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2024-05-17 17:57

1. 曹操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曹操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曹丕是魏文帝,曹植文学造诣高,曹冲幼年就能称象,其余子嗣还有多位。

曹操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2. 写出古诗名句的出处和含义

1.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虽然远在天边,但却像近邻一样并不疏远.
2.唐 高适 《别董大》 你不必担心今后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会不认识你呢?
3.唐 李白《 赠汪伦》 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
4.唐 罗隐《 蜂 》 借蜜蜂采花蜜白忙一场,感叹心血付诸流水,辛苦所得被剥削的不满和愤怒,也可用来歌颂只求奉献,不计回报的精神.
5.唐 杜甫 《赠花卿》 像这样美妙动听的乐曲,只有天上(喻皇宫)才有,人间(喻皇宫之外)哪里能听到几回呢?
6.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诗人听到长达七年多的战乱结束以后无限兴奋和极欲回乡的心情.
7.唐 杜甫 《望岳》 用来形容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勇攀高峰,不断进取.
8.唐 孟郊 《游子吟》 比喻母亲的养育抚爱之恩.
9.唐 李商隐 《乐游原》 夕阳真是美极了,可惜时近黄昏,夜幕即将降临,美景很快就消逝了.
10.唐 刘禹锡《 竹枝词》 常用来形容男生相恋的迷离感情,说有情,又似无情.
11.唐 白居易 《暮江吟》 九月初三的夜晚非常可爱,如弓的月亮挂在天空,露水珠儿晶莹闪亮,像珍珠一样美丽.
12.唐 李商隐 《无题》 写出相思之苦,表达出至死方休的坚贞爱情.也可以用来赞美牺牲自己,无私奉献的高贵精神.
13.五代 李煜 《虞美人》 词人心中充满国破家亡的愁恨,通过这两句词把一腔愁恨抒发出来.
14.宋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春风又吹绿长江的南岸,天上的明月啊,什么时候你才能照着我让我归去呢?
15.宋 苏轼 《题西林壁》 说明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16.宋 李清照 《绝句》 以楚霸王失败不肯过江东的故事,讽刺南宋当权者苟且偷安的行为.
17.宋 岳飞 《满江红》 不要虚度光阴,让少年之头变成白法,到时候纵然悲伤懊悔,亦复何用!作者以这三句自勉,同时用以激励众人.

总算做完了,就当是复习了一遍罢.不过像我这么好的人也不多了!

3. 诗歌的产生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甲骨文字的发现,使中国古典散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殷商时期的《尚书》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相当成熟,理所当然成为中国古典散文之祖。
西周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是古代文学史上头一件大事。《诗经》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三百零五篇诗。它按音乐标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的乐舞曲。《诗经》的思想内容反映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有的诗篇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剥削,反压迫的呼声,如《硕鼠》、《伐檀》;有的诗篇表达了对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于役》;有的诗篇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如《静女》、《蒹葭》;有的则表现了妇女婚姻的不幸,如《氓》。总之,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诗经》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在艺术上,《诗经》音调流畅,语言朴素,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赋的手法是直陈其事,比即打比方,兴是感物起兴,先咏它物来引发情意。后世把《诗经》奉为学习的最高典范。 (补充:《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战国后期,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的楚国,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在学习楚民歌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楚文化独特光采的新体诗——楚辞。楚辞体诗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诗歌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洋溢着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运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离骚》,优美动人的《九歌》十一篇,言志述怀诗《九章》九篇,以及《天问》等,共25篇楚辞作品。屈原的后继者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离骚》作为楚辞艺术的颠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汉末魏初,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背景下面,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气”这种共同的时代风格,其中曹操的诗歌,沉雄悲凉,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较为成功的篇章。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别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名的〈洛神赋〉美不胜收。“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七哀诗》、〈登楼赋〉等篇章,是建安文学中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杰作。

魏晋之交,随着世风的变易,诗歌创作呈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西晋太康时期诗歌繁荣,诗人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但多数作品流于华采繁缛,唯左思的诗歌骨力遒劲,承传建安文学的精神。其〈咏史〉诗开启了咏史和咏怀结合的新路子。东晋在玄学的影响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泛滥一时,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陶渊明的时代,“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他因贫而出仕,目睹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决心辞官归隐,保持自我的人格精神。他的田园诗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生活的平和,也表现了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喜悦和辛劳。创造了情、景、理交相融合,平淡和醇美统一的艺术境界。《归园田居》、《饮酒》是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陶诗的风格自然冲淡为主流,但《读山海经》(“精卫填微木”)、《咏荆轲》等也显示了诗人“金刚怒目”的一面。可以看出诗人内心并不静穆,他没有忘怀世事。陶渊明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受其直接影响。陶渊明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散文、辞赋,数量虽不多,却非常出色,著名的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等。

诗歌的产生

4. 诗品中称曹植为什么

曹植--建安之杰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现在流传下来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最多,诗有八十多首,辞赋、散文完整的与残缺不全的共四十余篇。从这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来看,其成就的确在建安时期一般作家之上。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他以才华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志满意得;后期曹丕父子做了皇帝,由于前期有争为太子一段经历,对他深怀猜忌,横加压抑与迫害,他虽然仍不失王侯的地位,却“抑郁不得志”,终于在愤懑与苦闷中死去。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著深刻的影响。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著贵公子生活,但颇有功名事业心。他一生所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求自试表》)。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薤露篇》说:“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在《假但篇》里,诗人自比为鸿鹄,把“势利惟是谋”的小人比为“不知江海流”的假但和“安识鸿鹄游”的燕雀。这些都表现了他追求理想和颖脱不群的性格。但由于诗人前后期生活境遇的不同,表现这方面内容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其情调、风貌也有显著的差异。前期以《白马篇》为代表,它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后期以《杂诗》为代表,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愤激不平之情。如《杂诗》其五: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曹植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世说新语》载一个故事说,曹丕曾命他七步中为诗,不成则将行da法。他作诗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个传说很能表现他当时的处境。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表现这种处境和心情。 

  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当时诗人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都去京师朝会,任城王到京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诗人与白马王回返封地时,又为有司所阻,不能同行,于是诗人“愤而成篇”,写下了这首赠诗。全诗共分七章,表现了丰富的复杂的感情。诗中如“鸱号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痛斥了迫使他们分行的有司;“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表现了对任城王暴亡的深沉悼念;“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也吐露了诗人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这首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是有深刻的思想意义的。这首诗的抒情艺术水平也很高。诗人把复杂的感情,通过章章蝉联的轳辘体的形式,一步步抒发出来,极有层次。另外,诗人的感情虽然十分悲愤激切,却不是一味的直接倾诉,往往通过叙事、写景,或通过哀悼、劝勉等方式宕开去写,这就把感情表现得沉着从容,丰富深厚。 

  此外,他的《吁嗟篇》以转蓬为喻形象地描写了他“十一年中而三徒都”的生活处境和痛苦心情。《野田黄雀行》则表现了他对迫害的愤怒和反抗: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诗人以罗家喻迫害者,以雀喻受害者,塑造了一个解救受难者的侠义少年的形象,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反抗情绪。曹丕即位就积极翦除曹植的羽翼,杀死了他的好友丁仪、丁异等,可见这样的诗是有现实背景的。 

  曹植前期的诗歌主要是表现他的壮志,很少反映社会现实,只有《送应氏》第一首因送友人而连带写到友人所居的洛阳的残破。后期由于自己生活的不幸,逐渐能体会到一些下层人民的痛苦,才写出了个别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如《泰山梁甫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当时边海人民贫困生活的画面: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杂诗》第二首则表现了对从戎的“客子”的同情。 

  曹植还写了不少情诗,如《七哀》、《美女篇》等。这些诗与表现壮志的诗风格明显不同 ,感情哀婉缠绵,与汉末古诗中的抒情诗极相近。《七哀》一首情调尤肖《古诗十九首》。这些诗中有一些可能寄托了诗人君臣不偶和怀才不遇的感情。 

  《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很能概括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转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 

  在建安诗人中,曹植要算是最讲究艺术表现的。他的诗歌虽然也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发展。建安诗歌从乐府出来逐渐文人化,到了曹植手里就具有明显的文人诗的面目了。如《美女篇》模仿汉乐府《陌上桑》,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曹植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他的“词采华茂”的一面。他的诗善用比喻,不只多而贴切,并且常常以全篇为比,如以少年救雀喻解救受难者,以转蓬飘荡喻流徒生活,以女无所归喻怀才不遇等。他的诗又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波长阪,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一连三联对偶,后两联尤为工整。“被”字,“冒”字见出作者选词用字的匠心。他有些诗句已暗合律诗的平仄,富于音乐性。此外曹植的诗还工于起调,善为警句,如“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它们或在篇首,或在篇中,都使全诗增色。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但也开了雕琢词藻的风气。 

  曹植的辞赋也都是抒情小赋。《洛神赋》是他赋中的名作。这篇赋接受了《神女赋》的影响。它熔铸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描写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赋中先用大量篇幅描写洛神宓妃的容貌、姿态和装束,然后写到诗人的爱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动:“于是洛灵感焉,徒倚旁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通过这些动作的描绘把洛神多情的性格也刻划得十分突出。最后写到由于“人神之道殊”,洛神含恨赠当而去,和诗人失意追恋的心情,有浓厚的悲剧气氛。这篇赋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流丽,抒情意味和神话色采很浓,艺术的魅力很大。 

  在曹植的文章中,《与吴季重书》和《与杨德祖书》是两篇有名的散文书札。后一篇直抒怀抱,讥弹时人,文笔锋利简洁,也很能表现他自视甚高的性格。另外,他的《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是两篇骈俪成分极重的文章。但它们都有一定的内容,而在形式上,对偶排比句也往往是三、四、五、六言相间,并且不排斥散句,所以错落有致,工整而不萎弱,与后来许多形式主义的骈文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前一篇,诗人的急切用世之心,洋溢在字里行间。 

  建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时期的文学能形成一种传统而被接受下来是不多的。钟嵘在反对晋以后的形式主义诗风时,曾慨叹“建安风力尽矣”!初唐诗人陈子昂在进行诗歌革新时,也高举“汉魏风骨”的旗帜,这说明“建安风骨”的传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5. 谁有魏晋南北朝文学要点试题及答案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是         ,其最负盛名的作品是《          》。
2、中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是       的《          》。
3、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是        ,[南朝梁]钟嵘《诗品》称之为“           ”。
4、曹植的生活与创作以           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          》,后期的代表诗作是《             》。
5、被[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称为“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       。他的代表诗作是《           》。
6、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是         ,其代表作是五言体的《          》。
7、继建安之后的正始诗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       和       。
8、阮籍,字       。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         。他的代表作是《       》。
9、西晋太康、元康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些诗人, “二陆”即      和      ,“两潘”即       和      ,“一左”即       。
10、陆机的《拟古诗》12首,是模仿《              》写成的。
11、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以“悼亡”为题,是受了        的《         》影响。
 12、西晋诗坛以写游仙诗而闻名的诗人是        。他的游仙诗是借游仙以       。
 13、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        和       。
14、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        。
 15、最为杰出的北朝民歌是长篇叙事诗《           》。
 16、北朝民歌中有一首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描绘北国草原的辽阔壮美的诗篇是《           》。
 17、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是       。他的代表作是《         》。
 18、在南朝诗坛上,并称“颜谢”的诗人是         和         ,并称“大小谢”的诗人是       和        。
 19、谢灵运诗歌创作的结构多半用“        ——       ——        ”这种章法。
 20、鲍照的代表作是《             》。
21、庾信的生活与文学创作以             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22、庾信的代表作是《             》。
23、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是         。
24、受散文骈体化的影响而产生的辞赋叫         。
25、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山巨源”即        。
26、诸葛亮的散文名作是《              》。
27、王羲之的散文名作是《              》。
 28、《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
 29、曹植的《           》在构思与手法上受到宋玉《神女赋》的影响。
 30、代表庾信骈体文学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
  
二、选择
1、 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的专著是
A、[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B、[南朝梁]钟嵘的《诗品》    
C、[魏]曹丕的《典论•论文》           D、[西晋]陆机的《文赋》
2、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
A、[南朝梁]萧统的《文选》   B、[魏]曹丕的《典论•论文》     
C、[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D、[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
3、曹操诗歌创作的风格是
A、古直悲凉    B、便娟婉约  C、文采气骨兼备 D、以上都对
4、中国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是
A、曹植        B、曹丕      C、曹操         D、阮籍  
5、阮籍的诗歌创作的主要体制是
A、五言诗      B、七言诗    C、四言诗       D、杂言诗
6、嵇康的诗歌创作成就较高的是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
7、开创中国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新路的诗人是
A、左思    B、陆机     C、潘岳    D、刘琨
8、现存南北朝民歌的大部分保存在
A、[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B、[南朝梁]沈约的《宋书乐志》     
C、[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D、[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
9、中国诗歌史上,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当时及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诗人是
A、谢灵运      B、曹操      C、陶渊明    D、谢朓
10、在世称“元嘉三大家”的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
A、鲍照        B、谢灵运    C、颜延之       D、\
11、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是
A、鲍照     B、谢灵运    C、谢朓      D、庾信
12、南朝创作新体诗最有成就的诗人是
A、谢朓        B、沈约      C、王融     D、何逊
13、提出“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理论的是
A、萧纲    B、萧子良    C、萧衍      D、萧统
14、南北朝时期,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是
A、庾信        B、王褒     C、张皋         D、徐陵 
15、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
A、陶渊明    B、支遁      C、慧远         D、谢灵运
16、陶渊明最有代表性的诗歌是
A、田园诗      B、咏怀诗    C、咏史诗     D、行役诗
17、鲁迅在《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所说的“改革文章的祖师”是指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孔融
18、《与吴质书》的作者是
A、曹丕   B、曹操       C、曹植          D、孔融
19、曹植写《洛神赋》的意旨是
A、抒写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B、描绘洛神的追求与幻灭的过程     
C、再现襄王梦中艳遇的经历           D、讽喻君王不可贪恋美色
20、王粲《登楼赋
A、描绘了登楼所见到的美景        B、抒发了去国思乡之情     
C、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恨          D、以上都对
21、南北朝骈体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A、庾信        B、鲍照        C、孔稚珪        D、江淹
22、鲍照有感于广陵历遭兵火而作的骈赋是
A、《芜城赋》   B、《哀江南赋》 C、《恨赋》       D、《别赋》 
2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创作的目的是
A、发明神道之不诬                        B、意在自神其教     
C、人鬼乃皆实有                      D、以上都对
24、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一部是
 A、干宝的《搜神记》              B、张华的《博物志》  
 C、王嘉的《拾遗记》       D、颜之推的《冤魂志》
25、《干将莫邪》、《韩凭夫妇》、《董永》出自
 A、干宝的《搜神记》           B、张华的《博物志》    
C、王嘉的《拾遗记》          D、颜之推的《冤魂志》
26、较真实地反映了魏晋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的一部志人小说是
 A、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B、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    
C、东晋裴启的《语林》                 D、南朝宋沈约的《俗说》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曹操     短歌行              2、曹丕     燕歌行
3、曹植  建安之英
4、曹操死  白马篇   赠白马王彪
5、王粲   七哀诗             6、蔡琰  悲愤诗
7、阮籍  嵇康               8、嗣宗  阮部兵  咏怀诗
9、陆机  陆云 潘岳  潘尼  左思    
10、古诗十九首               11、潘岳  悼亡诗
12、郭璞  抒怀              13、孙绰  许询
14、情歌                  15、木兰词
16、敕勒歌                 17、谢灵运  登池上楼
18、谢灵运  颜延年   谢灵运   谢眺
19、记游  写景  说理
20、拟行路难              21、羁留北方
22、拟咏怀               23、陶渊明
24、骈赋                25、山涛
26、出师表               27、兰亭集序
28、颜之推               29、高唐赋
30、哀江南赋
二、选择题
1~5、AAADA    6~10、AAAAB   11~15、AAAAA
16~20、AAAAD    21~26、AADAAA

谁有魏晋南北朝文学要点试题及答案

6. 写给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由诗句表达彼此的真情。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是描述战友情谊的诗,见于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7. 有关中国古代诗歌

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早已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并作了许多论述。 这些论述散见于史书、目录学著作、诗文评、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中;在 一些序跋、题记及其他文章中也有所涉及。 

    就现在所能看到的资料而言,史家的记述是比较早的。司马迁的《史记·屈 原贾生列传》不但为屈原、贾谊这两位文学家立传,而且笔墨涉及宋玉、唐勒、 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的辞赋家,已经算是有了文学发展过程的初步描述。此 后,(东汉)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对司马迁《史记》以前史官之文的 发展过程有简单的追述;齐梁时的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回顾了南朝 宋以前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看成是关于诗歌史的比较详细的论述。(南朝宋) 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 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了文学发展的线索。此后,一些正史中的《文苑传》 或《文艺传》,大都沿袭《后汉书》的体例。在目录学著作方面,斑固在刘歆 《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中的《诗赋略论》对诗和赋的发展 有初步的描述。此后,一些目录学著作,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 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的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 时考辨源流。(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在 诗文评方面,(梁)刘勰《文心雕龙》中《明诗》以下20篇论及许多文体的形 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的精彩论述。(梁)钟嵘的《诗品序》, 对文学的发展作了相当详细的论述。此后,在一些诗话、词话,以及诗纪事、词 纪事之类的书中,也有关于诗词发展的论述。 

    此外,(东汉)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的起源,历数周文王、周武王、周 成王以至懿王、夷王、厉王、幽王时政治的变迁与诗歌的关系,从政治的角度对 诗歌的发展作了较细致的描述。(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从文体流变这个 新的角度,论述了文学的发展。(唐)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对《诗》、《骚》 以来诗歌发展的历程作了总结。(宋)李清照的《词论》追述了词的发展概况。 (元)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为398位唐代诗人作传,间有评论,从中可以看 出唐诗发展的因革流变。(明)张溥所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的题辞,已经 勾勒出汉魏六朝文学发展的脉络。(清)钱谦益的的《列朝诗集小传》,对明代 诗人一千六百余家作了评述。清代所修《全唐诗》,为唐代诗人逐一作了简介, 从中可以看到唐代诗歌的发展线索。 

    毫无疑问,上述种种著述都是我们今天撰写文学史应当借鉴的。然而,这些 还不能算是对文学发展过程的系统完整的论述,因而还不是专门的文学史著作, 更不能说已经建立了独立的文学史学科。中国学者所写的文学史著作,是20世 纪初受了外国的影响才出现的,一般认为林传甲在京师大学堂编写的讲义《中国 文学史》为滥觞之作。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上卷、 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 学研究所的《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 年代、30年代、四五十年代、60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王国维的 《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在分体文学史中是最早的、最有影 响的著作。 

    由此我们可以说,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二三十年代以后,文学史才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各家对这门学科的理解并不相同,因此文学史的写法 也有很大差异。只要是严肃的学术研究,因不同的理解与不同的写法而形成各自 的特色,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丰富和完善文学史这门学科。即使现在或将来,也 不可能只有一种理解、一种模式、一种写法,而只能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那么,我们对文学史是怎样理解的呢?我们认为: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之 一的文学的历史。 

    这是一个最朴实无华的、直截了当的回答,意思是强调:文学史是文学的历 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它包括以下几 方面的意思: 

    把文学当成文学来研究,文学史著作应立足于文学本位,重视文学之所以成 为文学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当然,文学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它反映现实的功能,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这方面的功能是怎样实现的呢? 是借助语言这个工具以唤起接受者的美感而实现的。一些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广 度与深度未必超过史书的记载,如果以有“诗史”之称的杜诗和两《唐书》、《 资治通鉴》相比,以白居易的《卖炭翁》与《顺宗实录》里类似的记载相比,对 此就不难理解了。但后者不可能代替前者,因为前者是文学,具有审美的价值, 更能感染读者。当然也可以以诗证史,将古代文学作品当成研究古代社会的资料, 从而得出很有价值的成果,但这并不是文学史研究,文学史著作必须注意文学自 身的特性。 

    紧紧围绕文学创作来阐述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史研究有几个层面,最外围 是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背景研究很重要,这是深入阐释文学创作的 一把必不可少的钥匙。但社会政治、经济背景的研究显然不能成为文学史著作的 核心内容,不能将文学史写成社会发展史的图解。第二个层面是文学创作 的主 体即作家,包括作家的生平、思想、心态等。应当充分重视作家研究,但作家研 究也不是文学史著作的核心内容,不能将文学史写成作家评传的集成。正史里的 《文苑传》、《文艺传》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第三个层面是文学作品,这 才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因为文学创作最终体现为文学作品,没有作品就没有文 学,更没有文学史。换句话说,文学史著作的核心内容就是阐释文学作品的演变 历程,而前两个层面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的。 

    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文学理论是指导 文学创作的,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是文学创作完成以后在读者中的反应。文学的 发展史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共同推进的历史。这并不是 说要在文学史著作里加进许多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的内容,在文学理 论史和批评史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今天,撰写文学史更没有必要这样做了。 我们只是强调撰写文学史应当关注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并用文学思潮来解释文 学创作,并注意文学的接受,引导读者正确地鉴赏文学作品。 

    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还有文学传媒。古代的文学媒体远没有今天多,只有 口头传说、书写传抄、印刷出版、说唱演出等几种,但已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 文学作品靠了媒体才能在读者中起作用,不同的媒体对文学创作有不同的要求, 创作不得不适应甚至迁就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学创作的状况是取决 于传媒的。从口头流传到书写传抄,再到印刷出版,由传媒的变化引起的创作的 变化很值得注意。先秦两汉文学作品之简练跟书写的繁难不能说没有关系。唐宋 词的演唱方式对创作的影响显而易见。印刷术发明以后大量文献得以广泛而长久 地流传,这对宋代作家的学者化,进而对宋诗以才学为诗这个特点的形成有重要 的影响。宋元说话艺术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宋元戏曲的演出方式对剧本创作的影 响,更不容忽视。传媒对创作的影响以及传媒给创作所带来的变化,应当包括在 文学史的内容之中。 

    总之,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是文学史 的一翼,文学传媒是文学史的另一翼。所谓文学本位就是强调文学创作这个主体 及其两翼。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史属于史学的范畴,撰写文学史应当具有史学的思维 方式。文学史著作既然是“史”,就要突破过去那种按照时代顺序将一个个作家 作品论简单地排列在一起的模式,应当注意“史”的脉络,清晰地描述出承传流 变的过程。文学史著作既然是“史”,就要靠描述,要将过去惯用的评价式的语 言,换成描述式的语言。评价式的语言重在定性,描述式的语言重在说明情况、 现象、倾向、风格、流派、特点,并予以解释,说明创作的得失及其原因,说明 文学发展变化的前因后果。描述和评价不仅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习惯,而且是两种 不同的思维方式。描述并不排斥评价,在描述中自然包含着评价。文学史著作既 然是“史”,就要寻绎“史”的规律,而不满足于事实的罗列。但规律存在于文 学事实的联系之中,是自然而然的结论,而不是从外面帖上去的标签。 

    我们不但不排斥而且十分注意文学史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从广阔的 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文学。文学的演进本来就和整个文化的演进息息相关,古代的 文学家往往兼而为史学家、哲学家、书家、画家,他们的作品里往往渗透着深刻 的文化内涵。因此,借助哲学、考古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学、心理学等邻 近学科的成果,参考它们的方法,会给文学史研究带来新的面貌,在学科的交叉 点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例如,先秦诗歌与原始巫术、歌舞密不可分;两汉文 学与儒术独尊的地位有很大关系;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不能不关注玄学、佛学; 研究唐诗不能不关注唐朝的音乐和绘画;研究宋诗不能不关注理学和禅学;保存 在山西的反映金元戏曲演出实况的戏台、戏俑、雕砖、壁画是研究金元文学的重 要资料;明代中叶社会经济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气氛,是研究那 时文学的发展决不可忽视的。凡此等等,都说明广阔的文化学视角对于文学史的 研究是多么重要!有了文化学的视角,文学史的研究才有可能深入。 

    文学史的存在是客观的,描述文学史应当力求接近文学史的实际。但文学史 著作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这一点呢?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文学史的资 料在当时记录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记录者主观的色彩,在流传过程中又有佚失,现 在写文学史的人不可能完全看到;再加上撰写者选用资料的角度不同,观点、方 法和表述的语言都带有个性色彩,纯客观地描述文学史几乎是不可能的,总会多 少带有一些主观性。如果这主观性是指作者的个性,这个性又是治学严谨而富有 创新精神的,这样的主观性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如果这主观性是指一个时代大体 相近的观点、方法,以及因掌握资料的多少有所不同而具有的某种时代性,那也 没有什么不好。我们当代人写文学史,既是当代人写的,又是为当代人写的,必 定具有当代性。这当代性表现为:当代的价值判断、当代的审美趣味以及对当代 文学创作的关注。研究古代的文学史,如果眼光不局限于古代,而能够通古察今, 注意当代的文学创作,就会多一种研究的角度,这样写出的文学史也就对当代的 文学创作多了一些借鉴意义。具有当代性的文学史著作,更有可能因为反映了当 代人的思想观念而格外被后人注意。但是无论如何,决不能把主观性当作任意性、 随意性的同义语。 

    撰写《中国文学史》应该借鉴外国的文学理论,但必须从中国文学的实际出 发,不能将外国时髦的理论当成公式生搬硬套地用于解释中国文学。有志气的中 国文学史研究者,应当融会中国的和外国的、传统的和现代的文学理论,从中国 文学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阐述中国文学的历史, 而不应先设定某种框架,然后往里填装与这框架相适应的资料。 

    文学史史料学是撰写文学史的基础性工作。所谓文学史史料学,包括与文学 有关的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作家生平的考订,作品的辨伪,史料的检索等 等,是以资料的鉴定和整理为目的的资料考证学。这是撰写文学史必不可少的基 础性工作,没有这个基础,文学史所依据的资料的可靠性就差多了,但严格地说, 文学史史料学并不完全等于文学史学。着眼于学科的分工,为了促进学科的发展, 应当在文学史学之外另立一个分支学科即文学史史料学;然而就学者而言,史的 论述和史料的考证这两方面不但应该而且也可以兼顾,完全不懂得史料学是很难作好文学史研究的。 

参看:《中国文学史》http://www.guoxue.com/Newbook/book22/zgwxs/zgwxsML.htm 


参考资料: http://www.guoxue.com/Newbook/book22/zgwxs/zgwxsML.htm

有关中国古代诗歌

8. 形容情感的古诗词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6、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7、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8、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13、高山流水遇知音。
  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1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7、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18、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19、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0、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