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汇交

2024-05-07 03:34

1. 地质资料汇交

根据全国地质资料馆成果地质资料、原始资料的现行管理方式,建立统一的成果、原始资料目录清单的上报、清单在线处理(确认验收合格、修改补充通知、退回通知、资料转送等)系统及数据库。全国地质资料馆及省级馆藏机构分别对汇交到各单位的资料进行处理。建立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在线汇交系统,统一协调全国地质资料馆与省级馆藏机构的汇交处理工作,确保汇交及处理的信息能及时反馈到国家管理部门。
汇交人将需要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提交给馆藏机构的管理人员,由馆藏机构管理人员将目录清单录入数据库。馆藏机构依据目录清单,根据实际资料的接收处理结果,在线完成资料验收和转送工作,并将所有处理信息及状态信息存入数据库。地质资料主管部门通过监管平台,能及时查看地质资料的汇交结果,根据实时汇交情况进行决策,加强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
通过建立统一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与服务信息数据库,可以保存在整个地质资料汇交业务中形成的管理性数据和后期编录的服务性数据,并按照谁接收、保管地质资料,谁进行数据采集、录入的原则,由国家级、省级馆藏机构分别承担各自的数据库维护工作,包括汇交信息、服务信息和业务管理3个部分的数据。
通过建立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平台,由国家馆藏机构在网上统一发布、接收信息,解决地质资料汇交、馆藏和服务管理方面的3个问题,并解决国土资源部与省级相关部门间的通讯衔接和上报清单、地质资料的流转问题,实现地质资料的汇交、接收在线管理。

地质资料汇交

2.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管理问题之探讨

路 焕 董 涛 韩淑敏 庞润东
(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
摘 要 国家对地质资料进行统一汇交制度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识到应进一步提高对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的认识,统一思想,提高业务人员素质,为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 成果地质资料 存在问题 对策与措施
地质资料是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的重要信息资源,反映了不同的地质现象,是开展地质工作综合研究的成果,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地质资料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在开展地质勘察及地质科研工作中形成的知识性财富,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客观信息和研究成果。管好用好地质资料,对我们不断深化对地球科学的认识,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防治地质灾害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土资源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提出,地质信息的二次开发利用和共享服务纳入“两化”总体思路。而提高信息资源二次开发、共享服务和综合利用的基础前提,是必须拥有准确翔实的地质资料,特别是各类地质图件。但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地质资料的服务质量,阻碍了今后地质工作的开展和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作为省级成果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抓好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质量,解决汇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奠定基础。
1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汇交时间严重滞后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349 号令)对地质资料的汇交期限有明确规定。但是,近几年地质资料汇交中,超期限汇交已经是普遍现象。汇交滞后的一种表现是,地质资料不能按时汇交,汇交人往往是在办理探、采矿权证的延续或其他工作,必须需要汇交凭证时,才想到地质资料的汇交。另一种表现是,验收不合格的资料退回修改时,不能按时返回。
1.2 欠交地质资料现象突出
以往地质资料汇交,主要是由地质勘查单位形成,即国家投入资金,地质勘查单位完成,由地勘单位负责汇交。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项目的逐年增多,给资料汇交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由于市场项目特有的短期性、项目人员的不稳定性,资金投入渠道的多元化等原因,使过去单一的汇交制度发展为现在领域更宽的复合型、属地式汇交管理,再加上部分汇交人对汇交资料的范围、要求不够明确,资料管理部门对汇交工作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跟踪和管理,从而造成汇交资料的质量问题和欠交现象的出现。据统计,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馆自 2006 年至 2010 年欠交的成果资料总计达 518 件。欠交的原因是:有的因领导、项目负责人及体制变动较大,形成责任不明确;也有资金不落实,报告无法复制;还有因为对汇交办法的认识不同,只汇交给相关部门或者地方出资者,从而出现了地质资料馆收集成果资料难的问题。
1.3 质量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地质工作得到较快的发展,山东省地质资料汇交量也呈现上升趋势:2003 年 224 档;2004年221档;2005年286档;2006年358档;2007年629档;2008年524档;2009年568档;2010年638档;2011 年 582 档。
但由于各种原因,成果地质资料从内容质量到印刷质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汇交的地质资料,全年一次通过检查的寥寥无几;有的资料要修改几次,才能达到汇交要求。
1.3.1 电子文档与纸质资料在内容信息上不一
主要表现在附图色彩出现偏色、丢色等现象,岩性符号不一致,汇交的源电子文件不是最终的矢量文件;电子文档或纸质资料内容信息不对应。
1.3.2 图件质量下降
图件制作时采用的符号和色彩不符合地矿行业制图标准,图件输出时选择的参数不对,分辨率太低,图像不清晰,部分大型图件 A0 在印刷时缩小成 A3 图件信息根本无法浏览;在汇交的电子文档中提供的相关文件(如系统和子库)与所汇交的图件不匹配。图纸的折叠不符合规范要求,没有按规定折叠成手风琴式,常把图纸的有效信息折叠在外,有的图纸折叠的规格过大,超出标准装具的规格。
1.3.3 资料的装订、印刷质量差
主要表现:采用铁装订,有的甚至是活页装订,装订顺序错乱;印制的地质信息重叠、不清晰、不完整;纸张单面印刷;纸张的质量差,墨迹不牢,轻抹就掉,无法长期保存。附图或图册没有按规定尺寸印刷。
2 解决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难及质量不高的对策与措施
2.1 提高汇交意识,统一思想,把《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落实到实处
2006 年,《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国土资发 [2006]210 号),使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有了比较完整的技术标准。但要把《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国土资发[2006]210 号)贯彻落实到位,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熟悉资料汇交的法规和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把目标的重点放在出资人和汇交责任人身上要提高出资人、汇交责任人的汇交意识,认真学习《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对汇交成果地质资料的质量也不容忽视,不仅要重视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各项目单位和出资人在成果资料的制作过程中,还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予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果资料汇交的质量,并杜绝欠交现象的发生。
2.2 建立汇交监督和制约机制
法制是保障社会有序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建议尽快建立资料汇交监督机制、地质项目跟踪管理登记制度和汇交备案制度,对资料汇交实行全程监控。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执法检查,对不汇交资料的要依法进行处罚。建立资料汇交与项目管理联动制约机制,把地质资料汇交与地质工作投入、经济责任考核、矿权设置挂钩,彻底解决地质资料的欠交和汇交滞后问题,真正把汇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3 加强地质资料形成过程的质量监控,提高质量的成果资料
第一,建立地质资料质量监督审查负责系统。为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根据地质工作实际,对原始地质资料实行质量监督项目负责制,赋予项目负责人特殊的权力。受委托的组长将对自己负责区域内的原始地质资料的建档、归档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了解项目完成情况,协助有关科技人员做好归档和验收工作。
第二,质量检查活动。要求各地勘项目实施单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这是今后地质资料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全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后,针对突出问题或特殊情况,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质量抽查,特别是对问题较多的矿产勘查项目管理一定要严,查处力度要大。
第三,提高地质工作者的质量意识。长期以来,地勘工作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缺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意识,对汇交成果地质资料的认识不高。只有调动全体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以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作指导,建立起本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每一个工作过程都受到监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果地质资料的质量问题,提交高质量的成果报告。
第四,强化培训,提高汇交技能。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和馆藏机构应定期地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项目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更新培训,拓展培训地质报告编写和图件制作的内容,尤其是电子文件汇交培训指导,使地质资料汇交人了解地质报告的编写规范、各种地质图的制图标准,掌握地质资料和电子文件汇交的要求和管理的基本技能,统一地质资料形成、汇交管理的标准和技术要求,提高地质资料汇交质量。
2.4 提高业务人员素质,是汇交成果资料质量的保证
档案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都是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的承担者,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熟悉国家有关汇交资料的法律、法规。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市场项目的特有性和项目人员的不稳定性,举办相应的培训班,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对那些直接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要加强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培训;对熟悉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档案知识的培训,使他们都成为既懂计算机又懂档案管理的人才。通过多渠道、多方位、有意识的方式进行培训。这样,在制作电子文档过程中,不仅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益,而且还能保证电子文档的质量。
2.5 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
建议每年开展地质资料汇交大检查、大评比,及时召开地质资料工作表彰大会与优质报告评选活动,对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质量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汇交工作较差的单位予以通报,并追究相关责任。采取引导、鼓励、处罚与表彰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地质资料汇交率与汇交量的提高。
总之,我认为要做好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抓好负责人是关键,提高汇交意识、统一思想是前提,提高项目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保证。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是手段,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利用。向国家汇交合格的成果地质资料,是广大汇交人应尽的法律义务,提高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是我们每个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3. 对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梁其华
(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
摘要 为进一步完善电子文档汇交制度,提升地质资料汇交质量,保证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顺利完成与汇交,笔者通过近几年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制作与汇交,取得了一些肤浅的认识,与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 地质 资料 电子文档
0 引言
地质资料是国家重要的档案资料,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精神,进一步完善电子文档汇交制度,提升地质资料汇交质量,实现电子文档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已经成为档案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国土资发〔2010〕210号)和《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技术要求》,结合笔者在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提出一些肤浅看法与大家交流。
1 地质资料概念和分类
1.1 地质资料
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以文字、图表、声像、标本、样品、岩矿心等不同形式存在的地质、矿产信息和实物等。
1.2 地质资料分类
1.2.1 根据地质资料自然形成的顺序分类
分为实物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
实物地质资料: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岩矿心、岩屑、标本、样品、光薄片等实物及其配套相关资料。
原始地质资料:指在进行地质工作时直接形成或采集的,以各种载体类型存在的原始记录、中间性解译资料、地质工作成果原稿等,它是地质各行业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成果地质资料:指各类地质工作与科学研究项目结题后,按相应技术规范和原项目设计要求以文字、图、表、多媒体、数据库和软件等形式提供的反映工作成果的一整套科技文件材料。
1.2.2 根据专业内容分类
分为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地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探地质、化学地质、遥感地质、地质测绘、实验测试、探矿工程和地质科研等。
1.2.3 根据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分类
分为涉密地质资料和非涉密地质资料;按投资者的利益又可分为保护性地质资料和非保护性地质资料。这二者组合形成涉密的保护性地质资料、涉密的非保护性地质资料、非涉密保护性地质资料和非涉密的非保护性地质资料4类。
2 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有待细化
尽管国土资源部已颁布了《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以下简称《格式要求》),但这只是总纲式的规定,具体到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中,尤其是正文排版和图类制作时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缺少参考的依据和细则。因此,从格式要求方面,应制定更加详细的地质资料汇交细则和规定。针对所汇交地质资料电子文件,从封面、扉页、目录、版面、字体、图类、表类、用纸、命名等各个方面进行详尽规定,以提高地质资料汇交质量。
2.2 规定与要求有部分冲突
在电子文档排版制作时,一般参考《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而此规定和《格式要求》在标题级别命名方面不一致。
《DZ/T 0131—94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第5.9.1.1 条规定标题级次为: 报告正文标题分四级。第一级为“章”,是报告内容的基本划分单元,以下2~3级分别为“节”、“条”、“款”。而《格式要求》中要求标题为:资料的题名、篇名、章名、节名等标题应用标题命令定义,标题阶次依次降低(如1~4级标题),同一层次标题的阶次应相同。这些不一致,在电子文档制作中易造成标题定义的不统一。
2.3 报告图类的格式要求不详细
《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技术要求》和《格式要求》中,对附图的图面内容、图名的字体及大小、比例尺、经纬度及经纬网、图例、图签内容、图号、接图表和出图纸张等编写格式要求未做详细规定。而《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中按《DZ/T0033—1992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缩写规定》和《GB958—99 区域地质图例》两个标准规范要求进行,但这两个标准不易找到,因而在制作图类时常出现以下问题:
1)附图图名不规范,图名下易遗漏比例尺,无经纬线和图签,或图签位置随意放置,图签内图号和顺序号编制不统一等等。
2)附图和插图概念混淆,正文中常放置附图,或多个小的附图放置在一张图纸中,图册纸张大小不一致等。
3)《格式要求》规定:“当附件类文件中又含有一套附图、附表等类文件时,应将它们合并到相应的类别中,并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进行说明”。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合并到相应的类别中在理解上偏差较大;二是电子登记表也常常漏掉说明;三是目录编制混乱或不编附图目录。
2.4 归类、目录编排和命名不统一
2.4.1 归类不统一
目前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经常出现分类不正确的情况,特别是在附件类、审批类和其他类等组织归类上存在不统一。具体包括:项目任务书、合同书、原始文件目录、设计评审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电子登记表、实物清单及资质等归类不统一,有的归为附件类,有的归为其他类。
2.4.2 目录编排不统一
任务书、审查意见书、评审意见书、原始文件目录和实物清单等是否在目录中列出? 在给省级国土资源厅和全国地质资料馆汇交时要求一一列出,而在向华北大区资料馆汇交时则要求删掉此部分内容。
2.4.3 命名不统一
当一个项目含有2年以上任务书时,建立多个电子文档还是一个电子文档及怎样命名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Q01-0002和Q02-0001命名常混淆。
2.5 制作电子文档软件更新慢
因各地质单位制作电子文档的电脑涉密不能与网络连接,造成ED-Maker3.3相关软件不能及时升级,目前已经不能正常使用,而新ED-Maker软件的更新升级慢,至今没有统一培训正式使用,所以在电子文档生成PDF文件及一些表格填写时需采用手动方式来完成。PDF文件生成只能在网上下载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 7.0软件后一个文件一个文件转换。利用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 7.0软件生成PDF文件与Microsoft office word版本有关,Microsoft office 2003版生成PDF慢,易出现不能生成现象或丢失书签、产生空白页、字体不完整等问题;而Microsoft office 2007、2010、WPS版本在生成PDF文件时直接、快速,不会丢信息,但正文中的插图和插表有时在不同电脑上打开易产生变形和跨页,需要重新排版,造成增加工作量。
2.6 定密
2007年开展地质资料涉密清理工作以来,要求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时须一并提交涉密数据库和地质资料涉密情况登记表,目前因多数地质单位没有成立地质资料定密小组或委员会,地质成果资料密级主要由资料管理员兼电子文档制作员自己来定,而资料管理人员对各类地质资料技术参数及内容掌握的不是很专业,所以汇交中定密不准,出错现象比较普遍。
3 电子文档制作的几点建议
3.1 尽快出台新的格式要求
1)建议《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技术要求》改名为《地质资料汇交格式要求》,各类地质资料制定统一格式标准,如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石油地质资料、海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工程地质资料、环境地质资料等尽量采用统一汇交标准进行汇交,这样简便、统一,易验收、易管理、易汇交。
2)统一报告封面、扉页和目录编制,如字体及大小、封面和扉页内容等统一规定。目录编制:一个项目有正文、多个附件、附件中的附件、附件中的附图等,目录的编排应一一做出详细的规定,列出样式。
3)统一报告文字版面。因《格式要求》中要求字体大小不小于五号字,这样造成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人排版的正文行距、字体等版面不统一、不美观。建议统一报告文字版面要求,具体包括字体及大小、插图的要求及编号、插表要求及编号、A4和A3页码的设置等问题。
建议把《DZ/T 0131—94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中相关格式规定作为排版内容标准作为《成果、原始地质资料汇交格式要求》第3章的内容。
3.2 及时升级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软件
尽快培训、使用ED-Maker新版本软件,各级地质资料馆应配置统一系统制作软件和汇交格式标准。
3.3 进一步规范附图编号及命名
电子文档的正文和附件中的附图目录编排在各自的报告中,图号应各自用阿拉伯数字从1编起采用顺序号连续编排。附图原文件夹按顺序号建立文件夹编号,文件夹命名和附图顺序号一一对应,文件夹命名如T01-0001,……,T01-000N,并在电子登记表中予以说明。
3.4 不断完善汇交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建议主管部门加强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每年对汇交质量好的制作单位予以表扬和发放电子文档制作汇交优秀证书以资鼓励;对汇交质量差、返工次数达到3次以上的制作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将资料汇交质量作为地勘单位年终项目核算的重要内容。
3.5 合并电子登记表和原始、成果地质登记表
因《原始、成果地质登记表》首页和《电子登记表》一致,后面内容与原始文件目录内容一样,建议去掉《原始、成果地质登记表》,直接在原始文件目录中增加填写是否汇交一栏。
3.6 《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技术要求》目录设计建议
目录
前言
1 概述
1.1 引用法律文件
1.2 引用标准规范
1.3 名词解释
2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无变化)
2.1 地质资料管理体制
2.2 地质资料汇交人
2.3 地质资料汇交内容要求
2.4 地质资料汇交范围
2.5 地质资料汇交程序
2.6 地质资料汇交份数
2.7 地质资料汇交时限
2.8 延期汇交
2.9 地质资料保护申请
2.10 地质资料汇交凭证发放
3 地质成果报告格式要求
3.1 报告封面、扉页格式
3.2 目录要求
3.3 文本部分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及编制
3.3.1 文字格式要求
3.3.2 插图格式要求
3.3.3 插表格式要求
3.4 附件格式要求
3.5 附表格式要求
3.6 附图类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
3.7 特殊图件汇交和制作要求
3.7.1 MapGIS 软件形成的图件要求
3.7.2 AutoCAD软件形成源文件要求
3.7.3 MapInfo格式的文件
3.7.4 Surfer格式的异常图
3.7.5 CGIS制作煤层柱状图
3.7.6 ArcGIS格式图件汇交制作
3.7.7 图册电子版本的制作
3.7.8 只有图册,没有单张图
3.7.9 既有单张图又有图册
4 数据库资料汇交技术要求
4.1 数字填图数据库资料汇交整理
4.2 数字填图数据库资料的格式要求与编制
4.2.1 格式要求
4.2.2 编制
4.3 数字填图数据库资料的组织形式
4.4 数据库和软件类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及编制
4.5 多媒体类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及编制
5 原始地质资料格式要求
5.1 电子数据整理
5.2 分类
5.3 编制
5.4 命名
6 电子文档命名、编制
6.1 电子文档制作版本
6.2 电子文件分类
6.2.1 成果资料电子文件分类
6.2.2 原始资料电子文件分类
6.3 电子文件命名
6.3.1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命名
6.3.2 原始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命名
6.4 电子文件的组织
6.5 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及编制
6.6.1 总体要求
6.6.2 附加文件的格式要求及编制
7 纸质地质资料要求
7.1 纸张要求
7.2 印剧要求
7.3 装订要求
7.4 盖章
7.5 附图
7.6 编目
8 地质资料验收要点
8.1 检查汇交的地质资料范围、内容及份数
8.2 检查齐全完整性
8.3 检查盖章
8.4 检查纸质文件的质量
8.5 数字填图数据库资料的验收
8.5.1 数据的齐全性检查
8.5.2 数据的完整性检查
8.5.3 数据的正确性检查
8.6 检查汇交原始盘
8.7 检查电子文件登记表信息
8.8 纸电对照检查
9 地质资料转送要求
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的一些体会和想法,希望通过这些建议,对《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技术要求》早日出台和提高地质资料汇交质量有所帮助,以便更深层次开发地质资料的价值,更好地为社会建设服务。
参考资料
[1]全国地质资料馆编.第七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2]全国地质资料馆编.第六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

对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4.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与管理存在问题思考

张红英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54)
摘要 为保证成果地质资料汇交质量、延长资料的可再利用生命周期,本文主要针对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与管理中存在的真实、完整、可用性、安全性方面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 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与管理;问题
为推进地质资料管理现代化进程,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地质资料作用,完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制度,保证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能有效地得到管理和利用,国土资源部2002年颁发制定了《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试行)》,并于2006年进行了全面修改完善,经过这几年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的试行和贯彻执行,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制作和汇交质量逐年提高,但仍存在着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管理工作也迎来新的挑战。
1 存在问题
1.1 真实、完整、可用性
汇交成果地质资料的真实、完整、可用性是保证成果地质资料质量和利用服务的基础。但是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文件材料不全、电子文件与纸介质资料内容不一致,这是电子文件汇交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电子文档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和载体之间传递和复制,而内容、信息形态无任何变化,很难像纸质资料那样能确定哪个是“原件”,哪个是“复制件”,从而直接影响到如何才能保证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电子文件本身不能被人们直接读取,必须借助于专门软硬件系统,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般的信息设备如计算机更新很快、常用的WINDOWS系统及WORD版本升级更快,几年时间就会过时被淘汰,而耐久性较好的电子文档载体如光盘在适宜条件下也许可以保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若干年后有可能出现虽然有保存完好的光盘等电子载体,但读取设备及软件系统可能已从社会上消失,无法找到相应的读取软硬件系统,那时电子文件就会变为无法读取的死信息。
软硬件迅速更新并被淘汰的现状和具有永久利用价值的电子文档要求永久保存之间的矛盾亟待考虑。
1.2 安全性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在其形成、存储、利用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安全的因素。
(1)汇交的电子文档携带有病毒,这会对其保管和利用造成潜在的危险,有的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电子文件不具有固定的存储载体,电子文档易更改,对电子文档具有一定权限的人可以对其任意增加、删除、修改,而操作者本身不留任何痕迹,所以为保证电子文档的安全、正确和完整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及制定一套配套的管理制度。
(3)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推荐电子文档汇交载体为只读CD ROM光盘、DVD光盘、硬磁盘,现电子文档的长久保存常见载体有硬磁盘、软磁盘、光盘、磁带等。由于受磁场和外界条件的影响,这些存储载体可能会消磁、老化和自然损坏,从而损坏或彻底破坏载体上记录的信息。另外由于设备的不断更新,原先使用的存储载体可能已不被使用或得不到技术支持。如早期曾广泛使用的5.25 英寸的高密或低密磁盘,现在已基本淘汰。
1.3 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不适应性
对电子文件制作、电子文件归档检查验收及其归档后形成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管理,绝不是仅仅懂得纸质地质资料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管理人员所能胜任的;也不是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的人员所能胜任的;也不是仅仅懂得地质专业技术的人员所能胜任的。但目前地质资料管理部门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也不甚合理,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而且资料部门由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条件所限,在引进人才方面与其他部门相比,往往处于劣势,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素质更亟待提高。
2 解决问题思路
2.1 对电子文档真实性问题的解决
(1)加强地质工作项目的管理环节,严格项目成果的评审验收,成果地质资料的纸介质与电子文件的规范要求作为评审验收内容之一,并将审查认定的文件材料作为归档资料,交于相关资料管理部门备案作为备查;同时明确汇交人责任,要对汇交的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严把汇交前检查验收关,保证电子文档与纸质资料内容的一致性与正确性,对存在伪造虚假汇交资料现象的单位或责任人按相关法规、办法采取处罚措施。
(2)由于电子文档可以随时变换载体,或被不留痕迹地改动,所以为保证电子文档的真实性要采取一些专门措施。如资料管理人员在电子文档接收、验收、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各环节建立起规范的业务标准、严密的规章制度,使得对电子文档的修改、存取、传输等任何操作都进行实时登记,以密码形式存储并有防删改措施,并将电子文档备份以备查询,从而构建起一个维护电子文档、电子文档的原始性和真实性的管理保护体系。
(3)由于电子文档具有系统依赖性和设备依赖性,所以在管理电子文档的时候,资料管理部门必须考虑是否需要购置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这些软件和硬件现在市场价格是多少,软件的使用权限及硬件的使用寿命有多长,软硬件是否易于使用等问题。采用保存电子文档相关支持软硬件的方法,使电子文档需要恢复时,可运用存储的相关软硬件,以原始形成时的显示格式恢复,保证正常利用。
2.2 对电子文档安全性问题的解决
(1)做好入库前检查验收工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的信息安全、有效直接影响着电子文档的保管和利用,所以在制作电子文件时必须把电子文件的安全性检查放在首位。
(2)认真研究解决电子文件保存问题。我国目前尚无专门针对电子文件长久保存的标准规范,已有的某些规定还都局限在具体的保管环境和技术参数的选择上。《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和《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也只是对归档环节中的电子文件载体、格式、软硬件提出了具体要求,而没有涉及长久保存的具体方案。其他的相关规定只是散见于个别标准规范中的某些条款,比如:《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的第八条要求“档案管理软件应具备较强的数据独立性,确保在软、硬件环境发生变化时数据的完整、安全迁移有效利用”等。另外以光盘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从理论上讲能够长期保存,因为它的信息读出是无接触式的,不存在磨损。电子文件记录在介质层上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不怕外界磁场的影响,不会直接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水分及有害气体的侵害。但是,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实际贮存的验证,所以,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问题也是有待资料管理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3)认真做好电子文档的保管。①保持良好的保存环境,可以延缓电子文档载体的自身老化,还可以减慢载体上所存信息的自然衰减,所以电子文档载体(目前主要为光盘及硬磁盘)的保存环境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要求,库房温湿度控制在国家要求范围内,远离强磁场和有害气体,载体直立排放等。还要建立电子文档维护管理的记录。维护管理记录信息可包含以下内容:电子文档号,资料入库前检查验收情况,定期检查情况与存在问题,以及问题解决处理情况、备份情况等。②文件管理国际标准ISO15489-1认为迁移(在保证文件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读性的前提条件下,将文件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的行动)被认为是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的必须和恰当的选择,也是目前比较成熟和频繁使用的方法。但是,数据迁移并不能保存数据的全部原始信息,每一次迁移操作都可能丢失一定的信息,频繁的迁移也会积累较大的信息损失。
故此目前数据备份是保证电子文件安全存储的主要手段,对于长久保存的电子文件,必须定期进行复制,以防止信息损失。
数据备份主要有三种形式: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同时系统备份(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也应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存储体系建立在备份制度完善的基础上,有利于数据的恢复与利用。
2.3 加强电子文档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
对于各单位或相关部门一是在重视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培训的基础上,重视电子文件管理知识的培训;二可以组织资料管理人员去相关单位或部门学习关于电子文件(文档)管理经验。
对于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者面对电子文档带来的挑战不能消极等待,而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各专业的工作流程,使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既符合汇交要求,又保持各专业特点,针对电子文件管理中的问题采取措施,以确保电子文档的真实完整、安全可靠,能够永久地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使其在地质工作及社会化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问题的初步探讨

王瑞红 刘凤民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北京 101149)
摘要 实物地质资料具有的原始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认识的依赖性、重置成本高、运输成本高、库容需求大、利用受限等特点,决定了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与成果地质资料相比存在更大的难度。本文就实物地质资料在汇交中涉及的管理与保管责任、保管单位与库房分布、筛选以及汇交程序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
一、实物地质资料的特性
1.原始性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最直接的产物,来于自然,没有修饰,是一种客观的实体,具有最原始、最可靠、最真实的特点,更具权威性和凭证性,是其他地质数据的来源基础。
2.唯一性
一块标本、一段岩心,取自地球的某一部分,它代表了这一部分的构成。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世界上没有任何完全相同的客体;与其他地质资料相比,成果地质资料可以同时制作若干份,而实物地质资料是唯一的,没有完全相同的实物。尽管我们可以把岩心劈成两份,样品可以制成副样,但是,两份岩心的特征和组成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部分不能完全代表整体。这是人们进行岩心缩减时非常慎重的原因之一。
3.不可复制性
以纸介质为载体的成果地质资料,利用复印机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复制,而不会丢失重要信息;数字化的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复制更加方便。但无论使用什么手段,利用什么设备,人们也无法得到赋存相同信息的实物复制品。
4.认识的依赖性
从认识论的角度,人们对客观实体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认知程度取决于认识方法、认识水平、认识手段以及客体的复杂程度。实物地质资料包含着地球的原始信息,这些信息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地球的组成和地质作用,但这些信息不能自我表现,只能通过观察、测试、分析、研究来发掘。人们所获得的信息仅仅是所包含信息的一个子集,信息量的大小,依赖于个人的认识水平、仪器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等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人们对实物地质资料的认识永远不会完结。
5.重置成本高
实物地质资料的取得尤其是岩矿心的取得,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成本很高。但是,一些地质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支撑。比如由于选矿技术的突破,一些非矿岩石变成了矿石,矿床需要重新评价和计算储量。如果原来的岩心保存完好,重新取样化验就可获得品位数据。如果岩心已经废弃,则需要重新布置钻探工程,取心化验。
6.运输成本高
由于实物地质资料主要由岩矿石构成,体重大,将岩矿心移交给国家和地方政府岩心库保管,运输成本高。
7.库容占用大
实物地质资料是来自自然的客体,内容与载体统一于一身,需要很大的储存空间。
8.传播困难
由实物自身的特性所决定,实物的观察、取样只能作用于实物本身,必须到实物的存储地实地工作,即使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人们也很难实现远程的全息观察,更不能异地采样分析。虽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借助计算机网络,对实物的立体图像进行仿真观察,但与实体相比,在处理和传递过程中一部分信息已经丢失。
9.利用受限
实物地质资料的利用,除了各种无损观察以外,多数情况下需要切片和取样化验,这势必对资料造成一定的破坏,且这种破坏是无法弥补的。因此,所有的馆藏机构,对实物的利用都有限制。
二、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的几个问题
实物地质资料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汇交管理与其他地质资料存在差异,在地质资料统一汇交的大前提下,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办法应有特色。
1.管理与保管责任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与保管责任必须符合《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
《条例》规定地质资料汇交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两级管理,并规定了两级主管部门在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上的分工。
目前,我国的地勘体制正处于转型期,多种类型的地勘单位或地勘工作投资人并存,造成了事实上的地质资料多口径管理,地质资料管理体制不顺,其结果是工作单位的地质资料需要向各方面汇交或提交,加重了他们的负担。成果地质资料可通过复制多份应付这种情况,而实物地质资料则不行。
美国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国家一级,美国联邦政府的岩心库主要由美国内政部的地质调查所负责,其他部门根据需要也建有岩心库;在州一级,各州地调所建有自己的岩心库,保存矿业公司依法提交的岩心样品以及州地调所工作所形成的岩心样品。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实物地质资料主要由国家和省级政府直属的地质调查所负责管理和保管。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地质资料由国家统一管理,实物资料的保管是否可考虑国家一级主要委托中国地质调查局以及所属的大区地调中心保管,省一级主要委托各省地调院保管,其他特殊的实物地质资料(如石油、放射性等)委托相应单位保管。
2.保管单位与库房分布
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单位是实物地质资料接收、验收、保管、提供社会利用的实施单位,保管单位的分布要按照相对集中、布局合理、方便利用的原则。
按《条例》规定,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有三类:全国地质资料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受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对于实物地质资料来讲,与全国地质资料馆对应的是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和矿业开发程度的不同,全国各省区的实物地质资料分布不均衡,有的省区实物地质资料数量非常多,而有的省区非常少,如果全国按统一的重要程度,衡量实物地质资料是否汇交,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有的省由于库容问题,一些重要的资料不能入库,忍痛割爱;有的省可能会把一些不太重要的资料入库,增加库藏。同时,由于地质分区与行政分区不相适应,地质上密切相关的实物,可能会被人为地割裂开来。
从国家的角度和实物地质资料统一管理的目的来看,实物库的布局,应由国家宏观调控。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由国土资源部管理,主要由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保管,特种实物资料由委托单位保管;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管理,主要由与其相应的地质资料馆保管。根据实际需要,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建设几处实物库,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不单独建设实物库,与邻省联合建设。
3.筛选
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规定,向国家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汇交的数量是很有限的。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具体项目来讲,不是所有的实物都要汇交,除特别重要的项目(如科学钻探)外,一般项目只需汇交所取得实物中的一小部分,这部分实物基本代表了该项目的基本地质情况,有代表性的几个钻孔的岩矿心和地表主干剖面的标本等;二是虽然每个项目都有汇交的义务,但并不是每个项目都一定汇交。从馆藏要覆盖全面、藏量适当的原则考虑,过去工作程度高的地区,馆藏(或确定需要补交)的实物地质资料已经较为丰富了,可以代表本区的地质情况,再做的项目就可以少交或免交。
究竟哪些实物地质资料需要汇交,哪些不需要汇交,这就存在一个筛选问题。
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是依据《条例》和《实施办法》的规定,在地质科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生产科研实际,按照一定原则、依据和程序,从地质工作形成的大量实物地质资料中,挑选出需要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的过程。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围绕实物地质资料的采集和入库问题,集中研究了入选国家库的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问题,提出了入选国家库实物地质资料的条件,制定了筛选原则、筛选依据和筛选程序。
4.汇交程序
实物地质资料产生后,经过筛选,基本上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向国家级或国家委托的保管单位汇交;一部分向省级保管单位汇交;其余的由汇交人保管。但是,这三部分的划分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尤其是汇交人自己不能确定。我们认为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程序是:首先由汇交人将实物地质资料目录随同成果地质资料一并向国土资源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汇交;然后由汇交管理机关和馆藏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筛选,确定汇交目录,并书面通知汇交人,汇交人按照书面通知,将应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按指定的时间运送到指定的地点,由馆藏机构验收,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单,并入库登记,不合格的,汇交人补正后,重新汇交。
三、结论
实物地质资料自身的特性决定它的汇交管理和保管、汇交程序与成果地质资料有所差异,在汇交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其目的是怎样管好用好这些宝贵的实物地质资料,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submission of Geologicalsamples
Ruihong Wang,Fengmin Liu
(National Geologicalsample Center,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1149)
Abstract Geological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with originality,uniqueness,non-duplicability,knowledge-dependence,high cost of replacement and transportation,high need ofstoragespace,and utilization limitation.such characteristics causesubmission of geologicalsamplesmore difficult than that of geological archives data.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discussessome problems about responsibility ofmanagement and custody,custody institution,storage location,selecting andsubmitting procedures.
Key words geologicalsamples;submitting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问题的初步探讨

6. 地质成果资料汇交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沃恒怒 卫秋婷 汪蓓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研究院)
摘要 本文对地质科研单位上交研究成果资料的电子文档、纸介质文档以及网上发单制作中存在的一些完整性、格式性等方面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强调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可用性、完整性和格式性。以保证上交地质成果资料的质量,充分发挥地质成果资料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地质成果资料 格式规范 汇交 对策
0 引言
地质成果资料是研究人员通过地质研究、油藏研究以及工程研究所形成的最终成果报告,是作为国家行政许可开展的探矿和采矿工作,即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开展矿产勘查、开采活动的结果汇总。是国家、企业甚至个人再开展地质项目,以及地质工作者再开展地质调查、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工程地质勘查(勘察)等地质活动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其真实性和可利用性尤其重要。
成果地质资料主要包括纸介质成果地质资料及与其内容相一致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两个部分。进一步完善地质成果资料电子文件、纸介质文件,提高地质成果资料管理水平,确保成果地质资料的纸介质、电子文件能有效地得到管理和利用,是各企业的目标,其依据是《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中石化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等国家和企业管理文件。根据目前实际汇交情况,本单位在汇交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本汇交单位以往验收、汇交报告中容易出现的电子文档不合规范;表格、文字、附图、附表等表示形式各不相同;纸质汇交资料与电子文档不相符、资料不全、图件系统库缺失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以确保汇交的地质成果资料合格率能大幅提高。
1 电子文件验收检查
1.1 电子文件资料安全性检查
由于本单位是成果地质资料产生单位,很多电子文件的产生都较为复杂,例如:很多成果地质资料中都有附图册;很多图件是经过层层叠加或通过两张或更多张电子图进行对比;很多附件是由不同的地质建模和油藏数模软件形成的数据体,且均需在软件上进行操作。上交验收前应对其安全性、有效性逐一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接收的电子文档不能携带病毒。这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严格做好,任何病毒的电子文档都会对成果地质资料的电子文件保管和利用造成危险,有的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2)其载体应能在通用的读取设备上被正确读取,并能在其相应的软件环境下正常打开浏览和利用。
1.2 电子文件资料完整性、准确性检查
地质成果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地质成果资料质量的保证,可为后人再研究提供资料基础保证和有效参考。对每份电子文档中的每一个电子文件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应逐一进行检查,检查其文件格式、文件命名、组织方式、目录文件制作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电子文件所记载的信息内容与对应的纸质资料是否一致,影像是否清晰、完整等,以保证电子文件的齐全、完整和准确。
1.3 电子文件内容及格式检查
目前本汇交单位上交的地质成果资料电子文件在文本格式检查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地质成果资料文件正文排版较混乱。如文中插表、插图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显示方向不是向上,这样不方便借阅者在计算机上浏览;有些报告文件内容分割成数个电子文件,比如封面、目录、报告内容各形成一个电子文件,根据汇交格式,报告正文应形成一个电子文件;有些报告无页码或页码混乱等。
2)地质成果资料附图文件不规范。计算机软件制作的矢量化图形丢色、偏色和丢失信息情况比较多,这主要是由于用MapGIS软件制图时所采用的系统库与所交图件系统库不匹配;另外,附图册中,常见封面、目录及图例等页为求简单快速而用Word 或Excel等制作而成,与其余附图文件格式不统一,造成后期汇交工作量增大;还有就是附图册中部分图件,按规定尺寸一页绘制不完整的,没做接图,造成图纸尺寸大小不统一等。
3)地质成果资料附表文件组织分散。附表的内容分割成数个电子文件,比如封面、目录等;同一册附表的各页内容各形成一个电子文件;工作表的标签并非表名等。
4)地质成果资料附件和审批及其他类电子文件的分类整理不明确、不完整。按规定在成果资料汇交过程中,必须准确区分附件类、审批类及其他类电子文件,不能混淆,保证文件的齐全性。而有些项目组在归档的时候仅归正文及附图类,项目任务书、承诺书等其他类文件缺失,有的甚至连复印件也没有,尤其是补交的地质资料,由于拖延时间长,在后期汇交中出现缺少审批文件及部分其他类文件等质量问题,地质资料齐全性、完整性差。
5)内容摘要缺失。新的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在汇交时附400 字左右的内容摘要,但是很多项目在提交时根本没有摘要或超长,不符合汇交要求。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对电子文档内容的要求,设计了电子文件的具体格式模版(表1),要求项目组遵照执行。

表1 地质成果报告不同页的标注内容

一档完整地质成果资料报告要包含封面、扉页、摘要、目录以及正文等部分内容,不能缺少其一。电子文件检查是一项烦琐细致的工作,无差错就必须把工作做到细之又细,所以设计了电子文件格式内容编排和自查标准步骤程序(表2),供自查和验收参考。

表2 格式编排步骤和自查步骤

2 电子文件汇交
2.1 地质成果资料的电子文件表单制作
首先要将与该成果相关的所有电子文件准备好,包括正文、附图册、附图册源文件、项目任务书(或合同)、评审意见书(含评委名单)等。再通过中石化的电子文档制作系统进行制作,自动生成源电子文件、存档电子文件。由于该制作系统的缺陷,往往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格式无法转换,难以形成存档电子文件,或所形成的电子文件登记表错误等情况,导致电子文档根本无法上交。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一是解决软件问题,要不停地升级软件;二是利用其他专业软件先将所有文件人工转为规定要求的格式,并归并进相应文件夹;三是对于电子文件登记表错误,要先进行修改,再转成规定格式归并进相关文件夹,在转换过程中一定要将附表一并转换。
2.2 网上制作
地质成果资料的网上制作首先要把该报告的项目信息进行注入,然后才能进行网上清单制作。网上制作有很多必填栏目,如果缺项不填,就根本无法运行。故在制作网上发单时,要结合地质成果资料原件来逐项填写,千万不能出错,如果一旦上交后发现错误,就必须要求上级返回,如果产生空号无法消除,以后的统计工作将出现问题。
3 纸介质报告汇交
地质成果资料的实物资料包括任务书(或合同)、项目设计书、项目评审意见(含评委名单)以及主报告和图册。任务书(合同)要求是原件,但由于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原件,一般用复印件也可以代替。由于主报告和图册形成要经过很多程序,其出错率很高,要想避免,就必须在报告印刷前进行细致的、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检查,还需要资料管理员有较强的责任心。
4 结语
地质成果资料汇交管理是一项全新但持续性很强的工作,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地质成果资料汇交质量。在实践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掌握电子文档汇交的新途径、新方法,确保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的完整性、规范性,为地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颜世强,连健,丁克永,王黔驹.地质资料内涵与特征分析[J].中国矿业,2013,22(7).
[2]张志娜.对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的几点看法[J].西部探矿工程,2013(3).
[3]乔海霞.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浅析[J].价值工程,2010(6).

7. 地质资料的汇交与利用存在问题浅析

郑志文
(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广州510080)
摘要 本文总结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实施5年多来,地质资料汇交与开发利用取得的成绩,并针对新形势下的地质资料汇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汇交;利用;问题
1 地质资料汇交及利用现状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实施5年多来,广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以资料汇交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为目标,突出加强了馆库建设,数字化建库和地质资料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地质资料的接受、整理、归档、管理、数字化、提供利用工作走上了更规范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全省的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率达到100%。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明确将“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作为新时期地质工作六大任务之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质资料工作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资料信息的迫切需求。地质勘查投入生产出的直接产品是反映地质矿产信息的地质资料(包括原始的、成果的和实物的)。这些地质资料在获取矿权和工程施工等经济活动中起到极其重要的决策参考和凭证作用,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开发利用地质资料信息,是扩大找矿成果的捷径。几年来,我馆积极做好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工作,承担了省厅下达的工作项目:是否压覆矿产资源的审查,申请勘查范围内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程度核查,矿产资源储量表,矿产资源登记、统计数据库建设等专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正积极参与承担“广东省金土工程”中的地质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更新、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更新、馆藏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更新等项目。
2 地质资料汇交及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地质资料汇交量不多,面不广
(1)汇交执法缺乏刚性,缺乏有效制约拒交、欠交的机制。除涉及办理“两权”(探矿权、采矿权)的矿产勘查地质资料外,其他成果地质资料欠交比较严重。如工程勘察报告、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上表矿区停采、闭坑报告(含煤炭政策性关闭矿区资料)等基本未能汇交。如果以后要进行重新的工程建设或矿区开采,需投入大笔的资金去探明,造成巨大的浪费。
(2)省级馆藏机构缺乏足够的信息对汇交的整套地质资料的完整性进行检验,无法掌握汇交资料的各类文件具体数量。有些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与评审时提交报告有出入,汇交资料不完整,如有的矿产勘查报告前期已开展物化探工作的,不汇交前期的物化探报告;有的报告已进行野外验收的,不汇交野外验收记录;有的报告甚至连附图都未汇交完整;有的报告为节省经费,汇交的是送审稿,而不是经专家评审后的审定稿。
(3)电子载体类地质资料(主要为数据库、软件类)汇交较少。地质资料的物质表现形式从传统的纸质为主。目前很多数据库资料已经成为用户的需求热点。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电子数据存储中,地质大调查成果数据约占全馆数据的1/3。大部分数据库、空间库的区调大项目资料,如1:20万、1: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等,项目承担单位在向各区调所汇交的同时,未能及时向所在省级馆藏机构汇交,影响了地质资料的集中保管与应用。另一方面,省级馆资料接收人员缺乏对相关数据库应用软件操作培训,不能做到全面对数据库进行验收,制约着电子载体类地质资料的汇交验收工作。
2.2 地质资料利用率不高,综合开发程度低
领导重视是做好地质资料工作的关键。近几年来,从各省地质资料管理年报,每年成果地质资料利用情况(利用人次、利用份次、利用件次)看,利用率并不高,有的省级馆一年下来每个工作日平均不到1人(件)。这样,领导就有些不理解了,一方面在强调资料的宝贵,一方面利用率如此之低下,我们的工作就难以获得领导的支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统计数据不准确。近年来,地质资料的常规服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包括传统的来馆服务,还包括网络服务、电话、信函服务、专题服务、代借阅服务、项目研究服务等。在地质资料管理年报中,统计数量局限于来馆查阅服务,对于其他类型的服务利用,未加于统计。以广东为例,在网络服务方面,用户可从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网站相关栏目查阅馆藏地质资料目录,内容包括档号、电子档号、题名、编著者、形成(提交)单位、形成时间、批准机构、批准时间、资料类别、工作程度、起始时间、终止时间、起始经度、终止经度、起始纬度、终止纬度、内容提要等共十几项,从2006年10月至2007年底,点击率超过10000次。此外,我馆还承担了省厅下达的建设项目是否压覆矿产资源的审查、申请勘查范围内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程度核查、矿产资源储量表等专项工作,这些项目每年利用成果地质资料均超过1000件。而这些利用数量,在地质资料管理年报中未有反映。
(2)馆藏资料陈旧,二次开发程度低。馆藏资料陈旧,大部分资料为20世纪90年代前形成的。资料更新慢,数字化(矢量化)程度低,二次、多次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服务范围窄等,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的需求,用户到资料馆查询的自然就少了。
3 几点建议
(1)不断完善实施办法,尽快修订、细化地质资料汇交细目,加快出台相关法规。如《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对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矿产资源规划、矿山环境评价等重要成果资料未列入或未明确列入汇交范围,造成此类资料欠交。通过出台全省的地质资料汇交与利用办法,将工程勘察资料、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报告汇交与国土资源行政部门主管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年审、用地审批工作联系起来,实行汇交凭证“一票否决制”。
国土资源部部储量司在2008工作要点第五条“强化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里有四项内容: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原始地质资料清理、涉密地质资料借阅复制细则、规范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办法。我们期待上述办法的早日出台。
(2)为保证资料及时汇交及汇交资料的完整性,评审机构或备案机关(如地质灾害评审机构、储量评审中心、市国土局、地勘局等)应定期(如半年一次)将通过评审的成果地质资料的目录(或开展地质工作的任务书)以及包含的各类文件(正文、审批、附表、附件、附图、其他、原始资料目录、数据库和软件类等)的数量、汇交时限等抄送省级馆藏机构,供省级馆藏机构查验。
建立馆(档案馆、资料馆)处(矿管处)联动机制,省级馆藏机构及时将汇交情况上报主管处室,以便及时催交。建议在报告评审环节增加馆藏机构人员参加,掌握报告的各类文件具体数量,指导成果资料归档汇交和电子文档制作。
(3)制定电子载体类地质资料(重点是数据库类资料)汇交规范,组织相关数据库应用软件操作培训,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提供数据源保障。
(4)在地质资料管理年报中完善地质资料利用情况统计,内容应包括网站点击率、电话、信函服务、专题服务、代借阅服务、项目研究服务等项目利用数量的统计。通过规范的统计标准,真实反映地质资料利用的情况,用数字说话,以引起领导的重视,争取得到领导的支持。
(5)由全国地质资料馆牵头就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报专题项目,制定方法、标准,组织省级馆藏机构开展馆藏资料编研、开发工作,部、省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矿产资源补偿费中列出专项经费给予支持,推进馆藏资料的开发利用,不断挖掘其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
(6)制定地质资料管理专业的技术职称评定标准,设立地质资料管理专业的技术职称评定机构,改变地质资料管理人员既不属“档案专业”,也不属“地质专业”,无从评审专业职称的现状,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社会地位。人员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馆藏机构开展地质资料的二次、多次综合开发,生产出高质量、附加值高的“产品”,不断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需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步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全国地质资料馆.第五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
[2]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编.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手册.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地质资料的汇交与利用存在问题浅析

8.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

地质资料是人们通过劳动对客观地质体和矿产资源进行勘查、开发的成果反映,是国家的重要档案资料。法律规定由国家实行统一管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是地矿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本节按现行法规介绍了管理内容,并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的设想。
一、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现状
根据矿产资源法第14条的规定,我国对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档案资料实行统一管理。国家设立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的目的:一是为了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地质资料作为矿产资源最详细的说明书,国家必须要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以实现国家管理矿产资源的需要;二是通过向社会提供借阅使用地质资料,更好地发挥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通过对汇交资料的二次开发,为政府管理决策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现行依据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地矿部发布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部令第1号)以及1989年地矿部制定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部令第5号)。
(一)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机构
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机构是统一管理全国各种地质资料的国家机关,是国家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一级机构,主管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统一管理;负责对省级地质资料管理机关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归口管理全国地质资料馆业务;并协调、指导地勘行业有关部门地质档案资料机构的工作。
各省(区、市)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机构是统一管理本省(区、市)各种地质资料的国家机关,是国家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二级机构,在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机构的指导下主管本省(区、市)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汇交的督促、检查,并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能;归口管理本省(区、市)地质资料馆业务;并协调、指导本省(区、市)地勘行业有关部门地质资料机构工作。
全国和省(区、市)地质资料馆是国家集中管理地质资料的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和保管汇交的地质资料,并提供借阅使用。全国地质资料馆负责接收、保管全国范围内重要的、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地质资料;省(区、市)地质资料馆负责接收、保管本行政区内应予汇交的所有地质资料。
(二)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
根据资料汇交办法的规定,下列各类地质资料应予汇交:
(1)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图件;
(2)矿产地质勘查资料,包括普查、详查、勘探以及矿山基建、生产勘探和闭坑地质报告;
(3)各类石油、天然气地质资料;
(4)各类海洋(含远洋)地质调查、矿产调查资料;
(5)各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资料;
(6)各类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调查资料;
(7)地震地质资料,包括自然地震地质调查、宏观地震考察、地震烈度考察报告等;
(8)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勘查资料;
(9)地质科学研究成果及综合分析资料;
(10)其他地质资料,包括天体地质、火山地质、极地地质、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冰川地质、黄土地质、冻土地质以及土壤、沼泽调查等地质资料。
(三)地质资料汇交义务人及其权利
地质资料汇交义务人是指矿产资源的探矿权人、采矿权人以及其他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资料汇交办法的规定履行了资料汇交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其汇交的地质资料享有如下权利:占有、使用、转让和收益的权利;申请保护商业性秘密的权利;申请科技成果奖的权利;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地质资料汇交的有关要求
1.地质资料汇交期限要求
从评审验收合格之日起,区域地质调查,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地质调查和大中型矿区的勘探地质资料,须在2年内汇交。其他地质资料,须在1年内汇交。
2.地质资料汇交份数要求
除小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以及远洋地质、极地地质、天体地质的地质资料可汇交一式二份外,其他属于汇交范围的地质资料,一律要求汇交一式四份。
3.地质资料汇交的受理机关
地质资料的汇交一律由工作区所在地的省级地质资料管理机关受理。要求汇交四份的项目,其中两份由受理机关转送全国地质资料馆。在远洋、极地从事地质工作的项目,其地质资料的汇交由全国地质资料馆负责受理。
工作区跨省级行政区的,其地质资料应分别向工作区所涉及的省级地质资料管理机关汇交(一式两份)。其中,属于应向全国地质资料馆汇交的项目,其地质资料(两份)由主要工作区所在地的省级地质资料管理机关负责转送。
(五)违反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法规的处罚
1.不按规定汇交地质资料行为的处罚
根据资料汇交办法第18条的规定,不按期汇交地质资料的,由资料管理机关提出警告、通报,并限期补交;无正当理由不按期补交的,可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停止其借阅地质资料,直至补交为止。
2.有关侵权行为的处罚
未经地质资料汇交权利人同意,擅自将其汇交的属于有偿使用范围的地质资料,用于非法转让或其他营利活动,属于侵权行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依据资料汇交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擅自将全国地质资料馆或省(区、市)地质资料处(馆)馆藏的或借阅复制的有偿使用范围的地质资料,用于非法转让或其他营利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地质资料管理机关除责令其交回资料外,应停止其借阅地质资料的权利1~3年,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的处罚
地质资料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不按期或不按规定提供馆藏地质资料借阅使用的,或玩忽职守,造成地质资料损失的,应当给予责任人员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汇交地质资料的利用
为了使汇交的地质资料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资料汇交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两级资料管理机构对汇交的地质资料:一是及时提供社会借阅使用,并定期公布各自馆藏的地质资料目录。如1996年度,全国和各省(区、市)资料馆共接待查阅资料219635人次,借阅资料510899份次、2723703件次;二是针对不同需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资料信息的二次开发,为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和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有关信息和依据。
二、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改革
我国现行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立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地质资料全部是由国家投资形成的,所以,国家为了避免各部门的资料封锁,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减少和避免重复性地质工作,建立了地质资料的统一汇交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供全社会使用,提高国家矿业投资的效益。同时,通过行政命令设立了汇交机制。但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特别是随着我国矿业权制度的建立,矿业投资出现了多元化局面,地质资料与矿业权的依附关系已越来越清晰。因此,地质资料全部提交政府并无条件地提供社会使用的前提已不复存在。通过行政命令建立汇交机制的效力,也在发生动摇。具体表现是地质资料的汇交一度出现了滑坡现象,特别是近些年来,欠交、拒交现象十分严重。究其根本原因是汇交人担心因汇交资料的泄密而影响其自身利益。
实际上,在国外市场经济国家,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也是地矿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但他们的管理方式与我国现行管理制度有很大区别:其一,资料的汇交执行矿业权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在这些国家的矿业法中,都明确规定汇交资料是矿业权人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汇交内容不仅包括项目最终报告,而且还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年度报告。汇交目的,既是政府监督与管理矿业权的需要,又是政府为支持国家决策、促进企业投资而进行的矿产资源信息分析工作的需要;其二,严格界定公开文档系统与保密文档系统。在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矿业权制度的建立,一般汇交的资料绝大部分要进入公开文档系统,向社会提供公开服务,但必须以不损害汇交义务人的利益为前提。对于汇交义务人的专有信息,一般应矿业权人要求在矿业权有效期内予以保密,有的国家在矿业权终止后,还可适当延长保密时间。如英国王室矿产机构对金矿资料的管理,通常在许可证终止后,如果企业认为有必要,还可以保密4年。
因此,无论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角度看,还是从我国矿产资源管理需要的角度讲,我国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对地质资料实行统一的汇交管理还是十分必要的。但为了确保地质资料的全面汇交,更好地为政府管理部门和矿山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必须加大对我国现行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建立矿业权管理制度的新情况。
首先,地质资料汇交管理要与矿业权管理制度相衔接。一方面,地质资料汇交的要求要符合矿业权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汇交地质资料应作为矿业权人的法定义务,纳入矿业权监督管理内容。
其次,要区分不同出资者汇交的资料以及公益性资料和商业性资料。对于国家出资形成的资料,应在汇交要求和管理方式上与非国家出资形成的资料有所区别。属于公益性的地质资料应无条件提供社会使用;商业性资料应根据矿业权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适当保密。
第三,要界定政府、出资人和勘查技术劳务公司保存资料的范围。政府要求汇交的资料应以满足政府管理、统计的需要为前提,适当减少汇交内容。
第四,要强化资料管理的服务意识。在为社会提供信息检索、查询、借阅的基础上,加大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力度,更好地为政府部门管理决策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
第五,要加快资料信息管理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