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详解

2024-04-28 23:02

1.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详解

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人们的贪婪 给你做个简单的说明

美国从2000年网络股泡磨破裂以后 为了经济的强势增长用底利率的政策来大量发行美圆刺激经济 这样的情况就使房地产虚假的繁荣(因为美圆多了被~``) 美国银行大量贷款给人们买房子 有钱没钱都能买的起房子 这样房价就在疯长 银行用的是杠杆效应在进行房贷,这样的赚钱块么,比如美国银行用30倍的杠杆,一家银行有30亿美圆,那它就可以直接投资900亿美圆的房产,赚5%就是45亿,亏5%可就直接破产了哦~``赚钱肯定高兴啊那要是亏了怎么办呢 于是把风险转移给保险 保险公司又经过了很多手的买卖交易这样的房贷债券 
结果房子的价格并不能一直涨(毕竟太贵了么~``) 当到一定价格了就开始跌 结果那些本来就没有钱的人还不起房贷就开始违约(就是不换贷款了房子也不要了~``) 违约率上去了 银行的亏损就问保险公司要 这个时候保险公司也赔不起了就破产了 结果银行跟着破产

这就是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呵呵 房贷产生的金融衍生物金额有62万亿美圆呢,10%的违约就是6.2万亿美圆啊~```美国在怎么富也挡不住违约率上去啊 所以说危机就产生了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详解

2. 你认为金融危机是美国的阴谋吗?如题 谢谢了

1998年9月的一次会议上,美国顶级券商的头头脑脑们齐聚一堂。贝尔斯登CEO、雷曼兄弟公司董事长、美林证券董事长……当时,这些人还是以拯救者的面目出现。那时,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因俄罗斯债务危机的影响,濒临破产,这些华尔街的老大们联合行动,成功托市,避免了全面的金融危机。10年后,在一场新的危机中,他们则成了被拯救的对象:雷曼兄弟破产了;要不是美国政府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式的拯救,贝尔斯登也将破产;美林证券前途难卜,甚至是摩根士丹利、高盛这样的老大都难有归路。  你可以说次级贷款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享受社会的共好:住上自己的房子,体味消费品带来的快感;你也可以把次级贷款证券化看做是一种金融创新:打包整体出售,或分块给各级投资者,在投资者之间来回倒手。但为了提升公司价值,为了更高的年终奖,为了不断升职的需要,每一环节的人都会把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吗?次级债产品在券商及其同类中反复过手,价格越抬越高,而那些金融机构的好汉们,上自运筹帷幄的老大,下至普通工作人员,都从中分得丰厚利益。时间推移,异常也就变成了正常,谁都不会放弃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做法。——这就是问题所在:泡沫是由欲望吹出来的,欲望如果不加节制,泡沫难免吹破。  事态的演变使得次级贷款的两个基本问题遭到了普遍忽视,没有多少人会问:借款人能否定期还贷?批准贷款是否有凭有据?几大主体机构的欺骗或欺诈行为是抵押贷款市场崩溃的直接诱因:经纪商操纵贷款,贷款公司向不合格的借款人提供贷款,投资银行打包高风险抵押贷款,评级机构为这些证券化产品成为投资级产品盖章放行,所有这些行为加在一起引发了“完美风暴”。  市场的普遍规律是:贪婪驱动市场的时候,行情普遍看涨,金钱追逐资产,股票、债券,各种资产买进卖出比较容易;反之,信贷风险增加,银行、其它机构或者个人不愿向企业贷款时候,恐惧造成信贷紧缩。当房价暴跌,信贷紧缩的时候,借款人-经纪商-贷款公司-券商不再是完美链条,而是节节断裂,趋向解体——这正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景象。  “科学家把实验室炸飞了”  1935年-1970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摩根士丹利不论是规模还是业务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它固执地拒绝承担重大的风险和发展“名誉欠佳”的客户,因此,在1980年代初,它的很多业务在行业内所占的份额在下滑。与此同时,那些更为进取的公司,比如说所罗门和高盛,开始越来越赚钱了;到了新千年,更为进取的贝尔斯登成为了最为赚钱的公司。摩根士丹利的对策就是抛掉过去的“保守、有教养”的形象,而向“狂野、狡诈”的野蛮人靠拢。摩根士丹利的主要收入已经是经纪-交易业务,衍生产品则是推动它前进的发动机。  对美国的金融政策、监管制度还有华尔街的大亨们作了毫不留情的调侃。次级债产品的创新实质是什么?次级债产品就是指鹿为马。次级债产品到底价值几许,这是券商和少数金融机构的老大们说了算,既然价格越高回报越高,他们于是以次充好,不惜将死马说成活马。朱伟一还把券商比喻成流寇,竭泽而渔,斩尽杀绝,然后异地而战。1997年,美国券商在东南亚发起金融风暴,乘机洗劫了那些国家的财富;世纪之交,又在美国本土大搞网络公司上市;这几年,他们瞄准的则是次级贷款。  我们总是强调诚信,强调券商对投资者要讲诚信。但是,券商如果真正讲诚信,那恐怕就无钱可赚了。这样的真相着实令人悲哀!  华尔街的英雄抑或魔鬼  泡沫破灭,公司倒闭,许多人备受失业之苦,同样,那些先前被称做华尔街英雄的人们,也会被重新定义。  美国早期著名大投机玩家们的命运似乎总是不济:利特尔在19世纪30年代是华尔街上最著名的投机者,并且保持这一名声长达20多年之久,虽三次破产,每次都像一只不死鸟从灰烬中重生,最终,他在1857年的市场崩盘中第四次破产,从此一蹶不振;德鲁在伊利铁路的投机中被同伙所伤害,最终在贫困潦倒中死去;菲斯科在一场绯闻事件中被枪杀;古尔德作为那个时代最聪明的玩家56岁死于肺结核;庞兹的命运也很惨,“我是一号人物,曾经拥有过1500万美元”,直到晚年,庞兹还对此津津乐道,但在1949年去世的时候,他只能躺在巴西一家医院的慈善病床上,口袋里仅有75美元……  这一回金融风暴之后,那些华尔街英雄或许不会有那么悲惨的命运——他们目前不会受牢狱之苦,也不是一文不名——不过名声和饭碗是保不住了,还需要受到强烈的道德谴责。  贝尔斯登成立于1923年,三位合伙人靠50万美元起家。危机爆发之时的一把手詹姆斯凯恩已经73岁了,他在贝尔斯登干了50年,2001年登上第一把交椅,看上去铁定戴着皇冠,光荣退休,但内幕要被揭开,公司迫于无奈,落得个被收购的命运,这无疑让他颜面扫地。二把手更是直接的替罪羊。沃论斯佩克特今年49岁,是贝尔斯登的二把手,32岁就当上公司董事,是公司历史上一个金童。这次彻底的“被解雇”让其二十多年职业生涯的辉煌黯然失色。

3.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对我国金融机构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我们的实体经济冲击可就大了.因为美国有危机了..工人就是失业.失业就没钱,没钱就不消费了.那美国市场就是减少来自中国的定单.但是中国偏偏是以传统形的,劳力形的工厂在生产产品.而且是大量地生产这些产品..过去美国经济好..可以带动消费..现在有危机就会减少消费..中国的定单就会减少.工厂不能开工.最后工厂直接倒闭了..看看三年前广东的工厂倒闭有多严重就知道了...

但是你肯定要问,,降低价格是否能令产品多卖一点.争取多一点的销售量呢??不行..因为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原因直接打击到了我国的出口制造业...利润已经少得可怜了..甚至不赢利都在做了..如果再降价的话估计就是白忙了..那提高价格又是否可以呢??更加不行...为什么??看看我国出口的产品类型你就知道了..打火机.扭扣.筷子.牙刷.杯子..都是一些很传统的东西..提高价格别人就更加不要了....但是为什么美国欧洲日本来我们这里的产品就可以卖得那么贵呢??为什么日元升值他可以提价呢??还有德国也是一样呢??看看他们的产品也会清楚了..像什么三凌..三洋.本田丰田.佳能等等...德国的西门子,宝马.奔驰.等等..美国的电脑,电子产品.汽车,IPHONE4..还有通用.波音什么的..都是高科技行业..在行业内部都是争第一第二的..他们做到了全世界做不到的东西..所以他们提价都提得有道理..我们呀..就差得远了.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4. 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为什么会波及全球

直接原因是美国房地产次级贷款债券崩溃。

次级贷款债券的来源:

买房者   (申请)       房地美/房利美       (打包)        债券市场    (购买)    投资公司/银行
房贷      ---->          放贷                  ---->         债券       <----          投资
                                                                                                        (担保)    保险公司
                                                                                                       <----       保单

整个链子的根本就是买房者不断地还贷,但是由于06年美联储决定开始加息。导致很多买房者还不起房贷。自然建立在他们之上的债券就一文不值了。最终整个链子就断掉了。

最终,全世界的投资者(包括政府机构)购买了这些银行,保险公司的股票或者是委托投资公司投资的。整个世界也就蒙受损失了。

5. 什么是金融危机和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如何形成的拜托各位了 3Q

2007年春季,一场金融风暴在华尔街酝酿。美欧媒体开始频繁出现一个大众比较陌生的词语--"次级房贷"。而在接下来一年多时间里,由之引发的金融危机,不仅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场,更使得一批"明星"级金融巨头濒临破产困境。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当年春天,美国次贷行业崩溃,超过20家次贷供应商宣布破产、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由此,广为世人所知的美国次贷危机渐显峥嵘。 所谓次贷,是指美国房贷机构针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专门设计出的一种特别的房贷。相对于风险较低的"优质"贷款而言,这类贷款人的还贷违约风险较大,因此被称为"次贷"。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房市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保持繁荣,这也刺激了抵押贷款机构超常规发展的欲望。受利益的驱动,一些银行等放贷机构纷纷降低贷款标准,使得大量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加入了贷款购房者的大潮,成为所谓"次贷购房者"。 美联储前货币事务局局长文森特·莱因哈特认为,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是许多(美国)家庭基本没有通过资产积累创造财富的公开途径,只有一个例外:大量资源可以帮助人们对住宅进行杠杆式投资,政府也对此提供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如抵押贷款还款利息的税收减免等。"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忽视风险的结果,为危机日后全面爆发埋下了隐患。 2005年8月份,美国房价达到历史最高点,此后美国不少地区房价开始回落。到2006年,房价上涨势头停滞,房市开始大幅降温。房价下跌使购房者也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 与此同时,美联储为抑制通货膨胀持续加息,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在截至2006年6月份的两年时间里,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利率先后提升了4.25个百分点。 由此,出现了大批"次贷购房者"无力按期偿还贷款的局面,次贷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愈演愈烈:滥用创新工具导致金融风暴"火"速蔓延 在经历了2007年前几个月的发酵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蔓延到购买了次贷支持证券的投资者。 2007年6月7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基金停止赎回。惊恐、疑惑的投资者很快发现,这两只基金持有大量与次贷有关的证券。 在美国,个人向银行等放贷机构申请住房抵押贷款,放贷机构再将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一种资产"卖给"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机构。后者将各种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ABS),经由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评级,然后再出售给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等投资者。这个过程被称为"资产证券化"。 在美国住房市场繁荣时期,上述过程运转流畅,购房者、放贷机构、负责打包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银行和购买这部分证券的投资者,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但这场在美国住房市场泡沫中形成的投机盛宴注定不能长久。随着越来越多的次贷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损失开始弥漫,最终波及到持有次贷的各类投资者。 但当此时,华尔街对即将到来的风暴似乎毫不知情。7月19日,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创下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4000点大关。 到2007年8月份,随着大量次贷形成坏账,基于这些次贷的证券也大幅贬值,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从美国花旗银行到德国德意志银行,从英国汇丰银行到瑞士瑞银集团,全球各地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均发现自己手中持有大批次贷支持证券。由于这部分证券缺乏流动性,其价值和风险均难以判断。不少金融机构为满足有关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要求,开始抛售资产,停止发放贷款和储备资金。一时间,银行系统惜贷气氛浓厚,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短缺,这种现象又被称为"信贷紧缩"和"信贷危机"。 2007年8月6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宣布破产。8月16日,美国第一大商业抵押贷款供应商全国金融公司濒临破产边缘,此后该公司从银行集团获得110亿美元紧急贷款后逃脱一劫。9月14日,英国诺森北克银行发生储户挤兑事件。 以上事件只是信贷危机中众多金融机构境遇的一个简单写照。在此期间,随着美国房价下跌,房贷违约率上升,房贷支持的证券价值缩水,众多金融机构宣布遭受巨额损失,有的宣布破产或被收购。 2007年9月17日,格林斯潘首次承认,美国房市存在泡沫,并警告说美国房价有可能超出大多数人预料,出现两位数的降幅。 为应对金融动荡,美联储等西方央行开始采取联手行动,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增强投资者信心。 从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美联储连续7次降息,将基准利率由5.25%大幅削至2%。除此之外,美联储还宣布降低直接面向商业贷款的贴现率,并通过向投资银行开放贴现窗口、拍卖贷款等方式,持续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 尽管如此,次贷危机开始向美国经济基本面扩散:失业上升、消费下降。2007年四季度美国经济下降了0.2%,为2001年三季度以来最糟糕表现。 双"高危期:华尔街五大投行巨头"惨遭"历史巨变 全球金融市场在动荡中迎来了2008年,这注定又将是华尔街的一个"多事之秋"。从年初到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大致经历了两个高危期。 在第一个高危期中,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陷入困境,最终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 3月14日,美联储宣布,对陷入困境的贝尔斯登提供紧急贷款。但贝尔斯登最终没能"挺"下去。两天后,即3月16日,在美联储极力撮合下,贝尔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楼价"将自己卖给了摩根大通银行。美联储则为这笔并购案提供了大约300亿美元的担保。 对于这起并购案,许多媒体均以"枪口下的婚姻"来形容,意指贝尔斯登虽万般无奈,但饱受资金短缺之苦最后只能委身于摩根大通。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财长保尔森事后说,之所以对贝尔斯登采取断然措施,并提供政府担保,主要当时市场对贝尔斯登破产没有任何精神准备,而贝尔斯登与其他金融机构有千丝万缕联系,其一旦破产,将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无法预料的打击。 尽管从救助贝尔斯登开始,美国舆论对用纳税人的钱救助华尔街投行提出了质疑。但从效果来看,美联储的举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忧虑。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次贷危机一度缓和,纽约股市也出现回稳迹象。4月份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涨4.5%,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4.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5.9%。当月美国花旗银行、高盛和德国德意志银行的负责人均表示,美国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不过,接下来事态的发展明显超出了外界的预料,也证明西方主要金融机构负责人对当时金融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 进入2008年7月份,美国金融市场再度紧张起来:投资者开始担心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陷入困境。 "两房"是私有企业,但又作为"政府授权企业"享有各种优惠。次贷危机爆发后,有政府担保背景的"两房"地位更加突出。同时,为谋求更大市场,"两房"也大举扩张,发放了更具风险性的贷款种类,这导致亏损不断扩大并形成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危机。 在过去一年中,"两房"亏损达到了140亿美元。"两房"股价也暴跌了约90%。9月7日,美国政府再度出手,出资2000亿美元接管"两房"。 保尔森的解释是,考虑到"两房"的庞大规模和对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两房"中任何一家企业垮台,"都会使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动荡",因此,接管两公司是当前保护市场和纳税人的"最佳手段"。但"两房"问题只是第二个高危期的一个序曲,随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美国多家重量级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局势演变成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 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银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同日,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9月17日,美国政府被迫对陷入困境的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高达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9月20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了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21日,美联储宣布批准美国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实施业务转型,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即普通商业银行。25日,美国监管机构接手美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银行。 更多详细事件与最新事件请参考新浪博客:鸡不生蛋110  http://blog.sina.com.cn/jbsd110

什么是金融危机和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如何形成的拜托各位了 3Q

6. 导致美国的“金融危机”主要原因是什么

当前的金融危机[1]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繁荣导致生产过剩,商品积压,滞销)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国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7%。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   金融危机的产生多数是由经济泡沫引起的,以21世纪最大的美国金融危机来举例,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造成这次危机的背景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1、美国的消费习惯  借钱(贷款)消费是普遍的生活方式。原因:收入轨道模式。年轻人钱少,但消费多;老年人退休后享受优越的退休金,但消费相对少。所以,年轻人多借钱消费(包括向父母借钱,这与中国不同)。而且,美国发达、完善的信用体制使几乎所有人的消费靠借钱来完成。储蓄模式。美国人的储蓄率历来很低,近年来,一直在零储蓄率上徘徊。要消费,只能靠借钱。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驱动。其消费率长期为70%左右,投资率为15%左右,而出口负数。 2、经济管理思想  自上世纪70年代发生经济“滞涨”以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遭到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强烈批评,此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受到追捧。80年代的“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成为指导西方国家经济走向的主要道具。 3、经济环境与具体政策工具  美国2000年后陷入高科技泡沫破裂后的短暂衰退之中,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主持下,连续13次大幅度削减联邦基准利率,从最高6.5%下降到1%,强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扼住了经济下滑,也拉动了美国房地产连续多年繁荣。此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线。需要理解的是,21世纪的最初几年里,同样的低利率政策,为什么美国偏偏房地产行业得以相对发展,而不是其他行业呢?原因是:网络等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导致的泡沫破灭后,进入一个成长停滞期,抑制了大量资金对该行业的投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美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外移,形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加之服务业在繁荣之后的替代更新需要一定的时滞期,所以,这些行业投资机会较少。而且,从90年代开始,美国的房产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流动性资金开始注入该行业。

7. 美国金融危机是怎么产生和解决的?专家一语道破


美国金融危机是怎么产生和解决的?专家一语道破

8. 美国金融危机是怎么造成的哦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