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富西贵南贱北贫是北京的哪些地方呢?

2024-05-13 12:53

1. 东富西贵南贱北贫是北京的哪些地方呢?

北京城的建设极有规格,可以分为4个城区和9个城门,因此老北京城又被称为“四九城”,在这四九城中,城区之间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有以商业突出的城区,也有以达官贵人集中居住而闻名的城区。
今天要说的这个东富西贵,是形成于清朝,当时北京的东城和西城(今天的东城区和西城区),东城不仅有清政府存放钱粮的官仓,还有很过富商在此居住,因此称之为东富。
西贵呢,是当时西城有很多王府、高官的府邸,因此西城被称之为西贵。此外,老北京还有“南贱北贫”的说法,这是由于当时北京的南城区居住着大量的艺人,我们知道艺人在古代是没有地位的,属于“下九流”。北贫是北城区居住着大量的穷苦人家,还有一些家道中落的八旗子弟也在北城住着。
不过东富西贵的说法不是一成一变的,民国初年,“东富西贵”就变成了“东贵西富”。当时北洋高官贪图东城的繁华,多入住东城,使得东城高官云集,演变为了“东贵”。而西城区呢,则涌入大量商贾,使得西城区变成了商人、商业集中地,形成了“西富”。
“东富西贵”也好,“东贵西富”也罢,其实都是北京历史发展的见证,随着北京的发展,也会演变出新的谚语来。

东富西贵南贱北贫是北京的哪些地方呢?

2. 北京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由来

是东富西贵南贫北贱
说的简单点,就是清朝的时候形成的一种经济格局。
那时候北京城的东边是运河,很多的仓库和商人都在东边,所以是“东富”,北京城的西边多为达官显贵居住,所以是“西贵”,南边多为平民百姓居多,所以是“南贫”,北边多为做苦工的人、落寞的八旗子弟和青楼,所以为“北贱”

3. 所谓的“东富西贵,南贫北贱”

人们在显示自己有多了解北京城历史的时候,总爱说上一句话:“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甚至有人认为今天的北京仍是如此。但实际上,无论是古是今,现代人对这句话的认识基本上都是错误的,很多时候都是以讹传讹而已。我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职场类节目,其中一个男嘉宾还信誓旦旦的对求职者解释这句话,说的完全驴唇不对马嘴。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就是方位,一个就是地位。
  
 方位:当我们说“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时候,这句话只能限于外城。所谓的“外城”,是相对“内城”而言。内城是哪里呢?就是如今北京地铁二号线所围绕的那一圈。在明成祖朱棣刚刚建立北京城的时候,将原来的元大都向南推移了,于是便有了内城,后来明朝要扩大城池,但由于资金不够,所以只修了一部分。这后来修的,就是“外城”,也就是宣武门,前门,崇文门以南;广安门,永定门,广渠门以北的范围。
  
 在清朝时,内城住的是八旗子弟,全都是满洲贵族,所以根本不存在富贵贫贱之说,都是铁杆庄稼,何来贫贱?这“富贵贫贱”四字,说的是住在外城的人。
  
 地位:首先是“东富”,东边靠近通惠河,南来北往的船只都要经过这里,漕运码头更是一片繁忙,所以很多大商贾都搬到东边来住,为的是上货卸货方便,所以有钱的商人越来越多,自然就变成“东富”了。
  
 其次是“西贵”,清朝的大臣们分为满汉两拨,满臣可以住在内城,但是汉臣虽也有例外,但百分之九十九都要住在外城。大家熟悉的纪晓岚,就是住在今天的晋阳饭庄,也就是两广路上,属于外城的西边。而再往西的虎坊桥的湖广会馆,当初也是明朝重臣张居正的府邸。既然西边住的都是大臣,按照封建社会的地位排序:士农工商。“士”自然就是“贵”了。
  
 “南贫”,这个“贫”并非“贫穷”的意思,而是指的地位,实际上是“贫民”的意思。也就是一般老百姓住的地方。既然东西两厢已经被达官显贵所占,那老百姓自然就搬到南边更宽敞的地方了。所以南边是北京城最有人情味儿的地方,也是北京民俗的精华所在,可以找到各种老字号,还有著名的穆斯林聚集地,和闻名遐迩的天桥。
  
 同样的,“北贱”所指的也是社会地位。因为出了前门,便是前门大街,继而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八大胡同。而前门大街这边还聚集了很多茶馆,戏院。鱼龙混杂,三教九流,往来人等,好不热闹。但在封建社会,那些艺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唱戏的演员只比乞丐高一等,甚至比娼妓还要低一等。但无论怎么样,他们都被算到了下九流,也就是社会地位最低的那群人。所以,才会有“北贱”之说。
  
 今天,这句“东富西贵,南贫北贱”早就不适用了,这不过是旧时北京外城的简单概括,和今天的北京格局关系不大。

所谓的“东富西贵,南贫北贱”

4. 关于北京的东尊西贵南贫北富怎么解释

 
  应该是东富西贵、穷文破武。
  指的是北京老四城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的特点。
  原因是:清朝以前,王公贵族大多王府修在东城,是为贵。
  富商西城多,称富。
   
  而前三门(崇文-前门-宣武门)解放前城墙在的时候,晚上落锁。
  进京的商人很多就只能滞留南城,吸引了相应的小商贩和三教九流云集(如天桥的杂耍、前门的八大胡同妓院)。
  南城也是小商贩穷人集中的地方。
  故有此称。
  49年以后,这种局面并没有改变。
  新中国的部委和大院(包括部队和高校),都规划和设立在了长安街以北(如东城的人事部、劳动部、农业部、林业部、交通部、四机部等;西城三里河附近计委、中科院等),只有一些军队大院设立在了公主坟五棵松(是原来规划代替 *** 的,中央办公地。
  但是也在长安街沿线)。
  共和国早期的高级领导也基本是住在北城(只有那边有好的四合院、王府)。
  在2000年以前,北京的各种城市布局和规划(应该说是共和国在首都的),基本都是以北城为重点的。
  形成了以东西城,辐射到海淀、朝阳区的北贵、北富格局。
  比如:大学几乎全在北城(海淀),大企业基本全在北城(朝阳)-高污染的首钢、燕化在西南、化工厂在东南除外。
  而由科技教育中心发展成为的中关村高科技开发区、企业中心发展成的CBD-外企跨国公司以及金融街-银行证券集中地,全部都在长安街以北。
  商业中心,无论是王府井、西单等,大多是在长安街以北。
  而南城,除了依旧一穷二破,还依旧成为了外来人口、批发市场的聚集地。
  比如北京当时有名脏乱差的“浙江村”等都在南城。
  这也和当时北京的比较破的火车站永定门火车站在南城(慢车站)有关。
  于是,上世纪末,北京的房价,同样的三环,北三环是南三环2倍;同样的2环,北二环卖过1万5的时候,南二环还有三四千的房子。
  我觉得,北京南北差异,起源于清前的历史和城市格局。
  共和国成立后,这种格局被进一步加强或者说延续。
  直到这个世纪,外地的开发商(以广东为主)进入北京进行房产开发后,南城的地才越来越值钱。
  南城才开始有了一些高档的房地产项目——如珠江、合生、富力的最初主力项目,都在长安街以南。
  带动了其它各路商人的跟进。
  某种程度上来说,近10几年,北京的格局,是房地产商规划城市。
  而北京北城地不够用了,就压迫着带动了南城的发展。
  目前,北京北五环的房价还是和南城四环甚至三环的房价差不多吧。
  不过,随着大量外地人员的进入,北京地区的“北京户籍”概念越来越弱了。
  对于南穷北富看重的程度也没有以前那么重了。
   

5. 老北京有个说法:东富西贵,下一句是南贫北贱还是北贫南贱

观复嘟嘟: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北京胡同源于元代规划建设

老北京有个说法:东富西贵,下一句是南贫北贱还是北贫南贱

6. “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作为老北京俗语,有什么历史渊源?

相信一提起“老北京”,很多人都有话说,北京是一个特别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作为曾经的六朝古都和政治中心,在北京这块热土上,曾发生过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而生活在北京城中的老北京人,也有让世人羡慕的京味儿生活。老北京俗语“东富西贵,南贫北贱”,说出了地域或方位上的差异性,背后还有一段历史渊源。
在古代社会,北京作为皇城,曾根据不同等级、身份,规划出了不同的居住地点,所以才会有高低贵贱、贫富之分。

第一、东富西贵
“东富西贵”曾是一种北京地区,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现象。所谓“东富西贵”的意思非常明确,住在北京东城、西城地区的富人和贵人比较多。
这主要是因为东城旧京仓场多,想当年北京城一个才有13个仓场,而东城就有7个之多。再一个,东城有很多商人,金店、银行基本上都聚集于当地。
单从这个角度来看,“东富”的说法绝对站得住脚。

而”西贵“,则是说西城中的人非富即贵,王府、官邸可以说比比皆是。《寻访京城清王府》一书中,就曾提及北京城王公府邸高达132处,但位于西城的就有70多处。
正所谓东城多仓场,西城多王府,这与“东富西贵”的说法正好相符。
据史料记载,清代十三位皇帝共育118位皇子,这些皇子的王府至少有80%以上都设在西城。
老北京人都知道西城王公贵族多如牛毛,这也体现出了皇家所独有的“贵气”。 时至今日“东富西贵”依然存在,只不过不像清朝那样明显了。

第二、南贫北贱
所谓“南贱北贫”,说的是住在北京南北城中的人多为贫贱之人。实际上将这句俗语和“东富西贵”做对比,可以发现无论是地域、方位等,都可以体现出东西、南北的差异性。

住在东西两地的都是非富即贵,相反住在南北城的则是穷人居多。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东西城都被富人和贵族占了,根本没有穷人的生活空间,所以他们就只能转移到南北城地区生活。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国家调配,也就是说专门将穷人赶到南城和北城,就可以与富人和贵族有所区分。

“南贫”指的是北京南城多是“贫民”,也就是一些以出苦力为生的老百姓。按照穷人互帮互助的传统来说,南城也是北京城最有人情味儿的地方。各种老字号、少数民族聚集地、天桥,其实就都位于南城一带。
而“北贱”则是指北城区内,居住的都是社会地位比较低的人。北城的前门大街上总是熙熙攘攘,因为跑满了混口饭吃的老百姓。
当地还有大家熟知的“八大胡同”,古人的心目中都属于低贱的行业,茶馆、戏院、妓院相互掺杂,所谓三教九流鱼龙混杂。

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八大胡同的姑娘们,还是走街串巷的挑货郎,亦或是在天桥卖弄手艺的艺人,其实都是低人一等的贱民。
尤其是戏子的地位就非常低下,他们甚至比娼妓还要低一等。由于北城中都是“下九流”,或者说都是社会最底层的贫苦百姓,所以才有“北贱”的说法。
事实上北京老话“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原话是:“东富西贵南贱北贫,南城茶叶北城水”。通过这句俗语其实就可以反映出,生活在旧社会的老北京人的生活状态。

随着时代变迁,“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其实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民国建立之后由于军阀混战,所以生活在东西两城的富人和贵族,在战乱中不仅丧失了地位而且也失去了家财,他们唯一的祈求就是能够活命。
结 语
在战乱年代,由于很多军阀占领北京城之后,都喜欢住在东城,所以“东贵”这说法开始流行。“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并没有贬义。
其实说的就是生活地域不同,正所谓“人以群居,物以类聚“,富人区和贫民区虽然分东西南北,但如果就此认命恐怕一辈子都不会有出头之日。

7. 东富西贵的含义

老北京有“东富西贵”的说法,“富”和“贵”两个字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背景,并非仅仅是字面上的肤浅之意。旧时北京有“东富西贵”的谚语,反映的是历史上北京的一种特殊的区域文化现象,同时也反映出老北京内外城的商业经济、政治文化分布的基本势态。但是,有关“东富西贵”出现的时间、所指区域及其含义等却历来有不同说法,似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东富西贵的含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