89-2001在加拿大McMaster 大学计算与软件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分子生物学、生物数据库和算法设计与分析等,发展了一系列用于序列比对、系统发育分析、比较基因组学和DNA芯片等生物信息学算法,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发表100余篇论文,由于他在科研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200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2007年12月3日,ACM学会在纽约宣布,38位顶尖科学家当选ACM Fellow,姜涛是其中三位华人之一。 -程艺,77级数学系校友。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在中国科大攻读硕士期间曾获郭沫若奖学金,1987 年,获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1990年,在石溪纽约州立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1992年,晋升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199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1999年1月起,兼任研究生院院长。2005年,任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2006 年,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林晶,80级近代化学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毕业于上海川沙县建平中学。现为上海市政府信息化委员会副处长(正处级)。-华同旭,1985年获得郭沫若奖学金,现为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局长。-王晓,1968年出生,毕业于山东青岛九中,86级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在中国科大期间曾任全国学联副主席(1990年第21 届)、安徽省学联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会主席。曾任共青团青岛市委副书记,1995年4月任团青岛市委书记,1998年4月任团山东省委副书记, 2000年任团中央青工部副部长,2003年任团中央青工部部长,2003年7月在共青团第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洵,江苏省姜堰市人,1983年以理科总分扬州地区第一名、江苏省第三名从江苏省扬州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其后先后在中国科大获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攻读硕士期间,获得郭沫若奖学金。1998年10月起担任中国科大计算机系副主任。经安徽省委公开选拔,从2002年1月起担任安徽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受中组部委派,于2005年1月至12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学习,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期间9月至11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2006年4月担任蚌埠市副市长。

5. 郭沫若奖学金的人物介绍:简介

 由于新中国此前从未设立奖学金,只有“助困”性质的人民助学金,郭沫若奖学金的申请被递交到国务院,李先念等高层领导签字画押,催生该项奖学金。最初的获奖者获得在当时极为丰厚的200元奖金。在金银紧缺的年代,中国科大辗转向人民银行总行申请到10公斤白银,制作了200枚奖章。1987年,郭奖额度提升至500元,这超过了大学毕业生半年的工资。之后,郭沫若儿女、中科院数次向郭沫若奖学金注资,奖金在1995年提升为2000元。1981年3月12日,学校隆重举行首届“郭沫若奖学金”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授奖大会。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始人之一张劲夫、安徽省副省长魏心一等出席了大会。大会授予彭小维等15名同学为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 。1982年3月5日,学校隆重举行1981年度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授奖大会。获奖者有吴奇、姜涛等 。1984年11月20日,学校隆重举行1984年度郭沫若奖学金、人民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授奖大会暨8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严济慈、严东生、黄璜、杨海波、谷羽、刘达、杨纪柯及管惟炎代校长出席了大会 。1986年1月11日,学校召开授奖大会,黎彦修等21位同学获第五届“郭沫若奖学金” 。1987年9月19日,学校隆重集会庆祝建校29周年,同时向19名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授奖,表彰了204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分子。1988年9月19日,经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审议,授予杨大峰等22名学生为第八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次日,学校隆重举行建校30周年庆祝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严济慈,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党委书记郁文,清华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二任党委书记刘达,国家教委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滕藤,安徽省委副书记杨永良,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张云岗、竺玄,中国科技大学老领导武汝扬。日本东京大学代表团团长有马朗人,九州大学校长高桥良平,朝鲜理科大学代表团团长鲁相均及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华南师大、上海工大、青岛大学等兄弟院校的代表、中国科大校友代表赵忠贤、王震西、蒋承炜、陈昊苏、赵启正、明庭华等出席大会。严济慈、聂荣臻、张劲夫、方毅题词祝贺校庆。大会还向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张宗植青年科技奖学金获得者授奖,张宗植先生亲自参加授奖 。1998年4月,郭沫若奖学金本金增至50万元。

郭沫若奖学金的人物介绍:简介

6. 郭沫若奖学金的童年轶事:得主趣话

836李世鹏(微软亚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在本科与研究生时两次获郭奖。2002年郭奖不再面对研究生,他的记录因此无法打破。85级胡俊敏、王军同获郭奖;班大雁(892)与王轶男(8915)同获郭奖。他们是两对郭奖夫妻。俞天越(923)、俞天宁(938)是唯一一对郭奖姐妹。尽管1995年之后的12年,郭奖从未提高奖励额度,但一直是科大学子梦寐以求的最高奖。郭沫若奖学金的品牌也早已在世界著名高校口耳相传。哈佛大学著名学者Lieber教授对郭奖得主和科大学生情有独钟。他的郭奖学生杨培东,2007年获得美国科学基金委(NSF)50万元的艾伦·沃特曼奖,美国《科学》杂志以《青云直上》为题称赞杨培东“名列最顶尖的十名材料科学家之列”,而且杨的论文,“几乎是仅居其次的科学家引用次数的两倍。”2006年,斯坦福大学大学Roland Horne教授面试科大学生时“炫耀”,“(我知道)你是郭奖?我手下有四个郭奖!”,Horne教授谈及郭奖,不无“天下英雄尽入我毂中”的自得。27年来,约580名郭奖不负新中国第一奖学金得主之盛名,他们在世界各地为中国赢得盛誉。他们大部分曾有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顶尖大学留学经历,仅受教或任教于哈佛大学者就有近30名。郭奖得主不仅有涌现了90位大学教授,首届15名郭奖获得者就有5人拥有国家科学院或国际权威学会的7个院士(或会士)头衔。他们中还出现大批纵横商海的精英,郭奖得主黎彦修被公认为最出色的华人金融家之一,被媒体称为“震荡华尔街的华人高手”。郭奖获得者中还出现了团中央书记、省教育厅长、科技厅长等政界新人。科大校内教授中包括校领导和学院院长级别中,有一堆郭奖。包括窦贤康副校长,而窦的前任,现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的程艺也是郭奖。清华北大两校,都有郭奖得主,其中包括清华大学经济学系主任白重恩,清华化学系最年轻的教授吴洪开。郭奖中女生的比例肯定超过科大女生比例,同时,由于年代久远,许多郭奖得主的性别写成男生,但好几个其实是女生。

7. 郭沫若奖学金的奖学金

一分钟了解郭沫若奖学金

郭沫若奖学金的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