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当下的力量?

2024-05-08 03:27

1. 什么是当下的力量?

书名:《当下的力量》
    
 目标:如何让自己不被情绪影响?
                                          
 假设现在的我极其愤怒,那么我该如何不被愤怒的情绪影响呢?
  
 我的内心会告诉自己:“亲爱的言恩,你只是思维的观察者,你的大脑只是用来思考的工具,接受眼前的愤怒,不要让它控制你,并享受那种被摆脱不受控制的喜悦感,是不是内心顿时平静了呢?”
  
 但是我的大脑又对我说:”可是,言恩,我如此地愤怒,怎么去观察呀?我无法平静的观察,臣妾做不到!”
  
 言恩的内在说:“你需要处于临在的状态,亲爱的,集中注意力死死地关注着你的愤怒,并感受它的力量,接受它的存在,不要成为它的敌人,而要与它并肩作战,这样它就无法控制你了。”
  
 内心又对我说:“言恩,你真棒,请你保持临在的状态,不要去判断或分析你的思维和大脑,也不要去认同他们,继续观察和有意识地觉知你的情绪。因为成为一名思维的观察者,首先要从对思维的认同中有意识地摆脱出来。当思维与意识失去联系是,思维会快速地枯竭,变得病态和具有破坏性;也就是说你在无意识地接受并认同了痛苦。言恩,请记住,无论你想象的未来给你带来希望和喜悦,还是未来给你带来痛苦和焦虑,这两者并无区别,它们都只是幻想而已。所以,只有处于临在的状态,也就是活在当下,你才能做个思维的观察者。”
  
 现在大脑说:“好样的言恩,你的内心太强大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希望你向我继续投入更多的意识,我也挺享受被你内心打败的感觉,因为最终我也是为你内心所控,也就是说当你的内心平静了,那么作为大脑的我也会随之变得无言。”
  
 言恩睁开眼睛,嘴角扬起微笑,面容祥地点了点头。此刻的她内心无比平静。

什么是当下的力量?

2. 当下的力量是什么?


3. 当下的力量讲的什么?

【内容简介】
这本书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引导下,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从而阻碍你摆脱内心的痛苦。
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概括】
《当下的力量》是2009年10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纽约时报》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是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截至2009年,300万份已在北美地区发售。
【作者】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生于德国,从伦敦大学毕业后,他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埃克哈特·托利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讲的什么?

4. 当下的力量的介绍

《当下的力量》是2009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纽约时报》埃克哈特·托利。这本书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引导下,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从而阻碍你摆脱内心的痛苦。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5. 《当下的力量》

 书名:当下的力量
     译者:曹植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超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有亚健康,我们焦虑不安,拼命地加班赚钱,攒钱买房买车,可工资上涨的速度还是比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你幸福吗?这个问题,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压力之下,我们很焦虑,可能听到涨工资的那一刻我们是快乐的,但随后工作的重负又让我们不堪忍受,陷入痛苦。快乐总是伴随着痛苦,幸福总是伴随着不幸福,有时候我们感觉整个身体都被掏空了,可是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消除痛苦带给我们的影响。
   本书的作者埃克哈特•托利,过去的他一直生活在焦虑不安中,有时还会抑郁到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的生命中全是痛苦,29岁那年他扛不住了,只能放弃对抗痛苦,任由自己陷入痛苦之中。万万没想到的是,放弃与痛苦抗争后,他积蓄已久的压抑和绝望奇迹般地消失了,他获得了内心平和快乐的力量。他意识到痛苦来自我们的内心,而我们要做的是接纳痛苦。后来他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心灵导师,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入书中,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当下的力量》就是其中一本。神奇的是,这本书好像自带能量,很多读者表示,认真读完这本书后,他们生活得更快乐了
   好了,让我们来看看本书的具体内容,感受这本书的能量。我们先跟着作者一起探讨下痛苦的原因,了解为什么痛苦老是阴魂不散地呆在我们的生活中。接着,我们对症下药,找到摆脱痛苦的途径,改变内心的状态。最后我会带领你一起获得当下的力量,感受每时每刻的幸福。
   我们先来看痛苦的原因,为什么我们总会感觉到痛苦呢?这里我要讲三个原因,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我们的生命虽然像芦苇一样脆弱,但我们仍然比其它生物高贵得多,是因为我们有能思想的灵魂。思考是我们的一大特色,我们从小就很喜欢思考问题,问十万个为什么。也正是提问和思考的过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让我们得以成长。大脑喜欢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种行为是类似于一种本能,就像细胞分裂一样,生下来就有,而且不受我们的控制。
   听起来挺讽刺的,脑子明明长在我们头上,思考却不受我们控制。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按下暂停键,电视就停止播放了,这时主动权在我们手上。可要是让我们按个按钮暂停思考,我们却没办法做到,毕竟想着怎么让思考停止的过程,也是一种思考。决定思考暂停还是继续的按钮,从来不在我们手上。
   相反,思维总会控制我们的行为。我们自以为拥有脑子,因为很多创新的点子都是我们想出来的。但其实更多时候,思维都在不停地产生有害信息,而我们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些负面信息,任由这些信息影响我们。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你将自己每天思考的东西记下来,你会发现你想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重复的,今天这么多工作又要加班了,什么时候我才能升职加薪啊,这些消极想法每天都在你的脑海里徘徊。脑子就这么点大,这些消极想法多了,其他的就装不下了。你的脑子好像变成了一个菜市场,一堆想法在那里大声吵闹,你完全没有办法平静下来,而你每天要屏蔽这种噪音才能安心工作,比如告诉自己,我不能这么丧啊,还是要好好工作的,这会消耗大量能量。
   作者指出,思维不仅包括思考,还包括你的情绪和对情绪的反应。你抱怨今天又要加班,抱怨的情绪就会不自觉地影响你的身体。还有你觉得老板太不公平,自己工作这么努力,还不给自己升职加薪,类似这种攻击性的想法会聚集你身体中愤怒的能量。不知不觉,你就火冒三丈,就想和老板抬杠,说老子我不干了。但又不能真的丢掉这个饭碗,你很痛苦地忍着,像这样,你被思维控制着,沉浸于痛苦之中。
   我们抗拒现有的状况,无法坦然接受就会产生痛苦。我们不断在当下制造痛苦。或许你没有意识到,但你确实在抗拒当下,不停地制造痛苦。
   这里要讲一个词,叫做小我。 小我是什么呢?是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勾勒出的另一个自己。它是我们的思维凭空造出来的一个管理者,控制着我们的行为。因为小我不是实际存在的,所以它很害怕被拆穿,被看破。 你想想看,要是让你知道一直从小到大,管着你的人不是你爸爸,而是你爸爸的一个雕像,你还会继续听它的话吗?显然不会。所以小我很怕让你看清它的真面目,它故意误导你,让你看不见当下,让你沉溺在过去的痛苦中。所以你会发现痛苦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想到以前那些痛苦的经历,这都是小我搞的鬼。
    小我很脆弱,它是思维虚构出来的,没有实体,不是圆满的,所以它力求获得更多,变得圆满。它从来都不知道满足,它诱导我们去追求财富,权力、名望,但当我们真正获得这一切的时候,只在获得的那一瞬间我们得到了满足,随之而来的又是空虚。 小我的欲望没有止境,需要我们不停地用外在的事物喂养它,可它总是吃不饱。
   举个爱情中的例子,上帝在创造第一个男人亚当之后,又用他的肋骨创造了第一个女人,让他们结为夫妻。可以说在创造人类之初,男人和女人就是不完整的,我们渴望获得圆满,这促使男女之间相互吸引。爱情面前小我的不完整感、不满足感似乎消失了,但这只是一种假象。有一天你发现你的伴侣和别人有说有笑,你的小我就坐不住了,它的恐惧再次出现,它害怕失去,让你产生嫉妒,让你疑神疑鬼,不相信伴侣,甚至对伴侣的行为加以指责。小我试图攻击你的伴侣,掩饰自己的痛苦。这跟我们喝酒麻痹自己很像,喝酒的时候你感觉自己忘记了一切,但酒醒之后还是深深的痛苦。小我时刻跟随着,使我们抗拒着当下,不断制造痛苦。
   除此之外,我们所经历的痛苦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前面我们说的当下产生的痛苦,还有一种是过去产生,却一直留在你脑海里的痛苦,一被触发,我们就会陷入很深的痛苦之中。我们总被过去的痛苦唤醒。
   作者用了一个痛苦之身的概念,可以看作是呈着痛苦的容器,这个身体里装的全是我们过去的痛苦。 痛苦之身有两种存在模式,休眠和活跃。大部分时间里,痛苦之身处于休眠状态。但是很多时候它会被触发,点燃痛苦的火苗。 比如失恋了,你会不自觉地想到之前伴侣说你这不好那也不好的话,你会不自觉地进行自我否定。而一旦你被痛苦所控制,你会想要更多的痛苦。你可能会成为一个受害者,借酒消愁,却发现酒醒之后更加痛苦。也有可能你会成为一个迫害者,自己痛苦,要把这种痛苦施加在伴侣身上,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比如到处散布谣言,败坏对方的名声,看到他痛苦你才解气。当然,你也可能同时扮演着受害者和迫害者的角色。
    痛苦之身有个特点,它只能以痛苦为食,它没办法吃下快乐。 愤怒、沮丧、怨恨、埋怨、感情冲突、暴力发生时,痛苦之身会从中吸食养分,激活它的能量,控制你的身体,这样它才能生存下去。
   讲了这么多,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痛苦的原因。因为人类很难停止思考,而且思维造出的小我永不满足,不断地在当下制造痛苦。而我们经历过很多苦痛,早已有了痛苦之身,在某个时刻痛苦被触发,我们被痛苦控制会想要更多的痛苦。
   讲完了痛苦的原因,接着我们就要对症下药,摆脱痛苦。我们怎么样才能摆脱痛苦呢?有三个方法。
   我们的思考本来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唱戏,但你总会不自觉地被带入到戏中,误以为自己也是演员。其实你不是演员,你有权利和能力阻止它继续唱戏的。阻止的关键在于你清楚地知道它唱的什么戏,你不能是戏中人,而要当一个看戏的观众。从戏中走出来很难,这里有个方法,特别关注一下那些老是在你脑海中循环播放的想法,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不要做任何评判,因为你一评判就带入了你的思考,那些想法在你脑海中又是不断循环,让你无法静下心来。你只需要记住,那里有一种声音,而自己只是在倾听它,观察它。这时候你就没有用思考,你用的是感觉。
   这种感觉帮助你意识到自己是在观察这种思维,你倾听这种思维,会慢慢发现更真实的自己。而没有你一同唱戏,这种思维会丧失力量,一个人唱不下去了,只好走开。这种思维跑开了,戏台子前只有你一个人,没有别人吵闹,你会发现思维出现了空白,虽然它是短暂的,但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片宁静。
   你可能会想,这不是传说中的丢了魂吗?毫无生气而且意识不到危险。不,这不是一种意识模糊的状态,意识没有丢失,你依然很警觉,注意力高度集中,但自己没有在思考。
   前面说的是理论知识,而运用到实际中,你只要集中注意力关注你的感觉就可以了。比如洗手时集中精力感受水流过的感觉,而不是去想手有没有洗干净。
   通过类似的训练,来放空自己的思维,你会发现自己的意识更强了。
   作者提到两个时间,一个是钟表时间,也就是我们干完一件事实际用的时间。还有一个是心理时间,就是实际干活的时间加上我们思考过去和未来所用的时间。
   比如说,今天你列了个计划,规定这30分钟就是听书,讲解这本当下的力量,那么你跟着我一起听30分钟,学到知识就是应用了钟表时间。钟表时间中你知道自己的目标,也全神贯注地听我的讲解,关注你现在的行动。30分钟之后听完了我的讲解,你又开始完成下一个任务。
   但是如果你过分注重目标,老想着自己听完这本书就要摆脱痛苦,你关注的就是未来而不是现在了,这时钟表时间就成了心理时间。当下失去了价值,被你踩在脚下用来铺垫通向未来的路。这感觉就像你不停地赶路,一心想要快速到达终点,你以为终点的美景最好,却不想路上的花朵才最为美丽芬芳。
   还有,如果你一味地提醒自己,以前想看这本书,但看不进去,现在听这本书一定要好好听,你关注的就是过去了,你不断地回忆过去的错误,批评自己,悔恨当初没有好好看书,现在听完觉得这本书挺有意思的,要是以前看过该多好啊。这时你将错误变成了自我感觉的一部分,它也会变成心理时间。
   前面我们提到了痛苦之身,是一个装满痛苦的容器,其实它的本质是小我,那个脆弱的自我投射出来的阴影,它和小我一样害怕被发现。阴影在有光的地方就没有办法藏身了,所以它很怕你的意识之光,怕你意识到它是个假货。我们习惯性地回避痛苦,这正好给了它可乘之机。我们回避痛苦,不去正视痛苦,就没有办法发现它在做坏事。
   痛苦之身喜欢把你拉下泥潭,和它一起感受痛苦。而你要做的是离开泥潭,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它的一举一动。我知道离开泥潭很不容易,但是你要努力离开。因为在泥潭中你只会越陷越深,最后被埋没。离开它,看清它的面目,然后接受它的存在。为什么不是对抗呢?很多人都会压抑自己的痛苦,以为这样就能不受痛苦困扰了,殊不知,压抑只会让你更加痛苦。它已经是个泥潭了,不管你再往里面填多少沙子,它也只会吸收更多的沙子成为更大更深的泥潭。而试图改造泥潭的你,花费了大量能量,下次万一不小心陷进去可能就没力气拔出来了。
   书中介绍了一个女性瓦解痛苦之身的例子。几乎所有的女性都会在月经来的那几天经历痛苦之身,痛得死去活来。在意识到月经即将来临时,女性要留有警惕心,感觉到要被痛苦控制之前察觉到它,默默地感受它的力量,而不是被痛苦带跑了,跟着它一起痛。之后,痛苦从休眠状态中彻底醒过来时,可能会有女性感觉到心神不宁,心中有来路不明的骚动。这时继续关注它的存在,感受它的力量。久而久之,意识到痛苦不过是你的一个想法,不是真实存在的,痛苦也就消失了。
   总结一下。摆脱痛苦的有三条, 第一条是停止思考,放空我们的大脑,享受没有思维吵闹的宁静。第二条是关注当下,不要为过去悔恨,也不要老想着遥远的未来,忽略了当下的美景。第三条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认清并接受痛苦,将它变成意识。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练习这些方法。
   前面我们讲了痛苦的原因以及如何摆脱痛苦,最后我要告诉你如何获得当下的力量。
   其实我们的很多痛苦都是自找的,我们老是想着过去,想着未来,净想那些虚的,沉溺于其中,试图从中获取力量。但事实上,最真实的当下才最有力量。这里我要介绍三条法则,第一条是和你的内在身体联结。
   作者指出,本体是最深刻的自我,它像太阳一般拥有巨大的能量,感受它你就能获得更多的能量。你可能还是不太理解,想问个明白,不过我要提醒你,不要试着去理解它,而是要用身体感受它。因为你一动脑,你的思维会干扰你感觉到它的存在。现在你只需要记住这个词,跟着我一起去寻找它。
   现在闭上你的眼睛, 将注意力转向你的身体 。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你的双手、双腿、腹部、胸部等身体各个部位都有跳动的生命痕迹?你是不是感觉到了身体各个部分涌动着能量?集中注意力在这种能量上,感受它,再感受它……然后睁开双眼,感受这份能量,是不是觉得活力满满?日常生活中你可以重复这样的动作,感受你身体的能量。每一次感受都会增加你的能量,让你找到本体,那个最深刻的自我。
   还有一个感受内在能量的方式 是用身体去倾听别人说话 。不要去想对方说的是对是错,只管听对方的声音,听它的语音语调,感受它说话的力量,在倾听的过程中,你也会收获力量。这种能量的交流会在不自觉中增进你和对方之间的关系,两种能量相互碰撞融合,爱的种子会开始萌芽。
   除此之外, 学会倾听沉默,创造宁静的天空 也很重要。
   声音能被我们听到,所以我们很容易注意到它,但转念一想,如果没有动我们怎么知道静,没有沉默我们怎能听到声音。
   作者提到未显化状态,就是看不着、听不见的状态。它是本体的状态,最为宁静平和的状态。
   它很神秘,我们很难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在我们倾听声音的过程中,它还是留下了些许痕迹,寂静就是其中之一。说话的时候我们会有停顿,就跟我现在讲解一样,字与字之间的停顿就藏着寂静的力量。听歌的时候,每个音符之间的停顿也是寂静。倾听这样的寂静,感受未显化状态的能量,这种寂静会传入你的身体,让你的内心也平和起来。你可能觉得这个太玄乎了,而事实是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环境影响,周围安静的时候你觉得心也静得下来。周围要是太吵闹,就会觉得心很浮躁。所以倾听沉默,会在你心中创造出一片宁静的天空。
    除了感受沉默,最后不妨接受当下的时刻。 
   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要“臣服”,也就是接受,听起来很有宿命论的感觉。你可能要说了,如果我们放弃抵抗,接受失败,我们就不会努力去改善当前的境况了,这样我们还要接受吗?
   要知道 “臣服” 不是让你投降成为失败的俘虏,对方说什么就是什么, 而是让你放弃对当下的内心抗拒。 
   举个例子,工作中你遇到这样一个领导,他完全把你当个孩子看,老跟你说,你这个做的不对,你应该先去做什么,再去做什么。你一听心里憋屈,我又不是个孩子,还要你教我怎么做么?这时候要是你被愤怒控制了,把这些话说了出来,你肯定免不了被炒鱿鱼。你要做的是接受领导把你当孩子看的这个事实,并且换个角度去思考,领导教育我说明他看中我,想培养我,虽然方式不太好。不过你也不能一直憋屈着,领导说什么你就照单全收,不然下次你还会被当成小孩子。你要找个机会私下里跟领导聊聊,跟他说,你和我说话的时候,让我感觉自己是个不值得信任的孩子,这让我很伤心,我希望你能更尊重我一些。
   而不是表面上说“好的,领导说什么都是对的”,脸上却写着要不是看在你是领导的份儿上,我早就骂过去了。这种口是心非的反应还是抗拒,只不过表现得更为委婉。
   这就是 臣服于当下,不是让你不分是非对错,而是接受当下的事实,让你放下争斗的心理,不被情绪控制。 真正做到这一点很难,但如果你不管遇到什么糟糕的状况,都能感觉到非常轻松,心中很宁静,这才是真正的臣服。
   总之, 我们可以通过身体来思考和聆听,感受当下的力量,也可以倾听沉默,感受未显化状态,将听到的外在的宁静与我们内在的宁静融合为一体。还有,发生冲突,觉察到自己要被情绪控制的时候,学会臣服,放下争斗,回归宁静。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陷入痛苦,失去力量。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痛苦?我们怎么样才能摆脱痛苦?已经在痛苦中消耗了大量能量的我们,又该如何在当下获取更多的力量呢?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深入剖析了痛苦的原因,原来思维是制造痛苦的罪魁祸首。由此,作者对症下药,给出了摆脱痛苦的好方法,帮助我们摆脱痛苦,获得内心的平和快乐。作者还引导我们发现,我们所拥有的只有当下,而不是过去和未来,指导我们从当下获取力量,感受每一刻的幸福,拥抱真正的自我。
   我们知道了,我们很难停止思考,而且思维造出的小我永不满足,不断地在当下制造痛苦。我们经历了很多痛苦,早已有了痛苦之身,在某个时刻痛苦被触发,我们被痛苦控制会想要更多的痛苦。而摆脱痛苦的三条方法,第一条是停止思考,放空我们的大脑,享受没有思维吵闹的宁静。第二条是关注当下,不要为过去悔恨,也不要老想着遥远的未来,忽略了当下的美景。第三条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认清并接受痛苦,将它变成意识。我们可以通过身体来思考和聆听,感受当下的力量,也可以倾听沉默,感受未显化状态,将听到的外在的宁静与我们内在的宁静融合为一体。还有,发生冲突,我们要被情绪控制的时候,学会臣服,放下争斗,回归宁静。

《当下的力量》

6. 何为当下的力量

挑战1000天演讲打卡,第549天。继续阅读《当下的力量》第四章。
  
 现在稍微自律性不强的人都会走进手机里就出不来了,刷抖音,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不仅仅只有抖音,还有头条、西瓜,追剧,追电影,等等。
  
 有时候明明需要计划做一个工作,但后来被抖音上有意思的内容吸引了,看了很久走不出来。睡前又很懊恼,诶,我要做的事情没有做,然后报复性地工作一会儿,但又导致睡的很晚,第二天重要会议上精神很不好。其实这个时候,应该克制自己,赶紧去休息。
  
  
 看到《当下的力量》书中对“当下”的解释,让我明白了思维模式解放出来的能力就是当下的力量。我们生活中所有消极的心理都是对当下的否定,不安、焦虑、紧张、压力、忧虑——一切的恐惧都因过于关注未来;愧疚、遗憾、怨恨、委屈、悲伤、苦涩——一切的不宽恕都因过分关注过去。
  
  
 太多人外在富裕,拥有金钱、名利、地位,可内在却很贫乏、空虚、孤独。耶稣说过“赢了全世界,却丢了灵魂。”
  
 当下就是临在,当下的事实会变的更有意识,也可能会洞察更多的行为方式。所以,只做关注当下的事,关注当下的行为、反应、情感、思维、情绪、恐惧和欲望。
  
 我们用太多时间去忧虑未来和纠结过去,却很少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其实关注当下的感受,当下的判断才是最应该做的事。

7. 《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 
  
  本书属于:哲学.宗教-伦理学(道德哲学)-人生观,人生哲学-普及读物 
                                          
  内容简介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
  
 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
  
 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
  
 “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
  
 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乞丐,即便已经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情的残余,他们不知道, 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这些东西,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 
  
 你或许生活在对未来的焦虑中,你或许无法摆脱过去留给你的痛苦,你和你的伴侣或许总是纠缠在无尽相互伤害,怎样解决这些永远困扰我们生活的烦恼, 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 呢?
  
 阅读这本书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引导下,你会惊讶地发现, 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从而阻碍你摆脱内心的痛苦。 但实际上, 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作者简介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生于德国,从伦敦大学毕业后,他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 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 。埃克哈特·托利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 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目前,埃克哈特·托利在世界各地旅游讲学,他努力将自己的心灵启迪实践传授给世界各地的人。自1996年以来,他居住在加拿大的温哥华。
  
  文中观点解读 
  
  1.0 
  
  你现在所创造的痛苦,十之九、八都是对“本然如是”(what is)某种形式的不接纳和无意识的抗拒。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呈现在思想的层面上;而在情感的层面上,它又以负面情感的形式呈现。痛苦的强度,根据你对当下这一刻抗拒的程度而定,而抗拒的程度,又决定你与心智认同的程度。心智总是想尽办法去否认当下、逃避当下。换言之,你越认同你的心智,你受的苦就越多。再换一个说法就是:你能够尊重和接受当下的程度越高,你免于痛苦和受苦----免于我执心智的程度就越大。
   
  
         心智为什么要习惯性地否认或抗拒当下呢?因为它无法在没有时间,也就是在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情况下运行和掌控。所以它把无时间性的当下视为威胁。事实上,时间和心智是不可分的。
  
         ……
  
          一旦痛苦之身掌控了你之后,你就会想要更多的痛苦。 你不是变成受害者就是迫害者;你不是想施加痛苦,就是想承受痛苦,或者两者都要。其实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差别。你不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会义正言辞地宣称自己不想要痛苦。不过,仔细看看便不难发掘,你的思考和行为,如何被你设计成要让自己和别人继续痛苦的模式。如果你是真正地意识到它的话,此一模式便会瓦解。因为要更多的痛苦,就是疯狂的行径,而没有人会有意识地疯狂。
  
          痛苦之身是我执所投射的阴影,它其实会害怕你意识的光照。 它害怕被发现。它的存活,依赖着你与它无意识地认同,以及你无意识地恐惧去面对那活在你里面的痛。可是如果如果你不面对它,你不把意识的光照入痛苦里,你就会在胁迫之下,一而再地让它复活。痛苦之身也许是你眼中一只危险的怪兽,让你没有勇气看它。不过我要跟你担保的是,它是一个虚而不实的幽灵,在你临在的威力下,是不堪一击的。
  
         有些修行的教义声称,所有痛苦究竟只是幻相,这是真的。问题是:它对你是真的吗?单凭一个信念并不会让它成真。你想让自己的下半生都在痛苦中,而又口口声声地说它是幻相吗?这样做能让你免于痛苦吗?我们所关切的是,如何让你体认真想----也就是说,如何让它在你的经验中落实。
  
         痛苦之身,它不要你直接地观察它,不要你以它本然的样子看它。 当你观察它的时候去感觉它在你内在的能量场,把你的注意力贯注在里面的那一刻,认同就断了。一个更高向度的意识层面就会进来。 我称之为 临在 。你现在是痛苦之身的见证人和观察者。这意味着,它不能再冒充你的身份利用你,它再也不能透过你来字样自肥,你已经找到了自己最内在的力量,你已经汲取了当下的力量。
  
         当我们拥有足够的意识,切断与痛苦之身的认同是,结果会怎么样? 无意识创造它;却把它转型它自己。 圣保禄以优美的文句,表达了这个宇宙的原理:“ 在光照之下,一切无所遁形;在光照之下,一切化成光。 ”就像你无法对抗黑暗一样,你也无法对抗痛苦之身。试图这么做,只会增加冲突和更多的痛苦,观察它就足够了,观察它隐含了接受它是当下这一刻本然的一部分。
  
         ……
  
         举例来说吧,如果愤怒是痛苦之身的主控能量,而你思考了一个愤怒的思想,你沉湎在某个人对你的所作所为,和你打算如何对待他或她的时候,那么你就变成了无意识了。痛苦之身便趁虚而入,变成了“你”。愤怒的底层必然有痛在。再比如说,你被一个阴沉的心情所攫获,于是你开始进入一个负面的心智模式里,思考着自己的生命有多可怕。你就已经变成无意识,而 成为痛苦之身攻击的靶子 。我这里使用的“无意识”,指的是与某个心理或情感的模式认同。它隐含的意思是:观察者完全缺席。
  
         ……
  
         我把整个过程做一个总结: 把注意力焦集在你内在的感觉上。知道这是痛苦之身。接受它在那里。不要思考它----不要让感觉变成思考。不做批判或分析。不要从它身上为自己编造身份。保持临在,对你内在发生的一切,继续当一个观察者。觉察你情感痛苦的同事,也觉察那个“尽享观察的”,那个沉默的观察者。这就是当下的力量,你有意识临在的力量。接下来的就静观其变了。 
  
         …… 当你感到无常来临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死亡会把所有不是你的袭卷一空。生命的秘密就是“先身体之死而死”----并且发现原来根本没有死亡。 
  
 引自 第二章 意识:离苦之道
  
  2.0 
  
  我没得到任何答案,因为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不可能有任何问题。一个情境出现时,我们要么是去应付它,要么就是去接受它,对它说“好的”。为什么要把它转变成问题呢?为什么要将任何事情都转变成问题呢?难道生活中的挑战还不够多吗?你需要问题来做什么呢?思维会无意识的喜欢上问题,因为它们给你某种身份的认同。 这是正常的,同时也是病态的。“问题”的意思是,你在心理上不断的琢磨这种情况,而没有真正的在当下采取行动,并且你还无意识的将它变成你的自我感的一部分。你被你的生活情境所累倒,以至于丧失了对生命的感觉、存在的感觉。或者, 你大脑中背负着100件你在未来将会或必须做的事情的重担,却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现在就能做的事情上。 
  
 引自 第三章 深深地进入当下
  
  3.0 
  
  如果你发现你的此时此地变得无法忍受并且使你非常不开心 ,这时你有三种选择: 从这种状态中离开 ; 改变它;或者完全接受它。如果你想对你的生命负责的话,你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同时必须现在就做出选择。然后,你应该接受你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没有借口,没有消极的态度,没有精神上的污染。 
  
 引自第80页
  
  4.0  
  
  我们可以摆脱内心的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引自 第一章
  
  存在是超越那些受限于生死的各种生命形式,而永在的“一个生命” (0ne Life)。然而,存在作为无形的、不灭的本质,它不仅超越而且还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形体之内。 也就是说,作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你可以在每个当下接触到它,别试着去掌握它的含义,别试着去理解它。只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你才会领会它的真正含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就会感觉到存在,但是从心智上我们永远无法领会它的真正含义。对本体的觉知的失而复得,并保持这种觉知的体验的状态就是开悟。那么头脑就在使用你。你无意识地与它认同了,因此你甚至不知道你是它的奴役。这几乎就像你不知不觉地被附了身一样。 你错把附身的实体当做自己 。 当你明白你不是那个附身的实体——思考者的时候,就是自由的开始。 知道这一点使你能够观察这个实体。你开始观察思考者的那一刻,便启动了一个更高的意识层面。然后你就开始明白,还有一个超越思想,而且更宽阔的智能境界。相较之下,心智头脑只是这个智力的沧海一粟罢了。你还会明白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美、爱、创造、喜乐、内在的平安——都来自于头脑之外。你便开始觉醒了。∽因此当你倾听一个思想的时候,你觉知的不仅是这个思想,也深知到那个做为思想见证人的你自己。一个新的意识向度进来了。在你倾听思想的同时,你感觉到一个意识的临在,那个一直都在思想之后或之下的深处自我。思想随即丧失了掌控你的力量,而急速地止息。这是因为你已经不再透过头脑的认同,而付予它能量的缘故。这就是不自主和强迫性思考终结的开始。
  
 引自 第一章
  
  5.0 
  
  如果想想的未来比现在更好,它会给你希望,或者让你愉悦的期待;如果它比现在更糟,会让你焦虑——其实而两者都是幻象。 
  
 所以,请打破那种就得抗拒当下、否定当下的模式。 请把对当下时刻的意识作为一种习惯,当不需要关注过去和未来时把你的注意力从他们之中解放出来。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从时间的意识中把自己解放出来。 
  
 引自 深深地进入当下
  
  本人在最近在静修,暂时没有时间细看,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赠送《当下的力量》电子版。期待能和您一起进步。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期待能与各位有共同爱好的好友一直前行!

《当下的力量》

8. 《当下的力量》

书名:当下的力量
  
 阅读原因:宇宙公民高效阅读蜕变训练营要求阅读的书籍
  
 阅读目的:
  
 1、了解当下的力量是什么
  
 2、了解摆脱当下的痛苦的方法
  
 3、练习思维导图
  
 4、练习一小时读完一本书
  
       书的前半部分讲述了应该学会认清自己,认清现状。如同干涸的沙漠一样,没去沙漠的时候向往沙漠的一望无际,到了沙漠遇沙尘暴没水时才知该如何继续生存,此刻的一切都如过往云烟,只有继续活着该怎样继续活下去的想法,在这一刻会发散我们全部的思想去想怎么才能活着走出沙漠。现实的我们也一样,遇到问题时应该想想怎么才能解决问题改变心态,而不是破罐子破摔无所谓,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激情没有意义的,我们此刻可以清空自己的思想,静静的聆听周围环境的声音;从中学习曾经没有意识到的知识,改变现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我们还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的高低直接决定结果的好坏,遇问题时 如果心烦气躁那结果多半都会事与愿违,如果遇问题静下心来冷静想一想为什么事情会是这样的?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才能轻松的解决,这样处理得到的结果多半都会事半功倍,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后半部分,托利让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学会专注当下,不要去计较曾经和未来的得与失,只需要关注眼前及当下的重要,我们对曾经和未来要明白几点:一:总结曾经经历过的经验,二:坚定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与美好,这个憧憬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奋斗,慢慢积累经验,冲破重重难关,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有所收获。现在我们的付出是为未来的收获打基础,但是首先我们要关注自己身体,聆听自己的身体关注身体发出的每个信号,爱护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从而打造一个身心健康的身体,学会包容,宽容,放开,舍得,拥有良好的心态。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吃的亏才打的堆”就是说我们要看开一切,不要把得与失看的太重,吃亏是福,此刻吃了亏,说不定在以后的某一刻就收获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