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2024-05-17 22:02

1. 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2. 如何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不仅要调整需求结构,要把国民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代的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要素投入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能永远老是依赖物质要素的投入,而是要把它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和管理的创新上来。

二、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还是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这个基本国策,在全社会的各个系统都要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三、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叫代内平等,它实际上讲的是人的平等、人的基本权利,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围绕以民生为重点来加强社会建设,来推进公平、正义和平等。

四、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际上很多不可持续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科技的突破、科技的创新。

五、要把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样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要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的责任制,保障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3.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法律分析:1、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2、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的紧密结合。
3、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  四是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九条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在国际社会和世界学术界,“发展”一词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和频繁提及的概念,是一个人类千百年来始终执著追求的最基本、最崇高、最普遍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命题。在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也遭受过无数的自然界无情的惩罚和报复。它所以重大,是因为它涉及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未来世界的面貌与形态,影响着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因此构成了对世界各国决策者、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严重挑战。
按照西方的传统观念,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一个概念。美国版和英国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的经济发展条目下注明“见经济增长”。而《牛津英文词典》对“发展”的释义为“与进化是一个意思”。德文词典中以间接方式来阐述“发展”一词,通过例举阐述其含义:“例如,可以说我国的文化、社会、历史、经济的发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发展”这一概念,主要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关于“发展”的定义,我们还可以阐述和列出一些,但是都不外乎如下两种观点:
1.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就是国民总产值的增加,适用于一切国家;2.发展不同于经济增长,它主要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
总之,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发展的实质就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如何通过多方努力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即研究、探讨、总结和寻求在通往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如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模式、发展的途径、发展的方法、发展的优先领域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等。
从广义上讲,发展问题不应只适用于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是全球性的共同问题,只是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内容上的阶段性差异和发展模式、发展途径及发展方法上的选择不同而已。对发达国家来说,主要是回答工业化实现以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新变化和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发展以及担当更多的责任以解决全球性环境等问题;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当务之急仍是如何实现工业化和全面现代化以解决贫困和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等问题。
从狭义上讲,发展问题又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问题,它更主要的是针对发展中的国家和社会如何通过经济、科技、政治、社会、文化和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努力,来完成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和转化。
因此可以说,发展问题正日益成为各门学科密切注意的重大课题,从生态学到工程学,从经济学到社会学,从哲学到数学,从系统工程学到未来学,从事各种不同学科研究的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以各自学科的思想内容和理论为基础去认识、研究和探讨这一影响人类未来的发展问题,并且这个问题正日益成为各国从事国内和国际事务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广大公众所普遍注目的焦点。

5. 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由粗放型
向集约型转变,把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与环保、降耗、增效结合起来,发展
农业和国企改革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提高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实现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又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引入绿色
GDP
概念。
  
 
哲学方面
  
 
(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说明落实科学发展
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它要求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
发,
使主观符合客观。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均资源相对缺乏。
因此,
必须始终把控制人口、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正确处理经济
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生态
环境得到保护,
我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必须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的原理。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
本指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
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
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阻碍客观事
物的发展。
它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
错误的思想意识。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将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协调发展,
这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
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
展必须按规律办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又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
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又
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3)
联系的观点。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经济建设、
人口增长与资
源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要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正确处
理调水与节水的关系,
正确处理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的关系,
正确处理质量与进
度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
相互影响的,
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
它要求我们要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在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上,
要顾全大局,
局部利益
必须服从全局利益。不能为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
益。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

6. 全球可持续发展五大要点

1、发展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增大经济援助的力度,其援助比例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7%2、绿色贸易:促进世界生产及贸易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清洁水源:节约用水,并到2015年实现为一半以上缺乏清洁饮用水源的人口提供洁净饮用水4、能源开发: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及电能的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5、环境保护:工业化国家应当恪守“京都议定书”关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规定,保护地球环境,防止全球继续变暖。拓展资料:1、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的明确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WCED)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对之做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100多种,但被广泛接受影响最大的仍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2、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3、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随后,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7. 如何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不仅要调整需求结构,要把国民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代的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要素投入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能永远老是依赖物质要素的投入,而是要把它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和管理的创新上来。二、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还是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这个基本国策,在全社会的各个系统都要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三、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叫代内平等,它实际上讲的是人的平等、人的基本权利,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围绕以民生为重点来加强社会建设,来推进公平、正义和平等。四、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际上很多不可持续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科技的突破、科技的创新。五、要把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样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要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的责任制,保障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如何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8.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发展,认为发展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
 
 经济增长只是一种手段,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
 
 1994年9月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
 
 中国 *** 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指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这主要包括三层含义:(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本身的全面发展;(2)可持续发展是“为人”的发展;(3)可持续发展是必须由充分发展的人来实现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