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孟珙,是怎样挫败蒙军计划并助南宋度过危机的?

2024-05-19 11:28

1. 大将孟珙,是怎样挫败蒙军计划并助南宋度过危机的?

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即1234年,在金国被宋蒙两国灭国后,蒙古军队撤出了河南之地,南宋为了争取更多的战略空间,以及为了收复故土,同年发动了收复三京的计划,也就是收复原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和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但这随即引起了蒙古人的大举南下,次年1235年,窝阔台汗下令攻宋,蒙宋战争拉开帷幕。
虽然端平入洛直接导致了宋蒙战争的发生,但是我不认为这次军事行动是完全错的,可以说宋蒙之前必然发生战争,那么莫不如提前占据有利地势,控制中原之地,这个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在此不再赘述。

我们回到正题,窝阔台第一次大举伐宋,主要的军事目标放在了川蜀和荆襄之地,对于江淮地区方向的进攻是辅攻,拥有牵制南宋兵力,而这两处也是南宋立国的根本,对应着南宋的川陕战区和京湖战区,控制着长江中上游,一旦蒙古占据这两大战区,之后安心发展水师,势必可以沿江而下,直取长江下游各城池。
在这个背景下,南宋后期防守名将孟珙再度上场,可以说他是帮助南宋渡过蒙宋战争初期的关键人物,他一度成为控制长江中上游宋军的统帅,力保了南宋十余年的相对稳定,而自蒙宋战争第一阶段,也就是窝阔台两路伐宋的阶段,他成为了京湖淮西地区战事的救火队长,先后挫败了蒙古部队南下的计划,稳住了长江中游一带,避免了长江中游成为另外一个被蒙古几近摧毁的川蜀之地。

孟珙的机动防御作战,大致是从端平二年(1235年)保卫江陵一直到嘉熙二年(1238年)春保卫之战,最终蒙古撤军,才算是破坏了蒙古的渡江计划,这前后大概2年多的时间,孟珙的表现的确使南宋免于突然崩盘的局面。
《元史.太宗本纪》是冬,口温不花等围光州,命张柔、巩彦晖、史天泽攻下之,遂别攻蕲州,降随州,宋惧请和,乃还。
《元史.张柔传》宋师惧,请和,乃还军。
这里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蒙古一方是并未承认孟珙防御作战功绩的,《元史》中将蒙古大军北撤的原因说得很清楚,那就是当蒙古大军围攻后,南宋害怕了,请求和议,所以蒙古就撤军了。

乍一看,这很正常,而且说句实话,这也符合南宋割据长江以南后的一贯策略,那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请求议和,多少次北伐,不都是和金国和议了吗?不过问题是,如果蒙古大军是在围攻,正处于优势的时候,接受了南宋的和议,率军北撤了,这不符合此次窝阔台两路伐宋的大战略,而且是在没有取得预先设想战果前接受和议了,这都显得不正常。
我们来看看西线战场,窝阔台的儿子阔端率领号称50万联军在先入汉中,并在随后于阳平关击败了宋军主力的曹友闻所部,川蜀在外围就没有足够的兵力驻防了。
《宋史.曹友闻传》血战愈厉,与弟万俱死,军尽没,北兵遂长驱入蜀。
当时阔端攻入蜀地后,目的也很明确,不是为了统治,而是摧毁蜀地遮蔽长江中下游宋境的能力,所以蒙古军队四处洗劫,也使得给予南宋经济支持的蜀地遭遇重创。
这也是符合窝阔台当时战略部署的,毕竟宋蒙战争刚开始,蒙古也没有一击就可以灭宋的能力和准备,所以进一步削弱南宋的国力是最好的选择,直到南宋再也无法和蒙古相抗,最终也是可以实现不战而胜的。
和蜀地遭遇重创相比,虽然南宋的京湖地区也遭遇了极大的损失,但是京湖战区的最大作用就是保护长江中游各重镇,以求在襄阳、枣阳、随州一线,抵挡北军南下,以此来稳固南宋边境。

那么当时京湖之地的战事情况如何呢?可以说是一线防御溃败,二线防御尚能支撑。
《宋史.孟珙传》大元兵攻蕲州,珙遣兵解其围;又攻襄阳,随守张龟寿、荆门守朱杨祖、郢守乔士安皆委郡去,复州施子仁死之,江陵危急……一攻复州,一在枝江监利县编筏窥江。
《宋史.理宗本纪》襄阳北军主将王旻、李伯渊焚城郭仓库,相继降北。时城中官民兵四万七千有奇,其财粟三十万、军器二十四库皆亡,金银盐钞不与焉。南军主将李虎乘火纵掠,襄阳为空。
南宋在京湖地区的一线防御重镇,襄阳、枣阳、荆门、随州等地相继被蒙古大军攻陷,大多是郡守直接跑了,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
最可惜的还是重镇襄阳,南宋将领王旻、李伯渊等人反叛投敌,致使重镇襄阳非但没有成为抵挡蒙古军南下的坚城,反而成为了帮蒙古军补了一波,完全没有后来宋蒙襄樊之战那样战况激烈,后来孟珙收复襄阳时,也是花了大力气才恢复襄阳地位的。
可以说蒙古大军几乎是没有遭遇大战,就突破了京湖之地的一线防御,为了攻打江陵(今荆州),开始在江陵的上游枝江制作船筏,意图顺江而下,直取江陵。

而枝江就是今天的湖北枝江市,可以看到蒙古大军已经兵临长江了,这也是南宋京湖地区的二线防御,也是最后的防御真想。
在窥伺江陵的同时,蒙古另一支部队攻取蕲州(今湖北蕲春),此地是南宋的淮西之地,可见蒙古是在多方位施压,意图也很明显,那就是一举渡江,彻底摧毁南宋的京湖地区的防御能力。
那么在没有攻破江陵等重镇,在没有实现渡江作战前,握有优势的蒙古大军会接受南宋的议和撤军?谁都知道议和代表着什么?南宋给再多的好处都不如直接摧毁京湖战区更对蒙古有利,除非南宋直接说被打了,京湖地区给你了。
那么蒙古撤军最有可能的就是战局受挫,而这大部分都是孟珙的功劳,在那段时间,孟珙是长江中游,南宋最大的功臣。

先来说说保卫江陵之战,当时京湖制置司从襄阳撤到了江陵,京湖制置司可以看做是京湖地区的最高军事机构,镇抚地方, 掌经边防军旅之事。 可以说蒙古若拿下江陵,不仅仅达到了进一步控制长江中游,而且也可以摧毁南宋在京湖地区的军事机构,使宋军陷入进一步的混乱中。
《后村先生大全集·孟少保神道碑》公至荆,虏栅去,分两路,一攻复州,一散在枝江监利县,编筏窥江。
《宋史.孟珙传》珙变易旌旗服色,循环往来,夜则列炬照江,数十里相接。又遣外弟赵武等共战,躬往节度,破砦二十有四,还民二万。
端平二年(1235年),孟珙率部救援江陵,而进攻江陵的蒙军随即分兵两路,并未继续攻打江陵,可能是因为害怕陷入被宋军夹击的困境,也可能是因为忌惮于孟珙的名声,也可能只是正常的军事策略抉择,反正蒙军是没有在江陵城下和宋军死磕的。

一路蒙军去攻打复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仙桃、天门一带,而另一路去了枝江,大张旗鼓的制造船筏,准备渡江,孟珙采取疑兵之策,让蒙古军一时无法预判宋军强弱,这给孟珙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孟珙接连在江上做大的军事调动,也是让蒙古军队放松了警惕,最终被孟珙一举击溃。
在枝江的蒙古军被击溃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宋蒙双方军事优势的不同,毕竟蒙古军在江陵城下分兵了,在兵力上就不具备绝对的优势,再者宋军最大的优势就是水师,而蒙古军队战事缺乏水师,还要临时制造船筏,而不是战船,可想而知,在面对孟珙所率水师的突然进攻之下,蒙古军队难以抵抗。


可以说在蒙宋战争的第一阶段,孟珙在2年多的时间里,辗转长江中游各地,驰援战局危机之处,稳定了局势,毕竟川蜀已经被蒙古攻破,若是京湖之地也被蒙古占据,那么窝阔台必定改变战局规划,不是尝试性进攻南宋,而是一步到位,发动一次灭国战,那样的话,南宋就更加危机了,而孟珙守住了长江中游,并且很快收复了襄阳,基本上恢复了京湖战区的整体防御结构,也是让南宋从危机中暂时走了出来。

大将孟珙,是怎样挫败蒙军计划并助南宋度过危机的?

2. 孟珙是怎样评价南宋联蒙灭金这一时局的?

南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宋蒙双方联手围困蔡州,最终一战灭金,宋军由江海、孟珙率两万余宋军,自京湖地区北上攻取蔡州,金哀宗自缢而亡,金末帝死于乱兵之中,金国的灭亡,宣告了蒙金战争的结束,也宣告了宋蒙战争的开始。


后世一直在争论,南宋和蒙古联盟是自寻死路,重蹈了海上之盟的覆辙,也就是联金灭辽,最后导致金国直接把北宋也灭了,前车之鉴啊,南宋朝堂也是争论得不可开交,是联蒙还是联金,这成为南宋的一道难题。
但是我要说的是,南宋在绍定六年,彻底敲定了联蒙灭金的计划,并不是错误的,可以说利大于弊,联蒙灭金和联金灭辽的具体情况,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首先金国的态度可谓是影响南宋的决策,那么在金国面对蒙古处于劣势时,给南宋传到出的是什么态度呢,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只要金国还有一口气,首选的绝不是联合南宋共同对抗蒙古,而是从南宋身上咬下一口肉,只有才“将死”之时才会假意和南宋联合。


这基本上就是从金宣宗时期开始的策略,金宣宗南迁汴京后,为了补充国力,大举征讨南宋,希望向南扩张,以弥补和蒙古交战时的损失,但是金宣宗时期主导的南征,非但没有取得预想的战果,反而是让宋军打出了气势,算是给了南宋练兵的机会。
金宣宗时期的错误决策造成的结果就是,让南宋支持联金抗蒙的声音备受打压,毕竟你想联盟,也要看人家的意思啊,可以说在金宣宗时期,的确是宋金联合最佳的时机,金国尚有余力,如果有南宋在后发提供钱粮支撑,未必不可也蒙古一战,只是金宣宗时期定下的基调,让宋金联盟缺乏根基。


而到了金哀宗时期,哪怕是金廷已经从汴京逃亡,先后迁都归德府和蔡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和汝南,一路逃亡的金哀宗也是没有放下姿态和南宋联合,其先后授意武仙和粘哥完展趁机攻取南宋的川蜀汉中之地。
武仙这个人,我之前提过,曾是金哀宗被围蔡州时,最后实力可以救援蔡州的地方势力,但是他提出了西取蜀地,立为根基的计划,金哀宗也只能支持,但是武仙最终被孟珙所击败。
《金史.哀宗本纪》八月癸酉朔,以秦州元帅粘哥完展权参知政事,行省事于陕西。谕以蜡书,期九月中征兵上会于饶丰关,欲出宋不意,以取兴元。
同时,已经逃到蔡州,奄奄一息的金哀宗也并没有把所有希望都压在武仙身上,他授意粘哥完展调集兵力,趁南宋不备,一举攻取兴元,大概就是今天的汉中市一带,当时的粘哥完展所部大致在今天的天水市。


可见即便金国早已是危亡在即,但是只要还有一丝可能,金国的决策就不会是联合南宋对抗蒙古,而是攻占宋境,以图后举。
这也是金国地理位置决定了,加在南宋和蒙古之间,即便宋金联合,金国还是要独自面对大部分的军事压力,想要南宋大举北征也不太现实,同时随着和蒙古的战争中越发处于劣势,金国也是急于摆脱困境,那么西进夺取蜀地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既可以把战火引向南宋,也可以找到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不仅可以延续国祚,也可以伺机而动。
所以说这些都导致宋金联盟缺乏足够的基础,不能一直寄希望于南宋热脸贴冷不屁股吧。


而反观南宋这一方面,对待联蒙还是联金,决策上是很慎重的,在蒙金战争大部分时间,只要金国不主动招惹南宋,南宋都是保持各不相帮状态的,对于蒙古借道攻金的请求,南宋也都是拒绝,所以拖雷曾经强行攻入宋境,由汉水东下进入河南地界,随后就爆发了三峰山之战,金军大溃。
要说南宋在决策上有什么问题,可能在派兵围攻汴京的事情上有待考量。
《宋史.理宗本纪》(绍定五年)时宋与大元兵合围汴京,金主奔归德府,寻奔蔡州,大元再遣使议攻金,史嵩之以邹伸之报谢。
也就是三峰山之战后,南宋曾派兵联合蒙古围攻汴京,即今天的河南开封,这个是没有必要的,毕竟此时金国虽然衰亡在即,但是也必要帮助蒙古踹金国一脚,南宋要做的就是一点,休养民力,整兵备战。


除此之外,南宋做的也没什么错误的事情了,本来内部对于联金抗蒙就有分歧,加上金国作死的行为,国仇家恨之下,南宋没有采取联金的策略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意思的是,金哀宗在彻底绝望的时候,做过最后一次尝试,那就是派人去南宋,寻求联合,金哀宗还说过这些话,“宋人负朕深矣。朕自即位以来,戒饬边将无犯南界。边臣有自请征讨者,未尝不切责之。”
也就是南宋辜负他了,说的话也是扯淡了,说没有侵犯南宋边疆,当初也不知道是谁觊觎南宋的川蜀之地了,这可以说是金哀宗在蔡州绝望的低吼了,真的是没有别的办法了,蔡州一城之地绝不会成为扭转蒙金战局的关键,需要外援,但是唯一外援南宋表示没兴趣。


蔡州被围,金国想向南宋传达唇亡齿寒之意,可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底是,当时的金国已经不具备“唇”的地位了,若是南宋在当时选择联金,那么无异于直接和蒙古开战,这不利于南宋备战计划,而且就散击败了蒙古,国力衰微的金国能够给南宋提供足够的庇护吗?答案是完全不可能。
所以在绍定六年(1233年),南宋敲定联蒙灭金的策略时,南宋做的不是选择题,因为已经不存在联金抗蒙的空间了,金国灭亡在即,金国尚有联合价值的时候,南宋内部还可以争论一下,但是当金国已经几乎名存实亡的时候,谁还会支持联合金国。
《孟少保神道碑》公言:“倘国家事力有余,则兵粮可勿与,其次当权以济事,不然金灭无厌,将及我矣。 ”
孟珙对于当时的局势评价还是比较准确的,也就是说,面对蒙古即将灭金的局面,南宋没有坐视不理的实力,假如南宋有足够的实力击败蒙古,那么的确可以按兵不动,择机而动,但是显然蒙古灭金后是不会停止征伐的。


所以既然蒙古灭金是大势所趋,南宋要做的就不是坐观成败,而是要主动进攻,一来是向蒙古展现军力,令蒙古不轻视南宋,二来是主动攻金,获取足够的战略防御空间。
最终南宋选择了联蒙灭金的策略,由江海、孟珙有京湖之地率兵两万北上,于蒙古大军合围蔡州,蔡州没有外援,城内缺粮,军无斗志,金国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金史.哀宗本纪》十二月甲戌,尽籍民丁防守,括妇人壮捷者假男子衣冠,运大石。
《宋史.孟珙传》金人驱其老稚熬为油,号「人油包」,人不堪其楚,珙遣道士说止之。
蔡州城内老弱妇孺都被金人征调守城了,更为残忍的是用老人小孩熬油,在宋蒙联军攻城时用以烫伤攻城将士,可以说蔡州成为了人间炼狱。

3. 南宋联蒙灭金的将领孟珙厉害吗?

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堪称名将。
孟珙从普通的下级军官做起,凭借战功成为抗金名将,最后攻破金国都城,亲手俘获金国末代君主的遗骸。金国灭亡后,蒙古又大举入侵,妄图消灭宋朝。孟珙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全力抵抗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使得蒙古因为孟珙的存在而一直没有办法突破边境,确保南宋挺过了宋蒙战争的前十余年。而且人品也是一流的。

南宋联蒙灭金的将领孟珙厉害吗?

4. 揭秘南宋抗金名将孟珙:孟珙如何联蒙灭了金国?

 说起岳飞,无人不知,但岳飞终究也没能一雪靖康耻,在岳飞冤死80年后,岳飞一名部将的后人,为岳飞完成了他的毕生梦想。
  当年岳飞部下有一人叫孟安,孟安之子孟林也随父上阵,孟林之子孟宗政在战事中崭露头角后,镇守襄阳城,而孟宗政第四子孟珙从小便随着父兄上战场锻炼,培养了良好的弓马武艺以及军事素养。
  孟珙在22岁那年,还从万军之中救出了父亲,可谓少年勇猛。孟宗政十一位很优秀的将领,他死后当地百姓甚至为之罢市痛哭,金人也很忌惮他,都叫他孟爷爷。
  孟宗政死了,金人很高兴,但金人想不到的是,孟老爷子虽死,却留下更厉害的杀手锏,这个杀手锏最后让金人付出了亡国代价。
  在大败金国的武仙、灭了他十万大军后,金国这时候虽然不比强盛之时,但实力还是有的,蒙古军想去占点便宜结果碰了一头灰。
  没办法,蒙古军再次发出联宋灭金的邀请,1233年,孟珙带着2万人一路出发,一举在野战中击败来阻挡的2万金国骑兵,并且斩杀1200人,和蒙古军塔察儿会师。
  蒙古人向来崇尚武力,所以塔察尔和孟珙结为好安答(兄弟),两人约定好画地为界,防止攻城时候误伤友军。
  宋蒙两方配合的还是不错的,你在这边打,我在这边攻,必要时也会互相救援。比如说有一次蒙古军派张柔率敢死队突击,被金人用挠去了,孟珙带着前锋一剑斩断钩子,救了张柔。
  如此友好的配合,金军自然抵不住,就这当口,蔡州城里的金人还玩起了禅让,金哀宗禅位于元帅完颜承麟。
  这个场景现在想想就乐:外面炮火连天的打着仗,城池随时不保,里面居然还有人有心情搞登基。这得多大的皇帝瘾啊!
  当然,完颜承麟还没体会当皇帝啥滋味呢,宋蒙联军已经杀入了蔡州城。三国大交兵,最后金哀宗自杀,完颜承麟被杀。
  孟珙作为一个老实人,把金国的财物等和蒙古均分了。哦,还有金哀宗的尸体,也一分为二了。
  完颜承麟表现也不错,起码人家刷新了做皇帝时间最短的记录——几个时辰。
  金国彻底灭亡了,孟珙立下了不世之功,一雪靖康耻,完成了岳飞等前辈的夙愿。
  宋蒙两国既然没了共同敌人,自然也开始掐架,孟珙的更多功绩就体现在对抗蒙古。
  宋蒙战争爆发后,孟珙基本是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之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孟珙一人在指挥对抗蒙古。
  在襄阳守卫战战、黄州之战、蕲州围攻战中,孟珙表现的十分突出,连败蒙古军,被称为南宋擎天柱,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
   

5. 南宋第一名将孟珙,洗刷靖康之耻,屡败蒙古大军,功绩不亚岳飞,你认为呢?

一雪靖康之耻:岳飞没做到的,孟珙做到了

早在成吉思汗时,蒙古就希望和南宋结盟,共同攻打金国。但宋朝人都记得“海上之盟”的教训,双方虽有使者来往,却并没有形成实质上的盟约,更谈不上出兵。不过形势逼人,金国被灭已经是迟早之事。十月,宋廷在权臣史弥远的决策下,决定联蒙灭金,命令京湖制置司出兵。于是派江海、江万载叔侄带孟珙领兵二万、运粮三十万石,踏上了灭金的征程。 
十一月初五,宋军进驻蔡州(今河南汝南)城南,孟珙入蒙古军营与塔察儿相会。蒙古人是崇拜武力的民族,因而塔察儿对孟珙消灭武仙大加赞扬,拉着他一起打猎、喝酒,最后两人干脆结拜为兄弟。

时间进入到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宋军在蔡州城外欢度新年,城内的金国人却已经撑到了极限。正月初五,史书记载“黑气压城上,日无光”。初九,宋蒙联军发起攻城,遭到顽强抵抗。蒙古军在西城的外城凿了五个大洞,军队蜂拥进入内外城墙之间的开阔地,直到晚上竟没有进展,只好撤出城外。在南门的宋军战斗多时,也没能登城。
初九夜,金哀宗见大势已去,召集百官,表示要禅位于城东门守将、元帅完颜承麟。人类历史上一次凄惨的禅位仪式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举行了。
正月初十清晨,与禅位在城内举行的同时,城外的宋军统帅江海向宋军下达了总攻令。部将马义架云梯率先登城,万余人踊跃而上,南门楼上竖起了大宋旗帜,宋军率先杀入了蔡州城。登城的宋军杀到西门,打开门后放入蒙古军队。城里展开了激励的巷战,这是宋、蒙、金唯一一次三国大交锋,熊熊大火燃烧着宫殿和街道,三方都在为各自民族的使命而战。

随即金哀宗自缢而死,大将完颜仲德率领众军投河自尽。而接受了禅位的完颜承麟在最后时刻举行典礼,给金哀宗上谥号,接着就被涌入的宋蒙联军杀死。城中的战火熄灭后,金国的降臣带着孟珙找到了金哀宗的尸体,尸体已经焦黑无法辨认。孟珙把尸体一分为二,一半归宋,一半归蒙古。并分了金国皇帝的仪仗器械和玉玺等宝物。金国彻底灭亡。
孟珙立下不世之功,一雪靖康耻、臣子恨,完成了岳飞等前辈的夙愿,给百年来受尽战争苦难的百姓英烈复了仇。回到襄阳,擢为武功郎、权侍卫马军行司职事、建康府都统制。孟珙虽然武功郎官品较低,但是职事官的侍卫马军行司属于中央禁军三衙之一,体现了宋廷对他功劳的认可。

南宋第一名将孟珙,洗刷靖康之耻,屡败蒙古大军,功绩不亚岳飞,你认为呢?

6. 以今天的角度看,南宋怎么才能打赢蒙古

很简单,实行唐朝的藩镇制度,加强武将的权力和地位就行了。
宋之所以给人军事弱小的感觉,在于宋的武将地位空前低下,看看狄青、岳飞等名将的遭遇就知道了。
而反观唐代,虽然武将权力过大,造成藩镇割据,后来五代十国战乱不休,朝代更迭迅速,但其战斗力都是极为强悍的。举个例子,后周仅仅两省之地,就能扛住辽国,等到宋统一了大半江山,还是仅仅只能扛住辽国,并且让西夏建立了。
藩镇虽然不利于中央统治,但藩镇维持自己实力的唯一方法就是强军,彻底的强军。其实南宋后期,类似四川这些地方的军队就有类似藩镇的意味了,但中央还是习惯性的制约和限制,不让其继续做大。
而蒙古实际上历史也并不长,如果南宋能在原有基础上再和蒙古打上二十年的消耗战,那么蒙古基本也就撑不住了。
南宋可以利用经济和国力的优势,当然作为国家还要做好对于北方汉人的招抚,以及水军的建设,这也是南宋的优势。灭南宋的主力是北方的汉人,而这些燕赵健儿原本是岳飞抗金部队的主要兵员,弥合南北分歧,淡化蒙古的汉人、南人之分,拉拢北方汉人是大的战略。

7. 对于南宋,蒙古人真的就不可阻挡吗?难道南宋势必要被蒙古所灭吗?

首先,南宋时中国亡于蒙古,我觉得谈不上什么必然性,蒙古的强大完全是一个偶然性,只能说当历史发展到南宋时代时,上天突然就造就了强大的蒙古帝国,使之横扫世界,完全是一个不对等的势力。其实当时的南宋也很强大,只是上天终究要抛弃处于黄金时期的中国,硬是出现了一个变态的蒙古!这与明末相似,上天也造就了满洲来亡中国,可以说中国两次可能进入资本主义的时代都被外族所灭,这不得不说是天意!对比欧洲,匈奴 蒙古也是两次入侵但还是没有亡,这只能说是上天选择了西方,让西方主导未来的世界!
  其次,你说的时光可以倒流,用一个当代政治家运用当代政治思想治理南宋,改革政治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奖励创新,富国强兵。这纯属扯扯蛋,这就好比你在古代推行马列主义,还要打倒孔老二,行得通吗?穿越的事就不说了。这明显是穿越剧看多了。。
   宋亡于蒙古的原因,跟明亡于满人一样,抛开一切客观存在的原因,最简单的来说就是气数,气数尽了。。
   最后一句,请记住,当时我们的祖国叫大宋 。   元, 中国第一次殖民王朝的建立!

对于南宋,蒙古人真的就不可阻挡吗?难道南宋势必要被蒙古所灭吗?

8. 南宋在面对蒙古进攻的时候,究竟有没有机会翻盘呢?

是有翻盘机会的,蒙古大将汉命在围困钓鱼城的时候不幸被箭射中而亡,那个时候蒙古开始发生了内乱,这个时候让南宋有了喘息的机会。但是南宋自己不抓住,南宋得到了短暂的和平以后就开始荒淫无度,最后当蒙古内乱结束之后,蒙古开始专心的攻打南宋。
当时南宋有很多的翻盘点,但是南宋都没有把握住,其中最大的翻盘点就是联合金国一起灭蒙,这是因为金国在以前的时候就欺负南宋,把南宋欺负的太惨了,尤其是靖康之耻,那是南宋王朝挥之不去的噩梦,如果联金抗蒙就和国仇家恨相违背了,南宋王朝必然被民间舆论所攻击,但是如是联蒙灭金那么是南宋求之不得的,因为这是报仇雪恨的机会,而且成吉思汗去世前一直都希望能够联合南宋一起灭金,所以蒙古和南宋的交往也是比较频繁的,但是南宋显然是忘记了,正是因为有金国这一道防线的存在,才让蒙古国没有办法进攻南宋,如果南宋真的联合蒙古将金国给灭了,那么南宋的防线就没了,蒙古可以直接南下攻击南宋,但是啊,最后南宋还是联合蒙古将金国给灭了,最后蒙古没有了金国这个阻碍,就一直不断的南下骚扰南宋。
南宋最后的一个翻盘点就是钓鱼城,当时的蒙古大将汗命被箭射死,他死后,蒙古爆发内乱,忽必烈和他的哥哥们开始了争夺皇位之战,这个时候对于南宋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时刻,可以修养生意,大力发展军工业,巩固边界,做好打仗的准备,但是南宋皇帝在这短暂的和平中迷失了自我开始荒淫无度了起来,最后蒙古内乱结束,直接一举拿下了南宋。
虽然南宋失败了,但是南宋的气节一直都是最高的,南宋看似很弱,但是南宋在最后一刻,从统治者到百姓都是十分有血性的,他们不愿称为奴隶,全部都跳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