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 资产管理业务

2024-05-09 18:22

1. 保险公司 资产管理业务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专门管理保险资金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是接受保险公司委托管理保险基金,目标是使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般由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发起成立。受委托之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管理运用其股东的保险资金或股东控制的保险公司的资金,也可以管理运用自有资金。但保险资金运用不得突破保险法规定,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形式。而且资产管理公司不得承诺受托管理的资金不受损失或保证最低收益,不得利用受托保险资金为委托人以外的第三人牟取利益,也不得操纵不同来源资金进行交易。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保险公司 资产管理业务

2. 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

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保监会资金部2015年12月下旬下发了《关于调整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一位业内人士将这份文件解读成,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范围增加了信托等资产,同时明确了创新标的产品的申报工作。关于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现行的依据为保监会2013年2月份发布的《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这一规定将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及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而新下发的《征求意见稿》欲将保险资管产品投资的基础资产范围调整为:符合监管规定的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以及债权收益权等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投资品种。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在《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有明确规定。2014年2月份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将保险资金可投资资产分为五大类,包括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其中,其他金融资产包括集合信托计划、银行理财、金融衍生品、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以及其他保险资管产品等。一位保险资管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称,此次《征求意见稿》对于资管产品业务投资范围的最大变化在于“增加了信托”,相较现行规定相当于有了很大程度的放宽。“另外,《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创新型产品的申报流程,给出了指引。”该负责人称。《征求意见稿》根据基础资产的不同欲将保险资管产品分成两类:基础资产范围在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内的,为普通型产品;基础资产范围超出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的,为创新型产品。《征求意见稿》规定,保险资管公司获得产品业务资质且完成普通型产品发行后,可以申请发行创新型产品。保险资管公司申请发行创新型产品,需进行产品创新能力备案。申请发行创新型产品,实行首只产品风险评估、同类产品事后报告的模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资管产品时,应当通过保监会指定的资产交易平台进行登记、发行、交易转让和信息披露,并且按照《通知》规定向保监会提交事后报告。保险资管产品经营范围扩至养老险公司另外,《征求意见稿》还欲将开展资管产品业务的机构,由现行的保险资管公司扩围至养老保险公司,后者开展产品业务参照相关规定执行。依照此前保监会《通知》中给出的定义,保险资管产品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人,向投资人发售标准化产品份额,募集资金,由托管机构担任资产托管人,为投资人利益运用产品资产进行投资管理的金融工具。产品分为定向产品和集合产品,前者认购门槛3000万元,后者投资门槛100万元,投资人为保险机构等机构主体。“门槛是100万元,比拼的是各资管公司的投研能力。”某保险资管公司固定收益投资人士如此评价这一业务。而在养老险公司人士眼中,这一业务的发起机构扩展至养老险公司并不突兀,“养老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资产管理机构,本身就有包括年金、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资金受托管理等具有资产管理性质的业务,养老险公司现在也在向资产管理机构转型。”一位养老险公司高管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过,这位养老险公司高管也表示,获准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符合养老险公司向资产管理机构转型的发展方向,但开展这一业务的压力也大,要做好并不容易,毕竟资管领域的竞争激烈。试点以来,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开展业务的保险资管公司不断增多,保险资管产品类型不断增加,投资范围不但覆盖国内传统投资及另类投资领域,还覆盖到境外投资品种的产品。比如,某保险资管公司发行了多只投资于证券公司融资业务的债权收益权资管产品,同时,其发行的“全球新股及流动性机会资管产品”欲在全球范围“打新”,产品中不超过40%的资产投向境外主要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资产。对于发展规模,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截至2014年6月底,保险资管产品规模为611亿元,普华永道预计,目前保险资管产品业务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占险资运用余额的1%。未来,保险资管产品业务将由现行的试点调整为对行业完全放开。保监会资金部要求各资管公司结合市场及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将对《征求意见稿》内容的书面意见于2015年12月31日前反馈。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3. 保险资产管理通道业务

投资驱动已成保险业逆市上扬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频频报喜的投资收益背后却暗藏信用违约、内控不严等风险。为此,保监会接连释放险资监管趋严的信号,并于近日要求各保险系资管公司清理规范银行存款通道等业务的同时,暂停新增办理通道类业务。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保监会近日下发《关于清理规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道类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保险资管公司清理规范银行存款通道等业务,在清理规范期间,保险资管公司将暂停新增办理通道类业务。此次纳入清理范围的通道类业务是指保险资管公司通过设立资产管理计划等形式接受商业银行等机构的委托,按照其意愿开展银行协议存款等投资的业务。也就是说,银行借用保险资管计划,将银行的同业存单变成协议存款,将收益较低的同业存单变成协议存款。“投资风险由委托人承担,险企不承担主动管理职责,却可以收取一笔通道费,为此,银行存款业务占保险系资管通道业务的大头。”业内人士表示。数据也显示,截至2015年底,整个金融市场的通道业务合计规模应该在20万亿元以上,其中保险资管通道业务约1万亿元,其中90%以上是银行存款的通道业务。但由于内控不严等问题,前期银证合作通道业务时,存在银行机构和证券机构相互推诿风险管控责任的隐患。为防范资金运用风险,避免出现因内控措施不严导致资金被不法分子挪用或诈骗等风险事件,保监会开展此次清查工作,针对投资、信用、操作和道德四大风险领域,如逐笔核查相关业务合同,明确落实投资风险责任免除条款,即投资风险由委托人自担;评估相关业务涉及交易对手的信用违约风险,建立完善合规交易对手库,严格制定信用风险管理交易对手选择流程等。事实上,早在2014年初,保监会发展改革部便召集包括国寿资管、新华资管、安邦资管在内的8家资产管理公司,就资管公司业务领域所涉及的通道业务召开座谈会,对保险资产管理领域所涉及的通道业务的运作模式进行摸底。保监会要求各保险资管公司应于7月31日前完成自查及清理规范工作。对存在风险的相关业务,保监会要求各保险资管公司应当及时整改,并采取有效风险防范措施;对已经发生损失风险的,公司应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管理责任。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保险资产管理通道业务

4. 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业务

可以开展。近期从保监会获得消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可以开展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根据近期公布的《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中指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除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外,还可受托管理养老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机构的资金和能够识别并承担相应风险的合格投资者的资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受托人,可以接受客户委托,以委托人名义,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也可以设立资产管理产品,为受益人利益或者特定目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按照相关市场规则,以资产管理产品或专户名义,开设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进行独立运作管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5.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道业务

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一般是指银行募集理财产品,然后作为委托人以单一资金信托的方式委托给信托公司进行投资,投资的标的可以是信托贷款、票据等债权类投资以及股票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等股权类投资产品;与信托公司单一资金信托方式对应的是券商资管或者基金子公司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当然信托公司作为通道有先天制度上的优势,法律结构完善,可以直接发放信托贷款;而券商或者基金子公司虽然实质上也是信托关系,但国家层面上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只有证监会的部门法规规定是信托关系,真论起来的话还是有瑕疵的,也无法直接发放贷款,只能采取委托贷款的形式,但事实上贷款通则里面对于其能否作为委托人没有明确规定,所以监管部门主要是银监对此模式其实还是有保留意见的。这也是目前正规大银行一般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采用券商或者基金子公司的通道做业务。当然事实上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广义通道业务,就是集合信托计划或者对应的集合资管计划。名义上集合类产品都是信托或者券商自主管理的,但是很多时候项目都是银行推荐的,代理销售业务由推荐项目的银行销售的,只不过是因为项目本身不方便通过理财等形式走,所以才做成集合的形式。事实上信托等机构还是通道。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监管部门一直强调要求信托公司自主管理的产品要自己尽责,自主管理的原因。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道业务

6. 保险公司 资管产品

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保监会资金部2015年12月下旬下发了《关于调整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一位业内人士将这份文件解读成,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范围增加了信托等资产,同时明确了创新标的产品的申报工作。关于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现行的依据为保监会2013年2月份发布的《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这一规定将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及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而新下发的《征求意见稿》欲将保险资管产品投资的基础资产范围调整为:符合监管规定的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以及债权收益权等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投资品种。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在《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有明确规定。2014年2月份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将保险资金可投资资产分为五大类,包括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其中,其他金融资产包括集合信托计划、银行理财、金融衍生品、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以及其他保险资管产品等。一位保险资管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称,此次《征求意见稿》对于资管产品业务投资范围的最大变化在于“增加了信托”,相较现行规定相当于有了很大程度的放宽。“另外,《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创新型产品的申报流程,给出了指引。”该负责人称。《征求意见稿》根据基础资产的不同欲将保险资管产品分成两类:基础资产范围在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内的,为普通型产品;基础资产范围超出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的,为创新型产品。《征求意见稿》规定,保险资管公司获得产品业务资质且完成普通型产品发行后,可以申请发行创新型产品。保险资管公司申请发行创新型产品,需进行产品创新能力备案。申请发行创新型产品,实行首只产品风险评估、同类产品事后报告的模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资管产品时,应当通过保监会指定的资产交易平台进行登记、发行、交易转让和信息披露,并且按照《通知》规定向保监会提交事后报告。保险资管产品经营范围扩至养老险公司另外,《征求意见稿》还欲将开展资管产品业务的机构,由现行的保险资管公司扩围至养老保险公司,后者开展产品业务参照相关规定执行。依照此前保监会《通知》中给出的定义,保险资管产品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人,向投资人发售标准化产品份额,募集资金,由托管机构担任资产托管人,为投资人利益运用产品资产进行投资管理的金融工具。产品分为定向产品和集合产品,前者认购门槛3000万元,后者投资门槛100万元,投资人为保险机构等机构主体。“门槛是100万元,比拼的是各资管公司的投研能力。”某保险资管公司固定收益投资人士如此评价这一业务。而在养老险公司人士眼中,这一业务的发起机构扩展至养老险公司并不突兀,“养老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资产管理机构,本身就有包括年金、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资金受托管理等具有资产管理性质的业务,养老险公司现在也在向资产管理机构转型。”一位养老险公司高管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过,这位养老险公司高管也表示,获准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符合养老险公司向资产管理机构转型的发展方向,但开展这一业务的压力也大,要做好并不容易,毕竟资管领域的竞争激烈。试点以来,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开展业务的保险资管公司不断增多,保险资管产品类型不断增加,投资范围不但覆盖国内传统投资及另类投资领域,还覆盖到境外投资品种的产品。比如,某保险资管公司发行了多只投资于证券公司融资业务的债权收益权资管产品,同时,其发行的“全球新股及流动性机会资管产品”欲在全球范围“打新”,产品中不超过40%的资产投向境外主要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资产。对于发展规模,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截至2014年6月底,保险资管产品规模为611亿元,普华永道预计,目前保险资管产品业务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占险资运用余额的1%。未来,保险资管产品业务将由现行的试点调整为对行业完全放开。保监会资金部要求各资管公司结合市场及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将对《征求意见稿》内容的书面意见于2015年12月31日前反馈。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7. 保险代理 三方理财

近日在内地流传着许多内地第三方理财公司,他们声称香港的保险80%以上的保险都是透过第三方公司出的,这个数据纯属捏造作假的,与香港保险监理处的官方数据完全不符,他们更声称客户不需到港就可以买香港保险,试图混淆视听,迷惑大众,请各位客户朋友认真看看。第一在内地代理香港理财产品属于非法行为,很有可能会因此被取消保单。很多中介公司承诺客户无须来港亦可购买香港保险,但香港法律规定,如果不来香港、不提供入境证明、不进行验证、核保,在内地购买的保单属于地下保单,不被香港保监认可,不会受到法律保障。第二通过中介购买,无法得到香港保险公司的专业理财顾问进行跟进,中介根本无法提供快速的反馈,客人的后续服务无法得到保证。保险是需要靠后续长期服务的,如果期间涉及理赔,试想想如果服务人员不够尽责,将会造成客户的巨大成本和潜在风险!买保险就是为了安心和长期保障和后续服务,更严重的是,这些公司数量繁多,客户对这些中介公司了解不足,若有经营不善而倒闭的情况出现,谁能来负责呢?客户购买的保单就相当于孤儿单,不会再有人接手,将客户的财产利益置之不理。第三更有中介公司更以提供返佣创造折扣,吸引客户,以试图迷惑客户,实际上中介公司没有后续服务的成本,到最后损失还的是客户,客户损失了法律的保障,长期后续的服务,和面临着财产损失的风险!************另外的区别保险代理人代表保险公司,合同就是简单的两者的关系1.投保人=你2.代理人=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基本法规定,万一保险代理人离职,保单将会由直属经理跟踪服务。也就是说有保险公司存在一天,就一定有人会终生服务你的保单。你对这个代理人不满意,还可以向保险公司要求换一个。换到你喜欢的为止。并且保险法律条文注明保险公司是不会倒闭的。内地的第三方中介,合同关系变成四者的关系。谁?投保人=你内地的第三方中介人香港的保险经纪人各家保险公司首先你认识的这个内地的第三方中介人,在任何文件上都没有他的签名。合同文件是投保人你,香港的经纪人,保险公司三方面签署的。你知道矛盾点在哪里吗?这个没有任何合同文字制约的内地第三方中介人,以后当你需要任何的服务的时候,他可以服务你,他也可以不服务你。就看你们的交情了。有交情也请你考虑一点,他这个不能曝光的行业风险。在内地销售香港保险是违法的。类似最近的政府重权打击内地第三方中介人销售境外保单。横扫整个行业。小编的一个好友,潜伏在某个第三方中介人的群里,中保监这个大举动后,原本整个热闹的群突然就散了,整个群解散了。就是因为要避嫌。更甚至,这个合同文件上不相关的人,在未来当你需要他的时候,他早已变身了N个职业。香港的经纪人,首先经纪公司经营不善是可以倒闭,可以申请破产。其次,内地第三方中介人拿走了大部分的佣金,你认为香港的经纪人会全心全意服务你吗?再者,经纪公司没有任何的规则制度来制约经纪人离职,保单由谁来跟踪服务。没有!你投保的时候因为吸烟保费贵了10%,后来你戒烟了,这个贵的10%找谁帮你申请撤销?你投保的时候身体不太好,有加价或者不保的事项。后来你加强身体锻炼。身体有好转了。找谁帮你申请撤销或者申诉?找内地的第三方中介人?抱歉,他只懂得买,服务什么的他不懂。最可怕的情况是,你明明身体欠佳。投保的时候他也不懂帮你申明半句。未来能否顺利理赔都是一个大问题。香港的经纪人?抱歉,我只是负责签名。我拿基本工资而已。交保费请找内地的第三方中介人。那万一发生风险,我直接找保险公司可以吗?YES!这当然是靠谱的。热线电话打了半个小时打不进去,哪怕接通了,也不懂提问。如果是标准大事件理赔,找热线或者可以解答你的疑问的。那万一是非标准事件呢?可以申诉的事件呢?可以有酌情权的事件呢?理赔的表格在哪里找呢?医生如何写证明能让理赔更顺畅呢?哪里是我要签名的?哪里是医生要签名的。医生只签名吗?需要医院的公章吗?需要什么资料?这些请问你可以问谁呢?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是最大程度接触保险公司内部的人。你选择朝中安人还是朝下请高明呢?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保险代理 三方理财

8. 保险 资管 子公司

什么是资管产品?资管产品,是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证券公司,向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户财产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由托管机构担任资产托管人,为资产委托人的利益,运用委托财产进行投资的一种标准化金融产品。资管产品,是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证券公司,向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户财产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由托管机构担任资产托管人,为资产委托人的利益,运用委托财产进行投资的一种标准化金融产品。而目前资管业务用来发行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是证监会提倡的金融创新的结果,未来基金资管和券商资管用来分拆信托或发起类信托产品是一种趋势。基金资管是证监会监管的产品之一,证监会监管产品统一要求资金托管某一指定银行,基金资管及券商不能接触客户资金,来保证资金安全。108家公募基金公司,67家基金子公司,126家证券公司。150家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这些金融机构都有发行资产管理计划的资格。也正是因为那么多金融机构都拥有发行资管产品的资格,所以在挑选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认清所选产品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资管产品。怎么判断一个产品是不是资管产品?主要看资管产品的管理人(合同里有明确的描述)。管理人是否是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资管产品与信托产品的区别:相同点:1.必须报备监管部门,信托是银监会监管,资管计划是证监会监管;2.资金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3.认购方式相同,项目合同、说明书等类似;4.本质相同通道不同,都属于投融资平台,都可以横涉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产业市场等多个领域;不同点:1.全国只有68家信托公司,而资产管理公司非常多;2.资产管理公司投研能力强,尤其在宏观经济研究、行业研究等方面尤其突出。在这样的研究团队指引下选择可投资项目,能有效的增加对融资方的议价能力并降低投资风险;3.信托报备银监会1次,募集满即可成立;资管计划要报备2次,募集开始时报备1次,募集满后验资报备1次,验资2天后成立;4.资管计划具有双重增信,经过资产管理公司、监管层的双重风险审核5.资管计划小额畅打,最多200个名额6.收益高,资管计划一般比信托计划高1%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