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说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2024-04-27 17:05

1. 钟南山说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是的,钟南山今年85岁,早过了退休年龄,但从未停下。他已经很多年没休息过。“我有周六和周日,但我要干活。”他说。不论身兼多少职务,获得多少荣誉,钟南山总会不断重复一句话:“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1936年,钟南山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父亲钟世藩曾任南京中央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山医科大学一级教授,是中国著名儿科专家。母亲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高级护理专业,曾任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
童年时期,钟南山常在医院里,耳闻目睹父亲和别的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以及做法。晚上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到他家看病,孩子康复以后,家长非常高兴,父亲也很开心。“那个时候给我一个感受:当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有很强的满足感,这是当时热爱医学的一个原因。”
父亲自费买来小白鼠在书房做实验,家里的三楼都是老鼠,钟南山的医学启蒙由此开始。他每天都去喂小白鼠。有人来找他父亲,向邻居打听住址,邻居说,“闻到什么地方老鼠味道大,就是他们家。”
1955年,钟南山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比起医学,他的体育成绩更为突出。大三那年,钟南山作为运动生代表参加了北京市高校运动会,获得400米跑第一名。
第14届全运会举办期间,关于“钟南山在1958年8月首届全运会的测试赛中打破当时400米栏全国纪录”的消息被网友们兴奋地转发,迅速登上热搜。当年比赛后,他拒绝了北京体委的邀请,留校从事放射医学教学。行医之路一直求而不得。
“我上大学时做师资,从事新专业,后来搞放射生物化学。一直都服从分配,从来都是标兵、先进。所以,从1960年到1971年,整整11年我都没做医生。做医生是我的愿望,但不是我所能选择的。”钟南山回忆。

钟南山带领医护人员抗击“非典”疫情:


“非典”疫情暴发后,郑伯健教授曾与钟南山一起研究SARS病毒。他回忆,重症患者都要把气管切开,很危险。但钟南山那里重病号的死亡率都得到了控制。他的措施被证明有效,双管齐下,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达到87%。
至2003年4月中旬,呼研所收治的101名重症病人,已有87人康复出院,抢救成功率为87%。而在整个广东,至5月31日止,累计报告“非典”病例1511例,治愈出院1441例,死亡57例,死亡率3.7%,创全世界最低“非典”死亡率纪录。
钟南山对每一个携带“非典”病毒的病人进行了检查,让病人忍住不咳嗽,观察了他们的口腔,发现这些病人的咽喉部没有症状,而临床发现,大量使用应对衣原体的抗生素对“非典”病人均没有效果。这与当时北京专家公布的病原体为衣原体不符。广东省决策层采纳了他的意见,坚持并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
2003年遭遇“非典”疫情,是从医31年、已经67岁的钟南山人生众多转折里最具传奇色彩的一笔。在疫情最先暴发的广东,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呼吸科的代表人物,原本只在行业内享有盛名的钟南山被推到了台前。
在这次严重的危机中,钟南山主张及时公开披露,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拿出有依据的治疗措施,迅速成了抗击“非典”的“领头人”。他的每一句发言都能占据媒体醒目的版面,他的一举一动成了“非典”疫情的风向标。他被贴上“敢说真话”的标签,同时也成了“非典”时期医疗工作者的最佳代表。
有关他的传记《勇敢战士——钟南山传奇》排在“非典”时期畅销书前列。媒体多用“斗士”或“战士”来描述,《人民日报》形容他拥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拯救生命于死神的博爱精神”。

钟南山说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