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打油诗

2024-05-16 03:31

1. 民间的打油诗

 民间的打油诗
                      你听说过哪些元旦民间的打油诗吗?打油诗是民间文化的产物,随是下里巴人但是十分有韵味、且朗朗上口。下面我就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民间的打油诗,希望你们能对民间打油诗有。
    民间的打油诗1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民间的打油诗2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民间的打油诗

2. 求一首打油诗.

通俗打油诗

爱慕佳丽已久时,想与娇娥两相依。
友朋告我花有主,而今去爱已太迟。
若去夺爱太卑鄙,还是无奈当绅士。
祝愿他们能幸福,我待春来再觅伊。

仿古打油诗


隔篱遥望美娥娇,幻欲双双会柳桥。
谁知名花已有主,无奈目送人渐遥。
为人不可夺人爱,唯装君子慕念消。
愿娟伴郎双双对,比翼齐飞入琼瑶。

3. 打油诗打油诗

打油诗,据说是唐代一个姓张的打油人最先创作的,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典型的如“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后来泛指那些平仄、押韵不合“规矩”、比较口语化的诗歌。若从这意义上讲,打油诗的历史要悠久得多,也许历史上的第一首诗就是打油诗。而张打油,无非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罢了。 

不合律与口语化是构成打油诗的基本要件,两者缺一不可(这是我的观点,可以商榷)。因诗歌语言有其比较特殊的地方,有时是名词或现象堆集,有时是语序拆分或颠倒,典型的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我余因之梦吴越”,“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等,之所以这样,有的是为了平仄压韵,有的则是为了增强诗歌的感染力。所以,有些不合律的诗并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归为打油诗,而应该归为古风一类。杜甫从律最严,但有时也会下意识地作些古风一类体裁的诗歌。同样,有些看上去非常口语化的诗,因其合乎格律,所以也不能归为打油诗。所以,要判断是否打油诗,应当同时看它是不是合律和是不是口语化这两点。


打油诗

 打油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诗,尤其是近体诗,讲求格律,用语雅致委婉。 


打油诗趣话: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 
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 


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 

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 

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 

太老夫人不是人。 

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 

纪不慌不忙续道: 

九天仙女下凡尘。 

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 

养儿偏惯去为贼。 

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 

偷来幡桃敬母亲。 

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 

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 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 

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打油诗打油诗

4. 求打油诗

  宋代打油诗
  宋代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是个地道的乡巴佬。但她面对苏东坡逃逗性的诗句戏弄,应对自如,反唇相讥,出口成诗,尤为得体。诗云:“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
  清代打油诗
  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开始大闹新房,欢声笑语,热浪阵阵,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这真是强人所难。新娘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可是这一吟,非同小可,立刻产生轰动效应。众宾客哗然大笑,乐不可支,都说“好,好!”有的说:“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乘欢而散。此诗妙在末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个中奥妙,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当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建国前打油诗
  打油诗到了现代,更成为许多人的拿手好戏和取乐讽刺的工具,而且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打油诗的艺术风格没有改变。如1927年以后,蒋介石建立了蒋家王朝,收罗了各路诸侯,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实际上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于是鲁迅先生写了四句《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揭露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格调幽默风趣,语言通俗如话,生动形象。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也很有意思。诗云:“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反映国民党的经济危机和政治黑暗。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现代的打油诗是更具民间小调,和当地的风俗,人们脱口编出来的话,通过押韵的谐音来连接。有的是搞笑的,有的是歌谣还有的是讽刺性的等。生动形象描述时代的转变和一种社会现象。
  鲁迅还写过一首白话版的打油诗,模仿汉朝张衡的名作《四愁诗》,讽刺当时白话诗歌泛滥一时的失恋诗。
  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
  想去寻她人拥挤,
  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
  回她什么:冰糖葫芦。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
  想去寻她河水深,
  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
  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
  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
  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
  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由她去吧。

5. 求打油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大发,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

求打油诗

6. 求一首打油诗

一。【情爱】男欢女爱人间情,喜怒哀乐闻视听,春夏秋冬年复再,酸甜苦辣辈辈轮。
二。【问女】馨美温柔处女亲,摇身主妇变瘟神,呵斥老少施管教,霸改家庭自重任,何来解放大撒把,抛却平等逞威风?
三。【男堪】户口簿上最靠前,家庭地位落孙山,大事小情难做主,栓起围裙忙做饭,委曲求全陪笑脸,自嘲模范气管炎。

7. 求一首打油诗,

月朦胧鸟朦胧, 
灰蒙蒙雾蒙蒙, 
污染实在严重, 
鸟儿不见影踪, 
阳光藏在霾中, 
人被罩住雾中, 
再不强制行动, 
后人辱骂祖宗!

求一首打油诗,

8. 一组打油诗

贺杨才子新添二孩,喜得贵子      
  
  
 冬阳和暖湖水静,
  
 西新祥瑞宾客喧。
  
 四十二岁喜添子,
  
 更胜三十得女欢!
  
  
 
  
  
 参加老公军校入学三十二年聚会有感
  
 别梦依稀在鹿塬,
  
 犹忆三十二年前。
  
 初心不忘青葱志,
  
 珠城又续相见欢。
  
  
 
  
  
 附和姐妹同题诗《曾经的我》,凑一下热闹: 
  
 一曲《知音》误凡心,
  
 高山流水恨难寻。
  
 凤仙将帅终归戏,
  
 烟火红尘方为真。
  
  
 
  
  
 题睡莲
  
 炎炎夏日未觉长,
  
 缘有瑞莲蕴清凉。
  
 紫蓓含羞徐徐放,
  
 玉蕊带姣淡淡香。    
  
  
 
  
  
 题酷暑遇雨
  
 酷热正无解,
  
 好雨恰自来。
  
 消暑降浮躁,
  
 静心洗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