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关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和现在的金融危机的题目[历史政治]

2024-05-13 06:11

1. 初中,关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和现在的金融危机的题目[历史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探索社会主义的时代开始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D、巴黎公社建立

 

2.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同时并存的两个政权是指                         (   )

 

①沙皇政府 ②临时政府 ③工兵代表苏维埃 ④人民委员会 ⑤苏联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⑤

 

3.俄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                                                   (   )

 

A、罗曼诺夫王朝                          B、沙俄专制政府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七月王朝

 

4.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发展重点是                  (   )

 

A、农业                                  B、商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5.操纵巴黎和会的国家主要是                                               (   )

 

A、英、法、美                            B、英、德、法

 

C、德、意、日                            D、美、日、英

 

6.一战后,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的是                               (   )

 

A、凡尔赛体系                            B、国际联盟

 

C、《凡尔赛和约》                         D、《九国公约》

 

7.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是在                         (   ) 

 

A、1923年~1928年                        B、1924年~1929年       

 

C、1925年~1927年                        D、1926年~1930年

 

8.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是                       (   ) 

 

A、日本皇宫  B、日本法院  C、日本军部  D、日本幕府

 

9.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采用的手段是        (   )

 

A、大量销毁商品                          B、封存停售商品       

 

C、无偿赠送商品                          D、低价销售商品

 

10.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意大利

 

二、组合列举题

 

11.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写出相应的人物

 

   (1)法国——

 

   (2)美国——

 

   (3)英国——

 

12.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繁荣”一时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请根据此次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列举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

 

   (1)1929年到1933年,前后5个年头——

 

   (2)造成工业、商业、农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3)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三、历史诊断题

 

13.九年级一班的历史活动小组在收集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的相关资料后,在班会上展开讨论。下面是小明同学的观点。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1922年底“苏联”成立,当时只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爱尔兰和白俄罗斯加入。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列宁模式”。

 

 

 

14.某同学学习了《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一课后,写了一篇描写当时法西斯势力罪行的文章。请诊断错误并加以改正。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纳粹党领导人希特勒在1932年上台。希特勒执政期间,一步步加紧对雅利安人的迫害。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的激进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

 

 

 

四、情境说明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下列材料摘自1917年8月俄国社会主义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决议。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使革命和平发展,使政权无痛苦地从资产阶级转归工人和农民,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归反革命资产阶级政府手中。

 

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请回答:

 

   (1)文中的“第一次高潮”及后来完成的“新高潮”主要指哪两次革命?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布尔什维克党为完成新高潮的任务而选择了什么方式?

 

 

 

   (3)为得到贫苦农民的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到来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16.阅读下列材料:

 

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法、美等战胜国在巴黎近郊与德国等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各方面反映不一:

 

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谢德曼: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休战。

 

列宁: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请回答:

 

   (1)“英、法、美等战胜国”与“德国等战败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分别属于哪两大军事集团?

 

 

 

   (2)谢德曼为什么说“谁要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

 

 

 

   (3)福煦和列宁是否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们为什么这么说?

 

 

 

17.阅读下列材料: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努力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请回答:

 

   (1)这是美国哪位总统在哪一年发表的就职演说?

 

 

 

   (2)这段演说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

 

 

 

   (3)为了改变这个情况,他实行了什么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五、分析探究题

 

18.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哪两种不同的道路?这两种道路最后分别带来了怎样的结果?

 

 

 

19.法西斯政权是世界上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权,它的产生及存在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历史事件。(至少三项)根据这些暴行,请你写出你对如何防止悲剧重演的两点策略。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 C 3. C 4.D 5.A 6. D 7. B 8. C 9.A 10. B

 

二、组合列举题

 

11.(1)法国——克里孟梭

 

   (2)美国——威尔逊

 

   (3)英国——劳合·乔治

 

12.(1)1929年到1933年,前后5个年头——持续时间比较长。

 

   (2)造成工业、商业、农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波及范围特别广。

 

   (3)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破坏性特别大。

 

三、历史诊断题

 

13.爱尔兰——乌克兰

社会主义国家——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模式”——“斯大林模式”

 

14.1932年——1933年

雅利安人——犹太人

激进派——少壮派

 

四、情境说明题

 

15.(1)“二月革命”;十月革命(2)暴力夺权,武装革命(3)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16.(1)协约国;同盟国(2)《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内容严重损害了德国的国家利益和主权。(3)是;因为《凡尔赛和约》是战胜的协约国通过武力强迫战败的德国签订的,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维持下去。

 

17.(1)罗斯福;1933年(2)反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并引起了政治危机。(3)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五、分析探究题

 

18.(1)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克服经济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积极对外扩张。(2)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

 

19.暴行: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德国法西斯政权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感受: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种族歧视,树立民族平等的观念;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恐怖主义;反对专制独裁,增强民主意识;谨防法西斯势力抬头;提倡用和平手段解决各种矛盾与纷争等。

初中,关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和现在的金融危机的题目[历史政治]

2. 请结合1929年经济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谈谈对当今中国发展的认识,

1929年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导致严重通货紧缩,2008年货币流通量放大导致严重通货膨胀

3. 1929年经济大萧条与本次金融危机的共同点

1929年的更严重,那时候叫经济大危机,现在叫金融危机,从名字就可以看出1929年的更严重。当时的经济危机正是导致法西斯四处泛滥的元凶。1929经济危机与现在的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即资产阶级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的私有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当时各国元首均认识到国家介入经济领域的必要性,于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最著名的就是罗斯福新政。另外德国,日本等国进行了军事化管理,即法西斯。同时他们认为对外侵略是转嫁本国危机的一个方法,于是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现在的金融危机远没达到经济危机的程度,从某一意义上说它仅是金融范围内的危机,并因此影响到了实体经济;而1929经济危机是全面爆发的大萧条(即严重的供过于求)。它不仅表现在金融领域,更影响到工农业,致使美国乃至全球工农业总产值呈现负增长。此时世界需要各国携手合作,但许多国家却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相互斗争,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诱因。而现在全世界各种国际组织的出现大大保证了国际合作的有效性和可实行性,因此各国愿意合作渡过难关,这才使金融危机未进一步恶化。 由上可知,当今的金融危机绝对没有1929经济危机严重。

1929年经济大萧条与本次金融危机的共同点

4. 1929至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暴发的影响

1929年大危机中唯一收益者是苏联,因为苏联没有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接轨,没有受到大危机的牵连,相反借大危机发展了自己。   我们知道苏联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的特殊条件下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苏联的口号是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1928-1929年苏联工业产量年平均增长6.9%, 1929-1932年年平均增长19.2%, 1933-1937年年平均增长17.1%。到了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占全欧洲的第一位, 全世界的第二位。在1928-1933年和1933-1937年期间,遵循高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 苏联先后两次提前完成了五年计划,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 排除了多种经济成分,宣布社会主义成份已经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为了在生产关系领域取得社会主义的全面胜利。自1927年起苏联开始加快农业集体化的进程。1929年9月起,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进入了全盘集体化时期。到1933年1月参加农庄的农户已从4%左右增加到55%, 到1937年更增加到93%。在短短的四年里增加了89%,显然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三十年代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的同时, 形成了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方法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一般称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自相当一个时期里在理论上被认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正确道路”。这种模式,虽然对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作了十分可贵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并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种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不变模式,对于苏联以后半个世纪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带来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实,苏联在收益同时也正是苏联错误总结大危机教训之时,斯大林不仅宣称大危机表明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到来,而且加紧建设苏联与市场经济隔绝的现代化道路。斯大林和当时苏联的领导人,一方面,错误地把1929-1933年大危机和资本主义总危机,资本主义很快灭亡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又错误地以为断绝和国际经济联系、断绝和市场经济联系的社会主义有着无比的优越性,而这一模式恰恰是导致苏联90年代瓦解根本的经济原因。   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与七八十年前情况根本不同,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坚持改革开放而不与世隔绝,我们需要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正确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当年苏联所犯的错误。就是说要既要发扬社会主义的强化干预功能之长,避免其妨害创新之短,又要吸纳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之长,避免自由放任之短,兼有两者之长,避其之短,坚持改革开放,为现代化服务。

5. 习题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

第1题选d的原因是: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自身的弊端,它是无法避免的.只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一直会持续出现.周期大概是10年一次.
世界市场是1929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但是仔细查看1929危机的历史,会发现虽然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同时期发生巨大危机,但它们之间并没有显著增加的贸易关系.所以a并不能做主要原因.
所以该题应该选d.

第2题,bcd当然都是正确选项了,然后我们再来看a.
1929经济危机的起始点是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市的集聚崩盘.1929年10月29号也被成为"黑色星期5".
那时的情况和今年有点类似,但是形式更加恶劣.
在10月29号之前,美国实行开放式市场经济,政府完全不参与任何市场行为,导致纽约股市一路看涨,几乎所有市民都把钱投入股市.而在经济一片繁荣的景象背后却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10月29号星期5,股市情形急转直下.到了第二个星期一,当人们还在幻想"繁荣"的经济会使股市好转的时候,纽约股市已经彻底崩盘了.很多企业银行破产,当然炒股的人也大多破产.银行不再安全,慌张的人们涌进银行取现,而政府又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导致了更多银行的破产.Great Depression开始.

从经济繁荣到危机,只有不到一星期而已,1929经济危机其势之猛,是前所未有的.所以a也是特征之一.

以上个人见解.

习题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

6.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中发生的事


7.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时苏联处境如何

1929年大危机中唯一收益者是苏联,因为苏联没有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接轨,没有受到大危机的牵连,相反借大危机发展了自己。
 
我们知道苏联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的特殊条件下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苏联的口号是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1928-1929年苏联工业产量年平均增长6.9%, 1929-1932年年平均增长19.2%, 1933-1937年年平均增长17.1%。到了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占全欧洲的第一位, 全世界的第二位。在1928-1933年和1933-1937年期间,遵循高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 苏联先后两次提前完成了五年计划,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 排除了多种经济成分,宣布社会主义成份已经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为了在生产关系领域取得社会主义的全面胜利。自1927年起苏联开始加快农业集体化的进程。1929年9月起,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进入了全盘集体化时期。到1933年1月参加农庄的农户已从4%左右增加到55%, 到1937年更增加到93%。在短短的四年里增加了89%,显然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三十年代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的同时, 形成了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方法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一般称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自相当一个时期里在理论上被认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正确道路”。这种模式,虽然对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作了十分可贵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并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种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不变模式,对于苏联以后半个世纪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带来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实,苏联在收益同时也正是苏联错误总结大危机教训之时,斯大林不仅宣称大危机表明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到来,而且加紧建设苏联与市场经济隔绝的现代化道路。斯大林和当时苏联的领导人,一方面,错误地把1929-1933年大危机和资本主义总危机,资本主义很快灭亡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又错误地以为断绝和国际经济联系、断绝和市场经济联系的社会主义有着无比的优越性,而这一模式恰恰是导致苏联90年代瓦解根本的经济原因。
 
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与七八十年前情况根本不同,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坚持改革开放而不与世隔绝,我们需要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正确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当年苏联所犯的错误。就是说要既要发扬社会主义的强化干预功能之长,避免其妨害创新之短,又要吸纳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之长,避免自由放任之短,兼有两者之长,避其之短,坚持改革开放,为现代化服务。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时苏联处境如何

8. 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  时间:1929年 —— 1933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极不平衡的繁荣。美国靠对德国贷款和国内信贷消费繁荣,法国靠巨额赔款和贸易保护取得经济增长,英国经济则在国际竞争中衰落,经济停滞,脆弱而缺乏竞争力的日本在接二连三的危机中震荡,相反,德国虽然要对外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并失去阿尔萨斯和洛林,国内社会动荡,却依靠巨额外债更新了工业设备,重新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这种极不平衡的繁荣终于以一场大萧条告终。 
  从技术上看,一战以后的繁荣似乎有着很坚实的基础。汽车、化学、电气是这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导力量。美国的汽车产量从1919年的150多万辆增加三倍,达到平均每六人一辆汽车的水平,其产值占到全国总产值的8%。发电量增长一倍以上,各种电机及电器日益普及,电冰箱、洗衣机已成为日常用品。家电产值从1921年的1060万美元,增到1929年的4.16亿美元。化学工业变得非常庞大。炼油业发展迅速,石油产量从1919年的0.86亿桶增加到1929年的4.39亿桶。汽车轮胎的需要推动了橡胶工业的发展。人造丝、化肥等新兴产业也迅速崛起。但是,造船业仍然缺乏国际竞争力,船舶市场主要为英国和德国所占领。制鞋及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失去国际竞争优势,产量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减少。农业也长期萧条。一方面欧洲各国保护本国农业,建立保护关税,另一方面靠廉价劳动力的阿根廷、加拿大的粮食大量投入国际市场,使美国农产品出口不断下降,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1929年美国出口小麦价值仅为1919年的1/3,肉类仅为1/9(1919年小麦出口值为10亿美元,肉类出口值为7亿美元)。然而,农业萧条却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农场的现代化,依靠手工劳动的中小农场大量被兼并,农场主人数减少了50万,农场规模迅速扩大。1930年,全国600万个农场中300万小农场仅生产了11%的农作物。此外,煤炭工业受到石油工业的替代,铁路运输受到汽车运输的替代,都走上了下坡路。铁路运输业的就业人数从1920年的200万减少到170万。 
  但是,美国的繁荣不仅建立在新兴工业的蓬勃发展上,也建立竞争对手的牺牲和信贷增长上。从1924年到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为35亿美元。1926年,70%的汽车是通过赊销实现的。更重要的是,美国工业品价廉物美,国际竞争力强劲,工业品出口越来越多,进出口相抵年年顺差,数值由三、四亿美元至十亿美元不等,积累起强大的资本赢余。与此相应,则是英国经济的停滞和日本经济危机频仍,德国巨额外债。从1924年到1929年间,英国工业生产仅增长12%,与美国相差甚远。煤炭、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均深陷困境。虽然汽车、电气和化学工业发展也很迅速,但是仍不及美国。英国贸易额仍一直占世界第一位,在1921年到1929年期间每年的贸易额都在90亿美元以上,但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则从1913年的13.9%下降到1929年的10.8%,工业品出口占世界份额从26%下降到22%,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最高年份逆差竟达4亿英镑。贸易逆差越来越高,也使英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力量越来越强。1915年,英国已经以筹措战争经费为由,对进口汽车、钟表、乐器和电影等征收33.3%的从价税。这种关税直到1924年(战争结束后第7年)才被工党政府终止,但1925年保守党政府又重新开征,而且范围有所扩大。英国工业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在恢复金本位制时英镑的定价过高。虽然如此,由于有国际投资利润回流,英国的国际收支还勉强保持平衡。 
  法国的情况特别好。法国得到了德国81。51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又收复了煤钢产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取得了对萨尔产煤区15年的代管权,并夺取了德国在多哥、喀麦隆、叙利亚、黎巴嫩等殖民地的统治权,加上实行比较严格的贸易保护,使法国工业和农业在20年代迅速发展。与美、英两国相比,法国重工业的进展尤其令人瞩目。生铁产量从1919年的133万吨增长到1929年的1036万吨,钢产量从1919年的129万吨增长到1929年的972万吨。汽车、电力、化学等新兴工业发展更快,汽车产量从1920年的4万辆增长到1929年的25万辆。更有意义的是,由于法国一方面保护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却用低定价的法朗打开国外市场,法国出口猛增,至1923年时,已超过进口5倍之多,进出口总额则从1918年的270亿法郎增至1929年的1083亿法郎。巨额贸易顺差加上投资利润回流,黄金大量流入法国。1928年以后,法国拥有的黄金仅次于美国。法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从1920年的5%提高到1930年时的8%。 
  意大利也不错。1925年的工业生产是1922年的157%。棉纺织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都进展迅速。但意大利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法国,甚至落后于日本。1929年时,意大利的汽车年产量才达到5.4万辆。 
  德国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直到1924年,由于付出巨额赔款,失去大量工业和运输设施,德国物价失去控制,财政经济一片混乱。1924年,英国出于维持欧洲大陆均势需要,美国出于利用德国工业能力获利需要,两国又都不希望德国步俄国后尘发生革命,故出台了一个“道威斯计划”,给予德国8亿金马克的贷款。在此计划的鼓励下,国际资本源源不断流入德国,从1924年到1929年,外国投资总数高达320亿金马克,美国资本为主,英国资本其次。这一时期,由于得到的资本多,而付出的赔款少,德国工业设备得以普遍更新,生产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得到外国资本的多为实力雄厚的德国各大垄断工业集团,这进一步增强了德国工业的垄断程度。蒂森、克虏伯、西门子、曼奈斯曼、弗利克等的实力较前更为强大。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德国债台高筑,且需支付大量赔款。虽然工业生产能力得以迅速恢复,而人民生活仍然十分艰难。只要德国出于稳定政局需要,推迟偿还债务,推迟支付赔款,或者在德国的投资利润不能实现,则国际经济循环将立刻中断。 
  日本的情形与德国颇为相似。虽然日本是战胜国,但是日本工业能力很弱,完全经不住美欧各国工业的打击。一战刚结束时,英、法、德等国的经济尚未恢复,日本得到了美国工业的大量订单,丝织品和船舶大量出口美国,经济一度繁荣。但随后,欧美各国商品大量涌向日本及亚洲市场,日本货节节败退,导致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0年至1921年,日本工业总产量下降了19.9%,其中造船业88.2%,采矿业55.9%,机器制造业55.9%,生铁16.7%。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降达55%-82%。出口下降40.3%,国际收支逆差达3.5亿日元,外汇储备从13亿日元减少到6亿日元。事实上,由于日本缺乏国际竞争力,从1920年到1929年,日本的贸易逆差达33亿日元。农业也未能幸免。3500个缫丝厂停工,200万蚕农陷入绝境。同时,国际廉价粮食大量输入日本,加上国内市场萧条,粮食价格一跌再跌。此后,米麦产量长期停滞。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东京和横滨的建筑绝大部分被毁,财产损失达100亿日元之巨,使已经处于深度萧条中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震后,从1923年到1927年,日本政府向美英等国举借巨额外债,数量高达9.1亿美元。靠借钱和战争中捞取的储备,日本政府向国内各大财团发放高达13亿日元的救济贷款,这样,日本经济才逐渐摆脱萧条,进入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但1927年日本又爆发金融危机。一些银行由于拥有大量未经整理的震灾票据而周转不灵,形成挤兑风潮。经济危机和萧条继之而来。政府共拨款12亿日元救助三井、三菱等大银行。还未等日本喘过气来,从美国爆发的更大危机又来到了。这一过程产生了两个意义深远的后果,其一是欠下巨额国际债务,成为引发大萧条的国际债务链的重要环节。其二是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日本工业高度垄断化。垄断财团控制的日本经济一方面强加技术更新,另一方面则是实行贸易保护。更加意味深长的是,它促成了勾消债务、实行军国主义的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壮大。从这个角度看,关东大地震对于日本的意义正如一战失败对于德国的意义,而德国和日本的巨额债务则又是美国繁荣所系。 
  极不平衡的繁荣孕育着极不平常的危机。在短短三年投资热潮后,从1927年起,德国工业危机已经开始形成。由于沉重的债务和赔款偿付,德国国内市场狭小,巨大的新增生产能力必须在高速出口增长中实现。然而,美、英、法等国既要德国的赔款,又拒绝进口德国的工业品,使德国的巨额投资利润无法实现。1929年3月,英国裴熹爵士在全国贸易会议发发出警告说:“我们正遭到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威胁。由于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政府采取贸易限制政策,以致债务国无法还债,我们正面临着这种危机。我们现已无法阻止一次金融崩溃。那些贷款国家的钱收不回来。” 
  这场危机果然爆发了。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暴跌。从那时起至1932年,纽约股票价格跌掉六分之一以上,全美证券贬值总计840亿美元。纽约股市跌暴后,美国经济陷入危机。美国大量抽回对德国的投资,德国经济跟着全面崩溃。英国在德国也有大量投资,英国证券市场应声倒地,英国经济陷入危机。法国经济的独立性相对高一些,但也摆脱不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而且此前法国经济本身的也早已出现投资过热,到1930年,法国终于陷入危机。这样,一场席卷全球的大萧条拉开了序幕。 
  美国是债务繁荣的受益者,也是债务链断裂的最大受害者。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2036亿美元降为1415亿美元(按1958年价格计算),降幅高达30%。工商企业倒闭86500多家,工业生产下降55.6%,进出口贸易锐减77.6%,企业利润从100亿美元下降至10亿美元。危机最严重时,美国主要工业企业基本停止运行。汽车工业开工率仅为5%,钢铁工业15%。农业也惨遭劫难,谷物价格下降三分之二,农业货币总收入由1929年的113亿美元减少为47.4亿美元。银行系统首当其冲,破产数高达10500家,占全部银行的49%。黄金外流,存款被挤兑,到1933年3月时整个银行系统陷入瘫痪。失业率(不含半失业者)高达25%。1933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长时间的所谓“特种萧条”时期。尽管有“新政”等缓和危机的措施,美国经济仍然复苏乏力,一直到第二次大战爆发以后的1941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才超过危机前的1929年。 
  德国是危机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危机的主要受害者。从1929年到1932年,德国工业设备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业生产下降了40%,对外贸易额下降60%,物价下跌30%。其中,主要工业产量下降幅度更大,铁产量减少70%,造船业产值下跌80%。工业危机反过来又导致了金融危机。1931年7月,德国达姆斯达特银行倒闭,引发银行挤兑风潮,国家黄金储备由23.9亿马克减少到13.6亿马克,柏林九大银行减为四个。失业率急剧上升,1932年高达43.8%,加上半失业者22.6%,则1932年德国全失业和半失业人数高达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二。奇高的失业率为希特勒上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土壤。应该承认,希特勒政权对外取消债务,对内实施国民经济军事化,的确使德国的工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经济迅速发展,失业率迅速下降,1938年时失业率低至1.3%。从1932年到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而铝、镁和车床的产量竟高于美国。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2.1倍,消费资料生产也增长了43%。与德国相比,美国罗斯福的新政则只是暂时缓解了萧条。直到一九四一年美国参战后,美国国民经济也转入战时计划经济轨道,美国才彻底摆脱了大萧条。虽然德、美两国的政权性质和所信奉的意识形态大不相同,但就摆脱市场激烈竞争产生的萧条而言,却有着内在的共同性:停止经济战争,统一调配资源,社会各阶层所得比例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