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15岁叫什么

2024-05-13 00:19

1. 古代女子15岁叫什么

古代女子15岁叫及笄之年。
及笄之年特指女子满15周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出自《礼记·内则》。
《礼记》是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后来学者所记。
及笄,亦作“既笄”。
笄:束发用的簪子。
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及笄之年在古代绝对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年份,到了及笄之年女子就可以成婚,可以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
“及笄之年”和“及冠之年”是古代男女成年人的“大节日”,从这年生日开始,就是男女青年最适宜的婚嫁年龄了。

扩展资料:
及笄之年和将笄之年的区别:
“将笄之年”不是“及笄之年”,“将笄”是将要到“笄年”还没有到,“及笄”则是已经到了“笄年”。所以他们完全是不同含义的两个名词。
及笄之年在古代是表示十五岁,这个年纪,也是一个可以结婚的年纪。将笄之年,表示的还没有到十五岁。
及笄之年有的富家女,会被一些达官显贵的人所提亲。而贤惠的女人,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了想要嫁人的心。
舞象之年
是一个汉语成语,是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及笄之年

古代女子15岁叫什么

2. 古代女子15岁叫什么

及笄   jí jī 
笄,发簪。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笄,表示成年。後世遂称女子适婚年龄为“及笄”。
(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语年龄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3. 古代女子15岁称为什么

古代对女子年龄段的称谓,你都掌握了吗?

古代女子15岁称为什么

4. 古代十五岁女子被称为什么 大家帮个忙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中国古代女子不一定是结婚后才盘发的,古代女子到15岁时,要举行笄礼,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成为成年人。这是为什么古代把十五岁称为“及笄”到后来,清末民初的女子习惯,幼女留双短辫,少女梳单长辫,成年妇女挽发髻。束发结簪表示已为人妇,为处女生涯的完结,为之结束,这是“结束”一词的由来。

5. 古代女子15岁称为什么?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中国古代女子不一定是结婚后才盘发的,古代女子到15岁时,要举行笄礼,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成为成年人。这是为什么古代把十五岁称为“及笄”到后来,清末民初的女子习惯,幼女留双短辫,少女梳单长辫,成年妇女挽发髻。束发结簪表示已为人妇,为处女生涯的完结,为之结束,这是“结束”一词的由来。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女子15岁称为什么?

6. 女子满15岁在古代称为什么

女子满15岁在古代称为及笄之年。特指女子满15周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年龄,出自《礼记内则》。《礼记》是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后来学者所记。
及笄之年介绍: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及笄之年在古代绝对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年份,到了及笄之年女子就可以成婚,可以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
及笄之年和及冠之年是古代男女成年人的大节日,从这年生日开始,就是男女青年最适宜的婚嫁年龄了。

7. 女子满15岁在古代称为什么

及笄之年。特指女子满15周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年龄,出自《礼记内则》。《礼记》是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后来学者所记。             
                  女子满15岁在古代称为及笄之年。特指女子满15周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年龄,出自《礼记内则》。《礼记》是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后来学者所记。

女子满15岁在古代称为什么

8. 古代女子15岁称为什么?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中国古代女子不一定是结婚后才盘发的,古代女子到15岁时,要举行笄礼,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成为成年人。这是为什么古代把十五岁称为“及笄”到后来,清末民初的女子习惯,幼女留双短辫,少女梳单长辫,成年妇女挽发髻。束发结簪表示已为人妇,为处女生涯的完结,为之结束,这是“结束”一词的由来。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