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裁员潮”悄然而至,“铁饭碗”不再吃香?

2024-05-17 17:19

1. 银行“裁员潮”悄然而至,“铁饭碗”不再吃香?

就在2019年底,银行“裁员潮”悄然而至,球金融业巨头已有多家大行传出裁员消息,包括汇丰、巴克莱、花旗、德意志及高盛等。而银行裁员的背后,将有数万人面临失业,从而引起 社会 各界的关注,“铁饭碗”也靠不住?
  
 在2019年12月,摩根士丹利首家启动裁员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1500人。截至9月30日,摩根士丹利共拥有超6万名员工,不过,从2015年开始,就不断的削减人手和资本,不过,摩根士丹利的市场份额却在扩大。
  
 而摩根士丹利并非是个例,在8月份,汇丰银行在经历两大高管离职之后,宣布裁员计划,波及5000人。没想到,在10月份,汇丰二度裁员,根据汇丰工人数23.76万名来计算,此次裁员比例将达到4.2%。
  
 
  
 英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巴克莱二季度将裁员3000人,法国兴业银行裁员超2000人,花旗银行裁员大约400人。德意志银行,在全球裁员1.8万人,此外德银也已引入机器人处理业务。
  
 高盛银行今年将有15%的合伙人离职。意大利最大的银行裕信银行宣布裁员8000人,关闭500家网点。除了华尔街投行拉开裁员序幕之外,日本银行也出现了大规模的裁员现象。
  
 
  
 日本三大银行之一的瑞穗金融集团计划在2026年末逐步削减1.9万人,同时还要关闭100个银行网点。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提出到今年年底削减近5000人。从以上的各大银行裁员数据来看,真的是大规模进行了,而波及到的人数也非常庞大。
  
 数据显示,银行“裁员潮”来袭,今年以来全球银行业宣布的裁员人数超过75700人,意味着,这些人都失去工作了,其中83%来自欧洲,那么国内银行业情况如何呢?
  
 之前网上传出这样的言论:银行正在大力裁员,2018年半年裁了3.47万!2015年至今,仅工农中建四大行就已经裁员7万!类似的标题,无疑让人吓出一身汗,其实,事情并没有个别媒体们说得那么夸张,但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
  
 其实每个行业,都会优胜劣汰,而银行业也是如此。银行有轮岗、调岗、降薪、绩效考核这么多方式来淘洗不合格员工,或许没有必要用“裁员”来形容。但是,在很多人的思想中,都认为曾经的“铁饭碗”似乎不吃香了,真的是这样吗?
  
 “铁饭碗”如今怎么了?银行工作人员到底是被谁抢饭碗了呢?
  
 
  
 现如今,是智能化时代,而电子支付方式也更加的普及了,从而削弱了银行卡的功能。一部智能手机,可以完成转账等操作,无需再前往柜台或者是ATM机,因此,很多银行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关闭网点。
  
 由于传统银行面临着以移动支付、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技术的巨大挑战,而在此情况之下,不少银行也积极改变,开始选择智能化,从而导致智能化取代了人工,自然也无需那么多的员工了,从而让一些员工面临失业的窘境。
  
 除此之外,不少大型银行也招募并增加了大批金融技术人才,对于一些无技术含量的员工来说,只能面临淘汰。对此,你有何看法呢?

银行“裁员潮”悄然而至,“铁饭碗”不再吃香?

2. 银行未来会迎来大裁员吗?

北欧银行日前宣布,将在未来4年内裁员6000人,如此大幅裁员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进行数字化和自动化普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机器换人”。这家北欧地区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称,裁员是为了削减成本,提高竞争力。被裁人员包括4000名银行职员和2000名外包咨询师,裁员将始于今年晚些时候,延续至2021年。按照北欧银行首席执行官卡斯珀·冯科斯库尔的话说,这是公司数字化转型的结果,随着银行更多地依赖数字化服务,这次裁员反映了整个行业的演变。近年来,北欧银行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改造上投入大量资金。早在今年3月,北欧银行“机器人战略与创新”部门主管马蒂亚斯·弗拉斯在博客中说:“智能化机器人已在帮助我们的员工做一些重复性工作,这使员工有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改进客户体验,从事更具创新力和较复杂的工作。”据弗拉斯介绍,已有几名机器人开始在北欧银行就职,其中名叫“利夫”的机器人在位于瑞典的人寿与养老金部门工作,“西留斯”、“埃尔纳”以及“罗伯塔”则被分别安排在芬兰分行、丹麦分行和挪威分行工作。此外,北欧银行正引入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从事在线客服工作。据介绍,充当在线客服的机器人今年9月在挪威启用,已成功回答大量用户提问。今年12月起,人工智能客服将在芬兰启用。芬兰经济研究所研究主管米卡·马利兰塔认为,北欧银行的裁员是正在进行中的技术革命的一个标志,一些可被智能机器取代的工作“早晚会消失”。

3. 银行未来将会迎来大裁员吗

北欧银行日前宣布,将在未来4年内裁员6000人,如此大幅裁员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进行数字化和自动化普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机器换人”。这家北欧地区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称,裁员是为了削减成本,提高竞争力。被裁人员包括4000名银行职员和2000名外包咨询师,裁员将始于今年晚些时候,延续至2021年。按照北欧银行首席执行官卡斯珀·冯科斯库尔的话说,这是公司数字化转型的结果,随着银行更多地依赖数字化服务,这次裁员反映了整个行业的演变。近年来,北欧银行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改造上投入大量资金。早在今年3月,北欧银行“机器人战略与创新”部门主管马蒂亚斯·弗拉斯在博客中说:“智能化机器人已在帮助我们的员工做一些重复性工作,这使员工有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改进客户体验,从事更具创新力和较复杂的工作。”据弗拉斯介绍,已有几名机器人开始在北欧银行就职,其中名叫“利夫”的机器人在位于瑞典的人寿与养老金部门工作,“西留斯”、“埃尔纳”以及“罗伯塔”则被分别安排在芬兰分行、丹麦分行和挪威分行工作。此外,北欧银行正引入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从事在线客服工作。据介绍,充当在线客服的机器人今年9月在挪威启用,已成功回答大量用户提问。今年12月起,人工智能客服将在芬兰启用。芬兰经济研究所研究主管米卡·马利兰塔认为,北欧银行的裁员是正在进行中的技术革命的一个标志,一些可被智能机器取代的工作“早晚会消失”。

银行未来将会迎来大裁员吗

4. 连银行都大裁员,失业浪潮来袭,怎么办?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各大银行的财报一一披露,一个让人揪心的话题被所有人关注到了,银行大裁员了!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截至2016年底,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共减少柜员14090人,农业银行减少10843人,建设银行减少30007人,中国银行则未披露数据。不过无论如何,这是近年来银行柜员减少规模最大的一次。以三年披露数据较全的建设银行为例,其在2014年减少柜员2851人,2015年减少柜员4881人,2016年则骤减了30007人。农业银行在2015年还增加了6909名柜员,而在2016年则一口气减少了10843名柜员。

曾经银行因为工作轻松收入高,被人认为是所谓的金饭碗,在瀚哥的老家曾经有过考上公务员不去,直接去银行的先例,可见银行对于大家的吸引力之大。无独有偶,在银行的就业数据被公布之前,互联网行业也就在不久之前掀起了一股离职潮,本来觉得失业还是在影视剧中的故事,而现在没想到离我们这么近?
一、为什么突然会出现在这样的失业?
记得在去年十一月份,瀚哥在写《所有人的饭碗都被抢走,你准备好随时失业了吗?》一文的时候,就曾经说到,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所有人都将面临着被新技术所替代的波浪式浪潮,而即使有工作的人也将会接受U盘式的生活方式,原因就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然而,时间不过半年而已,竟然已经被瀚哥一语成谶,当我们复盘商业银行和互联网行业的失业方式的时候,两类明显的失业特征映入眼帘。
一是高科技对于岗位的替代作用不断加强。记得在一两年前,富士康宣布采用机器人替代人类的时候,有多少人在感叹,机器人正在成为夺走人类工作的罪魁祸首,然而今天还是科技,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被各式各样的智能终端所取代,还是同样的数据,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1777.14亿笔,同比增长63.68%,离柜交易金额达到了1522.54万亿元,行业平均离柜率达到了84.31%,比2015年增长了近7个百分点。什么叫离柜交易呢?顾名思义,就是不需要柜台进行服务,用户用自助机具或者互联网、手机就能够完成的业务,在这个业务中最领先的民生银行以99.27%的离柜业务率位居银行业第一。
二是知识爆炸对于知识的更新要求越高。如果说银行业还是因为科技对于传统的机械化、固定范式工作的替代的话,那么互联网行业的失业则是知识更新换代的必然结果,仔细研读新闻我们都能够发现,无论是华为的35岁以上老员工强迫退休,还是互联网行业的中年危机裁员,其原因就在于互联网的更新换代速度太快,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员工的知识水平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必然会出现知识结构的断层,这种断层的最终结果就是员工被企业所抛弃。
如果说这个时代之前的失业还是经济不景气的原因,而现在的失业更多的则是因为科技对于人类的淘汰作用,我们被科技所抛弃了。

二、哪些人会被时代所淘汰?
一直以来,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一句话:我们要拥抱变化。基本上凡是要转型公司的领导,在面对公司即将到来的危机的时候都会说这句话,我们要拥抱变化。但是到底怎么做呢?瀚哥一直很推崇一句话:提前十步的人是先烈,提前一步的人是先驱,提前半步的人才是先锋。所以,根据这个理论,我们也可以把即将到来的变化进行一定的划分:
一是领导变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类人比如说已经过世多年的乔布斯,现在美国大红大紫的伊隆马斯克,这些人可以在纷繁复杂的事情和产业发展中,明确的洞察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提前布局,甚至像乔布斯直接用iPhone颠覆了诺基亚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让世界知道原来手机可以长成这个样子。
二是直面变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达到乔帮主的高度几乎是一辈子无望,美国多少年才能出一个乔帮主,而大公司的行业领袖往往也就是一个人,所以当公司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被蒙在鼓里。但是有一部分人则例外,他们可以通过周围的蛛丝马迹,发现变化产生的趋势,并从一开始就着手给自己寻找一些退路,或者给自己寻找一些应对变化的措施。这些人往往是失业潮出现之前就及时离开,成功的实现了战术规避的一群人。
三是适应变化。但是领导变化、直面变化的人往往还是凤毛麟角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随波逐流是我们的一个生活常态,但是有部分人具有着强大的适应能力,瀚哥曾经亲眼见到,当有人被公司所开除的时候,能够面不改色的办完所有的离职手续,收拾完自己的东西潇洒的离开,然后很快就找到自己新的工作,开始了自己全新的职场生涯。这样的人其实拥有的是强大的适应能力,虽然不能预见变化,或者预判失业,但是可以总结经验,调整自己,适应这些浪潮的来临。
四是拒绝变化。最后的往往就是拒绝变化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当出现这种失业潮,出现这种被科技替代的情况的时候,一点感觉都不知道,突然被宣布说你失业了,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是我?然后,就被各种牵着鼻子走,成为了失业的真正受害者。
面对着已经到来的科技替代浪潮,第四种人将会成为整个浪潮的牺牲品,因为拒绝变化的结果就是成为一只鸵鸟,最终被浪潮所吞噬。
三、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现在,未来已来,我们到底该怎么破?怨天尤人已经没用了,我们必须要明白,即使你不能成为第一、第二种人,你也至少要成为第三种人。那么,有些方法就要必须考虑了。瀚哥建议可以考虑几个方面的改变:
一是了解趋势。说到洞察趋势,这个太难太难,但是正如同每次地震之前都会有不正常的动物预警反应,在工作中也是同样如此,现在如果有问下一个被科技血洗的行业是什么?瀚哥其实也并不知道,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凡是公司大面积裁员的时候,最受伤的往往是那些埋头苦干工作,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这些人工作勤奋,堪称劳模,但是总是成为变化的牺牲品。瀚哥建议无论你是谁,你的工作岗位是怎么样的?一定要广泛的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明白行业的发展趋势。当然,这个比较难,有个简单的办法,多去了解公司老板的思路,一般往往公司老板是最先知道公司下一步方向的人,只要有心观察,渠道不会是问题。
二是认真认识自己。说这个的时候,肯定有很多人说,这个不就是找工作的时候用所谓的职业分析,或者是SWOT分析嘛。是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随着你工作时间的变长,由新人变成老员工的时候,很多人都失去了认识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动态认识自己的能力,很多人对自己的认识还停留在自己刚刚毕业或者刚刚入职的那个时候。但是时代是瞬息万变的,我们需要的不是某一类特有的专业化技术,而是需要有可以随时转化的能力,比如说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影响能力这些,这些只要经过排列组合就能够成为新的工作优势。记住,你可以成为万金油,因为可选择的余地多,但是千万别成为定制的螺丝钉,因为一旦你被高度定制了,你就失去了转化的动态优势。

总而言之,了解趋势,认识自己,建设能力,这才是应对失业浪潮真正的应对法则吧。
经济视角观天下 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ID:jianghanview

5. 银行裁员2.5万人的生活怎么办

老实说,本人关心银行裁员一事。但裁员相关的理由太专业,故只能转载他人的杰作及分析,即裁员可能是大势所需。转载如下:
裁员四大原因:
原因一:手机银行、ATM数量增加,成本削减空间加大。
全球各大银行在业务方面有很大的裁员空间:随着手机银行的增加,银行零售业务环节的人数减少。投资银行也存在很大的成本削减空间。这也是各大银行官方在裁员时最喜欢给出的理由,没有之一。(注:ATM数量大增,更多业务在ATM机器上,顾客就可自主操作。柜员,即柜台应柜人员势必要锐减)
原因二:增收节支,提高利润
重整河山,提高利润?提高利润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增收节支。增收就是指调整业务,扩大银行的优势业务,至于节支,而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裁人,于是出现了裁员。
原因三:竞争激烈
步入2015年以来,亚洲的投资银行业务就一直面临各种挑战。今年1月,渣打银行宣布结束全球投资银行业务,受影响人数多达200人,其中一半来自香港。从表面上看,市场整体表现还过得去,但现在投行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多个投行争夺一个IPO项目,每家分到的佣金都更少。
原因四:业务转移至新兴市场
有业内人士认为,世界正变得愈发地联系起来,而亚洲预计会有高增长,并在下个十年成为全球贸易中心,我们可以捕捉到预期的未来增长机遇,并给股东带来更多的价值。此次大规模裁员的汇丰银行正是计划在亚洲扩张其资产管理和保险业务,以期捕捉“来自该区域新兴财富的预期机遇”。 汇丰还计划在中国南方省份广东的珠三角地区以及一些南亚地区增加业务。
中国各家银行年报也出齐:五大行净利润增速腰斩
A股16家上市银行近日陆续发布了201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其中12家银行净利润增幅都已跌至个位数,占比75%。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净利润增幅最高的竟然只有1.5%,让人大跌眼镜。
与此同时,有15家上市银行都出现了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的明显“双升”;唯一保持不良率持平的宁波银行,不良贷款额也较年初新增了10.20%。

银行裁员2.5万人的生活怎么办

6. 全球银行业大裁员,铁饭碗也不保了,金融人士路在何方

   
     去年,全球有不少大型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  
     
    从公布的银行裁员计划,人数高达8万人。 
     
    其中,裁员最多的是欧洲银行,占据了全球银行业裁员80%以上的人数。 
     
    仅仅是德意志银行一家,就裁掉了18000人。 
     
     裁员潮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银行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削减了人力开支。  
       
        
     本以为经过刮骨疗伤,在下一年,即2020年,银行业能好起来,谁知道开年就来个疫情大爆发。  
     
    没办法,银行只能继续裁员止血。 
     
    据报道,花旗银行本周内将开始恢复裁员,这次裁员预计约为2000人。 
     
    瑞典商业银行未来两年内拟裁减约1000名员工。 
     
    英国劳埃德银行也宣布计划裁撤639个工作岗位。 
       
        
     从全球银行业整体上看,欧洲、北美到亚洲、非洲今年有30多家银行计划裁员。  
     
     而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全球银行业今年宣布的裁员总数已经达到63785人。  
         
         
         
     
     
     传统银行的成本主要就是管理成本,而裁员是最直接降低成本的手段。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指出,发达国家银行业成本收入比普遍处于较高水平,   2018年主要大型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达到60%左右。  
     
    如此高的成本,遇到经济不景气时,银行裁员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中国,银行工作一直被认为是铁饭碗,收入比公务员高,稳定性不比公务员差,是妥妥的香饽饽。  
     
    银行工作那么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银行有收入,自然不在意多招人多发钱。 
     
    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更重要的是未来中国步入发达国家后,中国的银行会不会也变成那些动不动就裁员好几万的欧美银行,一旦业绩不好了,就开启大裁员呢?   
     
     可预见的几年内,银行工作真的就不那么香了。  
         
        
    好了,   银行铁饭碗不铁了,也不    像香    ,那金融专业还能学么?  
     
    要知道,中国大学里的经管系一直是高分录取,当年难得考上的好专业,现在你告诉我不行了? 
       
       
       
       
     
     其实不用等中国步入发达国家,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就已经足以动摇银行工作。      
     
    去年10月,富国银行曾经出具了一份长达225页的报告,专门研究了 科技 会对整个金融服务业带来的冲击。 
     
    报告里写到,   银行其实比任何一个行业在 科技 上的投资都要高,大约每年投资1500亿美元左右。  
     
    越是大型的银行,就越是看重 科技 投资,因为 科技 会决定一个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说,大数据技术能让银行实现更精准的销售,人工智能技术,能大幅度降低贷款处理流程的成本。 
     
     而这种投资趋势的结果就是,在接下来的十年,美国的银行总计将会裁掉20万人。  
         
        
    中国的银行,在智能化上肯定也不会落后。 
     
    在中国其实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比如   中国四大行,由于银行网点智能化,这几年已经裁掉了8万人,而这种裁员计划,还在继续。  
     
    香饽饽的金融专业不行了,怎么办?大家都去学编程吗?   
       
       
       
       
     
    那肯定不是   ,  金融专业要学,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学问,不管人工智能怎么发展,都需要人来研究。  
     
    说得肯定点,   你要想学金融专业有前途,你最好是考上顶尖学校的金融专业,比如北大、清华、上财、复旦、人大、美国常青藤名校。  
     
    这样,你在金融行业里发展才有前途。 
       
        
     金融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行业,细分职业很多,各个细分职业的人工智能替代率,差距也很大。  
     
    在金融行业里,大约有60%的职位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极高,替代率超过90%。 
     
    但是,也有25%的职位人工智能替代概率很低,不到30%。 
     
    那什么样的职业,有90%的概率会被替代呢? 
     
     可不仅仅是银行的柜台人员。  
     
     像是预算分析师、保险承包人、会计师、税务稽查员,甚至是负责放贷款的信贷员,都属于这类。  
     
        
     这类职位有一些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工作内容里都有很多可重复的细节,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所以很容易被计算机用算法进行编码,形成程序。  
     
    比如,现在蚂蚁金服依靠大数据分析,放贷不需要人工审批,你申请了,两秒钟就可以批款。 
     
    这些都是“可编码”的工作,人工智能来了,大概率被淘汰。 
     
    如果你想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判断,那么,   金融行业大部分基层和中层的岗位,其实都是“可编码型”的。  
       
        
    那什么样的金融职业,不可编码、不能被替代呢? 
     
     银行家这种工作。  
     
     他们的工作大部分是“找资源,协调关系,平衡利益”——这样的职业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以人为本”。  
     
    这种技能,恰恰是无法被程序化的。 
     
    还有像巴菲特这样的优秀投资者,虽说他们会做大量的数据分析,看起来好像是人工智能可以干的事儿。 
     
    但事实上,最终决策依靠的还是经验、直觉、判断力等等。 
     
    类似这样的能力模型,也是人工智能没法轻易取代的。 
       
        
    如果我们还是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判断,那就是   ,在金融行业金字塔尖的少数职位,不会被替代。  
     
     这些职位本来就很稀缺,所以自然在人才选拔上当然有很高的门槛,比如说你得是从顶尖名校毕业的,有高学历,甚至有好的家庭背景。  
         
         
         
         
     
    中国基金经理中的87%都毕业于12所高校。 
     
    哪12所呢? 
     
    基本上就是清华、北大、复旦、上财这个级别的高校。 
     
     而顶尖私募基金、投资银行的高级职位更是常青藤、清北复交的专利。  
         
        
     如果你家境优越,或者能考上清北复交、常青藤学校,那么学金融仍然是好选择,因为你很有可能成为这个行业金字塔尖的少数人才。  
     
     但如果做不到,那金融专业还是不要学了,因为你学了毕业后,大概率会在基层做“可编码”的工作,未来被裁员的风险就很高。  
     
    在银行业,铁饭碗确实不保了,但金饭碗还是值钱的,如果你没学历、没人脉、没能力爬到顶端,就早点放弃谋求其他出路吧,别等被裁了才发现无路可走。   
     

7. 银行裁员潮来了,五大行减员

    随着银行数字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银行人失去了“铁饭碗”,一场席卷全球的银行裁员潮已经到来。   
     
     撰文    |    张浩东  
     出品    |    支付百科  
     
     近日,德国第二大银行商业银行宣布,在2024年之前将关闭在德国的300多家分行,从现在的790家缩减至450家,这也意味着,有1万名银行人将被裁员。  
     
     德国商业银行表示,为了加快数字化转型,业务重心将逐渐向网上银行和无现金支付倾斜,这将直接导致银行所需工作岗位的减少,裁员不可避免。  
     
     裁员完成后,德国商业银行在德员工数量将由3万人调整为2万人左右,这一措施可为德国商业银行节省约1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9亿元)的成本。  
     
     作为德国三大银行之一,德国商业银行成立于1870年,其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该银行第一季度亏损了2.95亿欧元,但疫情在一季度给德国商业银行造成经济损失4.79亿欧元。  
     
     在营收下滑的背景下,德国商业银行开始寻找新的方法压缩成本,控制人员数量成为一种可行的方式,过多的银行人员必不能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  
     
     德国商业银行的处境,只是全球银行业裁员的冰山一角,虽然疫情因素暂缓了许多银行的裁员计划,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接连宣布裁员,总裁员人数超过十万人,  
     
     曾经被誉为铁饭碗的职业,如今在盈利重压之下,也在积极进行转型,转型的结果自然是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人员丢掉工作,裁员、关停网点已成为银行的常态。  
     
     今年1月份,巴西银行开启裁员模式,计划于今年第一季度裁撤全国范围内撤销361个服务营业网点,裁员5000人,巴西银行在未来5年内将分布于全国的分行总数削减19.7%,同时裁员8.5%。  
     
     去年6月份,由于利润下滑,加上经济预测显示汇丰银行未来将面临挑战,汇丰银行恢复裁员35000人的计划,并停止几乎所有的外部招聘。  去年8月份,富国银行也准备通过自然减员、取消空缺职位和职位迁移相结合的方式来减少员工队伍规模,并且考虑出售部分业务。  
     
     可以看到,疫情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的冲击仍在持续,银行坏账金额相比往年都大幅上涨。  从当前全球银行业的裁员程度来看,今年全球银行业裁员总人数或将进一步上。  
     
     与国外银行的情况相比,国内银行的裁员情况也在大规模进行。去年上半年,除邮储银行外,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国有银行员工人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共减员约2.8万人。  
     
        
     去年上半年,作为世界上第一大行的中国工商银行员工减少了10308人,降幅最大。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减员也都在8000人以上,在银行减少的人员中,大部分都是前台岗位人员,后台 科技 人员数量反而有所增加。  
     
     银行现在的裁员趋势是存在的,很多银行已经实行了新的政策,要求减少网点、柜员数量、成本,增加营销能力、风控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迫切需要金融 科技 人才。  
     
     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银行,都加加大对金融 科技 的投入,推进银行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让银行为客户提供更高效、快捷服务的同时,也能合理降低成本。相比之下,数字化水平高、更加智能化的银行,盈利水平更高。  
     
     此外,国内的银行也在忙着关停网点,去年有近3000家银行网点已经关停。根据相关统计,截止11月16日,  去年共有2938家银行网点关停,同期新设或转设2198家。这也意味着,年内全国银行网点净减少740家,银行网点数量在逐步压缩。  
     
     银行关停网点的根本原因是盈利难,有的网点并不赚钱,仅场地员工等的成本就上百万,收入覆盖不了成本,使银行网点也在加速关停。传统的银行网点正在被手机银行所取代,各大银行均搭建起了自己的手机银行。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银行业裁员已成定局,即便是五大行也开始裁员撤点,曾经的铁饭碗现在已不再牢固。  
     

银行裁员潮来了,五大行减员

8. 现在银行职员被大量裁员是真的吗

只想对你说,这是真的啊。我也搜过很多资料,2017年年初至今不足4个月,已经有数十家银行宣布了今年裁撤银行物理网点的数目,其中比较著名的世界大行和银行集团有:

英国高街银行宣布关闭至少461家银行网点;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国民西敏寺银行宣布关闭银行网点148个;汇丰银行宣布裁掉117个银行网点;劳埃德银行宣布裁掉87个银行网点;法国最大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宣布今年年底关闭50个银行网点,到2020年,将逐渐关闭200个银行网点,相当于现有银行实体网络规模(1964个网点)的10%……
在中国,银行物理网点也呈减少趋势,据2016年银行年报显示,工行的物理网点16429家,关闭303家;农行对近1800家低效网点实施了瘦身,在12000多家网点推广了标准化转型;2014年,中国银行在内地银行机构达到历史高点,共有10693家,其后逐年下降,2015年减少6家,2016年上半年再次减少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