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2024-05-17 15:46

1. 《月亮与六便士》——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初读《月亮与六便士》时,我很惊奇甚至说不可思议,而这惊奇中也带有一丝批判的意味;“怎么可以有人这样不管不顾地生活着。”后来又忽然明白过来,《月亮与六便士》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人性之中潜藏的本质都放大出来,用极端的人物、极端的事件去让你感受到生活中也许只是稍有趋势的特质。比如在女人为何爱关注男人的一举一动这个问题上,抛却在乎的表象其实是想拼命把他拉回与自己同一水平。而这种控制欲的本质目的其实是为了让他一直处于能被自己吸引的水平里。在毛姆的笔下,一切问题都一针见血,让你的心情做过山车似的从一开始的惊讶、到“怎么会呢”的质疑、到细细想来的“好像是这么回事儿”、到最后“真有点羞愧”。
  
 天知道,一本书要花费多少心思,经历多少磨难,忍受多少辛酸,只是为了让偶尔读到它的人消磨时间,在旅途中解闷儿。如果我能正当地加以评判,那很多书真的是作者精益求精、呕心沥血,甚至终其一生的成功。而我从中得到的教训是: 作者应该从写作本身,从思想的宣泄中获得快乐 ;至于其他,都不必介意,一本书或成功或失败,或赞誉或诋毁,他都应该淡然一笑。
  
 正好那段时间听闻了《斯通纳》的作者——约翰·威廉斯的故事,真的很感慨,一本书要花费作者多少心思,经历多少磨难才能偶尔让读到的人解解闷儿呢?那时候还想着:还好我不是一个作家,要不憋屈死了。这话真是来得太及时了。其实我偶尔也很犹豫,一开始是为了记录自己得所思所想,使自己的成长有迹可寻而开的公众号。但慢慢地也很纠结,发还是不发?宣传还是不宣传?要不要精细排版?这些事儿一思考吧就远离了一开始的初心。考虑到他人观后感受的写作真是麻烦的要死,毕竟我还并不是在朝着一个作家的方向前进,仅仅能称得上是一个生活记录者。那,就应该简化成单单记录生活的码字而已,从记录本身, 从思想的宣泄中获得快乐 。至于其他,全看心情。
  
 我想,在过去的那些日子,我们都羞于表达,因为怕人嘲笑,所以尽量约束自己,不让人觉得骄傲自大。世界冰冷而残酷。没有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必须深怀谦卑。我们必须看到宁静之美。我们必须隐忍地生活,这样命运之神才不会注目我们。让我们去寻找淳朴、善良者的爱吧。他们的无知比我们的知识更可贵。让我们保持沉默,满足于我们小小的角落,像他们一样平静温顺吧。这才是生活的智慧。
  
 有人也说他们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这多半是自欺欺人。一般而言,他们能够自行其是,是因为别人看不出他们的怪异想法,最多因为三五知己的支持,他们才敢一意孤行。如果一个人的离经叛道切合他所在阶层的行事作风,那他在世人面前违反常规倒也不难。这会让他洋洋得意。既标榜了自己的勇敢,又不用担风险。但是, 想让别人认可,这或许是文明人最根深蒂固的本能 。一个标新立异的女人,一旦冒犯了礼仪,招惹了明枪暗箭的非议,没谁比她跑得更快,去寻求体面的庇护。 那些告诉我,自己毫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我绝不相信。这只不过是无知,虚张声势。他们的意思仅仅是:他们不怕别人非议,因为他们确信没有人会发现。 但是,这里真有一个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传统与他无可奈何。他就像是一个身上抹油的摔跤手,你根本抓不住他;这就给了他自由,让你火冒三丈。我还记得,我对他说:
  
 “你看,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地球就不转了。”
  
 “真是蠢话。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我这样。大多数人,平平淡淡,知足常乐。”
  
 他是一个沉迷于感官享受的人,但对这些东西又无动于衷。挨饿受冻,在他不算苦。他完完全全过着一种精神生活,真是令人钦佩。
  
 这很像是两个反面,为了不在别人不认同的状态下生活,就那样隐忍着吧;但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偏偏不,他不仅仅是拒绝所谓传统意义上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他毫不在乎,所以他最后让阿塔在他去世之后放火把房子烧个干净,要看着烧光再离开。但我们终究做不了像斯特里克兰先生那样的不顾一切,总有一些包袱要背在肩头,也许在这“月亮”与“六便士”之间找寻一个能让自己幸福的平衡点,才是生活的智慧。
  
 想不起来是谁说过:为了使灵魂安宁,一个人每天至少该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说这话的,是个聪明人,对于这一点我始终严格遵守:每天我都早上起床,晚上睡觉。
  
 可不是嘛。这也像极了我的自我安慰法。我始终认为,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必定是靠着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积累起来的。
  
 为什么你认为美——这世上最宝贵的东西,会像沙滩上的卵石,一个漫不经心的路人,随随便便就能捡到?美是美妙,是奇异,艺术家唯有通过灵魂的煎熬,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创造出美。 而当美出现,它并非为了每个人都认出它自己。要认识它,你必须重复和艺术家一样的奇异之旅。这是一支他唱给你的旋律,要想再次用心聆听,就需要智慧、感觉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人们随随便便谈论美,却不知美为何物,这个词已被用滥了,失去了它原有的力量;所有的鸡零狗碎都以美为名,使美本身的含义荡然无存。一件衣服,一只狗,一篇布道辞,都很美, 但当人们和真正的美相遇,反而辨认不出 。人们极力掩饰自己毫无价值的思想,这种虚伪的夸张,让他们的感觉变得迟钝。就像一个伪造事物的精神价值的骗子,连他自己有时也觉得是在骗人, 因为胡编乱造,早已失去了他们的鉴赏力 。
  
 这像极了网络上的看客,不点开全文报道,不看完视频,便轻易被编辑的几句话带偏,开始大骂特骂。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从来都不敢有自信去谈论。这是对无知事物的敬畏之心。感受美,欣赏美,是需要积累与智慧的。胡乱评论,只会失去欣赏的能力。
  
 我很怀疑,亚伯拉罕是否真在作践自己。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但我依然闭口不言,我有什么资格和一位爵士争辩呢?
  
 要从别人的一生中去找寻自己的活法,或者是生活在别人的观点里,都是不太可取的。我其实很欣赏这最后一句话“但我依然闭口不言,我有什么资格和一位爵士争辩呢?”是呀,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只关于自己的相当私密的问题,怎么还能拿来探讨呢?怎么看待生活、怎么对待生活都只取决于自己,根本无需与他人争辩。
  
 在“读书无用论”当中,最常被拿来比较的就是读书时候班上的学霸和学渣,一个班里的同学,学习成绩最好的学霸,将来的发展往往只是中上水平,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班上成绩不怎么样的人。关于这个观点,罗振宇说过这样一段话:这其实只是理性选择的结果。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往往选择去了那些稳定的地方,这更 有助于他们把自己智力优势、先发优势稳定地发挥出来 ,当然,也就不太可能有什么意外之喜,往往会过比较不错但是平淡的一生, 这是他们的理性选择,而不是他们的无奈 。而那些有大惊喜的人呢?你看起来他们起点低,比如创业者一般原本处在主流边缘,但是他们的成就的实质,往往是和因为和命运赌了一把的结果。绝大多数人在这样的赌局里都输了,少数赢了的人比较显眼而已。
  
 我那时和今天不同,认为人性单纯如一,那时我还不明白,人性其实非常复杂。我那时还不懂得,人性有多矛盾;我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虚伪,高尚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恶中有多少善良。现在,我清楚地意识到:卑鄙于高尚,邪恶与善良,仇恨与热爱,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灵中。
  
 在电影《小偷家族》中,我所解读到的也正是这一点,人性的复杂性。我们不要去祈求百分百的善意,大部分的人都是在保全自己冷暖之后利用余力去帮助他人,这就足够称以为善良了。电影中奶奶也许是为了每月拿钱但她的确收留了亚纪;爸爸也许是为了偷东西,但他的确也刚好救了祥太。不能最初的目的而否认掉后续的善意。人的感情、感觉都是相当复杂的,驱使行为的往往不只一种情感,甚至是几种相互矛盾的情绪冲突后的结果。但那有如何,我感知到了善就好了。我常常想,人人看见善,人人被看到善,这世界的善会不会就更多了起来。毕竟积极看待比消极要好得多。
  
 年轻一代,思维活跃,性情激扬,早已不再将老家伙们的门敲响。他们闯进屋子,坐到我们的宝座上,空气中满是他们的嚷嚷。而一些老年人,装腔作势,滑稽模仿,努力让自己相信,他们的时代并没有谢幕;他们拼命呐喊,但喊声卡在喉咙里;他们犹如可怜的荡妇,涂脂抹粉,想通过刺耳的欢乐,找回花枝招展的青春感觉。聪明点儿的,则尽量摆出姿态,显得温文儒雅。他们莞尔一笑,脸上闪过宽容的讥讽。他们想起,自己当年也是这样把老一辈踩在脚下,也是这样狂喊乱叫,无法无天;他们预见,这些高举火把的勇士,有朝一日也会将自己的宝座拱手相让。 世界在变,永无定论 。
  
 人们惧怕的从来都不是变化本身,而是惧怕自己跟不上变化。接受变化很容易,但一旦这变化和自己相关,便接受由这变化带来的脱节。这种惧怕一部分转化成为学习的驱动力,而另一部分在那些乐于从环境找原因的身上则转化成为装腔作势、狂喊乱叫。
  
 也许,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我们很看重自己对别人的影响,别人是否重视我们对他的看法很重要,如果我们对他的看法没有影响到他,我们就很讨厌他。我想,这正是 人性虚荣最痛的创伤 。
  
 这也大概是大众往往无法轻易接受特立独行的原因,因为他们的不在乎惹怒了自我的自尊心。认为自己的意见受到了冷落,因而转为愤怒和谩骂。
  
 有时候,人们带着完美的假面,久而久之,真会弄假成真。但是,在他写的书、画的画里,他会毫无保留地表露自己。如果他装腔作势,只能暴露自己的空虚。 滥竽充数,最终会被发现。冒充个性,无法掩饰平庸的头脑 。对于目光敏锐的观察者来说,哪怕是一个人最漫不经心的创作,也会泄露他灵魂深处的秘密。
  
 虚假是藏不住的,越是试图掩盖越是暴露自己的空虚。 冒充个性,无法掩饰平庸的头脑 。这句话相当中肯了。与其为了那些与自身不符的特质花费心思,不如去沉下心来把那精力用来接受自己、爱上自己并成就自己,让“ I came into my own "的那个时刻自然到来。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比想象中的更加丰富,哪怕是简简单单的”晚安“两个字在不同的人那里也蕴藏着不同的含义和情绪。因为这些不同,我们常常不能清楚地表达出心意;但我们又何尝不是因为这些不同才那样渴望同行呢?
  
 斯特里克兰夫人在书中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她很懂得保持上流社会的体面,即使在丈夫忽然抛弃她,也仍懂得诉说自己的诸多不幸,很快会惹人生厌,所以她情愿避而不谈。对待他人的不幸也能表现得非常明智,她让你觉得,接受她的同情,于她而言也是恩惠。而大部分不懂得人,他们一看到朋友有什么不幸,就施展自己全部的灵巧,猛扑到他们身上来。同情心应该像一口油井;惯爱表现同情的人却让它喷涌而出,反而让不幸的人受不了。 有人胸前已沾满泪水,我不忍再洒上我的 。
  
  人性已经如此复杂,两个复杂的人凑在一起形成的爱情更是有着千万种形态。关于这部分我不做评论,只做书摘。 
  
 “为什么漂亮的女人总是嫁给无趣的男人?”
  
 “因为有脑子的男人不娶漂亮的女人。”
  
 “岂有此理,总不能一分钱不给,就把女人蹬了吧。”
  
 “为什么不能?”
  
 “她怎么生活?”
  
 “我已经养活了她十七年。为什么不能变一变,自己养活自己?”
  
 “她不行。”
  
 “让她试试。”
  
 我对布兰奇·斯特洛夫的行为感到迷惑不解,因为我看出,这仅仅来自肉体的诱惑。我不认为她曾真正喜欢过自己的丈夫,女人心中的爱,往往只是亲昵和安慰,大多数女人都是这种反应。这是一种被动的感情,能够被任何一个人激起,就像藤曼可以攀爬在任何一棵树上; 当一个姑娘嫁给随便哪个男人,总相信日久生情,世俗之见,如此牢固。说到底,这种感情不过是衣食无虞的满足,财产殷实的骄傲,受人爱慕的愉悦,以及家庭圆满的得意;女人赋予这种感情精神层面的价值,只是出于一种无伤大雅的虚荣。但这种感情,在面对激情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 
  
 爱时全神贯注,它需要一个人全力付出;即使头脑最清醒的人,也可能知道,要让他的爱永不停止,根本没有可能;爱给予的真实是虚幻,而且,明明知道是虚幻,不是别的,却依然爱得义无反顾。 爱让一个人比原来的自己更丰富,同时又更贫乏 。他不再是他自己。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件东西,一样工具,需要通过某种外在的目的来抵达他的自我。爱情从来免不了多愁善感,而斯特里克兰却是我认识的人中最不吃这一套的人。我不相信,任何时候,他会去忍受爱的痴狂,他永远都受不了外在的枷锁。如果有什么东西阻碍了他那无人理解、怂恿他奔向未知事物的热望,我相信,他会毫不犹豫,将它从心中连根拔除,哪怕让他痛苦,让他遍体鳞伤,鲜血淋淋。
  
 我觉得斯特里克兰在爱情这件事上,既过分,又贫乏。
  
 “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恋爱。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女人。当我的欲望满足了,我就会去忙别的事情。真是讨厌,我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它囚禁着我的精神;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不受欲望支配,自由自在地去工作。因为女人除了爱情什么也不懂,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荒谬。她们还想说服我们,让我们相信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实际上,这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我只知道欲望。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病。女人是我取乐的工具;我没耐心让她们当我的什么助手、搭档、伴侣。”
  
 如果一个女人爱上你,除非拥有了你的灵魂,她才肯罢休。因为她很软弱,控制欲极强,没有什么能让她满足。她心胸狭窄,憎恶她无法掌握的抽象事物。她满脑子现实,嫉妒理想。男人的灵魂在天际游荡,女人却想把它囚禁在自己的账本儿里。你还记得我的妻子吗?我发现布兰奇也是一点一点,在玩我妻子的那套把戏。她千方百计布下罗网,就是想捆住我。她想把我拉到她那个水平;她一点儿都不关心我,只想占有我。为了我,她什么事情都愿去做,除了一件,我求之不得:赶紧离开我。”
  
 即便恋爱的时间非常短,男人也会三心二意,干些别的:赚钱谋生他们在一,体育运动他们专心,艺术创作也有兴趣。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诸事并行,都不耽搁,但也专心致志,要追求这个,就先放下那个。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如果一个打搅了另一个,他们会大为恼火。同样坠入情网,男人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可以一天到晚恋爱,而男人只有几分钟。

《月亮与六便士》——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2. 《月亮与六便士》一个自私人的一生

日更第46天
  
 终于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感情发生了三次转变,开始晦涩难懂,过了很久才能读进去;接下来厌恶,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令人讨厌的人;最后也就是书的最后三分之一处,感觉笔法变了,不是那么尖锐了,有一点柔和的基调,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好像不是那么令人厌恶了,也许跟他生病有关,或者因为作者说明了他的作品被世人肯定了?同情他谈不上,就是开始感叹他的才华,可是依旧讨厌这个人。
  
 这本书被很多名人推荐,书名《月亮与六便士》跟里面的人物完全没有关系,可能这么说有点果断,非要贴近书里所要表达的意思的话,就这么理解。
  
 六便士代表着现实。斯特里克兰舍弃的东西。
  
 月亮代表着人生。斯特里克兰追求的东西。
  
 那个具有才华的疯狂画家斯特里克兰无疑是个让人讨厌的人,他人生中出现了三个女人。
  
 第一个是他的太太,在太太觉得一切都很平静,有了孩子,婚姻很幸福的时候,那个男人抛妻弃子离开了英国,去了法国,太太从开始坚持相信斯特里克兰是出轨了,跟个女人走了,最后接受现实,不承认先生为了梦想离开。
  
 第二个是布兰奇,在斯特里克兰生病的时候,一位荷兰画家帮助了他,可是他却无情的拐走了对方的太太,这个人就是布兰奇。但是布兰奇的结局却是惨烈的,自杀而死,最后都没有得到斯特里克兰的同情。
  
 第三个是艾塔,一个大溪地的土著女人,用生命爱着斯特里克兰,陪伴他走完了人生,最后遵照遗嘱,烧毁了一副“巨作”。
  
 斯特里克兰的自私贯穿始终,从他对发妻的无情,到对布兰奇的冷漠,最后对艾塔,大家可能感受到了一点儿转变,觉得斯特里克兰跟她在一起的时候最开心。
  
 其实一点没有变,只不过艾塔对他的爱是无私的,另外两个女人都不是。
  
 要是说这个画家为了梦想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我可以佩服他,尊敬他,但是身边的爱着他的女人,和交好的朋友却没有欠他啊,有什么理由承受他的怪性格呢?
  
 我只能说他命好,能认识这些忠于内心的善良人。
  
 这本书我是实在没看懂,要说最后介绍了大溪地的美景,额~~~,好吧,大溪地的美我们看看照片就好了。
  
 我不知道有人跟我的看法一样吗?
  
 可能我不太能接受这种表达方式吧!欣赏不来。

3. 《月亮与六便士》: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1、他以漫长的一生证明她的偶像王尔德的一句话是正确的: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2、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
  
 3、奥斯卡  王尔德写下这样的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4、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约等于人民币六毛钱)深陷在泥里,代表世俗的生活。
  
 5、为天上的月亮倾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
  
 7、他不断战胜内心的欲望和生活的艰辛,去摸索、去创作,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8、这不仅是艺术的感召,生活的呼唤,原始的回归,更有一种莫名其妙、难以说清的精神诉求,可以让一个人不惜任何代价,铤而走险,他的激情驱使他像朝圣者一样艰难跋涉,不远万里,去寻找心中的圣地。
  
 9、生活不过是一场混乱,充满了种种的荒谬和污秽,只能引人发笑,未免乐极生悲。
  
 10、旅行往往有目的,但也需要懂得享受落花流水、走走停停的意外之美。
  
 11、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难以知晓。
  
 12、爱是港湾,也是枷锁;爱是欲望,也是灵魂寻求的另一种更高的爱或自由的表象。
  
 13、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
  
 14、这是一个谜,仿佛天地万物,没有来由。
  
 15、制造神话,是人类的天性。像那些出类拔萃的名人,人们总是对他们生活中的意外或神秘紧抓不放,深信不疑,缔造传奇,无限狂热。这是对平凡生活的浪漫抗议。传奇事件成为英雄通往不朽的最可靠的护照。
  
 16、一个画家的纪念碑只能是他的作品。
  
 17、为了使灵魂安宁,一个人每天至少该做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生而不自由,便是此间道理。)
  
 18、我想,他们的生活,没有艰难险阻的困扰,诚实,体面,两个孩子善良可爱,所以必然继承他们的地位和传统;不知不觉,他们老了;他们将看到儿女们成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个,姑娘家,将来会是生养健康孩子的妈妈;另一个,男子汉,英俊潇洒,肯定会成为一名军人;最后,他们功成身退,子孙满堂,其乐融融,当他们年事已高,他们将步入坟墓。
  
 19、这一定是世间无数对夫妻的写照。这种生活模式给出的是天伦之美。它让人联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溪,蜿蜒流过青青的牧场,被浓荫遮蔽,最后汇入苍茫大海;但是,大海如此平静,始终沉默,不动声色,你会突然心生烦恼,感到莫名的不安。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怪诞想法,这些天来一直在心头作祟,我总感觉,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不大对劲儿。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渴望一种桀骜不驯的旅程。这样的安逸总让我惊惧。我的心渴望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我能有所改变——改变和不可预知的冒险,我将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险滩。
  
 20、只有诗人和圣贤才会相信,在柏油马路上辛勤浇灌,能培育出百合花来。
  
 21、凡人一举一动,便是社会准则。
  
 22、我的印象是,这个人一直饥寒交迫,东奔西走;但是我发现,对大多数人来说无法忍受的事情,他却毫不在乎。斯特里克兰的卓越之处在于,和大多数英国人不同,他完全漠视生活的舒适。让他一直住在一间破屋子里,他也不会恼怒,他不需要周围都是漂亮的摆设。我觉得,他从来没注意到那些墙纸是多么肮脏,就是我第一次拜访他时的那个屋子。他不需要扶手椅,坐在硬背椅上也觉得挺舒服。他总是吃得津津有味,但吃什么,根本无所谓;对他来说,吞下的食物只是用来充饥,没有吃的,他也能挨饿。我了解到,有六个月,他每天只靠一个面包、一瓶牛奶过活。他是一个沉迷于感官享受的人,但对这些东西又无动于衷。挨饿受冻,在他不算苦。他完完全全过着一种精神生活,真是令人钦佩。
  
 23、如果你不在乎一个人的那点儿看法,一群人对你的看法又有什么关系?
  
 24、我不想过去。唯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25、他们的生活,自得其乐,仿佛一首牧歌,抵达了一种奇异的美。
  
 26、爱让一个人比原来的自己更丰富,同时又更贫乏。他不再是他自己。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件东西,一样工具,需要通过某种外在的目的来抵达他的自我。爱情从来免不了多愁善感,而斯特里克兰却是我认识的人中最不吃这一套的人。
  
 27、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智慧,永远踩着父亲的脚印走下去,不用左顾右盼。
  
 28、“世界冰冷而残酷。没有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必须深怀谦卑。我们必须看到宁静之美。我们必须隐忍地生活,这样命运之神才不会注目我们。让我们去寻求淳朴、善良者的爱吧。他们的无知比我们的知识更可贵。让我们保持沉默,满足于我们小小的角落,像他们一样平静温顺吧。这才是生活的智慧。”
  
 29、人们随随便便谈论美,却不知美为何物,这个词已被用滥了,失去了它原有的力量;所有的鸡零狗碎都以美为名,使美本身的含义荡然无存。一件衣服,一只狗,一篇布道辞,都很美,但当人们和真正的美相遇,反而辨认不出。人们极力掩饰自己毫无价值的思想,这种虚伪的夸张,让他们的感觉变得迟钝。就像一个伪造事物的精神价值的骗子,连他自己有时也觉得是在骗人,因为胡编乱造,早已失去了他们的鉴赏力。
  
 30、有时候,人们带着完美的假面,久而久之,真会弄假成真。
  
 31、我们每个人都孤独地生活在世界上。谁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凭一些符号与人交流,但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所以它们的意义模糊不定。我们可怜地想把心灵的珍宝传递给别人,但他们却无力接受,因此我们只能踽踽独行,虽然紧挨着,却并不真正在一起,既无法了解别人,也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们就像身在异国他乡的陌生人,对他们的语言知之甚少,想表达那些美妙而深刻的事物,只能局限于会话指南上一点平庸的词句。我们的大脑充满了奇想,却只会说“花匠的姑姑有把雨伞在屋里”。
  
 32、同样坠入情网,男人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可以一天到晚谈恋爱,而男人只有几分钟。
  
 33、我觉得,有些人,并未生在他们的理想之所。机缘将他们偶然抛入某种环境,他们却始终对心中的故土满怀乡愁;这故乡在哪里,他们并不知道。在他们的出生地,他们是异乡人,从童年时代就熟悉的林荫小巷,或者曾经玩耍过的拥挤街道,只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驿站。他们仿佛身处异地,举目无亲,孤身一人。也许,正是这种陌生感,才让他们远走他乡,去寻找属于他们的永恒居所。
  
 34、每当一个人有了意外之举,他周围的人总会认定,原因肯定很丢脸。
  
 35、“你从来没有后悔过吗?”
  
 “从来没有,一分钟也没有。我赚的钱刚好养活自己,心满意足。我一无所求,就希望这样活下去,一直到老。我过得非常好。”
  
 36、个性?我以为,一个人因为看到另一种生活更有意义,只经过片刻思索就抛弃大好前程,这才需要足够的个性。勇敢走出这一步,绝不后悔,这才真有个性。
  
 37、但是这里寂静无声,空气里弥漫着在夜晚绽放的白色花朵的芬芳。夜晚如此美丽,你的灵魂仿佛再也无法忍受肉体的桎梏。你感觉,你的灵魂随时都会飘升到浩渺的天际,死神就像一位老朋友那样和你知根知底。
  
 38、但人们知道,一个人往往不是他想成为的那种人,而是他不得不成为的那种人。
  
 39、活着真不容易,有时候,大自然竟折磨她的孩子,以此为乐趣。
  
 40、魔鬼要行凶,总是会引用《圣经》。
  
 好的作品,总是句句璀璨!搜集整理,以表对本作品的崇敬!

《月亮与六便士》: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4. 《月亮与六便士》-这一生,你拼尽全力做的是你喜欢的事么?

天上有月亮,地上便有六便士。
  
 所有人都低头想要去捡那一枚硬币,却没有人愿意抬头看一眼皎洁的月亮。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和卑微,面对月亮与六便士我们该如何选择?
  
 毛姆说:“我们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他们不得不成为的人。”
  
 人生转瞬即逝,有人看见尘埃,有人看见星辰,思特里克兰德是那个终其一生追逐星辰的人,不惜斩断自己的前半生,颠沛流离,食不果腹,风餐露宿,只为画画,只为圆一个小时候的梦想。
  
                                       不辞而别.抛妻弃子 
  
 追逐梦想就像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头看到了月光。
  
 斯特里克兰德夫人说起她的丈夫,她说:“他是个俗人”并不带贬低蔑视的语气,反倒是带着一种包容体恤的深情。主动说出他的缺点,似乎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他,使他免受她朋友们的挖苦和诽谤。
  
 大家彼此见面的时候都态度冷淡,聚会结束道别的时候都如释重负。
  
 两边女士脸上显示出了疲倦的神色,她们发现跟斯特里克兰德交流实在太困难了,他在社交应酬方面毫无天赋,聚会上斯特里兰德的存在感为零。
  
 斯特里克兰德太太:"我们结婚十七年了,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斯特里克兰德会是这种迷上别人的男人。我们在一起一直都相处的很好,尽管我有一些他完全不敢兴趣的爱好。她对他的丈夫出现的心理变化一点都没有察觉。
  
 “我不能让人把我当成笑话”-斯特里克兰德太太
  
 “你仍然爱着他么?”我问斯特里克兰德太太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想要他回来,他要是现在回来,事情尚且容易解决,不会被人发现的。没有他,我活不下去,我宁可去死。”斯特里兰德太太如此在意流言蜚语。
  
 见到斯特里兰德时我问道:“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妻子多痛苦”
  
 “她会挺过去的”-斯特里克兰德
  
 “那你们结婚十七年,她又是这样无可挑剔的妻子,你还离开她,是不是太过分了”
  
 “的确很过分,我都养了她十七年了,她干嘛不换个生活方式,试着自己养活自己”-斯特里克兰德
  
 “她做不到啊”
  
 “她可以试一试”-斯特里克兰德
  
 “你不爱她了么”
  
 “是的”-斯特里克兰德
  
 “你不喜欢你的孩子了么”
  
 “在他们很小的时候,我的确挺喜欢他们,但现在他们长大了,我就对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了”-斯特里克兰德
  
 “你这是毫无人性啊”
  
 “是的”-斯特里克兰德
  
 “你甚至不感到羞耻”
  
 “我不感到羞耻”-斯特里克兰德
  
 “人人都鄙视你,厌弃你,难道你对这也不在乎?”
  
 “不在乎。”-斯特里克兰德
  
 “你到底为什么离开她”
  
 “为了画画”-斯特里克兰德
  
 “可你都四十岁了”
  
  “正因为如此,我才认为,再不做这件事的话就来不及了”-斯特里克兰德 
  
 “你怎么知道你有画画的天赋”
  
 “我必须画画”-斯特里克兰德
  
 “如果你尽了力,最后也顶多是个三流水平,那你还会认为你现在付出的代价都是值得的么?不管怎样,身处别的行业,即使资质平庸也没有关系,只要马马虎虎过的去,生活还是可以很舒适的,可是艺术家这一行就完全不是这样了”
  
  “我跟你说了,我必须画画,我无法控制我自己不去想,不去做这件事,一个人若是掉进水里,他会不会游泳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无论如何都会本能的挣扎,否则就会被淹死。” 
  
 斯特里兰德对自己所犯的罪行都供认不讳。他的灵魂深处生长着一种创作的本能,这种本能被他现在的生活境况所掩埋,并没有被扼杀,而是无情的开枝散叶,不断壮大,就像癌细胞,不断的在他的器官组织里扩散。直到完全控制了他的身体,逼迫他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就像杜鹃鸟把蛋下到其他鸟的鸟巢里,孵化出来后,杜鹃雏鸟会将巢里原有的鸟蛋都挤出去,最后还会毁掉这个巢。
  
  放弃各种俗世的享乐,心甘情愿去修道院过清苦的生活。  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真正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传统观念,世俗教条对他一点约束作用都没有。 
  
  人们往往过分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过分恐惧别人的指责,这种希望和恐惧太强烈,以至于反而逼得人们试图逃避世俗规则,从此不管不顾。 
  
  真诚之中包含虚伪,高尚之中也隐藏着卑鄙,恶棍的身上也能发现美德。 
  
 
  
  
 斯特里兰德夫人说:“如果他是爱上别的女人或者和别的女儿跑了我会原谅他,可现在一切都结束了,我希望他在贫困交加、饥寒交迫中死去,我希望他孤苦无依,浑身溃烂而死。我为什么要给他自由,我不会离婚的。”
  
 伟大与卑劣,善良与狠毒,爱与恨是可以在一颗心里兼容并存的。
  
 斯特里兰德夫人觉得,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是有失尊严的,她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经常忍不住提及一些她认识的大人物,好让人知道她的社会地位并没有降低。
  
 “你听到关于你丈夫的最新消息么?”我问道。
  
 “没有,什么都没有听到,没准他已经死了吧。”-斯特里兰德夫人
  
 斯特里克兰德夫人口里所谓的爱她的丈夫,只是以她丈夫作为媒介,保持她衣食无忧,保证她社会地位的一个提款机,她安于现状,安心于自己舒适的日子,至于她丈夫心里想什么她从没有真正关心,她只在乎别人眼里她们一家和睦。
  
 男人赚钱养家,女人勤勉持家,生儿育女,只要不破坏这种秩序,随便男人怎样,斯特里克兰德夫人都会一如既往的“ 爱着丈夫 ”,用爱的名义去绑架丈夫放弃自己为家庭牺牲,维持她想要的体面有秩序应该过的生活。
  
 当听到丈夫是因为画画而不是因为爱上别人而离开自己,便对丈夫下最毒的诅咒,戏剧的是她的诅咒灵验了。
  
 她宁愿原谅丈夫爱上别的女人而无法原谅丈夫去画画,因为丈夫打破了她原有的生活秩序。她知道,在画画面前,她永远都不可能把丈夫拉回到现实中来。
  
 让人做出高尚之举的是幸福,并非困难,苦难更多时候只会让人变得心胸狭窄而卑劣。
                                          
 
  
  
                                      飞蛾扑火.情人自杀 
  
 斯特里克兰德来到了巴黎,他的画画的天赋受到了另一位画家的赏识,在他穷困潦倒,病入膏肓的时候帮助他照顾他,而这位画家的妻子布兰奇却疯狂的爱上了斯特里克兰德,跟随他,照顾他,而她的热情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布兰奇自杀。
  
  同样是陷入爱情,男人和女人却有很大的区别:女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件事,而男人却只是有空的时候才会想想这件事。 
  
 欲望对于斯特里兰德不重要,甚至让他感到厌恶,他的灵魂在追逐别的东西。有时候他的躯体会被欲望所控制,逼迫他不得不暂时放纵自己。
  
 但他痛恨这种本能,连带着也痛恨和他在一起的女人们。他看着和他在一起的女人,感到无边的恐惧和嫌恶。
  
 他虽然住在热闹的巴黎,但是却住在沙漠里的隐士过的还冷清,他对别人没有任何要求,不会约束或控制别人,只求别人不要去打扰他。他全身关注追求自己的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他不惜牺牲自己,甚至不惜牺牲别人。
  
 布兰奇,她希望为他提供舒适的生活,可他偏偏一点也不关心生活环境;她给他做好吃的,他不在意吃的好不好,她不愿意让他一个人呆着,总是凑上前去关心他,试图重新唤起他的热情。
  
 她的个性中缺乏理性,使得她明知这条路通向毁灭,也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她盲目的相信她在追求一份真实的情感,不可能得不到回应。
  
 而斯特里兰德抛妻弃子想要的就是不需要有任何人再去束缚他,布兰奇没有得到回应,痛苦的自杀了。
  
 “布兰奇自杀,并不是因为我抛弃她,而是她自己想不开,她心智不健全,她是一个一点也不重要的人 ,来吧,我让你看看我的画。” 
  
  他完全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他,他对所有的一切都熟视无睹,只看得见他灵魂中那种压抑不住的骚动,谁拦他斩谁,遇山劈山 ,遇人灭人。
  
  布兰奇 的爱,控制欲强烈,飞蛾扑火,爱而不得时,自己便烟飞毁灭了。
  
 而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来说是解脱。正常的伦理纲常在他这说不通,他没有惋惜,没有内疚,没有负罪感,没有伤心,轻描淡写一句:“她心智不全。”
  
 
  
  
                                         尘埃落定.一画成名 
  
 “斯特里兰德当时处境很不好,天天挨饿,我给了他一份工作。他只干了几个月,当他攒够了买画布和颜料的钱,他就会离开到丛林里去了。隔几个月就会出现一次。谁会想到我种植园里的一个监工,一个跟我借过200法郎的人,竟然是一个天才,送给我的画值两万九千八百法郎。”曾帮助过斯特里兰德的法国商人说。
  
 有些人对他们出生的地方没有归属感,他们被命运随机的扔在某个环境中,-可是心里却永远惦记着远方,一个他们从没有去过的不知道在何处的家园。
  
 即使他们在最熟悉的环境里,他们也感到孤独无比,正是这种对家乡的陌生感逼得他们不得不远走他乡,去寻找一个可以永远定居的地方。
  
 有时,碰巧来到某个地方,隐隐地就感觉这里便是自己余生的栖息地。
  
 他的灵魂仿佛一直居无定所,和他的躯体分开,满世界游荡,四处寻找归宿,而在这遥远的塔希提岛上,他的灵魂终于安分下来,进入了他的躯体。
  
 做自己喜欢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内心平静,安宁,满足。
  
 斯特里兰德和当地一个叫艾塔的姑娘结婚了,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斯特里兰德家里常常一连好几个星期都无人造访,他们便能不被打扰的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生活,这里远离尘嚣,头上天空蔚蓝,周围树木苍翠,空气里飘着花果的香味。周围波澜壮阔,天水相接,光芒与色彩变幻无穷。
  
  “她从不打扰我,给我做饭,照顾孩子,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凡是我希望从一个女人那里得到的,她都给我了。我希望一直待在这里,直到我死去。”斯特里兰德说他的最后一个女  人。 
  
  艾塔,慈悲,包容,全身心的投入与奉献,斯特里兰克兰德患麻风病的时候不离不弃,并且死了一个孩子。 
  
 俘虏斯特里兰德的那种力量是创作欲,他迫切渴望创造美,这种欲望使他不得安宁,逼得他满世界奔走,他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坚持不懈的跋山涉水,去寻找心中向往的那片圣地,为了达到目标,他不惜把自己原有的生活全部推翻,切断和世俗社会的所欲牵连。他的发泄手段是绘画。
  
 
  
                                          
 过这样的生活,靠的是信仰,如果没有信仰,早就迷失了。
  
 斯特里克兰德从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命运,也未曾丧失过勇气,在他生病的最后一年,他失明了,他终日坐在创作壁画的房间里,用失明的眼睛看他自己的作品,他看到的东西比他一生中看到的还要多。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都是那样平静,没有受到外界的打扰,
  
 最后创造出了另世人震惊的画作,也像她第一任妻子诅咒的那样全身溃烂死于麻风病。
  
 “这些画对我意义重大,拥有它们对我来说是个安慰。它们非常适合用作装饰。”-斯特里兰德夫人
  
 “他们这些人很烦,但我觉得,既然来到这里,想了解斯特里克兰德的情况,我还是应该向他们提供我所知道的消息, 毕竟我是一个伟大天才的遗孀,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义务。” -斯特里兰德夫人
  
 斯特里克兰德夫人,精明圆滑,尽管没有赤裸裸的编造谎话,却在言语间充分暗示了自己和斯特里克兰德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不曾有过任何矛盾。
  
  斯特里克兰德最后创造出了令世人震惊的画作,也像她第一任妻子斯特里克兰德诅咒的那样患麻风病  全身溃烂而死。 
  
 斯特里克兰德死前让艾塔把自己最满意的壁画烧掉了。
  
 他之所以从不将自己的画拿给别人看,是因为他并不在乎那些画,他生活在精神性的世界里,物质性的东西在他眼里毫无意义。他用尽全力将自己的灵魂铺展在画布上,表达出心灵之眼所卡到的幻像,以至于忘了自己,忘了周遭一切。
  
 而当一幅作品完成,让他备受煎熬的艺术激情发泄完毕的时候,事情就结束了。他不在乎那些画,是因为和他倾注激情的过程相比,结果一点儿也不重要。
  
 “你为什么不把你的作品送到画廊去,你不想知道别人怎么评价你的作品么?你不想出名么?”-我问道。
  
  “幼稚,我不在乎某一个人的意见,也就不会在乎一群人的意见”-斯特里克兰德说。 
  
 只要有一个个性鲜明,愿意原谅他上千种缺点。因为那是追求梦想的个性,我们都被迫去捡地上的六便士,却忘记了我们曾经向往的月亮。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我们来这世上是为了什么?斯特里克兰德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而我们自己呢?

5.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爱情观

《月亮与六便士》是个追梦的故事,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为了画画,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把所有心思都花到了画画上,生活穷困潦倒,他也毫不在意。
  
  
 这种境况中的他,并没有时间和精力追寻爱情,可是,人们常说,认真工作或有理想的人都自带光环,不是么?穷得根本吃不上饭,就差露宿街头的主人公,一生中还是有三个女人相伴。
  
  这三个女人,代表了三种爱情观。 
  
  一、你去了,我不留,我会过得很好。 
  
 斯特里克兰德夫人在丈夫突然离家出走后,经历了短暂的惊慌失措,隐藏了自己的痛苦,努力开始新的生活,靠工作养活孩子。
  
 知道丈夫心意已决,也绝不去挽留。知道丈夫过得不好,还让作家帮忙带钱接济他。最后,她将两个孩子扶养长大,虽然老了,但依然优雅。
  
 这是一个理智、聪明的大女人角色。
  
  二、你就是我的全部,希望我也是你的全部。 
  
 见后面详叙。
  
  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接受生活,随遇而安。 
  
 斯特里克兰德去了塔希提岛画画,经人介绍娶了当地土著女子阿塔。他并不爱阿塔,可以说除了画画,他什么也不爱。
  
 但阿塔能照顾他,给他提供吃住,她有一小片椰子林,他们以此谋生。
  
 阿塔以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不抱怨他的坏脾气和他的“画痴”精神;她看不懂他的画,但从不阻止他,还为他买颜料和画纸;他得了能传染的麻风病,她陪着他,为他请医生看病;她为他做下“在我死后烧掉所有画作,让他们和我一起消失”的决定而心痛,却依然照样执行……
  
 阿塔最像中国古代的传统女子,善良朴实,坚韧勇敢,安于生活也接受命运。在斯特里克兰德得了麻风病以后,他们被岛上的人隔绝,椰子也没人要了,她还是带着孩子不离不弃地陪着他。
  
 可以说,斯特里克兰德最终的绘画成就背后,绝对有阿塔的功劳。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女人。尽管她可能只把这当作妻子的义务,糊里糊涂就陪同主人公过完了一生。
  
  现在,我来重点说说第二个女人 , 第二种爱情观 。
  
  
 斯特里克兰德轻而易举拐骗了朋友的妻子布兰奇做自己的模特,并和她发生了亲密关系。后来又弃她而去,导致她服草酸自杀身亡。
  
 这时,斯特里克兰德对夫妻关系(男女关系)的理论是:
  
  
 这也许就能解释他为什么能义无反顾抛妻弃子,没有任何预示的离家出走了。“女人只是工具!”可怕的言论!
  
  
 女人把男人看得太紧,吃力不讨好。布兰奇以为自己能征服疯狂的画家,却不知道他最讨厌自己被限制了自由,被所谓的爱约束管制。
  
  
 这句话出自女人自杀、最终身亡之后,作家谴责他时。
  
  
 这话听着很无情,让人觉得布兰奇的死特别不值得。但冷静细想,这个社会为了男人而忘记自我的女人还真挺多。一定也有男人是这样想,对自己的无情冷漠却毫不自知。
  
  
 有几个人会把这话说出来?斯特里克兰德在这点上的毫不掩饰,既招人恨也特别坦诚,不是吗?他不怕被唾骂,甚至被打,除了绘画,吃喝住和爱情的问题都不能困住他。绘画,就是他的最好的爱人。
  
  
 他对画画的热爱,他的纯粹,竟让我们的作者无法再去批判他。转而回头看这个为爱而死的女人,他认为这个女人只是为了暂时的情欲爱上了斯特里克兰德,她根本没有能力掌控这种情感,她在自寻死路。
  
  
 所以,女人哦,走错了路,爱错了人,及时抽身,根本犯不着搭上性命!何况她还有一个那么爱她,等她回头的丈夫。她真挺蠢的!
  
  
 这句话让我想起雕塑家罗丹和他的学生卡密尔的故事。
  
  
 罗丹在其口述的《罗丹艺术论》中谈到女性之美的稍纵即逝: “我并不是说女人好象黄昏的风景,随着太阳的沉落而不断改变,但这个比喻是对的。真正的青春,贞洁的妙龄的青春,周身充满了新的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只有几个月。怀孕期内身体的变化不必说,那欲念引起的疲乏和狂热,使一个女人的肌肉组织和线条很快地松弛了。少女变成妇人:这是另一种美,还是值得赞美的,但是比较不纯粹了。” 
  
  
 罗丹欣赏女人的美,一种大男子主义的欣赏,也一样存在利用女性之美的嫌疑。
  
 卡密尔既是他的情妇也是他的模特,她聪明美丽,具有雕塑的天分,但她的天分隐没在罗丹的光环下。
  
  
 卡密尔陪伴罗丹15年,没有名分没有地位。她对罗丹狂热而炽烈的爱的付出并未能得到回报,她年老色衰时,罗丹渐渐失去对她的兴趣,遗弃了她。
  
 卡密尔患上了慢性的被害妄想症,在精神病院度过了人生最后30年。
  
 她的事例在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中作为反面教材,告诫女人们不要没了自我。其实,生活里、小说里处处都有这样的例子啊!
  
  
 斯特里克兰德的话很残酷,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女人悲剧的实质,他是多么聪明的人!
  
  
 女人一旦失去自我,把男人当作自己全部的星空,就都会变成书中这般愚蠢、失衡了啊!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爱情观

6. 《月亮与六便士》的哲理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本很经典的图书,里面蕴含着很多人生的哲理。这些哲理主要看你理解的方向,你要是看爱情,这部书能给你带来很多启发。你要是看理想,它同样能带给你很多惊喜。一个哲理是可以用在很多事情上的,月亮与六便士的选择,就象征着我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一切选择。

1、爱情《月亮与六便士》中有很多经典的语录,这些语录基本上就是人生哲理。比如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句话是可以用在爱情上面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诱惑和陷阱。你能在这种情况下,还选择你的爱人,就足够证明爱情的难得可贵。另外还有“女人可以一天到晚谈恋爱,而男人只有几分钟”,不同的人可以对这句话产生不同的解释。对于在热恋当中的人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警告。

2、选择关于这本书,我认为它教给我最多的东西就是选择。六便士象征着金钱,而月亮象征着自己的梦想。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月亮,可是在追求的路上,目的地就是六便士。在追求六便士的过程中,逐渐让当初的自己走丢了。一般人在抬头看的时候,只能看到黑色的夜空,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抬头就能看到月亮。他们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他们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六便士是生活所需,可是在追求的时候别忘了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3、伪装《月亮与六便士》是一本很经典的书,里面的一些金句,被以各种说法的形式出现在其他书籍中。比如说“人们把面具佩戴的天衣无缝,连他们自己都以为自己就成了和面具一样的人”。其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戴着面具去生活。在欺骗别人的同时,也欺骗了自己,让自己变成了和面具一样的人。

7. 读《月亮与六便士》随想

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素材,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创作出了这部小说。读过这本书,总觉得该写些什么,但又没什么触动,不知道写些什么才好。可能是因为我与小说主人公不同,没有什么触及灵魂的梦想吧。
  
 小说主人公为了艺术的梦想和追求,舍弃自己拥有的一切,抛弃富裕美满的家庭、证券经纪人的地位,最后在小岛上完成巨型壁画后,病入骨髓,身体溃烂而死。
  
 梦想与现实,我总是选择现实。艺术与生活,我总要好好生活。
  
 “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一种莫名其妙、难以说清的精神诉求,可以让一个人不惜任何代价,铤而走险,抛弃尘世所拥有的一切,不远万里去寻找心中的圣地吗?
  
 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愿见星辰,终其一生去追逐。

读《月亮与六便士》随想

8. 《月亮与六便士》谈美

前段时间看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一直没想好这篇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直到昨天从厦门旅行回来。
  
 斯特里克兰,一个40多岁的股票经纪人抛妻弃子独自一人跑到巴黎去画画,原因不过是旁人无法理解的:我要画画。他厌倦了以前的生活,从内心深处渴望着画画,即使下半生穷困潦倒。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直到他去世以后,人们才懂得他的伟大。
  
 但别以为毛姆写的是这么一个为了理想放弃一切的鸡汤文,事实上看过此书的人大概也喜欢不上斯特里克兰这个角色。从世俗意义上说,他其实毫无责任感,举止粗鲁,周遭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不过是为了画画。
  
 不难想到,月亮代表高洁的理想,六便士代表生活的苟且。但我认为这书想表达的既不是月亮,也不是六便士,一切的关键在于美。像斯特里克兰这样,为了画画舍弃一切固然是美,是艺术家之美。一般人大概很难体会这种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欲望,但书中的另一个小角色——布鲁诺船长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他自己也是艺术家,只不过斯特里克兰表达那种欲望的是绘画,而我的是生活。”二十年前他带着全家在一个小荒岛住了下来,而如今那个荒岛早已变成了花园。
  
 其实在《面纱》中毛姆就表达过类似的想法,要是说生活中有什么值得眷恋的话,那无疑是美。但什么才是美?
  
 如果美已经变得难以辨认,那至少应该追求自己心中的美吧。毛姆虽然很克制,但还是在另一个例子上表达出对美的倾向。
  
 亚伯拉罕放弃主任医生的职位,只因在旅途中路过亚历山大港,马上就决定要在这里度过余生。而因此得到了主任医生职位的卡迈克尔,多年以后已经荣升为爵士,几乎获得了一切世俗意义上的东西。他觉得亚伯拉罕整个人生是废掉了,附加点评:“人光有脑子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有性格,而亚伯拉罕没有性格。”
  
 可是毛姆的旁白却是如此说:
  
 在厦门的时候,我住在厦大附近的青旅,几天下来,我算是熟悉了那边人们的生活习惯。沙坡尾大概是厦门最有意思的地方,据说它是厦门最老的避风港。而现在,它却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小店。像那家面包做得不错,营销也同样做得很棒的JUICY BREAD&CHEESE,还有对面的老衲酸奶,附近的芒果很黄(姓黄和穿黄衣服消费打9折),下雨天不开门的晴天见等等,但最有意思的大概是附近的沙坡尾艺术西区,里面有REAL LIVE和其他各路潮人开的小店。很难想象新旧文化就这样交融在一起,而他们的生活中好像有某种东西打动了我。
  
 厦门还有几家很不错的书店,旅行中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窝在书店里看书,还生怕第二天来了书已经被买走而直接把它买了下来慢慢看。中山路其实和广州的北京路有点像,至于厦禾路,那就是上下九了。杭州是一个精致的城市,但厦门会更接地气。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我还是挺喜欢厦门这个城市,大概是和心目中的城市有点像吧。
  
 来了杭州以后,我看到了很多以前没看到的东西,同时尝试欣赏与以往不同的生活方式。但生活方式其实远远不止那两三种,大家说上大学以后会进入一段迷茫期,因为大学以前都是有迹可循的。其实毕业以后更应该迷茫,只不过好像看到前面有人,而且是很多人都这样走,自己也就这样走也未尝不可。但偶尔开启上帝视觉,可能会发现:咦,那个人好像很有趣哦,那种生活好像也很有意思哦,要不要了解一下呢。很多看起来必要的东西,其实没那么重要。
  
 不过说到美,这个时间点最美的大概是赶紧睡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