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北斗导航产业前景如何?

2024-05-03 01:22

1. 中国卫星北斗导航产业前景如何?

2018年5月23日至25日,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哈尔滨拉开帷幕,中海达、华大北斗等一批国内企业先后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产品。
过去数年,缺“芯”是国内卫星导航产业的痛点。如今,随着一批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进入市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缺“芯”困局呈现“散点突破”的态势。北斗芯片研制已实现设计与封装,实现中国人的独立自主。这与国内北斗企业长年坚持自主研发路线分不开。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到2550亿元,较2016年增长20.4%。国内卫星导航设备营销总规模相较于全球市场,占比逐年提高,已接近15%。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占比为35.4%,达到902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较2016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在产业链中下游,国内卫星导航产业更是呈现出“全线覆盖”的大势——伴随着北斗系统建设的推进,北斗技术应用已经突破智能手机、车载导航两大传统市场,在多领域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2017 年,围绕与信息产业、汽车电子、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交叉点的协同创新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推崇。“北斗+”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应用新模式,产业融合趋势愈加明朗。穿戴式设备、新零售、无人驾驶、综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设等应用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北斗系统对待 GPS 等其它导航系统的逻辑是“兼容”和“自主可控”。一方面,北斗系统不排斥 GPS,探索与GPS等其它导航系统的兼容和互相操作,以增加定位精度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中国需要独立自主掌握卫星导航技术。
一批高精度北斗芯片近日在哈尔滨的集中亮相,是我国北斗产业自主研发前进的又一步。此前的标志性事件是,2017年9月,华大北斗所研发的全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导航定位芯片正式发布。
另一值得关注的事件是,泰斗微电子近日获得广东国民凯得创投领投的C+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1亿人民币,该企业是摩拜单车定位导航芯片的最大供应商。
芯片、板块、核心器件的研制是上游的重要环节,也是关涉北斗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仅在哈尔滨的会场上,就有中海达、北斗星通、西安希德、华大北斗等企业发布或展示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华大北斗还发布了“北斗芯片开发平台”。
《白皮书》显示,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已突破 5 万件, 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位。另据国家导航系统办公室数据,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30%和90%。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已经赶超国际强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当前,国产北斗芯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由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最低单片价格仅6元人民币。被视为产业链关键的设计环节,以及封装技术,国内企业已实现完全自主化;但另一方面,集成应用能力、围绕核心芯片的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依然是国内北斗企业的短板。
高端芯片的制作工艺,中国很快会赶上。国内北斗芯片行业的发展,不大可能出现“卡脖子”问题。现在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制作芯片的光刻机技术,二是高密度、高分辨率晶片的材料问题。
当前,不像国外有高通、英特尔、三星等行业巨头,国内导航芯片研发企业呈现多而散的格局。此外,芯片行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也决定了很难依靠一两家企业做大做强。
多名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国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封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自身资源、研发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限制,很难以一己之力推动芯片核心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既然一家做不了,那就放开大家一起做。“北斗芯片开放平台”这样的产品正体现了这样的逻辑。

中国卫星北斗导航产业前景如何?

2.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怎么样?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也是在生活方面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一,日常生活方面我们日常生活的导航和定位都离不开北斗导航,用户不仅能实现精确的定位,也可以在驾驶的同时获得实时路况,进行最优的路线规划;对于一些网约车来说,会根据导航确定的路线确定乘车价格;而且我们可以根据导航在网上看到购买快递到达的位置;对于日常坐公交车的人来说,可以根据导航系统查看公交车到达的位置……

二,工程建设方面就前不久上海洋山深水港启动的“5G+L4级智能驾驶重卡”,实现了一次性精准停车、近距离自动列队行驶,提升了洋山港智能转运效率和东海大桥行驶能力。这些智能重卡就是根据导航的精确定位从而做到精准停车,列队行驶。对公路建设也有很大帮助,可以减缓公路工程建设勘察工作压力及作业强度,使得工程建设效率有所提高……

三,农业畜牧方面现在的放牧不在像以前那样,人跟在牲畜到处乱走,只需在每头牛的耳朵上装一个芯片,就能利用北斗卫星随时看到每一头牛的位置。如此一来,将大大节省了放牛的人力和时间。对于种植户喷洒农药,也是开始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方式,无人机根据北斗导航的定位系统,可以保证农药被喷洒在每一块土地上,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北斗导航的建立在很大的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导航系统出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的人们也是越来越依赖导航系统,在不久的将来导航系统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8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正式开通运行,后续继续完成全球覆盖,覆盖面积扩大将带来整体民用行业需求将进一步扩大。2019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主席王兆耀称我国2020年计划发射2-4颗北斗三号卫星,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北斗三号系统建设,我国北斗导航产业链正逐步完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链介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大部分组成,导航用户段又可以细分为上中下游产业,上游基础部件是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环节,基础部件作为自主可控最关键的部分,主要由基带芯片、射频芯片、板卡、天线等构成;中游主要包括终端集成和系统集成,是产业发展的重点;下游的解决方案和运维服务提供众多行业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中的中间段及地面段两个环节,是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主要由国家投资完成,而导航用户段产业链环节,主要通过市场运作来满足社会需求。

产业链下游环节效益增长迅速
根据《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由于芯片和终端价格仍保持在较低水平,2019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市场营收趋于稳定,产业链上游和中游的产值占比分别为9.92%和45.85%,仍呈下降趋势,而下游运维服务环节成长迅速,在产业链各环节中效益涨幅最快,其产值占比已增长到44.23%。


专业应用和消费应用占比较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5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测绘市政管网等十几个行业领域,其中,专业应用领域和消费应用领域占据绝大部分。在各分类应用业务中,车辆监控、信息服务、车辆导航、个人跟踪占据了85%的份额。而作为专业行业应用的授时、海用、测绘、军用类业务占据份额较少,只有8%。

行业参与主体众多,军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截至2019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46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9%。
空间段由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单位主抓,地面段的研制生产以中电科集团等为主导,用户段的产品及系统市场化特征较为明显,参与主体众多,包括军工集团下属公司、地方国企参军公司及较多民参军企业。

——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北斗导航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报告》。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4. 现在做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


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中国高度重视北斗系统建设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设北斗一号系统。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年,发射第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
第二步,建设北斗二号系统。2004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2012年年底,完成14颗卫星(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发射组网。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系统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第三步,建设北斗三号系统。2009年,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18年年底,完成19颗卫星发射组网,完成基本系统建设,向全球提供服务;计划2020年年底前,完成30颗卫星发射组网,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

扩展资料:
5月21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今年是北斗全球系统的收官之年,最后一颗北斗组网卫星已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计划6月份择机发射。届时,北斗系统部署将圆满完成。
杨长风介绍,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最复杂的巨型航天系统。杨长风说:“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卫星导航40年的发展路程,特别是北斗全球系统的建设,用两年时间实现了17颗卫星、17个运载、29颗星的高密度发射组网,而且连战连捷,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的一个奇迹,被称之为中国速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斗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北斗全球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6月发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6. 北斗导航有怎样的应用领域?

1、“授时”作用,即将我国的标准时间告知各类用户,以便使用。
2、交通运输行业。
3、北斗系统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
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卢晓春表示,我国授时中心除了参与北斗系统建设,给北斗系统提供标准时间之外,本身也是北斗的用户。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国家标准时间,也是一个国际的标准时间,是与国际上其它相关机构一起来联合解算出来的,供全世界统一使用,叫协调世界时,获得协调世界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时间比对,我们目前所用的共视比对和精密单点定位(PPP)比对,就是利用北斗系统而获得的。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刘昕表示,在综合交通的大框架下,全国已有超过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5万辆邮政和快递运输车辆、36个中心城市约8万辆公交车、370艘交通运输公务船舶安装使用或兼容北斗系统,国产民航运输飞机首次搭载北斗系统,近期我们还针对长江航运等重点领域,研究出台了具体措施,分阶段稳步推动北斗系统在行业全覆盖。
此外,全国各省也在逐步探索北斗系统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例如江西省就成立了江西省北斗应用研究院,未来将建设江西北斗高精度综合服务平台,吸引卫星导航人才、企业、资金等入赣,在全省大力推广北斗、高分技术等特色应用,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广。

扩展资料:
据了解,北斗系统将于2020年服务范围覆盖全球,2035年前还将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届时将会为全球提供更广泛的应用和更高质量的服务。2018年11月19日02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将部署完成,将进一步提升该系统对中国和全球的服务能力。
参考资料:人民网-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在多领域实现应用

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现状与发展

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基础设施,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统计,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3450亿元,2020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意味着,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开通,中国北斗迈进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新时代。    从创造性地提出“双星定位”构想、绘下“三步走”发展蓝图,到在卫星导航频段即将逾期的最后时刻完成首次卫星发射、拿到进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的“入场券”,再到两年多时间18箭30星的高密度发射、完成全球组网,创造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发射新纪录……26年间,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数十万建设者聚力托举,一次次刷新了科技强国的“中国速度”,展现了自主创新的“中国精度”,彰显了开放包容的“中国气度”。北斗全球服务信号在无形时空传播开来。寰宇苍穹、星罗棋布,世界民众的指端和人生旅程,真正有了“中国北斗”的导引和陪伴。 为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提供全新范式
起步晚、底子薄,中国要独立建成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曾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上世纪90年代,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已完成全球组网,牢牢占据先发优势,实现“一步建全球”。此时,国际局势复杂多变,让我国愈发强烈地意识到,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多么重要。在建设之初,有人曾问: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建设已打好样板,北斗系统模仿复制,岂不简单?但这显然不是一个开卷命题,当时的国情,要求中国只能不走寻常路。    中国北斗人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三步走”战略,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也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贡献了新的发展路径。1983年,“两弹一星”元勋、“863计划”倡导者之一陈芳允院士,创造性地提出“双星定位”构想。这一方案,能以最小星座、最少投入、最短周期实现“从无到有”。之后,“两弹一星”元勋、北斗系统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进一步组织研究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决定先建试验系统、然后再建区域系统,最后建成全球系统。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2年建成北斗二号区域系统,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开通全球服务。北斗系统用20多年走完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40多年的发展之路,成为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建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采取单一轨道星座相比,北斗系统独树一帜,选择走混合星座的特色发展之路。


北斗二号系统充分继承北斗一号系统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现区域导航定位的成功经验,在国际上首创以地球静止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骨干,兼有中圆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北斗系统高级顾问、原工程副总设计师李祖洪说,对于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而言,这种“混搭”组合可以用最少卫星数量实现最好覆盖效果,已获得国际认可。北斗三号系统继承并发展了“混合星座”,创造性实现并应用全星座“星间链路”等全新理念,建成由24颗中圆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提供了全新范式。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自主创新的过程注定是艰苦的。在20多年的建设过程中,面对没有自己的原子钟和导航芯片、全球建站困难等条件下实现全球服务等难题,北斗人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追求极致的发展道路。北斗一号系统解决了导航卫星最基本的问题,如供配电的太阳帆板等,实现核心产品的国产化。北斗二号系统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混合星座新体制,攻克了以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北斗三号系统攻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自主定轨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国产器部件从研制、验证到应用的工作体系,实现了北斗导航卫星单机和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100%。可以说,北斗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在于其强大的自主创新体系能力和举国体制优势,并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现状与发展

8. 为什么要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也是在生活方面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一,日常生活方面我们日常生活的导航和定位都离不开北斗导航,用户不仅能实现精确的定位,也可以在驾驶的同时获得实时路况,进行最优的路线规划;对于一些网约车来说,会根据导航确定的路线确定乘车价格;而且我们可以根据导航在网上看到购买快递到达的位置;对于日常坐公交车的人来说,可以根据导航系统查看公交车到达的位置……

二,工程建设方面就前不久上海洋山深水港启动的“5G+L4级智能驾驶重卡”,实现了一次性精准停车、近距离自动列队行驶,提升了洋山港智能转运效率和东海大桥行驶能力。这些智能重卡就是根据导航的精确定位从而做到精准停车,列队行驶。对公路建设也有很大帮助,可以减缓公路工程建设勘察工作压力及作业强度,使得工程建设效率有所提高……

三,农业畜牧方面现在的放牧不在像以前那样,人跟在牲畜到处乱走,只需在每头牛的耳朵上装一个芯片,就能利用北斗卫星随时看到每一头牛的位置。如此一来,将大大节省了放牛的人力和时间。对于种植户喷洒农药,也是开始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方式,无人机根据北斗导航的定位系统,可以保证农药被喷洒在每一块土地上,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北斗导航的建立在很大的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导航系统出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的人们也是越来越依赖导航系统,在不久的将来导航系统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