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演变史?

2024-05-14 04:03

1. 上海的演变史?

上海是怎样形成的?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上海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图
一、上海之名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又称申。因此,上海的地方戏沪剧亦称申曲。相传上海一带是战国时期楚国宰相黄歇的封邑。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号春申君,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并称。传说黄浦江是由春申君黄歇所开凿,故称黄歇浦,又称春申江。
今上海市郊龙华塔及市内静安寺是上海最早的建筑物,相传是三国时吴帝孙权赤乌年间(公元238-250年)建造。龙华塔原名报恩塔,是孙权所建十三塔之一,孙权因母亲信佛,所以建寺建塔以报母恩。静安寺初名重玄寺,在吴淞江侧沪渎上,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改今名,南宋嘉定中迁市内。

龙华寺图
龙华寺图
关于黄浦江,南宋以前文献,都没有记载。到了元朝才出现关于黄浦的记载,但不称黄浦江,黄浦逐渐成为太湖下游的重要泄水道是元代以后的事。故黄浦江由战国春申君黄歇所凿之说,是元朝以后文人附会而成的。龙华塔据宋《绍熙云间志》记载,建于五代时吴越国钱俶时期(公元947-978年)。而静安寺据南宋《舆地纪胜》记载,建于吴越国宝正元年(公元926年),故龙华塔与静安寺属五代末北宋初的建筑。
上海的简称沪,与沪直接有关的是“沪渎垒”古迹。沪即是一种捕鱼的工具簖(duan断),是用竹子编成的。当地人用此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又露出,鱼随潮而来,被竹子拦住,故海称沪海,江称沪渎。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称:“松江之下,号曰沪渎”,《太平寰宇记》也记载:“松江东泻海曰沪海,亦曰沪渎。”古人称松江下游为沪渎。但古人指的松江下游是指今距苏州城不到百里的一段吴淞江。而沪渎垒在青浦县东北旧青浦西沪渎村。从广义来说,沪渎统称松江下游;唐宋以来松江下游已伸展到上海境内,故上海又称沪。

二、上海的形成
二、上海的形成
龙华塔和静安寺的建筑年代证明,至少古迹所在地在 五代以前唐代已成陆,上海城区至迟在九世纪已成陆。唐开元初兴建的第一条海塘——旧瀚塘,对上海形成具有决定意义。从此,海塘内土地免除海潮的侵蚀,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保证。当时属昆山县土地日见辽阔,户口日增。于是三十多年后的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划昆山南部、嘉兴东部、海盐北部设华亭县,即今松江县。华亭县的范围很大,据《嘉庆一统志》记载:“天宝……置华亭县,其东北为华亭海”,包括了华亭沿海海面。
由于近海,则是天然的盐场,土地含卤量高,农业生产并不发达,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个时期的开发,到了宋朝,随着东南沿海贸易日益发展,华亭以东海滩不仅是重要盐场,而且是个重要的海口。熙宁七年(公元1075年)已是“人烟浩穰,海舶辐辏”的对外贸易重地,引起了宋朝廷的注目。于是北宋末在此设立舶提举司和榷货场,以管理诸蕃贸易,并设立上海镇。在唐天宝年间青龙镇是吴淞江下游海运中心。到宋朝,由于吴淞江上游日益淤浅,下流也随之狭窄,海船已不能直接进入青龙镇,故宋末设上海镇,在今上海旧城。

上海老城区(一)
上海老城区(一)
元代,上海继续迅速发展,市场贸易日益茂盛,户口骤增,“民物富庶”。到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5年)据嘉庆上海县志记载,已是“一切解运权衡特达不与他府埒(等)”说明上海的经济力量已超过其他城镇,也说明上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此时已形成了以上海镇为中心的经济区域了。于是,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以华亭县东北的长人、高昌、新江、海隅五乡始置上海县,县治即今旧城。这时上海县辖境较大,包括今青浦、南汇、川沙三县,南北四十八里,东西达百里。
明代的上海县更为繁华。永乐时又凿通范家浜,交通便利,北方的商人到上海贩运布匹,南方的商人则运糖到上海,把棉花运回南方。到这时期棉花已成为上海的主要经济作物,而织布则是农民的主要副业。据《弘治上海县志》记载,此时的上海已是“人物之盛,财赋之伙,盖可当江北数郡,蔚然为江南名邑”。明代中叶,我国沿海倭寇侵扰日益严重,为了抵御倭寇,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年)始筑城郭,城周九里,高八尺,开设东、南、西、北、小东、小南六门,城周开城壕。即今上海旧城(上海城垣于公元1912年后拆除,旧城垣遗址在今人民路)。明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一经济中心,政治作用也日益加强,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这时上海辖境南北九十里,东西达一百六十余里,面积达二千平方里。

上海老城区(二)
上海老城区(二)
由于上海经济发达,户口日增,沿海土地猛涨,明末清初陆续在上海县境内设立三县。嘉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划上海西部三乡为青浦县。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又在上海南部设南汇县。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划浦东高昌一带设立川沙县。
三、上海河道的变迁
黄浦江和吴淞江穿上海市区而过,今天吴淞江(即苏州河)自太湖经吴山、昆山、青浦、嘉定入上海,过外自渡桥入黄浦江,黄浦江源于淀山湖,自松江过闵行镇转向北流,在陆家咀与吴淞江相汇,转东北流至吴淞口入海。今天黄浦江水量丰富,江面大,吴淞江只是黄浦江的一支流,这种情况正与历史情况相反。古代黄浦江是吴淞江的一支流,故至今黄浦江入长江之口仍称吴淞口,而不“黄浦口”。

龙华寺图
龙华寺图
历史上的吴淞江流量大,江面宽,唐代江面最宽处达二十米吴淞江口有个小岛,由于吴淞江的流量大,一直扩展不大,但到了宋代,由于水源减束,河道弯曲,河床变窄,河面宽度迅速变小,造成吴淞江下游经常淤塞,而吴淞江口的小岛迅速扩大,这时的上海早已成陆。到了元代这种情况更加剧,吴淞江下游经常发生水患。而江口小岛因江流海潮夹带混沙加速了沉积,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竟与南岸相连,吴淞江被迫向西北入海,即成今吴淞江的流向。
这时靠上海县治最近的有一范家浜,北入吴淞江,南接黄浦水。至明代,情况更严重,吴淞江上游逐渐淤塞,太湖水无法宣泄,通吴淞江的黄浦水也日益缩小。永乐时期(公元1403-1425年)由户部尚书夏原吉治理,他采用分吴淞江水,使其从白茆浏河直接入海,以分其势;同时开浚范家浜,让其上接黄浦以达泖湖的水,从此,吴淞江逐渐淤塞,吴淞江的水通过目前的河道注入范家浜。范家浜由于水源充沛,下流日益阔深,而昊淞江下游日益萎缩,目前仅存虬江遗迹。自吴淞江流入范家浜后,遂称黄浦江,至于浦东一带旧黄浦江就逐渐成为了平陆。

四、上海于清代闻名世界
四、上海于清代闻名世界
清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沿海的经济中心,也是贸易中心。上海地处滨海的优越地理位置,早已引起英国商人的注意。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东印度公司向英国政府建议,要以上海为北方通商枢纽。此后又多次派人窥视上海要求通商,都遭到拒绝。
公元1842年,英国用炮舰攻打吴淞口,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从此上海被迫开为商埠,法美日等国接踵而来,他们在上海划定租界,使租界面积达四十六平方公里,成为全国大城市租界面积最大的一个城市。在划租界的同时,帝国主义攫取各种筑路、驻扎军队、领事裁判等权。他们还开银行,倾销商品,开设工厂榨取大量的高额利润,把上海变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从此上海以“冒险家的乐园”而闻名于世界

上海的演变史?

2.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 国人喜欢以史为镜,从祖先那

这句话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说过的一句话。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教训”前后指代是不一样的。后者指的是人类从各历史事件中获取的经验教训,前者指的是人类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人类总是在重复同样的错误。
所以黑格尔真正想说的是,就像人不可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国家每一次碰到的局面都是全新的、独一无二的,所以不可能固守教条,照搬历史经验。

扩展资料
黑格尔的国家观继承和发展了I.康德、J.G.费希特以来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他用哲学的思辨揭示国家的本质,反对17、18世纪的社会契约论从国家的外部特征解释国家的本质,认为国家不是契约的任意产物。
他的国家概念指的不是现存的国家制度,而是精神的国家理念。他认为现实的国家只是国家理念的表现。国家的本质在于它是伦理理念的现实,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的东西。

3. 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

排名第十:萧摩诃。他是南北朝时期的陈朝名将,当年抵御北齐军时,身边人不慎被包围,萧摩诃单人独马,朝天嘶吼一声便立马冲进敌阵,所向披靡,最后逼得北齐军不得不后撤,因此也有“千闻不如一见”的名头。


排名第九:薛仁贵。他是唐朝初年的名将,也是一代猛将,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当年薛仁贵脱帽退万军、三箭定天山,还有冲入高惠真二十五万大军之中所向无敌,敌尽披靡却走等著名事迹,将他列入古代十大猛将之一,是最合适不过了。
排名第八:尉迟敬德。隋末唐初名将,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跟随李世民多年,不仅平定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的统一战争,还曾一枪将骁将单雄信挑下马,勇冠三军。
排名第七: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他未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后又有收复襄阳六郡,北伐中原等著名功绩,他麾下的岳家军更是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此等气节令人佩服至极。
排名第六:冉闵。曾是建节将军,后又成冉魏政权开国皇帝。他的一生数从征伐,屡立战功,但现在讲历史几乎很少有人提冉闵,哪怕他算是英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屠胡令”。但那时候五胡所到之处几乎寸草不生,他很大程度上挽救了百姓无数。
排名第五:夏鲁奇。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名将,以骁勇闻名天下,曾在护卫庄宗时独杀百余人,还生擒王彦章,平生战功无数,也是一代猛将。
排名第四: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曾在郾城大战中,单骑入敌阵,杀敌数百,可以说是稳坐南宋单骑杀敌第一名。后进兵临颍,又杀金军二千余人,最后不幸中箭而亡。
排名第三:傅友德。明朝开国名将,他曾在鄱阳湖亲手击杀数百敌,又射中敌将,七战七胜,还单骑斩了李二手下猛将韩乙,一生中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云贵,不愧为古代十大猛将排名第三。
排名第二:姚兴。宋朝名将,他曾单骑入贼军,出没数次,身带数箭,还杀数百人生擒贼首而回。后来金人以铁骑进,兴麾兵力战,姚兴又手杀数百人。连金人都曾感慨:“有如姚兴者十辈,吾属敢前乎?”
排名第一:项羽。西楚霸王的名头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李晚芳曾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而他的勇猛事迹已经都快被世人说上千百遍了,所以此处就不多加赘述了,而这中国古代十大猛将中“第一”的名头,他自然是当得起的。

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

4. 历史上王宝钏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上王宝钏的原型是柳英环,柳英环的结局:薛仁贵因军务在身不敢久留,数日后又别妻回到军中。柳英环常年来生活困苦,疾病缠身,又加之思夫心切,便病逝寒窑。
戏曲中王宝钏故事:戏传唐懿宗时期朝中宰相王允的女儿,不顾父母之言,下嫁贫困的薛平贵为妻。被父母赶出家门,薛平贵入伍后,王宝钏独自一人在寒窑中苦度18年。后来薛平贵成为朝廷功臣,将王宝钏接入府中,夫妻团聚。

扩展资料:
关于王宝钏的戏剧:
秦腔《五典坡》是秦腔传统剧目,分《飘彩》、《三击掌》、《别窑》、《探窑》、《赶坡》、《算粮》、《大登殿》等折戏。 该剧为生、旦、净、丑行当齐全的唱做工并重戏。是秦腔名家李正敏、靖正恭、何振中、李正斌、刘毓中、苏育民、刘易平、王玉琴、余巧云、郭明霞、肖玉玲、杨凤兰、马桂英演出代表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宝钏

5. 圆明园中有哪些历史文物

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2、圆明园印
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 《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 中记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东方博物院中国展室中发现“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
1904年(光绪三十年),康有为游巴黎,在奇规昧博物馆曾见过中国内府珍物及玉玺等,并认为是圆明园文物。
3、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4、乾隆玉玺离开中国的时间,极有可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当时的义和团运动时期被人带出了紫禁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位欧洲收藏家获得了乾隆玉玺,随后将它送给了自己的儿子阿萨夫。2010年11月,阿萨夫打算将玉玺拍卖掉。阿萨夫形容白玉玺是“中国鼎盛时期皇权的象征”。
5、翡翠西瓜是中国清朝文物,共一对,属于绝世国宝,是从美国大量进口的碧玺做的,瓜皮翠生生、绿莹莹,还带着墨绿的条纹:瓜里的黑瓜籽、红瓜瓤还能影影绰绰的看得见。
深受慈禧太后喜爱,她死后翡翠西瓜随葬,后被军阀孙殿英盗走,目前下落不明。

圆明园中有哪些历史文物

6. 历史上有郦鸢这个人吗

没有的。在电视剧《楚汉传奇》中,有一个神秘美人就叫骊鸢,骊鸢是由苗洛依扮演,这个只不过是为了剧情需要杜撰的人物,在历史上是没有的。
刘邦攻入咸阳城之后,韩信在咸阳城中游荡,忽然被退伍的战友拉去买老婆,韩信反抗却没有任何的作用,在买卖妇女的地方,所有的妇女都被买走,剩下的一个被卖家打骂,这个神秘女子就郦鸢,韩信看不过去,便将郦鸢买了回去,郦鸢跟着韩信,韩信和郦鸢分别后骑马一路走了。
郦鸢是郦食其的妹妹,而郦食其汉王刘邦的谋臣,入汉后纪其功封其子郦疥为高梁侯。刘邦兵临武关,郦食其劝秦将归降,秦三世被说服以后,捆住自己像刘邦表示偶像。刘邦因此不战而下武关,刘邦攻入咸阳。关于郦食其的妹妹郦鸢之死,电视剧《楚汉传奇》中并未介绍。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项羽出身贵族世家,天赋异禀,目有双瞳,豪气干云,力能举鼎,二十出头,举世无伦的大英雄。刘邦年逾四十,集“草根”与“光棍”于一身,整日游手好闲,不谙劳作,父责“无赖”,然豪爽大度,善于结交,喜好吹牛,常以“龙种”自诩,与县里小吏萧何等混的极熟。

秦始皇猝死,奸臣弄权,二世继位,残暴不仁,滥征民力,民不聊生,流寇四起。恰此风云际会之际,英雄豪杰、蜂起八荒,纷纷下海,群相逐鹿中原。一时间机诡百出、动人心弦的谋略战争竞相展现。
恰此风云际会之际,各英雄豪杰,烽起八荒,纷纷下海,群雄逐鹿中原。英雄难过美人关,霸王、虞姬、刘邦、吕后,上演缠绵悱恻的传奇爱情。最终刘邦得胜,在延续秦朝原有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统治天下达四百余年的大汉帝国,史称“汉高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楚汉传奇

7. 中国历史 十个第一?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我们的祖先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有许多成就处bai于世界领先地位。先将中国古代史上的世界之最作一简要概括。
1、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早在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就已经种植水稻和粟。
2、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
早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已开始养蚕缫丝,防治技术有新的进步。
3、用漆历史最悠久
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就出土过红漆碗。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4、文字的使用、流传时间最长
我国的汉字至今还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汉字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到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
5、最长的纪日方法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
6、最早记载日食和月食
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中,保留了我国做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这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记录。
7、最早发明铸铁柔化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8、最早记录哈雷彗星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9、最早确立十九年七闰历法
春秋时期我国立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
10、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战国时期,楚人甘德和魏人石申各写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合称《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
11、最早的耕犁
西汉时,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用的犁壁,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12、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汉书》中《五行志》载:“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己未(十八日),日呈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这一纪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13、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约成书于东汉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4、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制造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15、最早发明麻醉剂
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从植物中提取制作的麻沸散,适用于外科手术,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16、最早发明造纸术
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价廉易于书写的纸。且原料易得,人称“蔡侯纸”。
17、最早精确计算圆周率
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微,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01415927之间,这比外国要早近一千年。
18、最长最早的运河
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凿的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19、最大的海船
隋唐时期,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海船,通过波斯湾时,必须换小船,因此有“海上霸王”之称。
20、最早的银行
隋唐时期的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21、最早发明印刷术
隋文帝时,“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此即印书之始”。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人早四个多世纪。
22、最早发明火药及应用于军事
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制成的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步枪,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23、最早测量子午线长度和最早发现恒星移动
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比外国约早了九十年。僧一行还创造了一架黄道游仪,用来观测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运动情况。一行通过观察,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的现象。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恒星自行的观点早了将近一千年。
24、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25、最古老的古拱桥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6、最大的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有一千多个洞窟,里面塑造了神态各异的佛像,绘制了金壁辉煌的壁画。其中,隋唐时期的洞窟占十分之六七。
27、最早发明指南针和应用于航海
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南比的特性,制成指南工具—司南。司南经过不断改造,到宋代制成指南针,并最早应用于航海。
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指南针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超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出了重要条件。
29、最早确定年周期
郭守敬是元朝杰出的天文学家,他主持编定的《授时币》,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此现行公历早了300年。
30、最早的远洋航行
明朝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七次航海,访问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他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31、最早记述石灰岩溶蚀地貌
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书中对石灰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最中论述脚气病
唐朝医学孙思邈在?《千金方》里记载有用含有多量维生素乙的杏仁、吴茱萸、蜀椒、谷皮等治疗和预防脚气病,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比欧洲人第一次论述脚气病几乎早一千年。
最早使用纸币
北宋创印“交子”,这是我国使用纸币的开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最早发现地磁偏角
北宋科科学家沈括发现了磁针所指向正南稍偏东的现象,这是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400多年。

中国历史 十个第一?

8. 历史问题 历史中周朝的封邦建国制度和现在所说的封建有什么联系或区别? 

中国的封建制仅限于周朝甚至西周时期封建社会中除了强调土地划分拥有权之外,通常也有上对下,很明显的阶级制度。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
周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分封制。
中国的封建制仅限于周朝甚至西周时期。
概念的区别:
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目的还是巩固王权。封建社会是指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时间概念。而且封邦建国是这个时期的一种制度,二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概念已经完全不同了。
周朝的封建实际上是分封诸侯,即将土地分给诸侯去建立他们的管辖范围。周初第一次封建的经过和内容,主要有以下数项:
武王克殷后,自动退出殷都,封纣王的儿子武庚到那里,继续管理商的遗民; 武王在殷的附近,分封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目的是监视武庚,称为“三监”; 武王定都于镐京后,又分封亲属和功臣为诸侯,这些封国大多数集中于黄河南岸。

扩展资料:

周朝封建制度的目的:
一、安抚殷民:封纣子武庚于殷,并在殷的周边,设邶、墉、卫三国,封给霍叔、管叔、蔡叔,用来监视武庚,此举明告天下,灭纣是吊民伐罪,无灭殷绝祀之意,以安抚东方的殷人。
二、兴废继绝:把焦、祝、蓟、陈、杞这些封国,封给有功德于人民的古代帝王的后裔,表示崇德报功之意,鼓舞民心。
三、移民实边:齐、鲁、燕三国,为周在东方新的领域,这些封国为移民实边攻策,而寓有区域的开发,足食足兵的用意,同时在政策的运用上,也可以说在殷民族的后方,建立了牵制的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建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建