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三行早上几点开门的?几点关门?

2024-05-10 02:34

1. 广州十三行早上几点开门的?几点关门?


广州十三行早上几点开门的?几点关门?

2. 广州“十三行”为什么要叫“十三行”?

一提到广州的十三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如果你来广州旅游想要去寻找十三行,应该会让你大失所望,因为现在只有一个卖衣服的十三行批发市场,能够证明历史上的十三行是真的存在。十三行听上去的意思好像就是有13个洋行,关于十三行的得来有关专家特地去翻阅了有关资料和实地考察,得出了以下的两点。
一、十三行的名字来源于13个省市。古时候的广州西关地区是琼货的集中地,很多的琼货都是在西关区集合,然后统一发往琼州府。有关资料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琼州府在清朝时期可以说是东西广九百里,南北袤一千一百四十里,绵亘三千余里,一共有十三个省市”。所以,十三行的名字也就是这么得来,也说明了十三行在古时候是一个很重要的货物集中地。
二、与商业有关。因为十三行是与商业挂钩的,在古代做商人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那就是:算盘。因为算盘正好有13行,所以十三行名字的由来与算盘也有关系。但是十三行里面并不是真的只有十三户做生意的商贩,根据资料显示最少的一天只有4家最多时高达28家,只有在1837年的某一天,里面的商户有13家,但那个时候十三行早就已经改名为十三行了。所以,十三行的名字是因为13个省市呢,还是因为有算盘呢。由于十三行的年代过于久远没有什么资料可以查找,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知道。
不管十三行是因为什么而得名的,在没有被外国侵略者入侵的时候,十三行可以说是遍地黄金。后来由于侵略者的入侵将十三行一把火给烧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三行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十三行了,我们只能在十三行的遗址中,想象着当年十三行的辉煌景象。

3. 广州“十三行”为什么要叫“十三行”?

十三行在清代对外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引起很多历史学者的关注,十三行这个名称是怎样来的?除了清代洋行这个意义外,还有没有别的解释?对此,人们进行了很多实地考察。
第一,日本学者根岸佶认为可能当时开通商埠的时候刚好有十三家洋行,因此称为“十三行”。这个解释虽然合理,不过又似乎太过于简单了。第二,沿袭旧制,十三行这个名称在明代已有,清代是“沿明之习 ”而已;第三、我国学者彭泽益等人则认为不是“沿明之习 ”,其命名含义也无另有所指,而是随着洋货行的产生而出现的一个因循习 俗特有的名称,用以区别其他行口,同时作为一个洋行商人的行帮统称而已。换一句话说,十三行是约定俗成的名称,没有什么特定的含义。
有人认为上述三种说法都依据不足。以根岸佶论点为例,十三行商在全盛时期实不止13家。雍正时有四五十家,乾隆时亦多至26家。后来也有少至13家以下的,最少时只有4家。只有嘉庆十八年、道光十七年,洋行数才恰好为13家。因此,认为十三行的得名与洋行数有关的论点不能成立。至于“沿明之习 ”的说法,依据也不充分,因为明代经营商业的行商只有“三十六行“,并无”十三行“之名。著名学者吴晗在《广东十三行考书评》中认为”广东洋货行也许恰好是前明所留三十六行中之十三行,故即称之为十三行“,这一论点被许多学者认为可作十三行得名的参考。
在十三行存在的几百年间,洋行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短短的时期。围绕十三行的由来,上述几家各抒已见,并能自圆其说,目前尚很难说谁家之言更接近事实。

广州“十三行”为什么要叫“十三行”?

4. 广州十三行是广州什么区





荔湾区,十三行服装市场在广州属于比较大的市场,很多全国各地的二级批发商来这里

5. 广州十三行营业时间是几点到几点呢?

早上八点到下午2点,下午一点多左右就开始清场了。1-3楼开得早,有些档口7点就开了,4楼以上的晚点,要八点半以后。
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比汉代有所缩小, 已将东部梅县、潮汕、惠阳等地区分出;晋代南海郡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南、北朝与隋代,广州仍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范围略有变化。
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唐末期刘岩在广州称帝, 号称南汉国,广州为兴王府,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广州十三行营业时间是几点到几点呢?

6. 广州十三行营业时间是几点到几点呢?

早上八点到下午2点,下午一点多左右就开始清场了。1-3楼开得早,有些档口7点就开了,4楼以上的晚点,要八点半以后。
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比汉代有所缩小, 已将东部梅县、潮汕、惠阳等地区分出;晋代南海郡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南、北朝与隋代,广州仍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范围略有变化。
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唐末期刘岩在广州称帝, 号称南汉国,广州为兴王府,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7. 问广州十三行是怎么得来的

广州西关有一条窄小的马路,名叫十三行,和广州市普通的街道一样,它一点也不显眼,然而,这一带曾是盛极一时的清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在清朝年间,提起十三行,没有人不知道它的辉煌。 

清朝廷衽闭关锁国政策,偌大的中国,只允许广州一口岸对外通商,造成广州的商船来往日益增多,国课日益兴旺,对外贸易得天独厚。 

但是,清廷继承了明朝的传统,既要广州对外通商,又规定外国商人不得与其它中国商人发生直接买卖关系,外国商人来华朝廷交易,都要找指定的行商作为贸易的经纪和代理,这些指定的行商所开设的对外贸易行店,俗称"十三行"。十三行是在粤海关设立的第二年,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五月建立的。地址就在如今的广州文化公元至海珠南路一带。 



广州商馆区图 

由于十三行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的业务,所以又称洋行,行商也叫洋商;第三、第四、第五家是英国的保和行、丰太行、隆顺行;第六、第七家是中和行;第十一家是法国的高公行;第十二家是西班牙的吕宋行;第十三家是丹麦的黄旗行。 

这些外国商馆的后面就是中国行商集中的十三行街。实际上,十三夷馆是十三行的一个组成部分。同一个行,分作两处活动,一处是行商与本国商人交易的地方,一处是行商与外国商人交易的地方。 

十三行实际是一个拥有商业特权的官商团体,由多家商行、洋行组成。组成十三行的商行数目经常变化,开始是十三家,他们是怡和行、广利行、同文行、同兴行、天宝行、兴泰行、中和行、顺泰行、仁和行、同顺行、义成行、东昌行、安昌行。 

十三行主要是"承销外商进口商品;代表外商缴纳关税;代表政府管束外国商人,传达政令,办理一切与外商交涉事宜",所以十三行既是私商贸易组织,又是代表官方管理贸易和外事的机构。 

1720年以后,清朝廷命令行商实行一种"保商"制度,外国商船到岸,必须找一家行商保商,保商对船的货物有优选购买的权利。干隆二十年(1757年)清廷关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广州成为中国惟一对外通商口岸,规定所有进出口物品必须由十三行行商办理。如茶叶贸易,全国的茶叶出口集中在广州,皖、闽、粤、浙等省的茶商都须汇聚广州,通过十三行行商与外商进行茶叶交易。十三行这一特权官商实际垄断了中国的外贸市场。 

十三行的鼎盛时期是清干隆至嘉庆年间。十三行最多达几十家,其中以四大巨富,潘启官、卢观恒、伍秉鉴、叶上林创办的同文行、广利行、怡和行、义成行、最为著名。如今,人们仍然可以从广州西关的同文路、怡和大街、宝顺大街、普源街、仁安街这些由洋行名改成的街名中,寻觅到当年十三行一度辉煌的历史痕迹。 

那年间,十三行内外樯桅林立、彩旗飞扬、熙熙攘攘,一包包绫罗绸缎、茶叶、陶瓷堆积如山,来十三行交易的有英、法、丹麦、瑞典、荷兰、巴西、俄罗斯、葡萄牙、西班牙和东南亚数十个国家,十三行因而获得大量的财富。 

广州一口通商和十三行贸易垄断一直延续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长达一百五十六年多久。在这一时期,广州的贸易以其得天独厚的地位,处于调整发展的黄金时代。粤海关的税收每年高额递增,从平均每年五十万両发展到平均每年一百多万両银子。大量的外国银元从印度和欧美各国流入中国,粤海关税收的高额递增令清廷利令智昏,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光是嘉庆十七年(1812年),出口贸易値为白银一千五百万両,进口货物总値一千二百七十万両,出超额为二百四十万両。 

十三行富甲一方,我扬天下的巨富有潘、卢、伍、叶四大家族,其中以潘氏家族和伍氏家族为最。 

潘启官三代以经营丝、茶为主,财雄势大,资压群侪。数十年中,潘氏家族受到华商绅士拥戴,连续被选任为十三行首领。潘家在珠江南岸有一豪宅,金碧辉煌,古玩、珠翠琳琅满目。潘家经常在宅内大排筵席,还有能容纳百人的表演剧场。 

潘启官的孙子潘正炜是个十分有作为的商人,被誉为能诗能文能画的"三绝清才"。1842年,法国巴黎一家杂志社报道,潘氏家族第三代孙潘正炜的财产总额超过一亿法郎。当年,英军勒索广州当局缴交赎城费,潘正炜捐白银六十四万両。鸦片战争期间,在英军即将进入广州,面临城毁国亡的紧急关头,潘正炜带头捐资二十六万両白银,联合十三行富商,购买战舰一艘,作海上防御之用。 

伍家发迹稍迟于潘家,但后来居上。伍秉鉴,商名又叫伍浩官,在十三行经营怡和行。 

伍浩官不仅是广州首屈一指的富商,而且还是世界上少有的富翁之一。1834年,伍浩官拥有资产两千六百万银両。美国《华尔街时报》称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产,天下第一大富翁"。他在西方商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甚至美国第一艘商船下水,亦起其名"浩官"。伍浩官富有的程度,有这么个故事。有个美国商人欠了他七万两千元银票,因而滞留广州,无法回国。伍浩官当面把他欠条撕碎,说账已结清,你高兴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所以,伍浩官之名在美洲脍炙人口达半个世纪。伍浩官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山、店铺和巨款,而且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等,他的富有在当时举世瞩目。 

十三行的衰落始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英国资产阶级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谋取更多的利润,无耻地向中国倾销鸦片。干隆十三年(1749年),鸦片出口仅占英国货物的八分之一;到干隆末年,鸦片输入量已经占输入货物的二分之一;道光年后,数量更加惊人。清廷不得不政令查禁鸦片。 

十三行本身也有两重性,一方面依仗封建特权排斥中小商人的贸易,一些行商为了捞钱,迎合英国等资本主义列强的肮脏险恶的图谋,参与鸦片贸易。另一方面,十三行商人自身也受封建官僚机构的压迫,经常被敲诈勒索。清廷要求行商每年进贡几十万以至上百万両银子,至于连年加派的助军钱、救灾钱更是不计其数,迫使他们不断捐款。道光六年(1826年),清廷一次就向十三行抽取了六十万両银子的"助军费"。1842年,清廷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三百万债务,伍秉鉴就使出一百十一万银両。可见那时候,商人的地位不高,伍浩官已经是世界级富豪,还得经常夹在官府和洋行中受气。 

由于海关直接统治十三行,海关官吏的勒索也是名目繁多,例如商人要加入十三行,甚至想退出十三行,都必须用巨款贿赂海关官吏,才能获准。 

十三行衰落得很快,道光二十年(1840年),行商光是欠外商的银子就达几百万両。行商中不断有人陷于困境,有的艰苦辗转于破产和死亡线上,连老家的产业也被抄光一空,本人或坐班房,或发配伊犁,欠下的钱,仍要其余的商行偿还。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的炮舰轰开了清朝闭关销国的大门,战败的清廷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广州的一口通商和十三行的垄断特权被取消。 

1856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滚滚硝烟中,愤怒的广州民众焚烧了外国商人居住的夷馆,十三行也在这声大火中化成灰烬,结束了它长达一百多年的对外贸易特权的历史。

问广州十三行是怎么得来的

8. 广州十三行在哪里?

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在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十三行路,熟悉的人一般简称为“十三行”。如今的十三行仍然是一个服装批发中心。十三行是一个大的服装商圈,所以,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前去采购,当然,这个红透了全国的批发街也有它独特的特色,否则也不会受此青睐的。从整个批发街来看,以品牌女装批发和童装批发为主。

十三行服装经营范围:
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的定位:中低档服装批发为主,其中新中国大厦写字楼的服装中高档,批发档口以中档为多。红遍天服装批发市场,豆栏街等周边批发市场多以低档为主。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主要经营项目有:男装,女装,运动服装,睡衣,童装,日韩服装,瑞丽服装等等名牌服装。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