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直接落户上海为何引发争议?

2024-05-05 08:01

1. 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直接落户上海为何引发争议?

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直接落户上海引发争议,这样的城市政策合理吗?该规定一时间使“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成了热搜词。有网友表示,北大清华本科生直接落户成为特权象征;也有声音指出新政中对“本科”身份的强调将落户条件限制得更加严格,并引发公众对于本硕博三阶段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的讨论。

近日,“北大清华本科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上海”的规定引发热议。上海市教委回应称,毕业生及其接收单位仍需符合《关于做好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对“基本申报条件”的规定,方可走落户绿色通道。
日前,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定并公布《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提出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2018年符合该政策的申请,受理时间延至2018年12月31日。

对身份的过分强调 VS 城市政策无可厚非

对于此次上海落户政策引发的争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以学校作为是否能够落户上海的标准,自身是有一些问题的。“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校的三六九等,让学校的等级得到社会的强化。而不是看学生的实际能力是否与上海市需求相适应。对本科的强调也是一种对‘身份’的强调。”储朝晖说。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李永忠则认为,深圳2016年首开先河,大幅调整入户条件,全面优化人口结构,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到深圳落户,解决了深圳市人口增长、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稳定了房价,“如果上海只对清华北大开口子,那么深圳的口子比它开得大,开得好。”

对于政策是否有失公允,他认为关系不大。李永忠说,这是地方解决各自人口问题、劳动力问题的一种手段,和公不公平关系不大,应该从城市规模去考虑合理性问题。他认为,不同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同,各城市出台自己政策和方法无可厚非。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鲁全表示,从京沪等一线城市的人才新政来看,我国城市竞争已经从二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竞争,转变为国际化竞争。一线城市通过高端人才争抢的实则是国际竞争力。

鲁全解释,我国城市正在形成各自不同的发展战略,这将使得未来城市类型化越来越明显。人才在择城而居时,也需寻求与城市的匹配度。“要考虑自身职业发展与城市战略是不是契合,例如某些城市还在寻求高端制造业转型,而京沪已经瞄向更加高端的国际前沿领域。”鲁全说。
来源:新京报公号

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直接落户上海为何引发争议?

2. 清北本科在上海直接落户惹争议情况是什么?

上海日前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毕业生学历、毕业学校、学习期间成绩、所获奖项、英语四六级水平、计算机水平等因素进行打分,依循近年来的惯例,应届毕业生积分达到72分,便能够进入上海的落户通道。此外,《办法》还提出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可以在传统的打分机制之外,直接落户。
一石激起千层浪,北大、清华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户上海的消息,引发了很多争议。
近年来,不少二线城市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人才大战,其主要特征就是逐步放松对人才的落户限制,尤其以郑州等城市的人才落户政策最为宽松,对学历的要求降低到中专。

与此同时,在“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背景下,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落户门槛则在收紧。落户难加上高房价,让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在二线城市的凌厉攻势下面临不小的压力。
据统计,近年来,北大、清华毕业生留京就业率逐年下降,已经跌破50%。
求职平台猎聘的一份报告显示,京沪两地人才净流入率呈下降趋势,而杭州的人才净流入率高居第一,武汉、成都、西安等地推出人才新政后,户籍人数都出现大幅增长。
上海此次探索建立“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正是为了应对人才竞争,尤其是高端人才竞争的激烈形势。
但争议在于,新政以北大、清华本科生为试点。比如很多网友为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学生感到委屈,为什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可以,在沪的复旦、交大等高水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不可以?为什么是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可以,而本科未在两校就读的硕士生、博士生不可以?而这背后还涉及人们对于本硕博三个阶段的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的讨论。

虽然,北大、清华每年毕业的数千名本科毕业生中,近80%选择升学深造,20%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其中又有一大部分会选择留在北京,真正愿意为了落户而选择上海的并不在多数,但是单单以具有北大、清华本科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为试点对象,即便今后可以直接落户的高校毕业生范围不断扩大,它仍然刺激着人们对关于“一考定终身”等高考弊端的敏感神经。
可以理解上海在传统打分机制之外,为高水平高校毕业生落户开辟绿色通道留住人才的初衷,以及先试点、再扩大的谨慎态度,但是政策出台之后,公众的解读难免会走向另外的方向,甚至溢出落户政策之外。难道北大、清华本科生,成了一种身份和特权?民众的这种理解,或许偏颇,却也不是没有缘由。
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之下,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炒作高考状元、上线率、“北清率”,但是地方政府、学校仍然有用高考状元、“北清率”等宣示教育政绩的冲动,这种政绩观的背后有着民众对北大、清华的盲目崇拜心理作为支撑,而这种心理又是由一项项公共政策,点点滴滴浇灌而成,当然也就包括以具有北大、清华本科学历者为试点的举措。
北大、清华本科生直接落户这个焦点议题之外,还有很多内容被忽视了,比如,《办法》将高校划分为“第一类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第二类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他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并赋予不同的加分分值,第一类与其他类之间分差达7分,这种人为将高校划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难道不是在固化高校身份,强化“一考定终身”观念吗?

3. 北大清华本科生可直接落户上海为何惹争议?

2018年8月9日报道,上海日前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毕业生学历、毕业学校、学习期间成绩、所获奖项、英语四六级水平、计算机水平等因素进行打分,依循近年来的惯例,应届毕业生积分达到72分,便能够进入上海的落户通道。此外,《办法》还提出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可以在传统的打分机制之外,直接落户。

一石激起千层浪,北大、清华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户上海的消息,引发了很多争议。
近年来,不少二线城市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人才大战,其主要特征就是逐步放松对人才的落户限制,尤其以郑州等城市的人才落户政策最为宽松,对学历的要求降低到中专。
与此同时,在“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背景下,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落户门槛则在收紧。落户难加上高房价,让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在二线城市的凌厉攻势下面临不小的压力。据统计,近年来,北大、清华毕业生留京就业率逐年下降,已经跌破50%。求职平台猎聘的一份报告显示,京沪两地人才净流入率呈下降趋势,而杭州的人才净流入率高居第一,武汉、成都、西安等地推出人才新政后,户籍人数都出现大幅增长。上海此次探索建立“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正是为了应对人才竞争,尤其是高端人才竞争的激烈形势。
但争议在于,新政以北大、清华本科生为试点。比如很多网友为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学生感到委屈,为什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可以,在沪的复旦、交大等高水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不可以?为什么是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可以,而本科未在两校就读的硕士生、博士生不可以?而这背后还涉及人们对于本硕博三个阶段的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的讨论。
虽然,北大、清华每年毕业的数千名本科毕业生中,近80%选择升学深造,20%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其中又有一大部分会选择留在北京,真正愿意为了落户而选择上海的并不在多数,但是单单以具有北大、清华本科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为试点对象,即便今后可以直接落户的高校毕业生范围不断扩大,它仍然刺激着人们对关于“一考定终身”等高考弊端的敏感神经。

可以理解上海在传统打分机制之外,为高水平高校毕业生落户开辟绿色通道留住人才的初衷,以及先试点、再扩大的谨慎态度,但是政策出台之后,公众的解读难免会走向另外的方向,甚至溢出落户政策之外。难道北大、清华本科生,成了一种身份和特权?民众的这种理解,或许偏颇,却也不是没有缘由。
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之下,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炒作高考状元、上线率、“北清率”,但是地方政府、学校仍然有用高考状元、“北清率”等宣示教育政绩的冲动,这种政绩观的背后有着民众对北大、清华的盲目崇拜心理作为支撑,而这种心理又是由一项项公共政策,点点滴滴浇灌而成,当然也就包括以具有北大、清华本科学历者为试点的举措。
北大、清华本科生直接落户这个焦点议题之外,还有很多内容被忽视了,比如,《办法》将高校划分为“第一类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第二类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他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并赋予不同的加分分值,第一类与其他类之间分差达7分,这种人为将高校划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难道不是在固化高校身份,强化“一考定终身”观念吗?

北大清华本科生可直接落户上海为何惹争议?

4. 上海让北大清华本科生直接落户有错吗?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日前制定并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
提出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

01 落户新政引争议
年龄、教育背景、职称、缴纳社保年限……上海积分落户之难、沪籍户口之金贵早已众所周知。
而清华北大本科毕业生能享受“特别照顾”,越过不少重头障碍直接申请落户,自然引起了许多讨论。
有人认为,落户标准的“区别对待”首先是对其他高校的歧视其次,仅以学校当做标准,多少也有失合理。
清华北大在全国各地的录取水平不同,学校顶尖不代表校园里绝对没有差生,而其他学校也会有同样优秀的毕业生,只拿学校好坏来论学生成败,未免过于狭隘。
再者,如此不遗余力的吸引人才,会不会导致二三线城市的人才流失,使得区域发展更加不平等?也有人认为,清华北大本科生确实更牛,而且他们其实根本不愿意去上海,能从清北毕业谁还在乎户口。
02 为了吸引人才,这些城市都…
上海这次推出这么具有争议落户政策,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毕竟愿意去上海发展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太少了。
2017年,北大本部本科毕业生2645人,75.16%人选择在国内外深造,签约就业、灵活就业共606人,与上海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的仅有2人。清华大学本科毕业3119人,深造比例81.9%,签三方就业人数147,其中北京占21.1%,约为31人;上海占4.1%,有6人。
也就是说,去年清华北大毕业生留在上海发展的,一共才8人。
对于各大高校的毕业生来说,毕业之后的去向有很多选择,一方面国际大都市对高等人才更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国内各大城市又在积极吸引人才入驻,比较而言,上海反而没有了优势。

03 多元的人才能使城市发展更有活力
吸引外地人才,能促进城市的多元化发展。
日本东京,作为目前亚洲地区唯一的世界级国际化大都市,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满目废墟的战败国首都经历了快速的、跳跃式发展历程,逐步成长为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世界城市。
在人才引进上,东京政府认为,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是促进东京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尤其拥有不同教育、文化等背景的外国人才独有的想象力和策划能力,能提高东京经济社会的活力和国际化程度。

为改变在吸引海外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方面的相对劣势,东京从推动海外人才就业、改善其生活环境等方面入手,采取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虽然东京失业率一直在6%左右,大学毕业生有五分之一找不到工作,但东京仍在绞尽脑汁吸引国外优秀人才。
上海此次探索建立“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正是为了应对人才竞争,尤其是高端人才竞争的激烈形势。

不过这一规定还是有失偏颇。很多网友为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学生感到委屈,为什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可以,在沪的复旦、交大等高水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不可以?为什么是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可以,而本科未在两校就读的硕士生、博士生不可以?而这背后还涉及人们对于本硕博三个阶段的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的讨论。


北大、清华本科生直接落户这个焦点议题之外,还有很多地方受到争议,比如,《办法》将高校划分为“第一类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第二类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他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并赋予不同的加分分值,第一类与其他类之间分差达7分,这种做法是不是在将高校划分为三六九等。
可以理解上海在传统打分机制之外,为高水平高校毕业生落户开辟绿色通道留住人才的初衷,以及先试点、再扩大的谨慎态度,但是民众的理解,或许偏颇,却也不是没有缘由。
该如何合理的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各城市尚在探索中,相信各地的政策也会随着民意进行逐步调整。
本文来源:中国之声

5. 上海抢人放大招:清北本科生可落户,北京是否会紧张?

不会紧张。
上海这次为了抢人才也是拼了,开出的落户条件真的很诱人,很多符合条件的人都会欲欲试试。为什么北京不会紧张?

首先,落户也是有条件的
上海虽说打出了清北本科生可落户,但要真正落户,肯定有别的条条框框限制,并不是针对每一个清北本科生的,而是针对最优秀的人才讲的。
如果你去翻一下落户的资料就会发现,条件有:成绩一等、六级通过、紧缺专业等,综合分择优录取,要是没有重点企业加分或者专利,落户是不可能的。
所以,看到清北本科可落户先不要激动,要先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权重,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其次,北京和上海各有优势和抢人招数
上海和北京作为一线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而不能单单紧靠落户条件就能取胜的。
一个人的发展是要经过规划的,自身的特长适合在哪个地方发展,那这个人就会选择在哪个地方留下来。
北京也有对清北本科生的抢人招数,这年头玩的都是套路,谁都不是吃素长大的,你敢截胡,我就会改变策略,最终受益的还是清北本科生。

最后,上海的房买不起会受限
光看可落户确实让人高兴,先不说那些积分的事了,就算你全过可以落户,但你会一直租房住吗?而对上海的房价,要努力多少年才能买的起?
你落户就是为了扎根在上海,但你没有房,你应该就不会冲动的选择,而是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上海抢人放大招:清北本科生可落户,北京是否会紧张?

6. 上海抢人战略:清北本科生可落户,为何只选择这两所高校?

上海最近的抢人战略是只要是清华和北大的本科生,就可以落户上海,说明北大和清华这两所高校在上海眼中的地位。


作为985和211以及世界百强学府,在中国来说,清华和北大都是最高学府,但凡能考入清华或者北大的学生,必定是学霸中的学霸,综合素质肯定是同龄人中比较优秀的,而且不光是学习成绩方面,学习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所以这两所高校的毕业生一直以来不光是上海求贤若渴,也是众多企业的重点招聘对象。


学习成绩优异是一方面,同时也代表着这样的学生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工作中的杰出表现也是得到企业的青睐,这样的人才引进,虽然成本相对较高,但是高产出比以及高性价比都是其他高校毕业生无法企及的。因此上海对北大和清华的优秀毕业生尤为青睐。


作为与世界接轨非常亲密的魔都上海,各个方面的优秀条件也同样吸引着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优秀人才,好的基础可以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北大和清华的优秀毕业生也可以在这样一座城市中尽情发挥自己所学和所长,为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所谓牵强联合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清华和北大的学子毕业之后选择的方向很多,有出国继续深造的,也有回到自己家乡支援建设的,当然留在上海也是他们不错的选择。

7. 上海清北本科落户争议的原因真相是什么?

2018年8月3日,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2018年标准分仍为72分。但今年的政策增加了这样一条规定: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列入普通高校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全日制且完成学业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2018年符合该政策的申请受理时间可延期至2018年12月31日。
此政策一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政策明文强调针对“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引发争议!有人质疑这种落户方式是否公平,学历真的能代表一个人的水平吗?清北的毕业生真的高人一等吗?而且只针对本科生,越来越看重第一学历,是要一考定终身吗?更有人讽刺说:“建议把政策改为高考成绩700分以上可直接落户上海。不过也有人反驳说清北的本科生智商和努力程度都是顶尖的,比硕博清北的含金量要高得多,所以只针对清北本科生是应该的!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以来,不少城市加大引入人才战略,在落户、买房等各方面给出了诸多福利。而今,面临高级人才紧缺挑战的上海提出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试点,探索打开落户的“绿色通道”应被视为一种积极信号。对于人才求贤若渴的城市而言,吸引人才的加入自然要有点儿打动人心的筹码。
如果说青睐清华、北大学子就是学历歧视,那么如此歧视岂不其来有自?从以分数高低决定准入高校的那刻起,学历就是学生能力素质的一个标签。不管上海是否以清华、北大为试点探索人才政策,都不能否定这两所高校学子在人们心中符合人才的定义。对高端人才探索开辟绿色通道,以这两所学校为试点,与其说是对其他学校的歧视,不如说是对清北学子的鼓励。
上海开辟这样的绿色通道,其实是对传统落户政策的有益补充。按往年惯例,应届毕业生积分达到72分还是能够进入上海的落户通道。因此,为清北本科生落户开放“绿色通道”,是上海打破固有模式招徕人才的探索,也足以体现出上海拥抱高端人才的决心和诚意。
2015年,中央将户籍改革政策定调为:“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上海作为特大城市,如何在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前提下引进高端人才,注定了其对人才的要求与把关门槛更高更严。而此次上海对清华、北大本科生落户政策的开放,说到底还是一种探索。这种探索的结果最终会让上海抱得人才归,还是向更多名校敞开怀抱,都只能交给时间来检验。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虽然清华、北大不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尺,但是,上海为高端人才破冰户籍政策的探索仍值得我们期待。期待各大城市因地制宜探索人才政策,形成“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局面,让更多人才出彩,让更多城市发展。

上海清北本科落户争议的原因真相是什么?

8. 清北毕业生可落户上海了吗?

今天,北大和清华的校园论坛上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这样一张照片:

这是最新颁布的《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中的内容,在网上引发热议。
焦点主要围绕着“北大”“清华”和“本科毕业生”这两段字眼。
“自家孩子”——复旦和交大表示“宝宝委屈,但宝宝不说”。试点首先瞄准国内顶级的两所北京高校,可以看出上海市争夺人才的决心。在北京落户日益艰难的今天,上海此举无疑会造成一个人才流动的新动向。
其次就是“本科”。存在感其实并不很强的字眼却戳中了许多颗敏感的心,乍一看以为北大清华的学生,再一看才发现是北大清华的本科生。限制被压缩得更加严格,也引起了人们对于本硕博三个阶段的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的讨论。
与此两段词条对立的无疑就是非北大清华的学生以及北大清华的硕博,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问题再次浮出水面,敲击着“普罗大众”的神经。在白纸黑字的现实面前,除了慨叹,好像别无他法。
“一考定终生“的说辞重被提及。即使绝大多数人会说高考并没有那么重要,会说只要想好何时都不晚,但明晃晃的优待政策干脆利落地打碎了这些人为编织的幻梦。高考就是很重要,非常拔尖的同学就是可以享受与其智商或努力相匹配的甜美果实。
与此同时,这个政策也得到了相当的支持,即使这些赞同者并非受益者。因为此条办法的推行,狠狠地驳斥了“读书无用论”。在心浮气躁、追名逐利的社会氛围中,读书并不“傻”,也并不是一种“浪费”。如果以世俗的“好处”作为评判标准,它赢得太漂亮了。
以下是《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的全部内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