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中需要关注的事项或情形有哪些

2024-05-09 06:19

1. 审计中需要关注的事项或情形有哪些

(1)一般要求:如果认为有必要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已在财务报表中列报或披露,且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至关重要的事项,注册会计师在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明该事项在财务报表中不存在重大错报的条件下,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强调事项段应当仅提及已在财务报表中列报或披露的信息。(参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3号—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第七条)
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需要增加强调事项段的情形举例如下:
A.异常诉讼或监管行动的未来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B.提前应用(在允许的情况下)对财务报表有广泛影响的新会计准则;
C.存在已经或持续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特大灾难。
(2)另外,注册会计师在第二时段期后事项或第三时段期后事项知悉了某事实,且若在审计报告日知悉可能导致修改审计报告,而管理层修改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可能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参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第十五条第(二)项和第十九条的相关规定。
(3)再有,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运用持续经营假设适合具体情况,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财务报表已经作出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无保留意见,并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强调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事实,并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财务报表附注中的相关披露,参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第十八条的相关规定。
(4)还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按照特殊目的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第十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对特殊目的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增加强调事项段,以提醒财务报告使用者关注财务报表按照特殊目的编制基础编制,因此,财务报表可能不适用于其他目的。

审计中需要关注的事项或情形有哪些

2.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都会关注哪些问题

审计人员关注的问题较多,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内控设计及执行情况、财务核算流程、大额资金收支情况、资产权属问题、资产价值问题(如资产是否存在减值或跌价问题,是否存在坏账问题)、负债是否记录完整、是否存在虚增利润或隐藏利润、是否存在不符合商业实质的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交易定价是否公允等等。
被审计单位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一个大的原则:审计讲究审计证据,只要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能够证明其想要的结论就行。

3. 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有哪些

1、大数据赋能

大数据潮流下,由于各企业不断利用在业务环境中的大量数据获取更多价值和洞察信息,因此确保对数据使用和存储的适当控制至关重要。 内审部门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方法赋能,识别现有风险和潜在风险、审阅数据模型和控制点,协助创建数据自动提取、转换和加载流程,以及可重复使用和可持续使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看板,实现针对特定风险标准的审计或监控


2、为智能自动化项目设定指引

内审部门应该关注的另一个领域是智能自动化。 例如工厂流水线自动化、客房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自动化应用,这些新兴技术被用于执行任务,甚至代替人类制定决策,使人们的技能得以强化。 因此,智能自动化能够显著提高组织整体的工作速度、规模、质量、精确度和运营效率。 而内审则凭借自身的优势,结合不断出台、更新的法律和监管条例,为智能自动化项目设定正确的指引,避免企业受到重大罚款。

3、技术投资

灵活接受新技术是企业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但是,大多数企业落入了单纯追求技术的陷阱,他们在追求新技术时忽略了评估新技术是否适合其业务模式和客户群。 这时,内审可以评估现有和计划的技术项目是否与企业整体战略一致,避免出现无谓的应用投资。

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有哪些

4. 审计人员应关注的财务报表舞弊关键信号包括()

审计人员应关注的财务报表舞弊关键信号包括() 
  A.年末或季未收入大量增长 
  B.销售增长超过行业水平,并不能被合理证明 
  C.毛利率异常增长或其他异常变化 
  D.年末之后销售政策变化 
  E.应收账款回收天数的显著增加或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5. 审计信息的特征有哪些?

(一)严谨。审计信息作为一种已经格式化的行政公文,要遵守公文的基本要求,要能表现出审计机关认真严肃的态度和踏实的办事作风。(二)时效。时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快;二是要准。(三)精练。精练就是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完整的思想。(四)新颖。写信息要在发展变化中抓新、在观察思考中出新、在学习借鉴中创新、在比较对照中求新。

审计信息的特征有哪些?

6. 审计时会重点关注哪些点

一、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下达和执行情况。
将上级下达的项目计划与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对比,审查财政、计划及专项资金主管部门是否按照国家批准的计划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和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是否将年度项目计划层层落实到具体实施单位,项目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计划实施,有无擅自调整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等问题。
二、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
通过对财政部门、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检查,重点审查各级财政部门是否按计划筹集、落实配套资金,配套资金是否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有无通过虚假报表、虚开发票、虚列支出、虚增工程量或将群众自筹的实物和投入的劳力来抵顶配套资金等方式搞虚假配套的问题,如未配套,应分析原因;资金是否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分配;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下级财政或用款单位,有无截留欠拨、平衡预算及挤占挪用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审查专项资金主管部门是否按规定将拨入的资金及时足额拨付使用单位,是否存在欠拨、出借、放贷、弥补经费、改变资金投向、提取或变相提取项目前期费、吃回扣回流资金等谋取小团体利益问题。审查项目实施单位对拨入的项目资金是否及时入账,有无账外设账,是否按规定时间开工和完工,是否按批准的项目和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完工的工作数量和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有无擅自更改项目内容、工程位置、违规提取项目管理费、虚列支出、截留转移、挤占挪用、虚报冒领、贪污私分、挥霍浪费等问题。
三、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情况。
通过对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审查财政、项目主管部门以及项目实施单位对专项资金是否实行专人专账、专户管理,资金安排、支出核算和管理是否到项目。有无扩大开支范围、将一些不合理的费用列入专项资金支出中;有无改变资金用途、将各项专款调剂使用;工程项目的预决算是否真实,有无高估工程量,高套预算定额虚增造价,虚列支出搞计划外工程套取专项资金等问题。
四、项目实施和效益情况。
重点检查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是否经有权部门批准,是否实行了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勘察、设计施工及供货单位是否具备工程建设所需的资质等级;是否存在层层转包;工程建设中有无重大损失浪费及质量隐患等问题;检查项目计划制定是否合理,完工验收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益,有无因立项不准、责任不清、管理不善或工程质量等原因造成损失浪费或事故隐患问题,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未达到,应进行原因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改进意见或补救措施。通过揭露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服务于领导决策和管理,提升审计工作自身的地位。

7. 审计人员在审计各阶段分别是怎样运用重要性概念的

一、重要性概念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

    1.评价会计报表和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确定多少的错误入达即为重要;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的判断,以合理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并据此初步决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重点领域。如对集团公司审计,在了解客户基本业务情况之后,初步确定对重要的子公司采取直接审计方法,对次要的子公司采用审阅方法。如果某些子公司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占整个集团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的比率均在10%以下,也可以不合并审计。又如,通过对会计报表的总体复核,检查波动幅度较大的项目,分析其合理性,对波动异常的项目,确定为重要审计领域。

  二、重要性概念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

    1.履行重要的审计程序。所谓重要的审计程序,就是确认某一审计项目最关键、具有决定意义的程序。当重要审计程序不能如愿实施时,应当追加相应的替代程序。当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弊端的迹象,并可能因此导致重要反映失实时,审计人员必须扩大审计范围,以证实问题或排除疑点。

    2.获取重要的审计证据。所谓重要的审计证据,是指能对重要的审计意见显示出其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相对审计意见而言是重要的,其二是就其本身证明力而言是重要的。越是重要的审计项目,CPA就越需获取充分、相关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意见。对不太重要的审计项目,可适当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

    3.确定要调整的重要会计误差。会计误差是指未正确地记录与报告经济事项或业务发生时存在的事实。会计报表中的会计误差由计算错误、误用会计方法或忽视会计报表编制时存在的事实而引起。CPA对于会计误差,并不是一概作出调整建议,而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报表各项目可接受的最大差错额,对重要的会计误差作出调整建议,对次要的、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性的会计误差事项,可以适当忽略。

 三、重要性概念在审计报告阶段的运用

    1.复核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根据审计结果和职业经验,判断会计报表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报表饮用者改变其决策的重大遗漏或歪曲。

    2.错报和漏报的汇总。CPA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时,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并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边当处理。

    3.决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CPA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后,汇总所有的审计差异而形成审计结果,并对其进行评价,这是形成审计报告的重要前提。CPA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金额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CPA应当考虑采用两种措施以降低审计风险:一是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以进一步确认汇总数是否重要;二是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以使其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

    (2)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金额的汇总数接近重要件水平,但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CPA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漏报,以降低审计风险。

    (3)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会计报表或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仍超过重要性水平的,CPA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一般来说,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的汇总数可能影响某个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但会计报表的反映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CPA应当发表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非常重要,可能影响到大多数甚至全部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CPA就应当发表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人员在审计各阶段分别是怎样运用重要性概念的

8. 内部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关注是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正常发挥作用的根本,为何不对?

  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机构整体的专业胜任能力是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正常发挥作用的根本,内审人员本来属于被审计单位,其独立性不强。


  (一)在确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是否可能足以实现审计目的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
  1.内部审计的客观性
  为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可以不带偏见且不受干扰地执行任务[此即客观性],内部审计应当具有与其履行职责相应的组织地位。
  最理想的状态是,内部审计仅向最髙级别的治理层负责并报告工作,而不负有任何执行责任。
  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施加的任何限制或约束,特别是内部审计人员是否能够与注册会计师进行充分的沟通。
  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治理层和管理层是否重视内部审计的意见和建议,是否建立有关内部审计意见的反馈机制,内部审计意见是否能够得以落实。
  2.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具备足以胜任检查被审计单位所有活动领域的能力,否则,其工作结果必然是不能信赖的。
  3.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工作时是否可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包括[记忆]:
  (1)内部审计的活动是否经过适当的计划、监督、复核和记录;
  (2)是否存在适当的审计手册或其他类似文件、工作方案和内部审计工作底稿。
  4.部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之间是否可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记忆]。
  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自由地与注册会计师坦诚沟通,并满足下列条件,则沟通可能是最有效的:
  (1)双方在审计期间内每隔一段适当的时间举行会谈;
  (2)内部审计可通过内部审计报告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建议,并允许其接触内部审计报告;告知注册会计师其注意到的、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所有重大事项;
  (3)注册会计师告知内部审计人员可能影响内部审计的所有重大事项。
  (二)在确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产生的预期影响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记忆]:
  1.内部审计人员已执行或拟执行的特定工作的性质和范围;
  2.针对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3.在评价支持相关认定的审计证据时,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程度。
  如内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时考虑的因素,事前就下列事项与内部审计人员达成一致意见是有益的[应看]:
  1.内部审计工作的时间安排。包括制定计划、实施程序、出具报告的时间安排。
  2.内部审计涵盖的范围。包括内部审计覆盖的主体对象及时间范围。
  3.财务报表整体的、认定层次的重要性及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4.选取测试项目拟采用的方法。
  5.对所执行工作的记录。
  6.复核和报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