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15岁称为什么

2024-05-13 10:00

1. 古代女子15岁称为什么

古代对女子年龄段的称谓,你都掌握了吗?

古代女子15岁称为什么

2. 古代女子15岁称为什么?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中国古代女子不一定是结婚后才盘发的,古代女子到15岁时,要举行笄礼,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成为成年人。这是为什么古代把十五岁称为“及笄”到后来,清末民初的女子习惯,幼女留双短辫,少女梳单长辫,成年妇女挽发髻。束发结簪表示已为人妇,为处女生涯的完结,为之结束,这是“结束”一词的由来。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3. 古代女子15岁称为什么?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中国古代女子不一定是结婚后才盘发的,古代女子到15岁时,要举行笄礼,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成为成年人。这是为什么古代把十五岁称为“及笄”到后来,清末民初的女子习惯,幼女留双短辫,少女梳单长辫,成年妇女挽发髻。束发结簪表示已为人妇,为处女生涯的完结,为之结束,这是“结束”一词的由来。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女子15岁称为什么?

4. 古代女子15岁称为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5. 在古代15岁的女孩子如何称呼

在古代十五岁的女孩子被称做及笄。
及笄也被叫做既笄,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只要女子年满十五周岁,都会用笄来把头发给扎起来,所以也称呼年满十五周岁的女子为及笄,及笄也表示的是女子已经是要结婚的年龄。
从周代开始,只要是及笄的女孩子,还要举行笄礼,也就是女孩的成人礼仪,笄礼也被称做事上头,或者是上头礼。
笄礼参礼者以女性为主,主人、正宾、赞者、赞礼、摈者和执事由女性担任。主人:笄者的母亲笄者父亲:笄者父亲。
笄者:成年待行笄礼者,赞礼一人:主持笄礼仪式。正宾一人:由主人选择。选择德才兼具的女性师长为佳。赞者一人,正宾的助手。

扩展资料:
古代年龄称谓:
1、婴儿:人初生。
2、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3、孩提:两至三岁。
4、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5、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6、总角:幼年泛称。
7、垂髻之年:指儿童。
8、黄口:十岁以下。
9、幼学:十岁。
10、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1、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12、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13、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及笄

在古代15岁的女孩子如何称呼

6. 女子15岁的雅称

女子15岁时被称为及笄之年。特指女子满15周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结婚年龄,出自《礼记内则》。《礼记》是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后来学者所记。【摘要】
女子15岁的雅称【提问】
女子15岁时被称为及笄之年。特指女子满15周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结婚年龄,出自《礼记内则》。《礼记》是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后来学者所记。【回答】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至出嫁称梅之年, 至30岁称半老徐娘。【回答】

7. 女子15岁的雅称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古代女子15岁的雅称:及笄之年【摘要】
女子15岁的雅称【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古代女子15岁的雅称:及笄之年【回答】
古代女子15岁的雅称是及笄,又叫既笄,对应成语及笄之年。在古代,汉族女子年满15岁就可结发,用笄贯之。什么是笄,《说文》:笄,簪也。就是古代女子用来装饰范儿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回答】
古时行笄礼,表示成年,说明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回答】
因此,及笄指的是古代15岁的女孩的雅称。【回答】

女子15岁的雅称

8. 女子15岁的雅称

汉语词汇。亦作“两者”。在古代,女人到了15岁,就把头发打个结,因为到了15岁就叫结。也指结婚的年龄,如“年满”。
出于《礼记·内部规则》的女性...十年过去了”。“Cue”的意思是打结并使用球杆。郑玄注:“是指嫁给某年该嫁的人。女人嫁了就骂人,不嫁就骂人。”胡胡。后来,它被称为“周玑”,用来称呼一个年满15岁的女人。意味着你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