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05-01 07:38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是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是学生掌握数学算术和空间基础知识,并为中学学习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决定了他们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的思维模式。纯粹的知识教授会把数学课变得枯燥乏味。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想起很久以前曾在书上看到过的一句话:“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

  对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让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殿堂。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具体的活动,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就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数学知识的机会。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的时候,设计一次超市购物的活动,把不同的商品标价定为各个小数,让一部分学生作为顾客购买商品,另一部分学生作为售货员,计算“顾客”所购买商品的总价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体验超市购物的同时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活动让学生有了自主参与的机会,他们体验到了数学应用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快乐。设计精彩的活动会让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参与意识强烈,对于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多方面给学生感观刺激,从而调动积极性。
  1、让教学语言“有血有肉”。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的教学中,数学被普遍认为是比较单调和乏味的,因为数学本身是非常严谨和讲究逻辑的学科,其内容安排不如语文、英语那样生动形象,又没有科学那样直观易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若不花点心思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语言表达就是感染学生最直接的要素。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们要在教学中力求措辞用语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和缓而带有变化。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性的鼓励赞扬。数学教学中,我们努力使自己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到想动手。因为动口和动手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最好途径。
  2、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3、运用现代手段,多层次增加数学知识给学生的各种感观刺激。多媒体软件或课件,让我们把数学知识分解成直观形象的元素,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观刺激传递到学生的心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细胞。
  三、渗透艺术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我在教“正方形面积”一课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正方形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再自己动手画画一角是怎样的动手画画正方形,并想想它们的面积大小为什么不一样,如何求正方形的面积。在总结完正方形面积的求法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计算得快,最后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计算正方形物品的面积。
  2、调动学生积极性,各抒己见,注重应用。数学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以后,对于知识和应用,大多有各种想法。我们不能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此时,让学生多一点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会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不容忽视的帮助;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也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3、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通过把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的方法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同时,给学生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提示他们类似的求面积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体会不同图形,相同的求面积方法。同时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表演,如让两个同学扮演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或平行四边形,表演相遇后经过各种尝试组成一个长方形的经过。小小的活动却能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整个表演过程,学生必然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也必然得以提升。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日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融洽师生关系,产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1.角色的转换。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教师仍占据 领导者 的角色,学生只会成为听话的 羔羊 ;教师要使自己变成学生的 参谋 ,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参考信息;要成为一个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要成为一个仲裁者和鉴赏者,为学生的 拨乱反正 进行品赏。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进行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 老师在期待着我 ,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三、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自主学习  
    好奇 是儿童的天性,是兴趣的源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动机。例如:我在进行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时,先写出一个数 128 ,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计算后,学生回答 能! 接着,我让学生每人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谁说的数能被 2 整除,谁说的数不能被 2 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当教师对学生报的多位数都能准确说出能否被 2 整除时,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接着,我进一步质疑: 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吗? 学生们都摇了摇头。此时,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 你们想知道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想! 我继续说道: 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 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极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2) 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自学这些知识,这样的新课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只需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给予关键性的点拨。例如:小数的乘除法,它们的计算法则和整数的计算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小数点的位置是新问题。于是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在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上进行点拨,学生发现原来小数乘法仅仅是小数点在移动,于是很容易地突破了这个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分层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推导    有些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很难用旧知识来引导,就用一组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教学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这一内容,要求学生统计出一个路口过往不同类型车辆的数据,先列出一组设问:1、车辆来往有规律吗?2、用数数的方法行吗?学生在这组设问后想出统计各种类型车辆用画线段的方法,一条线代表一辆车,有的同学说用画正字的方法好数。这样一来,学生自己推导出了统计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很容易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调动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法的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学,其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兴趣。例如:我在进行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时,以 1/2 为认识基础,先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然后再让学生折出不同形状图形的1/2,在这个基础上建立 几分之一 的概念,从而抽象出 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 这一分数的本质特征,这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加深了理解,为后面的 认识几分之几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尝试创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本来就是通过不断尝试,寻找规律的一门科学,苏霍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体会尝试,敢于尝试

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是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是学生掌握数学算术和空间基础知识,并为中学学习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决定了他们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的思维模式。纯粹的知识教授会把数学课变得枯燥乏味。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想起很久以前曾在书上看到过的一句话:“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

  对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让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殿堂。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具体的活动,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就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数学知识的机会。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的时候,设计一次超市购物的活动,把不同的商品标价定为各个小数,让一部分学生作为顾客购买商品,另一部分学生作为售货员,计算“顾客”所购买商品的总价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体验超市购物的同时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活动让学生有了自主参与的机会,他们体验到了数学应用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快乐。设计精彩的活动会让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参与意识强烈,对于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多方面给学生感观刺激,从而调动积极性。
  1、让教学语言“有血有肉”。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的教学中,数学被普遍认为是比较单调和乏味的,因为数学本身是非常严谨和讲究逻辑的学科,其内容安排不如语文、英语那样生动形象,又没有科学那样直观易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若不花点心思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语言表达就是感染学生最直接的要素。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们要在教学中力求措辞用语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和缓而带有变化。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性的鼓励赞扬。数学教学中,我们努力使自己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到想动手。因为动口和动手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最好途径。
  2、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3、运用现代手段,多层次增加数学知识给学生的各种感观刺激。多媒体软件或课件,让我们把数学知识分解成直观形象的元素,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观刺激传递到学生的心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细胞。
  三、渗透艺术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我在教“正方形面积”一课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正方形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再自己动手画画一角是怎样的动手画画正方形,并想想它们的面积大小为什么不一样,如何求正方形的面积。在总结完正方形面积的求法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计算得快,最后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计算正方形物品的面积。
  2、调动学生积极性,各抒己见,注重应用。数学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以后,对于知识和应用,大多有各种想法。我们不能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此时,让学生多一点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会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不容忽视的帮助;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也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3、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通过把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的方法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同时,给学生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提示他们类似的求面积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体会不同图形,相同的求面积方法。同时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表演,如让两个同学扮演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或平行四边形,表演相遇后经过各种尝试组成一个长方形的经过。小小的活动却能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整个表演过程,学生必然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也必然得以提升。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日增月加。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融洽师生关系,产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1.角色的转换。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教师仍占据‚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只会成为听话的‚羔羊‛;教师要使自己变成学生的‚参谋‛,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参考信息;要成为一个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要成为一个仲裁者和鉴赏者,为学生的‚拨乱反正‛进行品赏。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进行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三、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自主学习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兴趣的源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动机。例如:我在进行‚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写出一个数‚128‛,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我让学生每人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谁说的数能被‚2‛整除,谁说的数不能被‚2‛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当教师对学生报的多位数都能准确说出能否被‚2‛整除时,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接着,我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吗?‛学生们都摇了摇头。此时,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我继续说道:‚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极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2) 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自学这些知识,这样的新课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只需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给予关键性的点拨。例如:小数的乘除法,它们的计算法则和整数的计算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小数点的位置是新问题。于是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在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上进行点拨,学生发现原来小数乘法仅仅是小数点在移动,于是很容易地突破了这个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分层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推导    有些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很难用旧知识来引导,就用一组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教学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这一内容,要求学生统计出一个路口过往不同类型车辆的数据,先列出一组设问:1、车辆来往有规律吗?2、用数数的方法行吗?学生在这组设问后想出统计各种类型车辆用画线段的方法,一条线代表一辆车,有的同学说用画正字的方法好数。这样一来,学生自己推导出了统计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很容易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调动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法的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学,其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兴趣。例如:我在进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时,以‚1/2‛为认识基础,先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然后再让学生折出不同形状图形的1/2,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从而抽象出‚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这一分数的本质特征,这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加深了理解,为后面的‚认识几分之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尝试创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本来就是通过不断尝试,寻找规律的一门科学,苏霍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体会尝试,敢于尝试,通过尝试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体验了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很容易地通过所列的2、5的倍数找出能够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也请学生罗列出3的倍数‚3、6、9、12、15、18、21、24、27……‛学生说,个位上的数从1—9都有,这怎么找规律呢?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个数各位上的数,细心的学生观察了一阵说:‚我试着和个位加十位的和正好能被3整除。‛一句话提醒了同学们,每个学生都动手算起来,一会儿,几乎每个学生都惊奇地喊着:‚是的,是这样的!‛学生们的脸上都绽放出喜悦的光芒.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他们的共同心理。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条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比如:提出问题时,可以根据问题难度程度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使数学课堂多样化 
(1)给学生讲关于数学方面的故事  
    一个好的故事能够鼓舞人、启发人、引导人。从故事中学习并且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对学生的学习有启迪作用。在课堂和课外,我都经常给孩子们讲这方面的故事,让孩子们对古人和科学肃然起敬并且暗下决心争取上进。我给学生讲如:祖冲之、张衡等古代数学家的故事,还讲一些如:‚阿基米德智破疑案‛、‚爱因斯坦表演数学游戏‛、‚‘摸彩’的奥秘‛等趣味数学故事。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做一些数学趣味游戏  
    学生都还是孩子,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游戏中学会知识。这是做数学趣味游戏的目的,例如我利用严子林先生研制的‚数学魔牌二十四‛进行计算游戏,把枯燥的基本数学计算变成趣味盎然的游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速度,训练其思维的敏捷和开阔,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数学的浓厚兴趣,在寓教于乐的智力游戏中,使孩子们变得聪明睿智,成绩提高。再如开展一些‚背对背画图‛的游戏,一个同学描述,另一个同学根据描述画出图形,‚猜日常物品‛的游戏。给出关于一个物品的描述,猜出它是什么东西等活动,让学生用数学语言交流信息,接收信息,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增加数学词汇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游戏都是学生最喜欢的,他们从中不仅得到乐趣、知识、还有兴趣。  
(3)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从哲学层面的生活理解:生活即数学,数学本身就是生活。对小学生来说,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就是一种最好的数学学习,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一个好办法。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每天作好记录,从学生的记录来看,他们不仅对课本上学的知识理解的更透彻,而且还将课本上没学的知识也掌握了。比如象税收、药品的剂量、汽车载重量,加油量和排气量、卫星发射和回收等。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怎样做才是他们乐于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掌握学生特点,只有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教学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使学生体验求知的乐趣.从而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减轻负担,提高效率.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产生亲身感受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对该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如笔者在教学小学六年级数学《相遇应用题》时,可以创设情景:两位同学代表两列火车,分别站于黑板前后,另一同学代表中间站,站在黑板的中间.让学生演示两列火车相遇的情景,并播放火车汽笛声,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相遇问题的条件和含义.
二、指导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总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理解就深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过程,大大地提高了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笔者在教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这一内容时,首先,出示问题:“把6个桃子分成2份,可以怎样分?”其次,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了三种^解答:“5和1”,“4和2”,“3和3”.最后,让学生观察,哪种分法最公平?学生思考后就知道“3和3”两份一样多,老师直接引入“平均分”这一概念.
三、运用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如幻灯、录音、计算机、录像等,在教学内容上的不同特点,按照教材需要组合教学媒体,发挥教学的优势,以创设新颖的教学设计,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掘教材的教学因素,突出教学重点.教具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具,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以达到数学教学之目的.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学生对推导过程,尤其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色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这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四、优化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课后练习是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关系之中,实行转换迁移水平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达到灵活的要求.要使课堂练习达到优化,必须正确处理课本、例题、习题、补充题之间的关系.做到铺垫练习引人入胜,尝试练习激发求知欲,巩固练习步步深入,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笔者在设计多题解,“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分米,宽3.14分米,把它围成一个圆柱体,所占空间是多少立方分米?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两种不同的围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设计开放题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掀起已有将近十个年头,其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每位教师的教育目标,然而数学却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能否完成本次改革的决定性因素。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街心广场》时,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杨航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杨航,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可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别紧张,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她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我高兴的说:“掌声鼓励。”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想: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文时,我结合文中歌手大赛的具体情景指定班里一名学生当5号选手,另一名当9号选手,通过计算他俩的比赛成绩来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在教学“试一试”和“练一连”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别由5号选手和9号选手带队进行比赛,看哪队学生全体做得又好又快,那队就赢了,并给获胜的同学要帖星表示祝贺。这样宣布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名学生也认真的计算起来,惟恐自己这一队输了。这样在课堂上引入竞争,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引发出来了。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我先让两名学生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在教室里作演示,让其他同学观看、分析、判断他们做的是哪一种情形,判断对的也可以让他们俩人一组做同样的演示,从而加深认识。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进行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生活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知识延伸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我让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收集电脑打印的购物小票,通过检验总金额是否正确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学习正负数时,我带着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记录各城市的气温,让学生懂得正数代表零上的温度,比较暖和,负数代表零下的温度,比较严寒。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五、作业批改,引入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看你的字真是一种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老师相信你能把字写工整,加油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有进步时,我就会在作业的评语中这样写到:“你进步了,孩子。”“继续努力吧,孩子。”并在旁边画上一个笑脸。或写到:“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如果他再进步了,我就会写到:“好样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高兴!”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生活化”和“数学趣味性”学习是密切联系的,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是在教师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技能还需要我们做许多的工作,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实践。只有通过全体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发挥他们的群体功能,提高学生的个体动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素养,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7.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有趣的内容,新意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课堂就会成为人人想上,人人想学数学。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使学生们更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索、思维和发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要为学生设计适合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地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多开动脑筋,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我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我们的图形王国中,有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它们幸福、快乐地生活着,经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其中,要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上来吗?这样导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合作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为这样的交流和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让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愉快发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合作交流的形式并不是多多益善的。如果随意地、过多地运用,就会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甚至产生副作用,得不偿失。我认为在以下几种情况较适合组织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
①、当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学生独立解决有困难时,可以提供材料,组织合作交流。如,在教学重难点处,就可以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操作中一起自主探索,在积极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获得探索与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比起教师的直接教给,可以说是效果显著,一举多得。
②、当教学内容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或者有多种思维结果时,也需要采取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这时,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让他们介绍自己的方法,倾听别人独特的方法和有创意的想法,拓宽了思路,还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取长补短,优化算法。例如:小明看一本故事书,4天看了80页,正好看了这本书25%,剩下的几天可以看完?学生先独立解答,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可以找到十几种解法。
三、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学会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操作实验中,要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巧设练习,增添学习兴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设计应在教学前,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教学内容重点,立足教材中的练习,与教材中的练习对话,领会编者的意图。同时,认真总结学生在学习中较难理解掌握、易产生混淆的地方以及与上下知识点联系较强的内容。老师应有意识地针对这些练习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必需的数学,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帮助学生真正消化、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课堂练习的设计,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外,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看谁的鲜花先开放给小马虎治病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各种游戏性的练习,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氛围中想学、会学、乐学,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8. 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融洽师生关系,产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1.角色的转换。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教师仍占据‚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只会成为听话的‚羔羊‛;教师要使自己变成学生的‚参谋‛,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参考信息;要成为一个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要成为一个仲裁者和鉴赏者,为学生的‚拨乱反正‛进行品赏。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进行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三、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自主学习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兴趣的源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动机。例如:我在进行‚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写出一个数‚128‛,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我让学生每人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谁说的数能被‚2‛整除,谁说的数不能被‚2‛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当教师对学生报的多位数都能准确说出能否被‚2‛整除时,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接着,我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吗?‛学生们都摇了摇头。此时,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我继续说道:‚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极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2) 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自学这些知识,这样的新课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只需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给予关键性的点拨。例如:小数的乘除法,它们的计算法则和整数的计算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小数点的位置是新问题。于是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在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上进行点拨,学生发现原来小数乘法仅仅是小数点在移动,于是很容易地突破了这个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分层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推导    有些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很难用旧知识来引导,就用一组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教学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这一内容,要求学生统计出一个路口过往不同类型车辆的数据,先列出一组设问:1、车辆来往有规律吗?2、用数数的方法行吗?学生在这组设问后想出统计各种类型车辆用画线段的方法,一条线代表一辆车,有的同学说用画正字的方法好数。这样一来,学生自己推导出了统计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很容易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调动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法的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学,其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兴趣。例如:我在进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时,以‚1/2‛为认识基础,先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然后再让学生折出不同形状图形的1/2,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从而抽象出‚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这一分数的本质特征,这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加深了理解,为后面的‚认识几分之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尝试创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本来就是通过不断尝试,寻找规律的一门科学,苏霍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体会尝试,敢于尝试,通过尝试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体验了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很容易地通过所列的2、5的倍数找出能够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也请学生罗列出3的倍数‚3、6、9、12、15、18、21、24、27……‛学生说,个位上的数从1—9都有,这怎么找规律呢?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个数各位上的数,细心的学生观察了一阵说:‚我试着和个位加十位的和正好能被3整除。‛一句话提醒了同学们,每个学生都动手算起来,一会儿,几乎每个学生都惊奇地喊着:‚是的,是这样的!‛学生们的脸上都绽放出喜悦的光芒.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他们的共同心理。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条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比如:提出问题时,可以根据问题难度程度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使数学课堂多样化 
(1)给学生讲关于数学方面的故事  
    一个好的故事能够鼓舞人、启发人、引导人。从故事中学习并且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对学生的学习有启迪作用。在课堂和课外,我都经常给孩子们讲这方面的故事,让孩子们对古人和科学肃然起敬并且暗下决心争取上进。我给学生讲如:祖冲之、张衡等古代数学家的故事,还讲一些如:‚阿基米德智破疑案‛、‚爱因斯坦表演数学游戏‛、‚‘摸彩’的奥秘‛等趣味数学故事。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做一些数学趣味游戏  
    学生都还是孩子,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游戏中学会知识。这是做数学趣味游戏的目的,例如我利用严子林先生研制的‚数学魔牌二十四‛进行计算游戏,把枯燥的基本数学计算变成趣味盎然的游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速度,训练其思维的敏捷和开阔,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数学的浓厚兴趣,在寓教于乐的智力游戏中,使孩子们变得聪明睿智,成绩提高。再如开展一些‚背对背画图‛的游戏,一个同学描述,另一个同学根据描述画出图形,‚猜日常物品‛的游戏。给出关于一个物品的描述,猜出它是什么东西等活动,让学生用数学语言交流信息,接收信息,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增加数学词汇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游戏都是学生最喜欢的,他们从中不仅得到乐趣、知识、还有兴趣。  
(3)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从哲学层面的生活理解:生活即数学,数学本身就是生活。对小学生来说,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就是一种最好的数学学习,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一个好办法。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每天作好记录,从学生的记录来看,他们不仅对课本上学的知识理解的更透彻,而且还将课本上没学的知识也掌握了。比如象税收、药品的剂量、汽车载重量,加油量和排气量、卫星发射和回收等。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怎样做才是他们乐于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