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的发展历程

2024-05-10 21:49

1. 俄国的发展历程

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混血的罗斯人是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6世纪时,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东欧草原地区迁徙。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被来自于亚洲东部的蒙古军队占领,建立钦察汗国。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1613年,开创罗曼诺夫王朝。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王国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
1898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俄国工农群众经过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1917年2月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历十月)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俄罗斯独立日”)。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1992年4月16日,俄罗斯第6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17日,最后决定使用两个同等地位的正式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

扩展资料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国旗为白、蓝、红三色旗。国徽主体为双头鹰图案。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7.7%。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并建立俄罗斯帝国。
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领土不断扩大,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俄罗斯

俄国的发展历程

2. 俄罗斯的历史

俄罗斯历史始于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亦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共同祖先。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988年开始,东正教(基督教的东部分支)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占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13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终分裂成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自称为是俄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基辅罗斯6世纪,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东欧草原地区迁徙。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来自于亚洲东部的蒙古军队占领,建立钦察汗国。莫斯科大公国莫斯科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他头戴战盔、身披铁甲、左手持盾、双 腿跨马的纪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罗曼诺夫王朝1605年,戈杜诺夫猝死,俄罗斯进入一个“混乱时代”。直到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荡时期才终于结束。1613年贵族们推举伊凡四世的亲戚、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这个王朝经历了18个沙皇的统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发生的俄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帝国时代17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发展迅速,而俄国农奴制度还在盛行。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团赴西欧考察,自己也化名随团出访,回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 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罗斯的实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罗斯为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领土空前膨胀,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期”。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十二月党人起义),被镇压。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同年2月俄国废除农奴制。苏联时期1898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俄国工农群众经过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和1917年2月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十月革命),于1917年11月7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起加入,后扩至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代会通过《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1991年8月,苏联发生“8·19”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5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决定,将国家正式名称改为“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联邦1992年4月16日,俄罗斯第6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17日,最后决定使用两个同等地位的正式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3. 俄罗斯的历史

俄罗斯历史
俄罗斯联邦成立于1917年11月7日,在此之前一直在沙皇的直接统治下。1922年12月30日加入苏联,称为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原苏联瓦解以前,俄联邦一直是其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共和国。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白俄罗斯、乌克兰两共和国的首脑在明斯克会晤,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即“独联体”的协议,并同时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在公元初,东斯拉夫人还保留着氏族制,每个部落由几个氏族组成。他们砍伐森林,平整土地,从事耕作,集体饲养牲畜,狩猎和打鱼,一切问题由氏族大会决定。到公元六世纪,进入封建社会,成立了基辅公国。到九世纪基辅公国已经成为一个大的国家,它存在了三百多年,是罗斯民族的摇篮,后来形成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民族。到十二世纪中,基辅罗斯解体,一批小的公国取而代之。到1236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远征欧洲,首先征服了罗斯全境和波兰、匈亚利。从1240年起到1480年是蒙古人统治的金帐汗国,致使俄罗斯经济文化远落后于欧洲西部。
在1147年成立的莫斯科公国(其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塑像目前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在十四到十五世纪逐渐强大并领导其它公国摆脱蒙古人的统治。此后俄罗斯逐渐向外扩张,到十七世纪彼得大帝执政后,俄罗斯首次定为俄罗斯帝国,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最思想开放、富于改革精神的帝王(有趣的是这时我国是著名的康熙大帝的时代)。为了俄罗斯的强大,他军事上从瑞典人手里取了现彼得堡一带地区,并开始俄罗斯的欧洲化,不仅在科学技术和教育领域,而且在服装和社会风尚上也学习西欧,致使到今天圣彼得堡人仍被俄罗斯人认为是最讲文明和最欧洲化的城市。在1712年,彼得大帝从莫斯科迁都到圣彼得堡。使之成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和以后的皇帝的继续下还在彼得堡建立了大批俄罗斯最早的大学。其中有俄罗斯的第一所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1724年),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1797年)等。
从彼得大帝后,俄罗斯迅速扩大,从周边国家攫取了大领土,人口也在半个世纪里扩大了一倍。但当时的国家即有资本主义的工业和商业,又存在着封建农奴制度。直到1861年俄罗斯沙皇才自上而下的废除了农奴制,从此俄罗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初,俄罗斯在日俄战争失败,使国内危机发展。1905年工人和平请愿被镇压,全国抗议浪潮此起彼伏,埋下了革命的种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在1917年1月俄罗斯沙皇被推翻。当时俄罗斯出现了工农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同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水兵和陆军士兵在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苏联。并在很短的时间发展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但在以后的经济建设中犯了许多错误,在与西方的经济竞赛中逐步落伍,引起苏联人民不满,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正式成立。
俄国历史发展特点
俄国历史的基本现象有农奴制、专制制度、东正教和村社等。基于这些基本因素形成的俄罗斯历史过程有其鲜明的特点。
一、流动的俄罗斯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善于流动的民族,索洛维约夫称之为具有“液态因素”。作为东斯拉夫人的一支,早期的俄罗斯人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东到第聂伯河以及黑海北岸的广袤的东欧平原上。这块土地的地理概貌是:森林与沼泽交错、河流纵横、土质以砂质黏土为主,同时远离海洋、与大草原连接。俄罗斯先民在这里生生不息、顽强奋斗。他们清理森林、挖掘树根、烧荒种田。砂质黏土的地力薄,很容易就被耗尽了,只好再重新开垦一块耕地。于是,俄罗斯农民“象风滚草一样”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直到俄罗斯平原的天然疆界,“到乌拉尔和白海为止”。俄国历史学家有一种看法,认为大自然对于西欧是“亲娘”,对于俄罗斯则是“后母”,以此来说明俄罗斯民族所面对的艰难的自然环境。俄罗斯的移民拓荒还与外族的侵犯有一定关系,俄罗斯平原广阔无屏,草原蛮族可以长驱直入。克柳切夫斯基说:“与草原的游牧民族,波洛夫齐人以及凶恶的鞑靼人的斗争从8世纪几乎一直延续到17世纪末叶,这是俄罗斯人民最痛苦的历史回忆,这段历史记忆深刻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并且异常鲜明地表现在他们的壮士诗中。”基辅罗斯时期,外犯频仍,西南罗斯的居民不断向东北腹地迁移。
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外敌的入侵下,俄罗斯人不断开发新的土地,征服并移民到新的土地上。如果说俄罗斯早期的移民开拓具有某种被迫性,那么,习惯变成自然,流动性逐渐成了俄罗斯民族血液中流淌着的因素。俄罗斯统一国家形成后,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开拓移民,俄罗斯的“液态因素”更多地具有了进攻性和扩张性。俄罗斯人越来越深入到亚洲腹地,俄罗斯国家越来越逼近东方,历经几个世纪,俄罗斯这个内陆国家终于成为拥有多个出海口、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
移民拓张是贯穿俄国历史始终的一条线索,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俄罗斯国家的历史是不断运动、不断移民、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断变换的历史。俄罗斯的拓张包括领土的拓展、移民以及俄罗斯经济文化在新土地上的推行。其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17世纪之前。这一阶段的开拓伴随着俄罗斯民族的形成和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出现,它部分地决定了俄罗斯的历史发展和民族性具有移民开拓色彩的特点。其范围基本是在自然疆界内。2)17世纪后的整个帝俄时期。这一阶段俄罗斯拓张的内容可以归结为实现俄国作为横跨欧亚大帝国的目的,是具有扩张性质的。3)苏联时期。毋庸讳言,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国家依然具有扩张主义倾向,同时,苏联的拓张带有某种意识形态色彩(世界革命的理想)。
俄罗斯拓张的直接结果是国家版图的急剧扩大,它占居了1/2欧洲和1/3亚洲的面积,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拓张的间接结果是对国家内部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是早期居民的拓荒迁移,还是后来国家有意识的扩张,都需要军事力量。于是,对于军事力量的倚重,使军事守卫者贵族、大公在国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俄国有一句话:农民种地,贵族打仗,这是天经地义的。而国家对贵族的报偿是帮助其对农民不断地加重奴役,15世纪后,正是在俄罗斯国家移民拓张的背景下,农奴制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国家确立。俄罗斯拓张的方向和性质在俄国历史进程中起到极大作用,它不仅对俄国历史的基本现象农奴制、专制制度的形成产生影响,同时直接促成俄国历史的另一特征俄罗斯国家发展的东西方属性,即所谓“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
二、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
“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最直观的理解是地理学意义上的,即俄罗斯这片土地处于东西方之间。我们知道,俄国通过拓张成为横跨欧亚的国家,成为连接东西方的独特桥梁。地理位置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欧亚主义者认为,在古老的欧洲和亚洲陆基中间,还可以分出一个洲“欧亚洲”,俄罗斯处于它的主要地域。这样,俄罗斯构成了既不同于欧洲、亚洲,又与欧洲和亚洲密切相连的“某种第三块独立的大陆”。这使得俄罗斯人经常自问,我们是深入亚洲的欧洲人,还是居住在欧洲的亚洲人?
对“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的进一步理解是历史文化角度的。关于它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不同时代的西方派都强调俄国的欧洲属性,认为俄国并不“例外于西方”,俄罗斯的历史与西方国家的历史没有本质的区别;斯拉夫派则着重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定东正教和村社土地占有制是俄罗斯历史的“独特遗产”,是俄国和西方的根本差异。然而,无论是激烈的西方派、还是极端的斯拉夫派,都必须承认俄国历史与西方历史截然不同的绝对例外性是不存在的,而它的相对例外性又是确实存在的。俄罗斯民族的祖先是成长于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公元862年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奠基了俄罗斯历史文化中的北欧文化因素。988年“罗斯受洗”,俄罗斯人在皈依拜占庭的基督教东正教的同时,也接受了拜占庭文化,10_12世纪的俄罗斯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结合了近东文化因素和西方法律传统的拜占庭文化对整个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13_15世纪鞑靼蒙古的统治给俄国人留下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国家范式,莫斯科集权国家的形成就是其影响的直接产物。整个16世纪,随着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形成,俄罗斯人跨过乌拉尔山挺进亚洲,俄国的东方色彩越来越浓厚。从17世纪开始,俄罗斯逐步与西方接近,到18世纪,彼得大帝进行了改革,在东西方之间犹疑的俄罗斯,被彼得大帝有力地推向西方。但是,俄罗斯文化具有东西方综合色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俄国向何处去、俄国走西方式的道路还是东方式的道路问题始终困扰着俄国思想界。



5: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最伟大的将领--朱可夫元帅 
6:1905年1月,沙皇血腥镇压了彼得堡工人的和平示威,制造了一千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的“流血的星期日”又称“血腥星期日”
。 
7: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
1991年12月25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

俄罗斯的历史

4. 俄罗斯的历史

 俄罗斯联邦(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语:The Russian Federation),或称俄罗斯,简称俄联邦、俄国。
  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国旗为白、蓝、红三色旗。
  国徽主体为双头鹰图案。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7.7%。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
  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国。
  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并建立俄罗斯帝国。
  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领土不断扩大,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
   2018年9月17日,乌克兰解除了与俄罗斯之间的友好条约,双方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
  2019年3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停止履行《中导条约》的法令。
   

5. 俄罗斯帝国的成长

一、莫斯科公国成为罗斯诸公国首领 达尼埃尔尤里·达尼洛维奇、伊凡一世、谢苗一世(高傲王)、伊凡二世,这些莫斯科大公想方设法使莫斯科公国的王公在蒙古人那儿取得大公的称号。二、莫斯科公国打破了蒙古不可战胜的神话,莫斯科取得了短暂国家独立1359年~1389年在位的季米特里·顿斯科伊大公,第一次率领俄罗斯诸公国打败了蒙古金帐汗国,取得了暂时的独立,但不久,独立被取消。三、1389年~1425年的瓦西里一世和1425年~1462年的瓦西里二世(瞎子王)时期与金帐汗国关系时好时坏,不时发生冲突。此时莫斯科公国兼并周边的其他俄罗斯公国,不断地积蓄实力,莫斯科大公国开始具备了国家独立的实力。四、伊凡三世取得莫斯科公国独立伊凡三世·瓦西里耶维奇(1440年~1505年),ИванⅢВасильевич,莫斯科大公,在位时间1462年~1505年。伊凡三世是莫斯科大公,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大公之一。伊凡三世时期,莫斯科统一了雅罗斯拉夫尔、诺夫哥罗德、特维尔、彼尔姆这几个俄罗斯公国。伊凡三世是个运气非常好的莫斯科大公。1480年,与阿赫马德汗的战斗中,贪生怕死的伊凡三世临阵逃跑,但俄罗斯的军队仍然坚持不后退,由于天气寒冷,阿赫马德汗不战而退,伊凡三世听说蒙古鞑靼的军队退走了,才在身边的人的劝说下返回前线,捡来个胜利,于是停止对金帐汗国(goldenhorde)的纳贡,结束了两个半世纪的蒙古人统治,莫斯科大公国独立。15世纪后期,莫斯科渐渐流传一种说法,认为莫斯科公国是拜占廷帝国的继承者,莫斯科为“第三个、也是永久的罗马”。伊凡三世在文件中偶尔有两次也把自己冠以“царь”的头衔,但始终不敢对外公开正式称沙皇。真正正式加冕为沙皇并对外公开称沙皇的是伊凡四世(1547年)。1497年,伊凡三世颁布了法典(sudebnik),初步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的政府机构。在这部法典中,规定了拜占廷的双头鹰国徽为俄罗斯国徽。同年,一面镀金的双头鹰徽记被安放在了克里姆林宫的斯巴斯基塔楼(spasskayachamber)上。俄罗斯获得了象征自己国家的标志。同样在这部法典中,他还限制了农民的流动,规定只有在圣尤里节(俄历11月26日)前后两周期间,农民才可离开土地四处走动,开辟了莫斯科公国的农奴化进程。1503年娶拜占廷帝国的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公主。五、瓦西里三世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瓦西里三世·伊万诺维奇(василиiiiиванович,1479年~1533年)1505年至1533年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和索非亚之子。莫斯科大公。继承父亲政策,努力统一俄罗斯。1510年兼并普斯科夫公国,1521年兼并梁赞公国,大致完成了东北俄罗斯各公国的统一。于是宣称“我的意志就是神的意志”,不使贵族和诸大公参与政治,一切问题均以专制方式解决。这个时期,有人(僧侣菲洛费)做赞辞给大公,称“莫斯科是第三个罗马,将永远繁荣”,歌颂这种专制统治。对大公政治的反对者加以严厉的处罚。因此造难的有尼尔·叔伊斯基、马克西姆·格勒克等。在对外政策方面,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的交往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立陶宛的战争也时断时续。六、伊凡四世建立沙皇俄国,成为第一个沙皇,并开始对外扩张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1530年8月25日~1584年3月18日)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又被称为伊凡雷帝(ИванГрозный)。瓦西里三世与叶琳娜·格林斯卡娅之子。三岁即位,母亲暂时摄政,却苦于大贵族们的横暴。1547年加冕称沙皇,俄罗斯从此开始了对外的扩张政策。得到封建领主阶级的支持,1549年设立了特别会议,编纂新法典,改革地方和中央的政治、行政、经济、军事,尤其是军事改革,使俄罗斯走向强大;打破了领主政体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而以前的大公权力很小,受领主们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消除了领主政体,建立沙皇专制政体,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俄罗斯;军事强大后,开始对外扩张。在1547~1552年的远征中灭亡了喀山汗国,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被吞并。到1557年,西伯利亚汗国也臣服于伊凡。然后使大诺盖汗国臣服于俄罗斯。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开始成为多民族国家。1572年粉碎克里木汗国。灭掉喀山汗国是俄罗斯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从此以后俄罗斯力量强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攻灭喀山改变了俄罗斯人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对比;粉碎克里木意义重大,克里木汗国当时是奥斯曼土耳其之鞭,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前进侵略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东欧大陆,而粉碎克里木汗国使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俄罗斯及东欧再也不可能;打开了通往西伯利亚的道路。以英国船开辟北方航路为契机,伊凡开始探索通往西欧的近道。1558年发动立窝尼亚战争,试图向波罗的海扩张。由于邻近国家的介入和贵族的反对而受阻,使战争长期化,打了二十五年。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向欧洲展示了俄罗斯的国力。“沙皇”,即“царь”(“恺撒”的俄语发音)称号来自伊凡四世(在俄罗斯又被尊称为伊凡大帝)。早期罗斯人认为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是宇宙的中心。俄罗斯大公是蒙古“沙皇”(即蒙古大汗)的大臣。强盛的蒙古帝国之金帐汗国的大汗娶了拜占庭的公主为皇后,但随着蒙古人的衰落,罗斯人不乐意再尊称蒙古大汗为沙皇了,但始终不敢正式自称沙皇。1547年,伊凡大帝发表了重要讲话,要亲政并正式自称沙皇。伊凡大帝的讲话令领主们听得目瞪口呆,他们发现伊凡四世的讲话是那么深思熟虑,与他16岁的年龄是不相称的,伊凡四世很早熟。于是伊凡大帝成了第一位沙皇,莫斯科公国改为沙皇俄国,又称俄罗斯。在伊凡四世之前,莫斯科的大公权力很小,受到领主们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打破了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领主政体改为沙皇专制政体。这时期沙皇特辖领地制度的建立,给贵族势力很大的打击,对沙皇专制体系的建立有很大的意义。俄国的农民们,因1550年的法典和80年代公布的一系列法令,被进一步束缚在土地上。伊凡虽然是个富有才智、英明能干的君主,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他在性格上有很强的猜忌心理,好激动,残忍,对贵族们严厉镇压。盛怒之下,竟然用手杖打死了长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别惊骇和恐怖。“雷帝”的外号由此而来。伊凡雷帝是斯大林和彼得一世的偶像。彼得一世改革时困难重重,太子儿子是改革的阻力之一,他决定以伊凡雷帝为榜样,于是,彼得大帝处死了自己的儿子。七、费多尔,留里克王朝最后一个沙皇,俄罗斯第二位沙皇费多尔·伊万诺维奇(1557年~1598年)1584年~1598年的俄罗斯沙皇。伊凡四世之子。母亲为安娜斯塔西亚·罗曼诺夫娜。娶伊琳娜·戈东诺娃。无子,有一女费奥多西亚·费奥多罗夫娜女大公。费多尔死后,尤里克王朝绝嗣。八、鲍里斯·戈东诺夫沙皇鲍里斯·费奥多罗维奇·戈东诺夫(борисфедоровичгодунов,1552年~1605年)1598年~1605年间的俄罗斯沙皇。鞑靼贵族出身。曾经侍奉过伊凡雷帝。他妹妹伊琳娜嫁给伊凡雷帝的幼子费多尔。费多尔身体有病,智力不健全,因此大权被戈东诺夫所掌握。1598年费多尔去世,无子嗣。尤里克王朝灭亡。全俄缙绅会议推举戈东诺夫为俄罗斯沙皇。他继承伊凡雷帝遗志,停止与波兰的战争,在北方向瑞典发动战争,扩大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向东继续侵略西伯利亚汗国,南方与克里米亚汗国交战,修建了一系列要塞城市。他推进俄罗斯农奴化进程,规定如果一个自由人为他人工作满六个月以上,就沦为这个人的奴仆。还公布逃亡农奴的追捕期限为五年。在位末期俄罗斯不断发生农奴起义。1605年去世。儿子费多尔即位,不久被起义者杀死。九、空位时期,导致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始空位时期是俄罗斯历史上1605年~1613年这一段时期。1591年,俄罗斯沙皇费多尔·伊万诺维奇的同父异母兄弟、有王位继承权的季米特里被鲍里斯·戈东诺夫秘密杀害。1604年,一个自称是季米特里的人出现,并且得到了波兰国王西吉斯蒙德三世的支持。1605年,戈东诺夫的儿子费多尔二世被杀,季米特里即位,史称“伪沙皇季米特里”或“伪季米特里”。由于采取亲波兰的政策,伪季米特里触怒了俄罗斯大贵族。在大贵族瓦西里·舒伊斯基的率领下,季米特里被杀,舒伊斯基即位,号称瓦西里四世(1606—1610)。1607年,另一个伪季米特里出现了,再次得到波兰的支持。1610年,波兰军队攻占莫斯科,舒伊斯基被杀。这一次,西吉斯蒙德想让自己的儿子瓦迪斯拉夫继承俄罗斯王位,后来又改变主意想自己兼任俄罗斯沙皇。但是波兰入侵者在1612年被以波扎尔斯基等俄罗斯贵族们召集的军队驱逐。1613年,全俄罗斯缙绅会议(zemskysobor)宣布立17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沙皇。罗曼诺夫王朝开始。

俄罗斯帝国的成长

6. 俄罗斯的历史

俄罗斯历史
俄罗斯联邦成立于1917年11月7日,在此之前一直在沙皇的直接统治下。1922年12月30日加入苏联,称为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原苏联瓦解以前,俄联邦一直是其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共和国。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白俄罗斯、乌克兰两共和国的首脑在明斯克会晤,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即“独联体”的协议,并同时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在公元初,东斯拉夫人还保留着氏族制,每个部落由几个氏族组成。他们砍伐森林,平整土地,从事耕作,集体饲养牲畜,狩猎和打鱼,一切问题由氏族大会决定。到公元六世纪,进入封建社会,成立了基辅公国。到九世纪基辅公国已经成为一个大的国家,它存在了三百多年,是罗斯民族的摇篮,后来形成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民族。到十二世纪中,基辅罗斯解体,一批小的公国取而代之。到1236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远征欧洲,首先征服了罗斯全境和波兰、匈亚利。从1240年起到1480年是蒙古人统治的金帐汗国,致使俄罗斯经济文化远落后于欧洲西部。
在1147年成立的莫斯科公国(其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塑像目前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在十四到十五世纪逐渐强大并领导其它公国摆脱蒙古人的统治。此后俄罗斯逐渐向外扩张,到十七世纪彼得大帝执政后,俄罗斯首次定为俄罗斯帝国,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最思想开放、富于改革精神的帝王(有趣的是这时我国是著名的康熙大帝的时代)。为了俄罗斯的强大,他军事上从瑞典人手里取了现彼得堡一带地区,并开始俄罗斯的欧洲化,不仅在科学技术和教育领域,而且在服装和社会风尚上也学习西欧,致使到今天圣彼得堡人仍被俄罗斯人认为是最讲文明和最欧洲化的城市。在1712年,彼得大帝从莫斯科迁都到圣彼得堡。使之成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和以后的皇帝的继续下还在彼得堡建立了大批俄罗斯最早的大学。其中有俄罗斯的第一所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1724年),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1797年)等。
从彼得大帝后,俄罗斯迅速扩大,从周边国家攫取了大领土,人口也在半个世纪里扩大了一倍。但当时的国家即有资本主义的工业和商业,又存在着封建农奴制度。直到1861年俄罗斯沙皇才自上而下的废除了农奴制,从此俄罗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初,俄罗斯在日俄战争失败,使国内危机发展。1905年工人和平请愿被镇压,全国抗议浪潮此起彼伏,埋下了革命的种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在1917年1月俄罗斯沙皇被推翻。当时俄罗斯出现了工农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同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水兵和陆军士兵在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苏联。并在很短的时间发展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但在以后的经济建设中犯了许多错误,在与西方的经济竞赛中逐步落伍,引起苏联人民不满,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正式成立。
俄国历史发展特点
俄国历史的基本现象有农奴制、专制制度、东正教和村社等。基于这些基本因素形成的俄罗斯历史过程有其鲜明的特点。
一、流动的俄罗斯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善于流动的民族,索洛维约夫称之为具有“液态因素”。作为东斯拉夫人的一支,早期的俄罗斯人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东到第聂伯河以及黑海北岸的广袤的东欧平原上。这块土地的地理概貌是:森林与沼泽交错、河流纵横、土质以砂质黏土为主,同时远离海洋、与大草原连接。俄罗斯先民在这里生生不息、顽强奋斗。他们清理森林、挖掘树根、烧荒种田。砂质黏土的地力薄,很容易就被耗尽了,只好再重新开垦一块耕地。于是,俄罗斯农民“象风滚草一样”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直到俄罗斯平原的天然疆界,“到乌拉尔和白海为止”。俄国历史学家有一种看法,认为大自然对于西欧是“亲娘”,对于俄罗斯则是“后母”,以此来说明俄罗斯民族所面对的艰难的自然环境。俄罗斯的移民拓荒还与外族的侵犯有一定关系,俄罗斯平原广阔无屏,草原蛮族可以长驱直入。克柳切夫斯基说:“与草原的游牧民族,波洛夫齐人以及凶恶的鞑靼人的斗争从8世纪几乎一直延续到17世纪末叶,这是俄罗斯人民最痛苦的历史回忆,这段历史记忆深刻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并且异常鲜明地表现在他们的壮士诗中。”基辅罗斯时期,外犯频仍,西南罗斯的居民不断向东北腹地迁移。
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外敌的入侵下,俄罗斯人不断开发新的土地,征服并移民到新的土地上。如果说俄罗斯早期的移民开拓具有某种被迫性,那么,习惯变成自然,流动性逐渐成了俄罗斯民族血液中流淌着的因素。俄罗斯统一国家形成后,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开拓移民,俄罗斯的“液态因素”更多地具有了进攻性和扩张性。俄罗斯人越来越深入到亚洲腹地,俄罗斯国家越来越逼近东方,历经几个世纪,俄罗斯这个内陆国家终于成为拥有多个出海口、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
移民拓张是贯穿俄国历史始终的一条线索,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俄罗斯国家的历史是不断运动、不断移民、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断变换的历史。俄罗斯的拓张包括领土的拓展、移民以及俄罗斯经济文化在新土地上的推行。其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17世纪之前。这一阶段的开拓伴随着俄罗斯民族的形成和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出现,它部分地决定了俄罗斯的历史发展和民族性具有移民开拓色彩的特点。其范围基本是在自然疆界内。2)17世纪后的整个帝俄时期。这一阶段俄罗斯拓张的内容可以归结为实现俄国作为横跨欧亚大帝国的目的,是具有扩张性质的。3)苏联时期。毋庸讳言,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国家依然具有扩张主义倾向,同时,苏联的拓张带有某种意识形态色彩(世界革命的理想)。
俄罗斯拓张的直接结果是国家版图的急剧扩大,它占居了1/2欧洲和1/3亚洲的面积,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拓张的间接结果是对国家内部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是早期居民的拓荒迁移,还是后来国家有意识的扩张,都需要军事力量。于是,对于军事力量的倚重,使军事守卫者贵族、大公在国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俄国有一句话:农民种地,贵族打仗,这是天经地义的。而国家对贵族的报偿是帮助其对农民不断地加重奴役,15世纪后,正是在俄罗斯国家移民拓张的背景下,农奴制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国家确立。俄罗斯拓张的方向和性质在俄国历史进程中起到极大作用,它不仅对俄国历史的基本现象农奴制、专制制度的形成产生影响,同时直接促成俄国历史的另一特征俄罗斯国家发展的东西方属性,即所谓“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
二、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
“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最直观的理解是地理学意义上的,即俄罗斯这片土地处于东西方之间。我们知道,俄国通过拓张成为横跨欧亚的国家,成为连接东西方的独特桥梁。地理位置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欧亚主义者认为,在古老的欧洲和亚洲陆基中间,还可以分出一个洲“欧亚洲”,俄罗斯处于它的主要地域。这样,俄罗斯构成了既不同于欧洲、亚洲,又与欧洲和亚洲密切相连的“某种第三块独立的大陆”。这使得俄罗斯人经常自问,我们是深入亚洲的欧洲人,还是居住在欧洲的亚洲人?
对“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的进一步理解是历史文化角度的。关于它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不同时代的西方派都强调俄国的欧洲属性,认为俄国并不“例外于西方”,俄罗斯的历史与西方国家的历史没有本质的区别;斯拉夫派则着重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定东正教和村社土地占有制是俄罗斯历史的“独特遗产”,是俄国和西方的根本差异。然而,无论是激烈的西方派、还是极端的斯拉夫派,都必须承认俄国历史与西方历史截然不同的绝对例外性是不存在的,而它的相对例外性又是确实存在的。俄罗斯民族的祖先是成长于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公元862年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奠基了俄罗斯历史文化中的北欧文化因素。988年“罗斯受洗”,俄罗斯人在皈依拜占庭的基督教东正教的同时,也接受了拜占庭文化,10_12世纪的俄罗斯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结合了近东文化因素和西方法律传统的拜占庭文化对整个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13_15世纪鞑靼蒙古的统治给俄国人留下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国家范式,莫斯科集权国家的形成就是其影响的直接产物。整个16世纪,随着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形成,俄罗斯人跨过乌拉尔山挺进亚洲,俄国的东方色彩越来越浓厚。从17世纪开始,俄罗斯逐步与西方接近,到18世纪,彼得大帝进行了改革,在东西方之间犹疑的俄罗斯,被彼得大帝有力地推向西方。但是,俄罗斯文化具有东西方综合色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俄国向何处去、俄国走西方式的道路还是东方式的道路问题始终困扰着俄国思想界。



5: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最伟大的将领--朱可夫元帅 
6:1905年1月,沙皇血腥镇压了彼得堡工人的和平示威,制造了一千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的“流血的星期日”又称“血腥星期日”
。 
7: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
    1991年12月25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

7. 俄罗斯的历史?

俄罗斯历史始于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亦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共同祖先。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988年开始,东正教(基督教的东部分支)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占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13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终分裂成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自称为是俄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基辅罗斯6世纪,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东欧草原地区迁徙。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来自于亚洲东部的蒙古军队占领,建立钦察汗国。莫斯科大公国莫斯科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他头戴战盔、身披铁甲、左手持盾、双 腿跨马的纪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罗曼诺夫王朝1605年,戈杜诺夫猝死,俄罗斯进入一个“混乱时代”。直到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荡时期才终于结束。1613年贵族们推举伊凡四世的亲戚、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这个王朝经历了18个沙皇的统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发生的俄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帝国时代17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发展迅速,而俄国农奴制度还在盛行。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团赴西欧考察,自己也化名随团出访,回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 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罗斯的实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罗斯为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领土空前膨胀,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期”。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十二月党人起义),被镇压。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同年2月俄国废除农奴制。苏联时期1898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俄国工农群众经过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和1917年2月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十月革命),于1917年11月7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起加入,后扩至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代会通过《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1991年8月,苏联发生“8·19”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5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决定,将国家正式名称改为“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联邦1992年4月16日,俄罗斯第6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17日,最后决定使用两个同等地位的正式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俄罗斯的历史?

8. 俄罗斯有多长的历史?

俄罗斯最早期的政权是维京人在公元九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公国(Киевская Русь),是一个由880年至12世纪中叶,以基辅为首都,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早期国家。

根据史学史的观点,基辅罗斯被认为是三个现代东斯拉夫人国家(白俄罗斯、俄罗斯及乌克兰)的前身。弗拉基米尔一世·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和他的儿子雅罗斯拉夫统治的时期,被认为是基辅的黄金时期。当时他们接纳了东正教,也创立了东斯拉夫法典(Russkaya Pravda)。

基辅罗斯在公元十三世纪被金帐汗国占领。

中世纪后期俄罗斯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帝国,并从15世纪起开始向亚洲扩张。在历代沙皇的领导下,俄罗斯帝国在18世纪开始现代化并到处扩张(参见俄罗斯帝国),成为欧洲列强之一,并从中国掠夺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包括外东北、库页岛和新疆西部。然而20世纪初开始,俄国的实力开始下降,人民也对现状日渐不满。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在军事上的惨败以及之后的内战,十月革命终于在1917年爆发。

之後不久,共产党在列宁的领导下取得政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亦就此成立。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蘇联由一个农业国迅速工业化,并且实行农业集体化,但期间亦有大量人口的非正常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纳粹德国后,发展成为冷战中的超级大国,侵占了蒙古的唐努乌梁海、中国的黑瞎子岛等土地,并促成外蒙古脱离中国独立。到了1980年代晚期,苏联进行了多项激进的改革。苏联最终于1991年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